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doc
-
资源ID:48965044
资源大小:22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doc
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1 总则1.1 为了加强农网可靠性管理工作,落实各级责任,充分运用可靠性分析数据,指导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全省农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特制定本细则。1.2 引用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1.3 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作为县供电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部分,体现在电力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它综合反映了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农网的一项重要生产技术指标。1.4 农网供电可靠性的统计分析是县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企业对客户供电可靠水平的量度,也是企业规划设计、运行、检修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1.5 通过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管理,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指导电网的管理、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供电系统可靠率,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1.6 本细则对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网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体制、职责分工、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设施、管辖和统计范围、停电性质分类、考核等作了明确规定。2 管理及职责分工省公司农电工作部是农网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农网供电系统用户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市(州)供电公司和县供电企业依其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为:2.1 省公司农电工作部2.1.1 负责建立健全全省农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及可靠性管理信息网络。并在本部门设有一定的生产实践和管理经验的专人负责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且相对稳定。2.1.2 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文件和要求,根据省公司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2.1.3 编制下达农网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完成。2.1.4 统计分析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按时上报,并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完整、及时。2.1.5 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农网供电可靠性分析会,编写月、季、年度的可靠性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提出提高农网可靠性运行水平的具体措施,并实施。2.1.6 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农网可靠性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2.1.7 督促市(州)供电公司加强农网输变电配设备的规划、设计、订货、施工、验收、投运等方面监督,保证输变配电设备可靠性。2.2 市(州)供电公司农电工作部2.2.1 负责辖区内农网基础资料的收集、统计工作,填写有关统计报表。2.2.2 负责辖区内农网可靠性运行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填写有关统计报表。2.2.3 负责对县供电企业上报的计划、临时检修申请进行审核,并对其必要性填注意见。2.2.4 每季度组织召开市(州)供电公司农网供电可靠性分析会,编写市(州)供电公司月、季、年度可靠性分析报告。2.2.5 督促县供电企业加强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社会宣传工作,防止因外力破坏造成停电。2.3 县供电企业2.3.1 负责本单位电网基础资料的收集、统计工作,填报有关统计报表。2.3.2 负责本单位电网可靠性运行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填报有关统计报表。2.3.3 每月组织召开县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分析会,编写月、季、年度的可靠分析报告。2.3.4 编制本单位电网停电计划,优化施工方案,缩短计划检修、施工的停电时间。2.3.5 落实故障抢修、临时停电管理措施,控制故障抢修和临时停电的时间。2.3.6 加强停、送电管理。检修、施工时,检修人员应提前到达现场,并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等候设备停电;检修、施工结束前,实行予汇报制,以使操作人员及时到达现场等候恢复送电操作;检修、施工完毕后,应尽快恢复供电,缩短送电操作时间。推行停、送电时间(检修、调度、操作班组)分部门责任分级考核制度。2.3.7 加强设备预防性试验和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要认真安排、做好“春、秋季检修”、“迎峰度夏、过冬”等工作,细心清查、消除电网和设备的隐患。2.3.8 加强配电设备的巡视和配变的负荷监测工作。配变或配电线路满负荷、超负荷时应及时调整,转移负荷。2.3.9 经常性地组织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社会宣传工作,严肃电力法,确保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认真贯彻执行。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取得当地政府支持,坚决制止危害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不法行为,强化细化安全条文和措施,防止因外力破坏造成停电。2.3.10 加强对客户设备的管理,督促客户按电力行业规程、标准对设备定期维修检查,确保安全可靠运行,防止因其故障造成对主网及其他客户的停电。特别是客户高压熔断器及支线高压熔断器熔丝配置严格按规定执行,尽量减少客户引起的停电事件。2.3.11 配网分段开关及联络开关的倒闸操作,必须由调度下令后方可进行。分段开关及联络开关跳闸后,及时汇报调度,并记录准确分合闸时间。支线开关的倒闸操作和事故跳闸,应记录准确时间,如实统计上报,以保证可靠性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2.3.12 积极采用红外测温以及在线监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配电网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水平。2.3.13 按公司年度分解的用户供电可靠性控制(考核)指标,加强变电站设备停电检修管理,努力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检修质量,做到设备“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2.3.14 加强变电设备和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装置的管理,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3.15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变电运行人员业务素质,杜绝误操作。