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参考范本.doc
-
资源ID:48779784
资源大小:173.51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参考范本.doc
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 施 规 划(20182022年)德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1 / 71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审时度势 把握动能转换形势机遇2第一节 发展现状2第二节 发展机遇6第二章 着眼长远 明确动能转换总体要求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主要目标9第三节 发展布局12第三章 协调联动 创新动能转换路径模式14第一节 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14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动能27第三节 注重低碳循环增强绿色动能39第四节 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产业竞争力42第四章 协同发力 形成动能转换动力系统45第一节 创新引领动能转换45第二节 改革激发动能转换48第三节 开放助力动能转换50第五章 完善提升 构建动能转换支撑体系53第一节 建设充满活力的人才体系53第二节 建设畅通循环的资金体系56第三节 建设精简高效的服务体系58第四节 建设智能现代的基础设施体系60第六章 强化保障 健全动能转换实施机制62第一节 加快项目实施62第二节 扩大有效投资65第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67第四节 强化督导考核68前 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现阶段,德州正处于新旧动能并行的发展阶段,动能结构仍以传统动能为主,新动能支撑经济增长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动能转换的形势机遇,明确动能转换的总体要求,创新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完善动能转换的动力系统,统筹谋划,协同联动,努力建成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贡献德州智慧和力量。根据国务院、山东省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德州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规划。规划期为20182022年,是指导和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 审时度势 把握动能转换形势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战略机遇、打开了发展空间。第一节 发展现状现阶段,德州正处于新旧动能并行的发展阶段,传统动能持续发力,新动能孕育成长,创新动力加速积蓄,改革活力日益增强,开放潜力加快释放,支撑了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3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0.2亿元,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5亿元,年均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1亿元,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7.1亿元,年均增长11.6%。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640元和13389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9.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0.4:52.0:37.6调整为2017年的9.9:47.7:42.4。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4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为动能转换提供了充足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旧动能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3.4%,比2016年提高8.4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增加值增速为0.9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与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催生出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为119.1亿元,是2013年的1.6倍,占GDP比重为3.8%。落后低效产能加速退出,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达到合理水平,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旧动能改造提升的内在需求不断增强,转型态势日趋鲜明。新动能加速成长。2016年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3%。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成长,2017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16.6%。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租赁商务、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到30.8%。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孕育成长,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各环节渗透,智慧农业、智能生产、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动力日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人才平台载体共903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263个,市级612个。产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01.9亿元,是2013年的1.8倍。协同创新不断深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重点产业成立了12个产业联盟,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布局德州,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生物工程、智能装备3个研究院落户我市,全市1000家企业与587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创新队伍不断壮大,“黄金30条”的政策效应持续发酵,2013年以来,全市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38人,是历史总量的近10倍,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引智试验区成功创建。改革活力不断迸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效应不断释放,“地条钢”企业全面取缔,“散乱污”整治力度加大,供需失衡状况得到改善;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市企业达到9家;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税费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地、用能、融资、创新创业等发展成本。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6.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累计推出改革措施230余项,“市县同权”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取消、下放、调整权力事项212项;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达到36.5万户,比2013年新增16.1万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开放潜力加快释放。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对内开放方面,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引进京津冀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5个,其中91个开工建设,到位资金额56.4亿元;开发区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培植百亿级产业17个,500亿级产业4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的79%。对外开放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百企下南洋”活动,对接东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与东盟地区贸易额达到39.5亿元,增长17%,占全市对外贸易额的16%。