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预防医学名词解释解答题.doc
名词解释1.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近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医学模式3.古代医学模式:生物学模式4.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要有更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5.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的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6.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能并且排除病原体的人或动物。7.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出现这一时间段。8.恢复期病源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携带和排除病原体者。9.宿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11.公害病: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对公众在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方面的危害,它是与公害有因果关系的地域性疾病。12.矽肺:是指因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3.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14.刺激性气体:对眼、呼吸道黏膜及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1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16.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17.职业性损伤: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健康损害。(补)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环境、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不利于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作业能力的因素。18.膳食结构:各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19.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引起的非传染性的(亚)急性疾病。20.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1.社会因素: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22.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H):是指对健康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包括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全部社会条件,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特征。23.心身疾病(广义):是指心理、社会和躯体等因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狭义):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或心理社会因素作为明显致病因子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疾病。24.变量:观察对象个体特征或测量结果。25.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主体。26.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27.小概率事件:若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看作在某次实验中该事件很可能不发生,P0.05或P0.01。28.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9.流行病学重要观点:多病多因、社会医学和生态学、对比、概率论、群体。30.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在发病时间及地点尚无明显的联系。31.暴发: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相似病例的现象。32.流行:某病在某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水平。33.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水平、迅速蔓延、涉及地区广34.短期波动:(爆发)35.筛检:是运用简便,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措施,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36.金标准(标准诊误):即当前被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客观,可靠的诊断方法。37.现况研究: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特定范围人群,开展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38.现代流行病学病因:增加人群发病率的因素,其中某些发病率不存在时,发病率下降。39.药物不良反应: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40.药物不良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控制的过程。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72次/分H1:>72次/分a=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t=|74.2-72|/(6/25)=1.833v=n-1=25-1=243.确定P值,判断结果查t界值表,0.025<P<0.05,P<a,拒绝H,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该地区健康成年男子脉搏数高于一般。HFA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健康是公民的基本人权77年:30届WH0大会首次提出“2000年HFA”78年:31届WH0提出阿拉木图宣言-全球推行PHC98年:51届WH0大会发表“21世纪HFA”PHC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基本内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促进康复基本原则:社会公平、社区与群众参与、部门协同、成本效果和效益、普遍可及我国新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疗保、补充医保、商业医保、社会医疗救助“健康中国2020”四类优先领域: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健康危险因素;卫生发展、病有所医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公平与效率统一、统筹兼顾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周期性传染病流行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发生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病原体基本特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病原体变异性:耐药性;抗原性;毒力。病原体基本特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常见传播途径:飞沫(结核、SARS):病原体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媒介节肢动物(鼠疫、疟疾)、食物(乙肝)水、接触、土壤、医源性、围产期传染病报告: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26、丙11传染病防控常用措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慢性病、危险因素: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突发性、普遍性、非常规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在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护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1.风险管理;2.发现、登记;3.报告:4.处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的自净作用:化学、物理、生物环境污染物属性分为:化学、物理、生物环境污染物损害健康的影响因素:污染物理化特性、暴露剂量、持续暴露时间、个体易感性、联合作用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1.温室效应:CO2;2.臭氧层空洞:氟利昂3.酸雨:SO2、NOx光化学烟雾事件:条件:逆温、无风、光照,污染物急性作用:尾气经日光作用形成强氧化型烟雾·危害: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大气污染主要来源:工业、交通运输生活饮用水基本卫生要求:流行病学上安全;化学组成无害;感官性状良好,水量充足、使用方便。水俣病:汞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地方性氟中毒分: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地方性砷中毒分:饮水型、燃煤型土壤污染分型:水型、气型、固体废弃物型痛痛病:土壤水型污染,镉中毒职业性化学中毒治疗1.急性中毒:远离污染源2.铅中毒:依地酸二钠钙;症状-腹绞痛3.汞中毒:二巯基丙磺酸钠4.苯胺:美蓝5.氰化氢中毒: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症状-鲜红色刺激性气体中毒:溶解度越高,毒性越小单纯窒息性气体:毒性较低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在岗时、离岗时、离岗后、应急食品污染分类:生物、化学、物理性污染、食品卫生问题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性:双向性、普遍性、变异性、强制性;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不良行为、心理压力、社会负性事件、环境污染、现代病、人口流动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集中趋势指标:均数、几何均数G、中位数M离散趋势指标:极差R、四分位数间距QR、方差S2、标准差S、变异系数CV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队列2.实验法:临床、现场、社区试验3.数理法罹患率:短时期内,小范围人群,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患病率:某时期内,某范围人群,某病(新、旧)病例的频率。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虚假联系:因研究中的偏倚干扰导致的统计学联系。间接联系:A、B因共同原因C产生的统计学联系。因果联系:排除偶然、虚假、间接联系后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