处理事故迅速、准确,不扩大事故,避免因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对用户停电。做好倒闸操作的准备工作,接到调度下达的命令后及时操作,以减少不必要的停送电时间。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定义及分类3.1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即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3.2 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设施。3.2.1 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外引线开始至低压用户的计量收费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其设施为连接至接户线为止的中间设施。3.2.2 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10(6)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6)kV用户的电气设备与供电企业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3.2.3 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35kV及以上电压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35kV及以上电压用户变电站与供电部门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注:这里所指供电系统的定义及其高、中、低压的划分,只适用于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3.3 用户3.3.1 低压用户-以380/220V电压受电的用户。3.3.2 中压用户-以10(6)kV电压受电的用户。3.3.3 高压用户-以35kV及以上电压受电的用户。3.4 用户统计单位3.4.1 低压用户统计单位-一个接受电业部门计量收费的用电单位,作为一个低压用户统计单位。3.4.2 中压用户统计单位-一个用电单位接在同一条或分别接在两条(多条)电力线路上的几台用户配电变压器及中压用电设备,应以一个电能计量点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之前,以10(6)kV供电系统中的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用户统计单位,即一台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3.4.3 高压用户统计单位-一个用电单位的每一个受电降压变电站,作为一个高压用户统计单位。3.5 用户容量-一个用户统计单位的装见容量,作为用户容量。3.6 用户设施-固定资产属于用户,并由用户自行运行、维护、管理的受电设施。3.7 供电系统的状态3.7.1 供电状态-用户随时可从供电系统获得所需电能的状态。3.7.2 停电状态-用户不能从供电系统获得所需电能的状态,包括与供电系统失去电的联系和未失去电的联系。注:对用户的不拉闸限电,视为等效停电状态。自动重合闸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成功,不应视为对用户停电。3.8 停电性质分类 ì内部故障(IF) ì 故障停电 - ½ ½ (FI) î外部故障(EF)停电 - ½ ì检修停电(MI)(I) ½ ì 计划停电 -½施工停电(CI) ½ ½ (PI) î用户申请停电(ID) î 预安排停电 - ½ ì临时检修停电(UM) (SI) ½ 临时停电 - ½临时施工停电(UC) ½ (UI) î用户临时申请停电(UD) î ì系统电源不足限电(SS) 限 电 - ½ (LS) î供电网限电(DL)3.8.1 故障停电-供电系统无论何种原因未能按规定程序向调度提出申请,并未能在6小时(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前得到批准且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3.8.1.1 内部故障停电-凡属本企业(指地、市级供电企业,下同)管辖范围以内的电网或设施等故障引起的故障停电。3.8.1.2 外部故障停电-凡属本企业管辖范围以外的电网或设施等故障引起的故障停电。3.8.2 预安排停电-凡预先已作出安排,或在6小时前得到调度批准(或按供用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并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3.8.2.1 计划停电-有正式计划安排的停电。3.8.2.1.1 检修停电-按检修计划要求安排的检修停电。3.8.2.1.2 施工停电-系统扩建、改造及迁移等施工引起的有计划安排的停电。3.8.2.1.3 注: 检修停电及施工停电,按管辖范围的界限,分别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3.8.2.1.4 用户申请停电由于用户本身的要求得到批准,且影响其他用户的停电。3.8.2.2 临时停电-事先无正式计划安排,但在6小时(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以前按规定程序经过批准并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3.8.2.2.1 临时检修停电-系统在运行中发现危及安全运行、必须处理的缺陷而临时安排的停电。3.8.2.2.2 临时施工停电-事先未安排计划而又必须尽早安排的施工停电。3.8.2.2.3 注:临时检修停电及施工停电,按管辖范围的界限,分别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3.8.2.2.4 用户临时申请停电由于用户本身的特殊要求而得到批准,且影响其他用户的停电。3.8.2.3 限电-在电力系统计划的运行方式下,根据电力的供求关系,对于求大于供的部分进行限量供应,称为限电。3.8.2.3.1 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由于电力系统电源容量不足,由调度命令对用户以拉闸或不拉闸的方式限电。3.8.2.3.2 供电网限电-由于供电系统本身设备容量不足,或供电系统异常,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供电而对用户的拉闸限电,或不拉闸限电。供电系统的不拉闸限电,应列入可靠性的统计范围,每限电一次应计停电一次,停电用户数应为限电的实际户数;停电容量为减少的供电容量;停电时间按等效停电时间计算。其公式如下:等效停电时间=限电时间×(1-)式中:限电时间-自开始对用户限电之时起至恢复正常供电时为止的时间段。3.8.3 停电持续时间-供电系统由停止对用户供电到恢复供电的时间段,以小时表示。3.8.4 停电容量-供电系统停电时,停止供电的各用户的装见容量之和。单位为千伏安。3.8.5 停电缺供电量-供电系统停电期间,对用户少供的电量。单位为:kW.h。停电缺供电量按下列公式计算:W=K×S1×T 式中:W-停电缺供电量(千瓦时)。 S1-停电容量,即停止供电的各用户的装见容量之和(千伏安)。 T-停电持续时间,或等效停电时间(小时)。 K-载容比系数,该值应根据上一年度的具体情况于每年年初修正一次。P K= S 式中:P-供电系统(或某条线路)上年度的年平均负荷(kW)。 P = *闰年为8784。S-供电系统(或某条线路)上年度的用户装见容量总和(千伏安)。 P及S系指同一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年平均负荷及其用户装见总容量。3.9 供电系统设施的状态及停运时间 3.9.1 运行-供电设施与电网相连接,并处于带电的状态。3.9.2 停运-供电设施由于故障、缺陷或检修、维修、试验等原因,与电网断开,而不带电的状态,停运状态又可分为:3.9.2.1 强迫停运-由于设施丧失了预定的功能而要求立即或必须在6小时以内退出运行的停运,以及由于人为的误操作和其他原因未能按规定程序提前向调度提出申请并在6小时前得到批准的停运。与电网断开,而不带电的状态,停运状态又可分为:预安排停运-事先有计划安排,使设施退出运行的计划停运(如计划检修、施工、试验等),或按规定程序提前向调度提出申请并在6小时前得到批准的临时性检修、施工、试验等的临时停运。停运持续时间-供电设施从停运开始到重新投入电网运行的时间段。停运持续时间分强迫停运时间和预安排停运时间。对计划检修的设备,超过预安排停电时间的部分,计作强迫停运时间。注:对于设施停运而未造成供电系统对用户停止供电的情况,不予统计。