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目标_范文.docx
-
资源ID:48987262
资源大小:56.31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目标_范文.docx
泓域/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目标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目标目录一、 公司简介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二、 项目基本情况4三、 风险成本之间的替代9四、 风险成本的构成11五、 风险管理的目标15六、 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19七、 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20八、 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23九、 金融风险24十、 危害性风险及其损失26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28十二、 发展目标31十三、 必要性分析33十四、 进度计划方案3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34十五、 经济效益3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4一、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汤xx3、注册资本:57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5-3-207、营业期限:2015-3-20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9502.157601.727126.61负债总额3197.012557.612397.76股东权益合计6305.145044.114728.8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0760.7716608.6215570.58营业利润4028.553222.843021.41利润总额3769.013015.212826.76净利润2826.762204.872035.2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26.762204.872035.27二、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汤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到2025年,着力将我区打造成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面向西南地区以及东盟的区域性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区。到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综合实力新跨越,奠定引领、带动、衔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地位。(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5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63924.55,其中:主体工程45501.80,仓储工程7373.5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520.24,公共工程2528.92。(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7806.2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2189.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0%;建设期利息470.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流动资金5146.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1%。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2189.5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8883.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864.47万元,预备费441.51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7806.23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9598.79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44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38319.40万元。3、净利润(NP):4490.45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7.83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8.29%。6、财务净现值:-2804.49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6667.00约55.00亩1.1总建筑面积63924.55容积率1.741.2基底面积20900.19建筑系数57.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4.072总投资万元27806.232.1建设投资万元22189.532.1.1工程费用万元18883.5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864.472.1.3预备费万元441.512.2建设期利息万元470.352.3流动资金万元5146.353资金筹措万元27806.233.1自筹资金万元18207.443.2银行贷款万元9598.794营业收入万元44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8319.40""6利润总额万元5987.27""7净利润万元4490.45""8所得税万元1496.82""9增值税万元1611.11""10税金及附加万元193.33""11纳税总额万元3301.26""12工业增加值万元11971.07""13盈亏平衡点万元23086.43产值14回收期年7.83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8.2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804.49所得税后三、 风险成本之间的替代风险成本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此消彼长。1.期望损失成本和损失控制成本之间的替代期望损失成本和损失控制成本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在割草机公司的例子中,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制一种安全性更高的割草机可以使得责任诉讼的期望成本降低。