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酮性高渗昏迷_儿童糖尿病酮中毒昏迷的观察与护理.docx
糖尿病非酮性高渗昏迷_儿童糖尿病酮中毒昏迷的观察与护理 R587 A 1004-7484(2010)08-0a-01 糖尿病酮中毒昏迷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组织细胞不能利用葡萄糖的严峻状态。以代谢性酸中毒、水电平衡失调为主要变更的临床综合征。儿童糖尿病病情不稳定,易发生酮中毒昏迷。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即可造成严峻后果。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儿童糖尿病7例,由于加强了治疗和护理,除1例死亡外,余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患儿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1型糖尿病。男3例,女4例,年龄914岁,平均12.5岁。其中1例入院2小时后死亡,诊断为脑水肿、脑疝。 2 护理 2.1 急救期护理 2.1.1 快速反应、刚好抢救 大部分患儿昏迷为首发表现。入院后马上视察其生命体征及瞳孔的改变,简洁询问病史,帮助医生快速做出诊断。糖尿病酮中毒时,体内血糖增高,代谢紊乱,严峻脱水,故应快速补液。诊断明确后,马上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入胰岛素,另一条输入所需液体或其它药物。补液量视病情而定,原则上补足累积丢失量,但通常按脱水程度10%计算,生理维持量按1500ml/体表面积(m2)/日计算1。补液速度先快后慢,滴速严格视患儿状况调定。细致视察患儿用药后反应,尤其是呼吸、心率的改变,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12小时记录1次液体入量,具体记录和视察尿量,刚好通知医生。 2.1.2 视察胰岛素用量及反应 目前治疗糖尿病酮中毒昏迷最有效的方法是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察,视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饥饿感等低血先兆。2小时测血糖、尿糖1次,刚好测肾功及血生化。每4小时计算一次用量,若2小时后血糖仍27.7mmol/L或较基础值下降不到30%可通知医生将胰岛素剂量加倍,若降至11.1mmol/L可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输入,并将胰岛素用量改为0.05u/kg/小时,直至酮体消逝或患儿醒悟能进食后改为皮下注射。 2.1.3 加强基础护理 良好护理是抢救糖尿病酮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患儿入院后,马上给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缺氧,防止脑水肿发生。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烦躁担心者加床档。有条件者应设专人护理。细致视察病情改变,精确记录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及出入水量。按时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身体、康单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2.2 复原期护理 2.2.1 去除诱因 儿童糖尿病病情不稳定,感染、饮食、运动及心情等因素易诱发酮中毒昏迷。病情稳定后询问病史,查找此次发病的诱因,刚好通知医生主动治疗。 2.2.2 心理护理 小龄患儿醒悟后,由于环境生疏,会产生担心和恐惊心理,心情反应突出,对治疗、检查多不合作,易哭闹。护士应耐性进行劝慰和爱护,取得患儿信任,对其多激励、表扬。年龄较大的患儿护士要简洁说明病情,说明协作治疗的重要性,激励患儿战胜疾病。对患儿家长护士要进行适当心理干预,阐明大人消极心理睬对患儿心情产生负性作用,帮助其尽快稳定心态,帮助患儿康复。 2.2.3 健康教化 此病的治疗对患儿及家长来说是一个长久战,胜利的治疗不仅须要专业有素的医生指导,更须要患儿家长具有肯定的自我保健实力,护士要充分利用住院时间,采纳各种方法如发放糖尿病学问手册、集中讲解等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家长及大龄患儿进行糖尿病学问教化,使其学会敏捷调整运动量及食谱。驾驭胰岛素注射技术及调整剂量的原则。遵从医嘱,规律用药。主动预防各种感染,避开不良心情刺激,节制饮食。有效防止酮中毒昏迷的再发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圣祥,李金明,李新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37.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上游卫生院2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