4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报告4.1 由于电力系统中发、输变电系统故障而造成的未能在6小时(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以前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不同于因装机容量不足造成的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其停电性质为故障停电。4.2 用户由两回及以上供电线路同时供电,当其中一回停运而不降低用户的供电容量(包括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时,不予统计。如一回线路停运而降低用户供电容量时,应计停电一次,停电用户数为受其影响的用户数,停电容量为减少的供电容量,停电时间按等效停电时间计算,其方法按不拉闸限电的公式计算。4.3 用户由一回35千伏或以上高压线路供电,而用10千伏线路作为备用时,当高压线路停运,由10千伏线路供电并减少供电容量时,应进行统计,统计方法按不拉闸限电公式计算。对这种情况的用户,仍算作35千伏或以上的高压用户。4.4 对装有自备电厂且有能力向系统输送电力的高压用户,若该用户与供电系统连接的35千伏或以上的高压线路停运,且减少(或中断)对系统输送电力而影响对35千伏或以上的高压用户的正常供电时,应统计停电一次,停电用户数应为受其影响而限电(或停电)的高压用户数之和,停电时间按等效停电时间计算,其方法同前。4.5 凡在拉闸限电时间内,进行预安排检修或施工时,应按预安排检修或施工分类统计。当预安排检修或施工的时间小于拉闸限电时间,则检修或施工以外的时间作为拉闸限电统计。4.6 用户申请(包括计划和临时申请)停电检修等原因而影响其它用户停电,不属外部原因,在统计停电用户数时,除申请停电的用户不计外,对受其影响的其他用户必须按检修分类进行统计。4.7 由用户自行运行、维护、管理的供电设施故障引起其它用户停电时,属内部故障停电。在统计停电户数时,不计该故障用户。4.8 对单回路停电,分阶段处理逐步恢复送电时,作为一次事件,但停电持续时间按等效停电持续时间计算,其公式如下 :等效停电持续时间=式中:“受停电影响的总用户数”中的每一用户只能统计一次。4.9 由一种原因引起扩大性故障停电时,应按故障设施分别统计停电次数及停电时户数。例如:因线路故障,开关(包括相应保护)拒动,引起越级跳闸,则应计线路故障一次,停电时户数为由该线路供电的时户数,另计开关或保护拒动故障一次,其停电时户数为除故障线路外的其他跳闸线路供电的时户数,依次类推。采用各类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对用户实施不拉闸限电的统计按3.8.2.3.2不拉闸限电计算公式进行。4.10 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格式见表1表4, 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情况(高、中、低压通用)统计表格式见表5,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表格式见表8表9。4.11 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在适当时候进行试点,届时另行通知。5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与计算公式5.1 评价指标类别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并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统计期间时间指处于统计时段内的日历小时数。5.2 可靠性主要指标及计算公式5.2.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外部影响)=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小时/户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小时/户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5.2.2 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RS-1: 供电可靠率=(1-)×100%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RS-2:供电可靠率(不计外部影响)=(1-)×100%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RS-3:供电可靠率(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1-)×100%5.2.3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用户平均停电次数=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AITC-2: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外部影响)=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TC-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5.2.4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记作AFTC。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5.2.5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记作ASTC。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STC-3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5.2.6 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在统计期间内,因系统对用户停电的影响折(等效)成全系统(全部用户)停电的等效小时数,记作SIEH。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5.3 可靠性参考指标及计算公式5.3.1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S。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5.3.2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F。 S(每次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用户)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小时/户 总用户数5.3.3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MID-S。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5.3.4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MID-F。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5.3.5 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平均停电用户数=5.3.6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S。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5.3.7 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F。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5.3.8 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一用户因停电缺供的电量,记作AENS。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5.3.9 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的电量,记作AENT-S。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5.3.10 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缺供的电量,记作AENT-F。