当我们暂不考虑损失控制对风险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时,损失控制方面投入资金的最佳数量就是使得其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指更低的期望损失成本)相等时的数量,这样会使得风险成本最小化。读者稍后将会看到,风险成本最小化就是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风险成本最小化,因此,将损失风险完全降为零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也就是说,实现风险成本最小化时的损失控制通常并不能使得风险最小化。这主要是因为,要把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到零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当损失控制超过一定的程度后,在损失控制方面增加的成本会超过期望损失减少的部分,即边际成本超过了边际收益。这时,损失控制方面增加的成本反而会增加风险成本。所以,通常将损失风险降为零,对于企业和社会而言并不会达到风险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人们常常更愿意冒一定的伤害风险,也不愿意为降低风险而花更多的钱。2.损失融资的成本和内部风险抑制的成本与间接损失的期望成本之间的替代如果在包括保险在内的损失融资措施和内部风险抑制方面增加支出,那么就会减少公司现金流的变动,这样,企业发生破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发生了巨额的未保险损失而放弃回报丰厚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就都会随之降低,这就相当于降低了间接损失的期望成本。这一点,对于我们以后理解保险的作用非常关键。3.损失融资的成本和内部风险抑制的成本与残余不确定性成本之间的替代这种替代关系是很明显的,如企业增加了用于保额更高的保险的支出,则残余不确定性就会降低,未来也变得更加好预测。四、 风险成本的构成风险成本可以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1.有形成本有形成本指的是管理风险所花费的经济资源,包括:(1)期望损失成本企业所面临的一类主要风险就是纯粹风险,而将纯粹风险中的一些可保风险进行投保是风险管理中的常见做法,保险费中的纯保费部分就是期望损失成本,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期望成本。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讨论过,企业纯粹风险导致的直接损失包括对损毁财产进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对遭受伤害的员工进行赔偿的成本,对法律诉讼进行辩护和赔偿的成本以及雇员死亡、生病的福利费用支付。间接损失包括由于直接损失使得生产缩减或中断从而导致的正常利润的减少和额外费用的增多,当损失较大时带来的更高融资成本、放弃的投资机会以及损失巨大时与公司重组和破产清算有关的法律费用和其他成本。在前文所述的割草机公司的例子中,直接损失的期望成本包括法律责任诉讼的辩护和赔偿成本。该例子的间接损失的期望成本包括:由于法律责任问题导致销售减少而带来的利润损失的期望成本;由于对产品进行回收而带来的期望成本;如果发生了巨大的责任损失,使得公司内部资金紧张并增加了公司借债或发行新股的成本,以及由此使得公司放弃了一些投资机会而导致的利润损失的期望成本。对于投机风险,期望损失成本主要指间接损失成本,如上文的在生产中需要使用石油的制造商的例子。(2)损失融资成本损失融资成本是指损失融资措施的交易成本,包括专用基金和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套期保值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的交易成本。我们在第十二章将会详细讨论,风险自留时资金的来源渠道包括将损失摊入营业成本、专用基金、自保、应急贷款和特别贷款,其中,专用基金和自保都是事先提留资金备付,而其他三种方式都是待损失发生后再筹措资金,因此,这里的损失融资成本中只包括专用基金和自保的成本。专用基金和自保成本是指这些资金中扣除期望损失成本之外的部分,投资于这些资金而需要支付的税费及为了维持这些资金而使公司无法对其他项目进行投资而造成的机会成本。套期保值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的成本指的是这些交易的合同在拟定、协商和实施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这一项成本中不包括风险自留中的将损失摊人营业成本、应急贷款和特别贷款,是因为这些措施的成本在风险损失发生前无法确定,我们将之归为第(5)类。(3)损失控制成本管理风险的积极的做法之一就是事先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与此相关的成本称为损失控制成本,如事先购置用于预防和减损的设备以及对各种风险因素定期检测等,以及其维护费、咨询费等,具体包括计划费用、资本支出和折旧费、安全人员费(培训费、薪金、津贴、服装费等)以及增加的机会成本。对上述生产割草机的公司来说,在正式生产该产品前进行的安全测试成本就是一种损失控制成本。(4)内部风险抑制成本除自留以外的其他损失融资措施和某些类型的损失控制措施都可以降低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使得损失成本更易预见,而内部风险抑制的措施,即分散化和信息投资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包括分散化的交易成本及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对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成本。(5)残余不确定性成本实施了保险、套期保值、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损失控制以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之后,损失的不确定性通常并不能完全消除,也就是说,还可能发生这些措施没有覆盖的风险损失,这些风险损失的成本被公司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自留,我们将其称为残余不确定性成本。对风险规避型的个人和投资者来说,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往往是代价很高的,例如,它会影响投资者在购买公司股票时要求得到的回报数额。(6)风险管理部门费用风险管理部门的支出主要指人员薪资与行政费用。2.无形成本风险成本中的无形成本主要指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风险管理人员或企业决策者对此忧虑,如生产成本价格的波动会使得制造商深感忧虑,当然,忧虑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不确定性的程度、潜在损失的大小、人们对损失的承受能力以及有关的心理因素。这种忧虑容易造成公司资源分配不当。首先,企业可能会放弃一些本来非常愿意从事的活动,例如,某一产品虽然有较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市场,但企业考虑到潜在的责任风险而不生产,这可能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其次,对于一些带有风险的活动,企业可能会减少从事的程度。最后,这种忧虑还可能造成一些投资的短期化行为。五、 风险管理的目标1.营利公司的总体目标对于营利公司来说,我们已经通过实例说明了,风险会减少企业价值,那么,对风险进行管理就是要尽量减缓这种减少。