我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从动能支撑看,我市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的增长,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20142017年工业贡献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分别为55.9%、50.2%、37.9%、38.8%;投资贡献率有所回落,从2013年的59.8%回落到2017年的56.8%。从产业结构看,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多而不精,服务业广而不优,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产业的规模扩张,新兴产业总量偏小,难以弥补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弱化形成的缺口,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三大动力看,产学研融合度不高,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率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5%,低于全省0.83个百分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净出口贡献率维持低位运行;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新产业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制约因素,束缚了新动能培育壮大。第二节 发展机遇加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将为我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政策机遇和转换空间。发展形势催人奋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正在形成,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每个产业都将孕育10万亿级的体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全国率先开展的先行先试试点,得到了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具有先发优势,政策含金量高,叠加效应明显。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从化解过剩产能、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升、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才支撑、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激发内生发展活力提供了政策体系。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支持德州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体育、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大事项,蕴含着丰厚的政策红利,将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动能转换空间广阔。从产业空间看,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将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从区域空间看,我市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之间,有利于向北对接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向南对接融入省会城市群,借势借力两大区域的优质资源和广阔市场,优化拓展区域融合空间。从城乡空间看,有利于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打开城乡发展空间。从生态空间看,我市承载着建设京津南部山东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大使命,将利用环保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 第二章 着眼长远 明确动能转换总体要求未来五年,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将迎来重大机遇,必须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聚势谋远,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经验模式,加快建成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着力创新动能转换路径模式,形成动能转换动力系统,构建动能转换支撑体系,健全动能转换实施机制,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力争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第二节 主要目标结合德州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建设一批动能转换新基地,打造一批动能转换新亮点,形成一批动能转换新经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四新”促“四化”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高。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左右,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5%。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新增长引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产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动能持续增强。产业跨界融合态势更加明显,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改革开放动力明显提升。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全面建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左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园区平台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创新谷”、高新区(禹城)中央创新区、齐河中关村海淀高新园区三大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东部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齐河特钢产业园、齐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临邑高端石化产业园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升。高端品牌创建行动取得重大成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生态德州·放心农场”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到2022年,“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60%以上;工业企业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占比不断降低,中高端产品占比明显提高;服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到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基本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要素投入结构、产业发展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沛,发展动力强劲。表1:德州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指标表指标单位2017年2022年(一)质量效益类1.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18.326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8.91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5.978左右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28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3236.现代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9.7910.5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1.175(二)创新发展类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542左右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33868010.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人243511.引进高层次人才累计总量人53885012.转化大院大所科技成果累计数量项613100013.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人才平台载体累计数量国家级2831省级263370市级61290014.人才公寓建筑面积万平方米68.1300(三)对外开放类15.进出口总额亿元244.5稳定增长16.经济外向度%7.81017.