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5.3.11 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I。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次数=5.3.12 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记作AIHCI。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5.3.13 设施停运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百台(或100km)因停运而引起的停电次数,记作REOI。设施停运停电率=式中:设施停运包括强迫停运(故障停运)和预安排停运。5.3.14 设施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次因停运而引起对用户停电的持续时间,记作MDEOI。设施停电平均持续时间=5.3.15 系统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供电系统每百公里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高压系统不计算此项指标),记作RSFI。系统故障停电率=5.3.16 架空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公里架空线路故障停电次数,记作ROFI。架空线路故障停电率5.3.17 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公里电缆线线路故障停电次数,记作RCFI。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5.3.18 变压器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变压器故障停电次数,记作RTFI。变压器故障停电率5.3.19 断路器(受继电保护控制者)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断路器故障停电次数,记作RBFI。断路器故障停电率式中:统计百台(公里)年数统计期间设施的百台(公里)数×5.3.20 外部影响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因供电部门管辖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平均停电时间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之比,记作IRE。外部影响停电率外部影响停电率(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5.3.21 在需要作扩大统计范围的指标计算时(如季度综合成年度以至多年度指标,一个地区扩大成多个地区指标等),应遵从“全概率公式”的原则,即:设事件A的概率以事件B1B2Bn为条件,其中所有Bi(i=1、2n)均为互斥,且则事件A的概率P(A)为P(A)= 注:1.计算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综合供电可靠率时以时户数加权平均;2.计算相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综合用户平均停电小时和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时以户数加权平均。6 工作程序6.1 建立可靠性指标目标管理制度6.1.1 市(州)供电公司每年根据省公司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各单位上年完成情况以及本年具体情况,提出本年度各县供电企业的分解指标,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审批后下达。6.1.2 县供电企业每月按时完成可靠性统计分析,对未完成目标指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6.2 建立可靠性分析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月上旬市(州)供电公司召开季度分析会,分析农网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6.3 建立可靠性数据审核上报制度可靠性数据的上报要做到准确、完整、及时,并由县供电企业主管生产的领导负责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市(州)供电公司。市(州)供电公司上报省公司的报表应经主管农电的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6.3.1 县供电企业每月向市(州)供电公司报本月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数据报表及统计数据。6.3.2 市(州)供电公司按月向省公司上报上月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数据及可靠性分析报告。当月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波动超过计划值±0.1%要进行认真分析。6.4 建立可靠性资料档案化管理制度6.4.1 各县供电企业要根据系统变化随时分别对电网主结线图、配网单线图进行更新,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保管。依照此图对程序中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6.4.2 县供电企业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报表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保管,统计资料至少保存三年。6.4.3 每月对可靠性统计数据进行备份,要求至少保存三年的数据。6.4.4 县供电企业可靠性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文件及基础资料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03)上级部门有关可靠性管理文件、要求等。县供电企业电网主结线图、35kV变电站主接线图及输电线路参数表、配网单线图(应注明导线型号、长度,公用和专用变压器位置、台数及容量等)。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1、表2, 每次统计的基本情况数据应与当时的电气接线图一致。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情况(高、中、低压通用)统计表4。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统计表5、表6。输变配电设备运行检修、施工等管理资料应齐全完整,从可靠性管理角度,工作票应至少保存一年以上。7 检查与考核办法7.1 省公司对市(州)供电公司农网供电可靠性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单位年度或阶段性考核之中。7.2 市(州)供电公司每年年底前,对各县供电企业可靠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并提出考核意见。各单位可靠性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考核的主要内容有:7.2.1 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7.2.2 调度管理部门综合检修计划编制、执行情况。7.2.3 对临时检修的控制情况。7.2.4 是否存在无充分原因延长工作时间造成对输变配电设备停电时间延长。7.2.5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报表、分析报告报送情况。7.2.6 可靠性管理工作落实及指标真实情况。8 主要考核指标农网供电可靠率(RS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变电站设备的计划检修、施工、临时停电以及线路的计划检修等工作,影响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其停电时户数计入工作申请部门,对于搭车检修的部门不予考核。9 附则9.1 本细则由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负责解释。