事实上,企业价值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当今财务理论的基本理念就是“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目标是一致的,也是要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将风险成本定义为企业价值的减少,则风险成本最小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等价的。风险管理通过使得风险成本最小化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们将风险成本最小化看做是营利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具体地,它通过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而实现:(1)净现金流的期望值风险管理措施要增加公司未来预期现金流入及减少公司未来预期现金流出,使之达到一个平衡点。(2)未来净现金流的变动风险管理者应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条件下控制未来净现金流的变动,而降低未来净现金流变动的收益常以股东要求得到的风险补偿来体现,因为在期望净现金流定的情况下,由于未来净现金流的波动而引起的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使得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要求得到更高的期望投资回报。由于风险成本之间的替代作用,这两方面又不是独立的,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个平衡。2.非营利公司和政府机构的目标对于营利公司来说,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源于营利公司的股东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非营利公司和政府机构不存在股东,它们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什么呢?虽然它们没有股东,但并不意味着其运作就没有约束,非营利公司有来自捐款者的约束,政府有来自纳税人的约束,它们要向这些委托人提供价值最大化的产品或服务。0如果将风险成本看做非营利公司和政府由于风险而导致的行为价值的减少,那么它们的风险管理目标就是实现这些委托人的风险成本最小化。在这个总体目标下,非营利公司在日常决策中的一些准则可能会和营利公司有所不同。例如,非营利公司会更看重巨大损失对客户造成的负面作用,因此,对于巨额损失的管理可能就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又如,政府通过贷款或税收筹措资金的能力显然比营利公司强,因此,在选择损失融资措施时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再有,非营利公司和政府机构一般不缴纳收入所得税,这也会对决策的具体选择产生影响。3.个人和社会的目标个人的追求是基于自身效用函数的个人财富最大化,而在前面个人面临交通风险的例子中我们看到,风险的成本减少了个人财富,因此,如果把风险成本定义为由于风险而造成的个人财富的减少,那么个人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风险成本最小化。所谓社会的风险,也就是个人风险和企业风险的总和。综合起来看,当所有的个人和企业所采取的损失控制、损失融资和内部风险抑制等手段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总期望损失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以及无形成本2的边际减少时,就达到了一种有效风险水平,此时能够实现全社会总风险水平最小化,这就是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4.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的冲突前面我们说明了企业风险管理和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我们当然希望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同时达到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那么,这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吗?也就是说,企业实现了风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是否也实现了社会风险成本最小化?这里所谈论的风险管理的风险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实际上是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的实现方式,只不过强调风险成本最小化比强调价值最大化更具体、更形象。上面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的价值最大化,而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一个平衡的价值最大化。企业只有当股东价值受到威胁时,才有动机进行风险管理,例如,如果公司的员工明显感觉到要面对安全隐患,那么公司为了吸引雇员就必须支付更高的薪水,这时公司就会有动机改进安全条件,从而节省薪水方面的支出,同时还可以节省由于伤害的发生而必须支付的法律赔偿。但股东的价值和公司其他主要利益人的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是背道而驰。因此,一个健全的社会制度会对企业有所规范,使得那些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冲突的方面会在规范下达到一定的平衡,换句话说,这些规范使得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考虑私人成本,而且还要考虑社会成本。当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时,企业风险最小化的风险管理决策就能同时实现社会总风险成本最小化。什么时候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呢?为了简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假定一个社会不存在员工赔偿法,也没有法律责任体系可以使员工在遭受了公司伤害后要求赔偿,同时,个人又低估了伤害风险,那么,员工伤害对于企业来说就不是风险,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运作目标的企业可能就不会考虑这一未来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对员工造成的伤害,这就可能使得员工在岗位上受到伤害的风险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就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相等造成的。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必要的法规可以保证私人成本基本上和社会成本相等,那么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就会有助于实现社会总风险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六、 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企业价值是由公司未来净现金流的期望值、时间及变动决定的。