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 资源ID:48829854       资源大小:6M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精品文档20170218学年下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周别时 间教学内容课或单元时数备注12.283.2数据收集整理323.53.9表内除法一533.123.16表内除法一543.193.23表内除法一553.263.30图形的运动一56表内除法二57表内除法二58混合运算59混合运算510有余数的除法511有余数的除法512有余数的除法513万以内数的认识514万以内数的认识515克和千克516数学广角推理517期末总复习518期末考试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开展适当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拟、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四、情感态度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五、教学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但凡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容许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根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拟、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根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效劳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答复以下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答复以下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开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一课时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答复以下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适宜。指名学生答复,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刚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答复,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应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刚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指名学生答复。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答复: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拟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喜欢颜色的人数最多,那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适宜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稳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地点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人数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2采用比拟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应。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课件出示第1题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2根据表格内容答复以下问题。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适宜?红 黄 蓝 白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答复以下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开展,开展中提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助,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效劳,乐意为数学老师效劳。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根据生的答复,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适宜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适宜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适宜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知名字,同学们要想方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姓名张三李四票数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刚刚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答复以下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指名学生答复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稳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答复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最让你快乐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张三李四票数第3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法: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出示统计表。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采用比拟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答复以下问题。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3答复以下问题。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答复以下问题:每种书有多少?答复以下问题1和2。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稳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1格代表 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答复说出数据。小结:如果数据比拟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课堂小结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板书设计 练习一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根底。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时机。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能够比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具、学具: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二比照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稳固概念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辨析练习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二根本练习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稳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二、扩充“平均分方法,稳固概念一解读题意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二感知不同分法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根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2×48,4个2合起来是8。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三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三、稳固练习一根本练习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份。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组。12里面有6个2。二提升练习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有15个木块。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二、除法意义的学习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我们能把刚刚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二除号的由来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除法算式:12÷43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12÷4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除法算式: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个。12÷3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个。12÷62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一根本练习1. 读出以下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8÷42读作: 15÷53读作:6÷23读作: 16÷44读作:9÷33读作: 2.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二辨析练习分一分,填一填。1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2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局部名称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15÷35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思考问题: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一汇报交流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你们能把刚刚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除法算式:20÷4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除法算式:20 ÷ 4 5被除数 除数 商三深化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理解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 盘。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1. 分一分,填一填。每份2个,分成了 份。每份3个,分成了 份。每份6个,分成了 份。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3. 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 个4。 20里面有 个5。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教学反思: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局部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根底。教学过程设计: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局部名称)(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教学反思: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准备:例1情境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12 4× 16 ×618 5× 15 3× 21 ×525二、学习新知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二探究算法为什么要列除法算式?三展示算法12÷3?可以怎样计算呢? 三四十二,商是4。四比拟选择 减法:1239 936 633 33012÷34 加法:333312乘法算式:3×412 哪种方法比拟好?乘法口诀 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请你计算下面各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10÷5 12÷6 8÷4 9÷3 12÷3 10÷2 6÷6 12÷4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快吗?用乘法口诀三、分层练习,稳固新知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6 6÷2 12÷4 8÷2 9÷3 10÷52. 有 棵黄瓜苗, 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四、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五、课堂作业 第20页练习四,第3题、第4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拟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6÷2 12÷4 8÷4 9÷3 10÷23×7 6×6 7×2 4×8 5×6 7×4二、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发现信息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1. 一共有24个包子。 2. 每屉装4个包子。 3. 装6屉包子。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任意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么?1. 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装4个,能装几笼? 2. 每屉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3. 一共有24个包子,装6屉包子。每笼装几个三解决问题每屉装4个,装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4×6241. 怎样解决? 2. 为什么用乘法? 3. 怎样计算出结果? 四六二十四 求6个4是多少。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可以装几屉? 24÷461. 怎样解决? 2. 为什么用除法? 3. 怎样计算出结果? 四六二十四 求24里面有几个4。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几个? 24÷641. 怎样解决? 2. 为什么用除法? 3. 怎样计算出结果? 四六二十四 求把24平均分成6份,1份是多少。四比拟沟通 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求积,还可以求商。三、稳固口诀求商方法一再次体验用口诀求商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8÷3乘法口诀: 28÷4乘法口诀: 20÷5乘法口诀:二感受用口诀求商的优势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能很快求出各题的商。2×612 12÷2 12÷6 5×315 15÷5 15÷3 6×424 24÷6 24÷4三用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问题:1. 根据图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 每个算式是怎样算的?四提升练习1. 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些乘法口诀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2.把一条绸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米?a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b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c怎样算出的结果?四、课堂作业 第22页练习四,第911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拟全面的认识。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蚕宝宝。问题:?只蚕宝宝1. 你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2. 怎样列算式? 为什么用乘法算式?3. 解答正确吗? 5×315只3×515只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一解决“均分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你知道了什么?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z****)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