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doc
-
资源ID:49069371
资源大小:116.54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doc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基础心理学告诉人:正常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是什么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研究对象: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3、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4、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德国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行为主义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课外资料:脑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6、感觉和感觉的意义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7、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8、费希纳的对数定律对数定律 PK logI(P为感觉量,即感觉强度;K为韦伯定律中的常数;I为指的是刺激量)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注意: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9、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课外资料:(1)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4)【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10、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1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12、想象的过程和种类(1)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一下几种形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2)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幻想和理想都是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想象。)13、动机: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14、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15、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16、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17、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思考:变态心理学从什么角度回答了“心理学是什么”的问题?社会心理学1、从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影响的角度回答心理是什么的科学思考:社会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2、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 E)3、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4、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但有所区别,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主观世界。5、社会心理学简史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6、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3)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其行为中的重要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社会认知论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社会认知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个体并不是被动面对客观世界的各类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无论情境怎样复杂,人们都能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这种组织、认知和解释,对个体在社会情境的行为影响很大。(5)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接下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思考:社会惰化的定义?什么是社会促进? 发展心理学从年龄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回答心理是什么的问题1、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发展: 动物心理(比较心理学) 人类心理(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从出生到衰亡各年龄阶段4、基本理论派别(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艾里克森 (2)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同化、顺应、守恒思考:(1)什么是同化?与顺应有什么不同?(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5、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分两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1)“非此即彼”: 遗传决定论- 高尔登 环境决定论- 华生 (2)二因素论 (3)相互作用论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1)遗传因素不良倾向通过环境防止和纠正; (2)利用环境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不同性别儿童身体发育的两个交叉(1)女孩在11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她们身高和体重的年增加量超过男孩,平均年增加量曲线位于男孩之上,形成第一个增长曲线交叉。(2)在女孩身体发育高峰期已过,发育速度减缓时,男孩正好进入青春发育高峰,他们不仅追上女孩的发展速度,身高、体重、肩宽等身体发展水平也都超过女孩,形成第二个年增长曲线的交叉。(3)此后男性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6、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头尾原则:头颈躯干下肢近远原则:从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7、反抗期3、4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儿童正处于新的反抗期,称为第二反抗期。两个反抗期具有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共同点: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突破自主性 不同点:前者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后者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8、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社会地位欲求不满 观念上的“碰撞” 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 青春期烦躁 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 9、第二反抗期形成的主要原因生理方面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 心理方面进入“心理断乳期”。 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 变态心理学与心理诊断技能回答了心理学“异常心理是什么”的问题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3、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4、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5、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6、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7、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 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8、幻觉:即不真实的知觉,常常伴发于妄想。9、习得的无助感:指完全无望的感觉和谁也无法改变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意识。10、应激: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机体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11、心理治疗:专指心理治疗家所实施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它涉及某种特殊的学说,各有不同的原则和技巧。1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13、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精神病症状 社会适应 人格改变 自知力 主动求治严重心理异常 重 丧失 明显 没有 不会轻度心理异常 轻 部分丧失 部分 有 会14、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心理异常(2)轻度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 (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15、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16、变态心理学的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17、 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是应该明确的,(1)在某一文化下是“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好的。? (2)在某一文化下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第三,把心理异常看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可预测的,回忆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看做是变态或异常,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第四,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最后,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思考: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与分类主要有哪些?18、14 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模型追溯心理异常的心理方面原因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过程模型特别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A 他认为人类本能有两种: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感区,并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作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B 他把心理分为三部分: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前意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 无意识,即受到压抑、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C 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处于无意识最深层有一个“本我”,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意识中有“自我”,它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还有一个“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不让其有越轨行为,否则就给予惩罚。