净现金流中的现金流入主要来自产品与服务的出售,现金流出主要来自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如原材料的成本、工人的薪水、借贷的利息以及责任损失等。在这三个因素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期望净现金流的大小和企业价值成正比关系,期望净现金流增加,股东投资的回报增加,企业价值也就增加。同样的现金流,今天发生就比以后发生更值钱,因为这些钱可以立即用于消费或投资,从而在将来收回更多的钱。公司现金流的变动会导致公司股票的价格随之波动,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型的,当他们无法通过投资分散化来消除风险时,这种波动就会使得他们在购买公司股票时愿意支付的价格降低,这也就减少了企业的价值。七、 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按照风险所导致的后果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1.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纯粹风险导致的后果只有两种:或者损失,或者无损失,没有获利的可能性。火灾、疾病、死亡等都是纯粹风险。又如,一个人买了一辆汽车,他立即就会面临一些风险,如汽车碰撞、丢失等。对这个车主来说,结果只可能有两种:或者发生损失,或者没有损失,因此,他面临的这些风险都属于纯粹风险。2.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存在损失可能性,也存在获利可能性的风险,它所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损失、无损失也无获利、获利。股票是说明投机风险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购买股票以后,必然面临三种可能的结果:股票的价格下跌,持股人遭受损失2;股票价格不变,持股人无损失但也不获利;股票价格上涨,持股人获利。又如生产商所面临的其生产所用原材料的价格风险,当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时,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增大,这是一种损失;而当原材料市场价格下跌时,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减小,则其盈利就会增大;而当原材料市场价格不变时,生产商无损失也无获利。3.二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比较对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做出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适用的风险管理措施也有所区别。首先,如果要控制风险,则很多纯粹风险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影响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例如,一个工厂面临火灾风险,它可以采取安装烟火报警器、自动喷淋系统、防火卷帘等设备以及加强职工防火灭火培训等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幅度。而大多数投机风险则不具备这样的性质。例如一个公司面临汇率风险,对于造成汇率波动的经济因素,一个公司是根本无法控制的。面对这类投机风险,风险承受体(即承担风险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从提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或回避风险等角度来降低风险。其次,如果要想在损失发生后获得补偿,则大多数纯粹风险都可以选择保险来管理。2这些可以通过保险来转移的风险称为可保风险,它们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能够比较容易地用大数定律估算出,大数定律是保险公司预估损失以及厘定费率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另外,某个被保险人发生损失时,其他的被保险人不会同时都遭受这种损失,这样就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来进行损失的分摊。而绝大多数投机风险事故的发生变化无常,很难应用大数定律预测未来损失,当某个市场因素,如利率发生变动时,可能有一大批企业会受到负面影响,这些都不符合传统保险运作原理的要求,不是传统保险业务经营的对象,这就必须要寻找其他的应付措施。如价格风险就通常使用金融衍生合约来管理,由于价格风险在给一些风险承担者带来损失的同时,可能使另一些风险承担者获益,因此和保险的损失分摊不同,金融衍生合约的原理是将可能遭受损失一方的损失风险转移给可能获取收益的一方。最后,从损失的角度来说,纯粹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与投机风险不同,它是社会财富和人身的净损失。如2008年中国汉川大地震造成超过845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又如2011年日本“311”震灾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9万亿日元,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损失的1.8倍。除了这些直接损失以外,纯粹风险还会造成大量的间接损失,如税收减少、社会福利费减少、价格波动、人们实际生活水平降低等。而投机风险发生后,一部分人遭受了损失,另一部分人却可能从中获利。实际上风险事故并没有改变社会财富的总量,没有产生净损失,只是将社会财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进行了重新分配。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对一些纯粹风险采取损失控制的做法比进行风险融资要积极。例如水灾风险,即便是有了成熟的水灾保险,如果只是保险,没有一系列相应的损失控制的做法,对于风险承担者个体来说水灾风险可能就降低了,但整个地区甚至国家的水灾风险并没有降低。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之所以比较成功,就是因为它将保险和损失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降低全社会水灾总损失的目的。八、 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按照风险的起源以及影响范围不同,风险可以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1.基本风险基本风险是由非个人的,或至少是个人往往不能阻止的因素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波及很大范围的风险。这种风险事故一旦发生,任何特定的社会个体都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阻止其蔓延。例如与社会、政治有关的战争、失业、罢工等,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属于基本风险。基本风险不仅仅影响一个群体或一个团体,而且影响到很大的一组人群,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由于基本风险主要不在个人的控制之下,又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是由某个特定个人的过错所造成的,个人也无法有效分散这些风险,因此,应当由社会而不是个人来应付它们,这就产生了社会保险。