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 [海上清风明月满] .docx
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 海上清风明月满 个人简历:宋文京,1964年生,河南博爱人,生于西安,曾客北京,现居青岛。曾任郑州高校老师和中国图书商报主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画院理论探讨部主任,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说来也巧,我与宋文京先生的两次见面,都与作家王蒙先生有关。第一次是2004年10月22日,王蒙先生应青岛市国资委“财智对话”之邀,在香格里拉做红楼梦中的政治的演讲,文京先生是主持人,我是点评嘉宾。那时,他刚卸去北京书评周刊主编不久。其次次是2009年4月下旬“王蒙新作老子的帮助学术研讨会”期间。见面虽疏,但我在多个场合见到也多次听挚友谈论文京先生的书画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书法艺术,我是个完全的外行。文京自童年时期即起先习碑摹帖,曾下过一番苦工夫,青年时代曾问艺于启功先生,中年后又拜范曾为师。文京其实是个杂家,书(书法而非藏书,虽然文京是岛城数一数二的藏书家)、印(篆刻)、画、文(评论),皆有探讨建树,而以书为最,在书法艺术中,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皆有心得,但行草尤见功力,杜牧诗、李白诗、纳兰性德词等成为他的代表性作品。 文京祖籍中原,生于西安,他的书法既有“三秦书风”的古朴,也有“中原书风”的雄浑,近年来,他的作品又好像有点江南秀士的味道,有一种清雅之气,空灵之美,有一种书卷气,这种清雅之气我曾在冯骥才的画中见到过,这其实就是文京在书坛上得以立身的根本。细读文京书法作品,特殊是他的行草,大都画面简洁,笔法散淡,结构疏朗,具有一种抒情性,决无喧嚣,更无狷狂,书法的境界,其实就是生命的境界。古人书论中有“神秀”说,文京的书法已经流露出了“神秀”的美学品行。 文京本质是文人。他读书博杂,爱好广泛,文学、哲学、宗教、美学、历史、地理等,皆有研习,对文学的阅读,特殊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熟识程度超过了很多专业人士,全部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到他的书法艺术,并最终形成了他书法艺术所特有的主体性。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化、高度人格化的艺术,美学家李泽厚认为,在书法的“线条美”中呈现的是“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志向”,也就是说书法艺术是主体精神和线条美完备融合的艺术,假如没有肯定的学术素养特殊是主体精神,不行能产生真正的大书法家。“书者,散也”,文京书法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淡淡的文人的气息,那种漫不经心的雅致,其实是文京审美趣味和心性精神的一种自然呈现。对一个书家而言,仅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是不够的,他还必需具有肯定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修养。文京特殊喜爱“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特殊是对他的“以我为主,化育前朝书迹”的理论更是极为推崇,其实,所谓“以我为主”,也即是主体性。八大山人之所以被文人所宠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其剧烈的主体精神。苦练可以练出匠人,甚至艺人,但是练不出真正的艺术家。 很多年前,文学评论家黄子平就说过:创新是条疯狗。在这条“疯狗”的追迫下,很多书法家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为特性而特性的泥潭,一味追新逐异,求奇求怪,以丑为美,以怪为美。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文京却能不狂不病,不乖不谀,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沉静心态,这是难能珍贵的。陆九渊在杂说中有说:“主于道则欲消而艺亦可进,主于艺则欲炽而道亡,艺亦不进”。文京曾把书法分为四个“境界”:“技术之境”、“艺术之境”、“学术之境”、“无术之境”,文京深深懂得艺术之道在于对“道”的体悟和追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艺”的层面,他极为观赏老子的“大道无术”的思想,这或许是他把“无术之境”作为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缘由。 文京说他40岁之前做的是加法,40岁之后做的是减法,一个懂得“减法”的人,离“道”已经不远了。 (编辑: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