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3稳定增长(四)环保及民生类1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812.519.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降低%18.5稳定改善(五)品牌提升类20.新培育山东名牌个165021.“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81.760第三节 发展布局坚持空间布局与功能布局相统一,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集中集约相协调,集中资源要素,集聚发展动力,集成资金政策,加快形成“双区引领、轴带联动、多点突破”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布局。双区引领。突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地位,率先突破,打造标杆,形成“双区”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格局。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产业生态圈,形成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聚地,将其建设成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引领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打造创新生态圈,营造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大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长极,将其建设成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引领区。轴带联动。紧扣全市“6+6”产业体系,沿京台高速、京沪高铁纵向交通干线,打造以齐河、禹城、临邑、平原、中心城区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集聚轴,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六大新兴产业;沿德滨、德上高速公路等横向交通干线,打造以宁津、乐陵、庆云、武城、夏津、中心城区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升级带,重点发展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六大传统产业。建立健全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着力在产业分工协作、要素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互通、生态环保共建等领域深化改革,形成产业错位竞争、要素自由流动、联动协调有力的良好局面。多点突破。各县市区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创新园区管理和运营机制,增强园区的经济引擎驱动力,集中培育23个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德城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产业,陵城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纤维纺织等产业,乐陵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体育装备等产业,宁津县重点发展健身器材、智能电梯等产业,齐河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临邑县重点发展高端石化、医养健康等产业,平原县重点发展高端化工、新型医药等产业,武城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夏津县重点发展桑产业(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庆云县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运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高端装备等产业。第三章 协调联动 创新动能转换路径模式积极探索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并举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六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六大传统产业,形成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第一节 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按照“前瞻布局、沿链聚合、壮大规模”的思路,明确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路线图,突出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力争到2022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端装备产业。依托我市装备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技术体系,着力提升车船零部件、数控机床、农机装备、石油装备、智能电梯、环保设备、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设备成套能力,前瞻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2年,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专栏1: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及重点领域车船零部件: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陵市、武城县为核心区,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传动总成、制动总成、转向系统、汽车桥箱、液压系统、传感器等高附加值零部件及总装总成产品。支持金麒麟、恒力电机、德方液压等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型车船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促进电机、刹车片、密封件等车船配件产品更新换代。数控机床:以陵城区、庆云县为核心区,依托普利森、辰睿重工等优势企业,围绕航天航空、汽车船舶、重型装备、发电设备等领域,以精密化、智能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精密、高速、高效、柔性高档数控机床和高性能数控系统,开发伺服电机、智能刀具、精密轴承、精密卡盘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机床附件产品,增上码垛、机床工位机器人产品。农机装备:以禹城市、齐河县、武城县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大中型旋耕机、耙地机等耕作机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等收获机械;专业化精密播种机等种植机械。鼓励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多功能收割机、高效节水灌溉、农作物干燥等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及配件,加快农机装备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平。石油装备: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依托联合石油机械、大陆架、陆海石油公司,重点发展陆海石油钻机、自动抽油机等先进钻探开采装备整机产品,大力发展封隔旋转尾管悬挂器、新型液压钻井泵、泥浆泵、高性能钻头钻具等各种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零部件产品。智能电梯:以宁津为核心区,重点发展智能电梯、远程控制系统等成套装备,积极建设开放共享的电梯整机及配件产品检验实验室,打造电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集产品研发、设计、整梯制造、销售、品牌打造、安装、维修于一体的智能电梯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加大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重点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能效二级以上节能风机、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等节能通用设备,依托景津环保、海天机电等重点企业,发展污泥干化工艺及装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套装备、固体废物处置设备等环保装备,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向中高端转变。轨道交通: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动车组及铁路弹簧、高速铁路紧固件、桥梁支座、动车组刹车片等轨道交通设备。延伸发展高档客运列车、城际列车、城市地铁、快速重载货车等关键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形成覆盖多领域的产业链条。智能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化工、军工、食品制造等典型制造领域需求,开发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围绕医养健康、家庭服务、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领域,开发应用服务机器人。