例如在美国,洪水风险就是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制定出一系列措施进行风险管理。此外,社会保险所覆盖的风险也包括那些私营保险市场不能提供充分保障的风险,它被视作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同时也表现出社会对于促进公平以及保护弱势人群利益的愿望。例如,失业风险一般就不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保险,而是由社会保险计划负责,又如伤残、健康、退休等保障也是由社会保险来负担。2.特定风险特定风险是指由特定的社会个体所引起的,通常是由某些个人或者某些家庭来承担损失的风险。例如,由于火灾、爆炸、盗窃等所引起的财产损失的风险,对他人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所负法律责任的风险等,都属于特定风险。特定风险通常被认为是由个人引起的,在个人的责任范围内,因此,它们的管理也主要由个人来完成,如通过保险、损失防范和其他工具来应付这一类风险。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的界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和观念的不同而不同。如失业在过去被认为是特定风险,是由于个人懒惰或无能的缘故造成的,而现在则认为失业主要是整个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属于基本风险。九、 金融风险大部分金融风险源自市场中商品价格、利率或汇率波动,如果是涉及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金融机构,还会受到这些交易的影响。由这些因素造成的风险也常称为价格风险,它是企业普遍面临的一种风险。例如,一个石油生产商面临石油价格降低的风险,同时又面临劳动力价格上升的风险;他在筹融资的过程中,将面临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上涨会影响授信的条件;如果其产品出口到国外,则汇率波动也会对他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这三种价格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广泛的,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和策略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涉及对现有以及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在销售和生产过程中的价格风险进行分析与管理。信用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另一类风险,它是指企业客户和当事人不能履行承诺的支付时所面临的一种风险。信用风险具有纯粹风险的性质,因为信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带给企业的只能是损失,不存在收益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企业在应收账目上都面临一定程度的信用风险,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由于它们有相当数量的贷款业务,这些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借款人拖欠不还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源于流动性的不确定变化。这里的流动性有两层含义,一种指的是某项金融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流通、交易以及变现等的能力,另一种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金融产品运转流畅、衔接完善的程度。也就是说,前者的流动性是针对某项产品而言的,后者的流动性是针对某个机构而言的,如第一章所提及的“百富勤”的案例中,“百富勤”就因自身流动性不足而陷于不利境地。经营风险是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某些金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经营管理出现失误而使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因外国政府的行为而导致经济主体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国家风险。例如,一家银行对某外国政府或由外国政府担保的经济实体发放跨国界贷款,如果该外国政府发生政权更迭,新的政府拒付前政府所欠的外债,则这家银行就将收不回贷款。又如,一家银行对某外国公司发放跨国界贷款,但由于该外国政府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导致外汇无法汇出,也将使这家银行遭受损失。十、 危害性风险及其损失1、危害性风险危害性风险指的是对安全和健康有危害的风险,它们都是纯粹风险。对于企业而言,传统上的“风险管理”指的就是对这类风险进行管理。影响企业的主要危害性风险包括:(1)财产损毁风险由于物理损坏、被盗或政府征收(被外国政府没收财产)而引起的公司资产价值减少的风险。(2)法律责任风险由于给客户、供应商、股东以及其他团体带来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从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风险。(3)员工伤害风险员工受到了工伤范围内所指的人身伤害,按照员工赔偿法必须进行赔偿,以及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风险。(4)员工福利风险一般公司都会制订员工福利计划,当员工死亡、生病或伤残时同意给予一定的费用支付,而这些费用的支付是不确定的,我们称之为员工福利风险。2、危害性风险的损失危害性风险的损失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任何一次危害性风险所致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形态均离不开这些类型。如一个制造类企业遭受火灾,被烧毁的厂房和机器设备为直接损失,如果有员工受到伤害,或者烧毁了寄托人存放在此的财物,所发生的费用也都是直接损失。如果机器设备被烧毁,则会使得这些设备未受损失时可以产生的正常利润减少甚至完全丧失;企业的生产中断很可能永久失去一些客户,或者企业按合同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交付产品,那么企业就可能需要以很高的成本租赁替代设备来继续维持生产;当直接损失很大时,企业的实力下降,这可能会使得其获取贷款或发行新股的成本增加,当融资成本很高时,企业还可能会放弃一些盈利很好的投资项目;如果损失巨大,企业还有可能要进入破产程序,进行费用昂贵的破产清算,以上这些都属于纯粹风险的间接损失。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强化“产业为基、绿色转型、项目引领”的发展理念,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建设“一都三区一枢纽”以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为重点,着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推进优势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一)推动优势产业品牌化发展1、休闲度假旅游着眼建设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大规划”理念,着力培育高端业态,科学布局实施一批中高端旅游项目,努力打造秦皇岛“三大休闲特色旅游片区”(大北戴河滨海休闲度假区、山海关及北部山区长城山地生态区、昌卢抚葡萄酒文化休闲区)。