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
-
资源ID:48813158
资源大小:21.8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
期末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说“完全可以独立”是错误的;均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消除青春期烦恼的做法。做法是错误的,是没有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表现;均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D【解析】“自卑自负”显然与这三句话的主旨相悖,应排除;均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A【解析】B项说“在异性面前尽力表现自己”是错误的;C项说法太绝对;D项与题意无关;A项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解析】中“从此以后你我是路人”说法不当,是没有认识到男生女生正常交往的重要性的表现;均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止于至善”的认识。C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7.【答案】B【解析】“在风雨中搏击”说明的是自立自强的品质,故选B。8.【答案】A【解析】说法太绝对,应排除;均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B【解析】“向老师诉说了事情的真相”体现的是合理宣泄法,故选B。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说法错误,情绪是可以调节的;说法明显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集体的作用夸大化了,应排除;均符合题意,故选A。12.【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是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表现;说法太绝对,应排除;均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团结的重要性。A、B、C三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选D。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1 / 214.【答案】C【解析】与题意无关;均符合题意,故选C。15.【答案】C【解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故选C。16.【答案】D【解析】法院、检察院属于我国的司法机关,因而材料反映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故选D。二、17.【答案】(1)“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表现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三、18.【答案】(1)一个人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生活中的很多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不良情绪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情绪需要自我调控。(2)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常、冷静的心态。如天气炎热心情烦躁时,可自我暗示,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不可意气用事;运用恰当的方法,注意转移,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如听一些轻柔的音乐,调节心情。19.【答案】(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3)我们努力学习和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法律素养、法治意识的人。具体表现为:我们要守规则、守法律,不做违反社会规则、违法犯罪的事,让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让遵纪守法、文明有礼成为我们的行为习惯,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让自己成长为积极向上、追求美好梦想的阳光少年。四、20.【答案】(1)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遭遇家庭暴力时,要学会向有关部门及时求助,还可以求得法律的援助;可以通过诉讼手段或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2)提高道德修养,文明交往,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宽容他人;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抵制不良行为;善于调节不良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等等。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2 / 2期末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1.进入初中后,小芳不知不觉间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这说明小芳( )长大了,完全可以独立了 开始从儿童向成年过渡 跨入了青春期的大门 开始了人生最美好的春天A. B. C. D.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带来烦恼,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同样会导致一些困惑。以下做法中有利于解决青春期心理矛盾,消除烦恼的是( )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享受奉献的快乐 多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 多与同学一起上网,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刺激A. B. C. D.3.“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家卢勤极其推崇的“快乐人生三句话”。“快乐人生三句话”蕴含的良好心理品质是( )自信自强 自卑自负 乐观向上 乐于助人A. B. C. D.4.我国婚姻家庭专家陈一筠教授针对青春期的恋情曾这样说过,孩子进入青春期,体内荷尔蒙开始增长,使孩子成为一个“性别磁场”,男孩为阳极,女孩为阴极。于是,看不见的磁场效应加看得见的外表的吸引,使青春期男女孩子有相互接近的渴望。陈教授的这番话告诉我们( )A.青春期所产生的对异性的关注、了解是正常的B.青春期的我们要学会在异性面前尽力表现自己C.青春期的我们产生早恋行为是必然的、正常的D.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心理发展上有共同特点5.青涩的少年时光,同学之间的感情纯洁而美好,偶尔,也会遇到来自异性同学特别的关爱和问询。此时的你,可以选择的回复有( )我不想让小船过早地搁浅,请收回你炽热的目光 失去我不等于你失去一切,请原谅我的沉默不语请把我连同你青春的心事,尘封在那记忆的深处 载不动的是你的款款深情,从此以后你我是路人A. B. C. D.6.江南大学校长在 2016 年毕业典礼上勉励即将离校的大学毕业生要发扬“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以下对“止于至善”认识有误的是( )A.“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B.“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止于至善”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功夫,与他人、社会无关D.“止于至善”要求我们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7.雏鹰只有学会在风雨中搏击,才能拥有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这启示我们要学会( )A.换位思考 B.自立自强 C.与人为善 D.平等待人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1 / 48.