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产品的推广应用,深化在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建材等行业的示范应用,优先支持对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端装备产业重点支持项目:(1)车船零部件:运河开发区恒力电机超高效三型船用电动机研制与产业化、乐陵市大平船用电器船用起锚机控制箱和主令控制器项目、德州齿轮公司齿轮精加工和电动轿车两档自动变速器、山东朝阳轴承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精密高端轮毂单元制动总成、夏津顺天新能源公司年产10万台电动车电机、禹城市通裕重工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曲臂产业化等项目。(2)数控机床:山东同创年产2500台雕刻机、济南超星数控产业园、禹城李国栋高端精密轴承等项目。(3)农机装备:武城县丰神公司立式割台专利机型转换投产等项目、乐陵市思代尔马铃薯智能化生产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环保设备:经济技术开发区景津环保设备过滤材料、英凯模汽车尾气过滤器、三英筑工建筑工业化集成设备生产基地、德城区德隆博德尔环保公司年产2万套环保设备、禹城通裕重工核废料智能化处理设备及配套服务化、山东福航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检测一体化、庆云县盛达联创年产2000套等离子废气净化器、临邑县奥深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设备产业化等项目。(5)轨道交通:齐河动车组高级维修基地、欧瑞迈科高铁用自密实密封车及200套制砂生产线、宁津县智衡减震年产20万套动车组弹簧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法奥电气公司高铁用配电箱等电器装备、乐陵市金麒麟高速列车刹车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武城县新明玻璃钢制品公司年产3000套铁路工程隧道复合材料防护门生产、平原中铁恒信高铁专用地板生产等项目。(6)智能机器人:德城区力维共享智能植保装备产业化及推广应用、陵城区沃德年产1400台机器人设计制作和安装、庆云县大国重器年产10500台机器人、齐河县方德自动化设备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临邑县旭光得瑞高端机器人特型部件等项目。生物技术产业。面向健康、农业、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生物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快提升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产业,拓展发展生物技术服务,培育生物技术服务新业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生物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60亿元。专栏2: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路线及重点领域生物制造:以禹城市为核心区,依托保龄宝、禹王等龙头企业,围绕糖工程、酶工程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提高玉米、小麦、大豆、棉籽、红枣、椹果等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支持发展功能糖、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多肽等功能性食品。重点围绕增强免疫功能、营养素补充、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等功能类型,开发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和药食同源、特医特膳食品。积极开发功能性果蔬产品、天然果汁酸乳制品等生物技术食品。大力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轻纺、能源等领域关键工艺环节的推广应用,加快运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减少工业生产能耗物耗与污染物排放。生物医药: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原县、临邑县、乐陵市为核心区,大力发展新型保健药品、抗感染药物、诊断试剂等,加强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基化学药物等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推进生物芯片、人造血管等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积极创建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延伸开展药物中间体、新型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药物的开发。生物农业:依托希森、良星种业等骨干企业,加强优质粮油、畜禽、水产、有机蔬菜、食用菌、水果、马铃薯、棉花等农作物的生物技术育种,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生物种业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育种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大力发展应用生物农药、有机复合肥、兽用疫苗、土壤改良剂、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生物技术服务能力,引进培育生物技术服务类机构及企业,努力构建从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中试生产到注册申报的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打造公共技术平台、专业创业孵化平台、生物产业信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生物环保技术产业化,鼓励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废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等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产业重点支持项目:(1)生物制造:禹城保龄宝年产10万吨高果糖、禹王高凝胶稳定型大豆分离蛋白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德生命健康产业园、瑞康食品大豆分离蛋白项目、陵城区谷神集团年产3万吨大豆多肽蛋白、乐陵星光首创公司功能性低聚糖、夏津佳隆食品年产6万吨鸡粉鸡精等项目。(2)生物医药:德药制药医药基地、平原县诚汇双达新型高端制药、谛爱公司创新药物高端生产基地、艾康水溶高活性壳寡糖研发生产、齐鲁天和惠世(乐陵)医药产业园、乐陵凯瑞英羟脲硫磺胺医药中间体产业链、临邑县信立泰成品药、庆云中药饮片、经济技术开发区鲁盛生物制药基地等项目。(3)生物农业:平原县释乐补农业公司年产60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控释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元和农业微生物有机肥、创迪土壤基质改良、乐陵市希森集团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宁津县天邦汉世伟集团种猪繁育基地等项目。(4)生物技术服务:夏津县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乐陵山东百枣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庆云县农业部天津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庆云站)现代生态农业研究基地、禹城市广博生物孵化器、山东大学德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新能源产业。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发展要求,发挥中国太阳城的品牌优势,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重点发展太阳能装备和热泵空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发展光伏发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延伸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全面提高清洁能源的终端消费比重。力争到2022年,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专栏3: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及重点领域太阳能利用:发挥“中国太阳城”品牌优势,围绕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产业,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关键装备、系统集成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鼓励企业加大组件封装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支持企业向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高效晶硅电池等产品拓展,加快建设全球太阳能系列产品制造及检测中心,完善太阳能利用装备全产业链。以太阳能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太阳能光伏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步伐,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产品,打造国际领先的太阳能产业研发应用基地。