2、装备制造坚持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和路径,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北方重大装备制造基地。3、电子信息将电子信息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重点围绕电子元器件制造、大数据应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等领域,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巩固壮大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二)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1、金属冶炼及压延按照“升级改造、化解产能、集中布局、延伸链条”的原则,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标杆,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工艺装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市工业转型发展提供稳定基础。促进钢铁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巩固发展优势板材品种,拓展高端产品线。延伸产业链条,引导钢铁企业与装备制造业对接,联合开发钢铁新材料和下游产品。2、玻璃建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玻璃建材业战略重组和转型升级,提高玻璃深加工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着力发展应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玻璃深加工产品。3、现代物流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加快业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4、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生态循环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业多种功能,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市,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1、生命健康以建设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依托北戴河休疗品牌,培育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构建“药、医、养、健、游”大健康产业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医疗服务、康复疗养、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产业,形成良好的健康产业生态。2、节能环保依托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和市内现有龙头企业,抢抓京津地区近期大气治理、垃圾处理任务繁重,市场规模巨大,成规模的环保设备制造发展不足的机遇,以做大规模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和工程示范,围绕提高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发展除尘、脱硫脱硝及余热余压利用、清洁生产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剂等环保设备、环保材料;建立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打造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咨询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北戴河新区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建设。3、创意会展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理念,挖掘包装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非物质文化资源,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动漫游戏、影视后期制作和网络文化服务等产业。依托北戴河休疗院所资源,积极承接北京会议培训功能,壮大会议培训经济。4、新兴业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积极培育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十二、 发展目标到2025年,着力将我区打造成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面向西南地区以及东盟的区域性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区。到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综合实力新跨越,奠定引领、带动、衔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地位。为实现2025年目标及奋力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发展更全面,产业链条更完善,产业规模继续增长,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200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12.8%。产业布局更优。力争打造至少2个具备协同带动效应的千亿元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产业链能力明显提升,形成至少2条优势突出、基本完备且一级配套率达50%的重点产业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0.5%,打造一批特点突出的创新平台,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的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大型骨干企业迈入新台阶。培育产值超过4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至少有2家。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全面拓展面向西南地区和东盟的增值业务,加速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汇集,促进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多层次深度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十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