最近,“蓝瘦,香菇”迅速蹿红,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词语。“蓝瘦,香菇”就是“难受,想哭”的意思。对于这样的一种情绪状态,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这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 会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一定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要主动调控自己的负面情绪A. B. C. D.9.某同学被冤枉后,心里很难过。她向老师诉说了事情的真相,经老师劝导她心情好多了。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放松训练 B.合理宣泄 C.注意转移 D.改变认知评价10.开车时见有人非法并线,就恨不得挥拳相向,前车开得慢,立刻焦躁不安地按喇叭这一切都是“路怒症”惹的祸,数据显示,23.4%的人承认自己有“路怒症”。你应该劝说“路怒症”者( )情绪是不能调控的,要顺其自然 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不受法律保护 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 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健康A. B. C. D.11.个人像细胞,集体像一个生命体;个人像水滴,集体像海洋;个人像小树,集体像森林。这些比喻深刻地告诉我们(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集体为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和条件 个人的努力会促进集体的发展集体决定着个人的一切成就A. B. C. D.12.一次比赛完成后,一位队友说:“其实原来我们十个人谁也不认识谁,我们意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所以我们不仅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备战时重点练习如何配合,现在我们是共同进退的好战友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不要个人利益,反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要以大局为重,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只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能为集体赢得荣誉 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A. B. C. D.13.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婉拒“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号,他说,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少不了我,我缺不了你,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这启示我们( )A.“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相互一致 B.集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C.个人能力决定集体目标的实现 D.团结合作有助于事业成功14.镇江有一群“爱心妈妈”,她们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且怀描着爱心和善心,资助多名学生。她们经常说:“爱心帮助了别人,也鼓励了自己。”下列与“爱心妈妈”的言行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关心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 敞开心扉,学会与他人沟通 明辨是非,要做到为人正直 乐于助人,努力追求“至善”境界A. B. C. D.15.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思想。秦朝政治家商鞅也指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些思想说明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2 / 4A.法律实现了绝对公平 B.法律只适用于有权阶层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不利于维护政治统治16.截止 2014 年,全国共有 2 300 多个少年法庭,7 400 多名专职法官。检察机关也选任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协调、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检察官承办未成年人案件。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二、简答题(共8 分)17.秦穆公曾经被晋国打败过三次,但他毫不气馁,养精蓄锐,最终亲率大军击败了晋军,威震诸侯;越王勾践被俘后在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回国后发愤图强,最终横扫吴国;蒲松龄曾屡次落榜,但他后来精心著成的聊斋志异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知耻而后勇”的认识和理解。(8 分)三、材料分析题(共30 分)18.不少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即容易情绪失控,与他人发生摩擦。专家提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即使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也切勿走极端,时刻提醒自己先让情绪冷静下来。(1)你从材料中得出哪些结论?(6 分)(2)面对人们“情绪中暑”的情况,请你提出两点合理建议并各举一例。(6 分)19.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利,任何人行使权利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1)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对这一特征你是怎么认识的?(6 分)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3 / 4(2)近几年来,习总书记一直对党员干部强调规矩意识,用法律、纪律等规矩规范党员行为,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4 分)(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青少年,你认为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学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8 分)四、实践探究题(共14 分)20.近年来,侵害少年儿童权益的事件频发,细心的小明从两个方面收集了素材,请你阅读并探究相关问题。【来自家庭的侵害】2015 年 4 月 4 日,一组男童被虐打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涉案人李某因学习问题使用抓痒耙、跳绳殴打受者儿童,造成受害儿童体表多部位挫伤;浙江金华一母亲将 4 岁儿子烧伤致死2016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反家暴法律,开辟了“家事立国法”的新篇章,伴随着新法律的出台,“未成年人遭遇家暴,如何维权”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1)假如你参与材料中话题的讨论,对此现象中的受害人,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 分)【来自学校的侵害】2015 年,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浙江一男童被一群初中生举打脚踢并用烟头烫伤;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案视频被曝光,视频中一女生被逼下跪,并被连扇耳光;四川乐至县一名女孩遭三名初中女生扒光衣服进行羞辱;贵州纳雍县一名初中生被同校学生拉出校外暴打致死(2)远离校园暴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8 分)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