9.2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4表1 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线段编码线段名称开关编号开关类型线路(公里)用户数、变压器台数及容量(户、台、千伏安)其中双电源断路器台数备注架空电缆户数台数总容量用户数容量注:双电电源指用户能从供电系统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同时供电,或一回供电,其余作备用(指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只任一电源的供电能力均能满足该用户的全部负荷)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表2 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线段编码线段名称开关编号开关类型线路(公里)用户数、变压器台数及容量(户、台、千伏安)其中双电源断路器台数开关类设备总台数电容器台数开闭所(室)数地区特征线路性质备注架空电缆公用专用用户数容量户数台数容量户数台数容量注:一、地区特征的分类:1、市中心区: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2、市区: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一般指地级市以“区”建制命名的地区。3、城镇:县(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及工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4、农村:城市行政区内的其它地区,包括村庄、大片农田、山区、水域等。二、线路性质分类:1、公用 2、专用 3、农用三、双电源指用户能从供电系统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同时供电,或一回供电,其余作备用(指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且任一电源的供电能力均能满足该用户的全部负荷)。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表3 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10千伏公用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容量(千伏安)低压供电线段名称及编号0.4/0.23千伏低压线路长度(公里)用户情况(容量单位:千伏安)电缆架空总长度0.4千伏用户0.23千伏用户总计名称编号0. 4千伏0.23千伏0. 4千伏0.23千伏0. 4千伏0.23千伏户数容量户数容量户数容量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表4 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情况统计表(高中低压通用)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事件序号停电事件部门停电性质同时停电部门个数停电时间停电情况停电事件编码停电原因、设备状况详细说明起始终止持续 时间线段编码用户数总容量(千伏安)时户数限前负荷(kW)限后负荷(kW)限电方式缺供电量(kWh)月日时分月日时分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表5 高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表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序号可靠性主要指标统计数单位序号可靠性参考指标统计数单位序号系统基本数据名称统计数单位1供电可靠率 RS-1%1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AIHC-F小时/户1线路累计长度公里2供电可靠率 RS-2%2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AIHC-S小时/户2架空线路长度公里3供电可靠率 RS-3%3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MID-F小时/次3电缆线路长度公里4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1小时/户4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MID-S小时/次4实际总用户数户5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2小时/户5平均停电用户数 MIC户/次5系统总容量千伏安6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3小时/户6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 MIC-F户/次6变压器台数台7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AITC-1次/户7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 MIC-S户/次7断路器台数台8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AITC-2次/户8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 AENS千瓦时/户9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AITC-3次/户9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 AENS-F千瓦时/次10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AFTC次/户10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AENS-S千瓦时/次11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ASTC次/户11外部影响停电率 IRE%12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ASTC-3次/户12外部影响停电率 IRE-3%13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 SIEH小时主管:审核:制表: 填日期: 年 月 日表6 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表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序号可靠性指标统计数单位序号可靠性指标统计数单位序号系统基本数据名称统计数单位1供电可靠率 RS-1%21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AIHC-F小时/户1线路累计长度公里2供电可靠率 RS-2%22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AIHC-S小时/户2架空线路长度公里3供电可靠率 RS-3%23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MID-F小时/次3电缆线路长度公里4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1小时/户24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MID-S小时/次4实际总用户数户5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2小时/户25平均停电用户数 MIC户/次5系统总容量千伏安6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3小时/户26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 MIC-F户/次6变压器台数台7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AITC-1次/户27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 MIC-S户/次7断路器台数台8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AITC-2次/户28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 AENS千瓦时/户9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