新能源汽车:以齐河、乐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依托奇瑞、联孚、北汽宝雅、凯旺新能源等优势企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支持发展中高端电动乘用车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密切关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动态,开展新一代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做好新产品技术储备。依托奥冠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开发高性能锂电池、储氢/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池以及燃料电车、铁镍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提升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原则,优先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居民区与单位停车位配建充电桩。风力发电及设备:依托通裕重工、双一科技等企业,加快研发引进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发展核电及风电装备、超超临界发电设备,提高风电主轴、塔筒、叶片等关键配套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电机、机械传动、运行控制、变频器等高端产品,不断完善风电产业链。加强风电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建成集风电整机及附属设备制造、测试、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融资开发为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风力发电场,建设集风电技术开发应用与风场开发为一体的综合示范项目。热泵空调:以武城县、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高转化率新能源空调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家用新能源空调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先进空气净化设备。生物质能:以禹城市为核心区,以生物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综合利用为重点,研发高效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推动生物燃料产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质全链条综合利用。加强生物质能技术原料供应从传统废弃物为主向利用新型资源转化。适度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气化发电。“互联网+”智慧能源:积极发展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及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推动建设智能化能源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促进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积极培育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产业重点支持项目:(1)太阳能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能小镇、金奈尔原子层纳米涂层项目、禹城市易能新能源3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2)新能源汽车:齐河县奇瑞新能源年产10万辆高速新能源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汽宝雅新能源汽车一期、凯旺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充电桩生产、杭州锣卜科技新能源汽车、陵城区丽驰年产1万辆升级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乐陵山东联孚年产1万辆新能源客车、氢燃料电池科技研发建设、禹城市黑石投资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3)风力发电及装备:禹城市三一风电设备、庆云县天能重工风力发电塔架(塔筒)生产制造等项目。(4)热泵空调:武城县金信高效纺织用回风静过滤器及节能蒸发制冷机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旗新能源年产8000台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亚太离心式机组生产等项目。新材料产业。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依托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成果转化,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学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拓展发展环保新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到2022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专栏4: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及重点领域航空航天材料:以庆云、齐河为核心区,依托航天睿特等优势企业,搭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高强型碳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等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拓展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形成碳纤维基础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品相对健全的产业链条。无机非金属材料:依托奥福陶瓷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新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新型高性能功能陶瓷材料、节能环保用新型陶瓷材料。依托晶华玻璃公司等优势企业,推动发展光功能玻璃、机械性功能玻璃、电磁功能玻璃、耐热性能玻璃、节能玻璃等特种玻璃。新型化学材料:重点发展高端通用塑料、改性塑料、高性能膜材料、高吸水性树脂等高端化工合成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胶及聚丙烯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氟材料;高性能聚碳酸酯材料;新型功能性土工复合材料及制品。 特种金属材料:积极发展高性能轻质合金、粉末金属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和特种功能合金材料及制品。依托聚力焊接等优势企业,积极开发高强高韧焊接材料,耐热、耐蚀、耐磨、耐辐照及耐低温焊接材料,无毒绿色钎焊材料及焊剂,发展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自动焊丝产品,打造高品质焊接基地。新型建筑材料:以节能、节材、轻量化、高品质为发展方向,推进建材行业工艺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产品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镀膜玻璃、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支持发展多功能复合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环保新材料:开发可降解农膜等环保膜材料、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生物除臭剂等,布局发展高分子、微生物絮凝剂、催化剂、氧化剂、水处理药剂、固废处理固化剂等环保药剂,以及生物质环保涂料、土壤改性剂等产品。前沿新材料:依托禹城石墨烯研究院,加快石墨烯低成本批量制备及纯化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动石墨烯在航天航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复合材料、新型电池等高端领域应用。延伸拓展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新型超导材料等领域。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项目:(1)航天航空材料:庆云县航天睿特500吨碳材料制品、中航高新防腐工程、龙浩航空小镇设、齐河信义通年加工20万吨航空铝材、山东中恒碳纤维复合材料尖端制造等项目。(2)无机非金属材料:晶华玻璃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线搬迁升级改造及Low-E节能玻璃深加工一体化、振华装饰玻璃生产线改造搬迁、山东国晶高性能碳纤维/碳复合材料制品、景津环保高性能过滤材料等项目。(3)新型化学材料:格瑞德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化、德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医用无纺布扩产、洁雅医疗卫生制品、临邑县京研新材料公司年产7000吨电子化学产品、庆云县津升化学公司年产2000吨磷酸酯产品、平原德法尔超纯材料生产等项目。(4)特种金属材料:齐河县山东远大特材公司年产1万吨高铁特殊材料产业化、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焊接新型焊接材料制造二期、立尊焊丝年产30万吨无镀铜焊丝等项目。(5)新型建筑材料:临邑县东林铝业年产350万平方米高档节能门窗及幕墙、科顺建筑防水材料、平原广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