(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A 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是最系统的概念。B 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引起这种中断或歪曲的因素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1 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使得个体逐渐脱离现实。 2 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 3 过分的紧张应激。C 对人性和人类潜力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不同的是,人本主义理论家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条件下,人类都倾向于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而自私、攻击性以及残忍则是由于对我们的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二者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强调儿童的早期不良经历及不良的家庭教养环境对日后心理健康的影响。治疗手段:(主要观点)基本上说,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阻断,产生了固着,并出现了相应的心理异常症状;而治疗则是让病人在更舒适更安全的情境下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领悟到其心理异常的症结。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治疗方法中则认为,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最有效的手段,罗杰斯坚持认为,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15 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型行为主义观点的核心就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华生的观点中极端重视社会环境对正常和异常的人格发展以及行为的作用,并对精神分析和医学模型提出了挑战,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而且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行为发生后会产生某种效果,而这种效果会影响到这一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类型的学习就称为工具性或操作条件反射。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模型的基本概念就是学习。(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2)强化: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 (3)泛化与辨别(4)榜样作用,模塑作用以及学习动机。阅读材料:弗洛伊德的贡献:(1)他建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去认识我们心理生活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方面。并把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引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2)弗洛伊德向人们表明某些异常心理现象是人们努力去应付某种困难问题的结果,表明为各种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夸张的表现。受到的批评:(1)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 (2)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3)对无意识过程作用的夸大。? (4)没有注意到自我报告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 (5)忽视了人类动机中朝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6)忽视了不同文化因素对塑造人类行为的影响。? (7)他的很多理论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科学证据。? (8)花费过大。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对理解心理异常的主要贡献(1)它强调了人类有能力去完全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观点为我们理解心理异常增加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变态”被看做是没有充分发挥出作为人的巨大潜能是一种对个体朝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的阻断和歪曲,而不是变态或偏离常规。(2)治疗不是作为把个体从不适应转变为适应的手段,而是协助个体以一种朝向创造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的一种方式。受到的批评:(1)它的理论比较宽泛、松散。(2)它的概念中缺乏对科学性的重视。(3)它对心理学寄予了过多的期望。心理测量学1、测量是: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2、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3、心理测量是: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通俗地讲,心理测验通过测行为样本的结果来评定一个人的心理特点。4、四类量表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绝大部分的心理测量都是顺序量表5、 正确的测验观: (1) 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2) 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3) 科学地看待测验,防止乱编滥用。6、 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文化公平测验(只有相对的文化公平,没有绝对的文化公平)、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7、导出分数:原始分数的意义需有参照意义标准才能体现出来,在心理测验中,这种标准是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就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 8、常见的导出分数分:常模参照分数、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9、常模团体:做心理测验,得到的测验分数需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因而参考标准不可缺少。导出分数是由原始分数转换而来,而原始分数由被试完成测验后得到,因此,许多被试构成的人群就是构成参照标准的被试团体,也叫参照团体,或叫常模团体。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10、常模样本:找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目标总体,也代表常模总体。这个用来代表常模总体的样本,就是常模样本。常模样本必须具备常模总体的基本特征。 11、常模样本的容量:总体的数目。一般情况,最小样本为30 100个。要是全国性的常模,一般地要求有2000 3000人为宜。 12、百分等级: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式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该分数人数的百分比。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测验分数表示方法。 13、百分点:又叫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百分点或百分位数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还有两种常见的变式: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两者含义相似。 14、信度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因为心理测验通常测量人的行为,行为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因时、因事、因地而产生变动,这些因素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固有的,人在完成心理测验时的行为也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测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要用信度来衡量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15、重测信度:有时也叫稳定性,主要针对时间变量。 16、复本信度:又叫等值性系数。 17、复本信度优于重测信度的地方是:避免了重测带来的记忆效应和练习效应;可用于长期追踪研究前后测量;减少了作弊的可能性。 18、复本信度的缺点:有些测验的复本很难找到;有些测验因正迁移效应使测验性质改变;如测量的内容很容易受练习的影响,复本信度也无法清除这种练习效应。 19、重测复本信度,即再不同的时间里施测两个等值的测验(复本),得到的相关就是重测复本信度,也叫稳定等值系数。它比单一的重测信度或复本信度都要严格、全面一些。 20、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性信度):同质性是指测验的所有题目间性质的一致性,即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或行为。同质性是测量单一特质的必要条件。这里讲的同质性是指测验题目得分反映的心理特质一致,同质性的判别标准是:题目间呈高正相关,如果相关很低或是呈负相关,则题目为异质。21、评分者信度:有些心理测验的得分不是根据客观的计分系统计分的,是由评分者来给被试打分,因此,这样的测验的可靠性如何取决于评分者评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何。 22、效度是指:测验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这一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度和真实性是多少? 23、效度的种类:内容效度、构思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24、项目难度与测验难度的确定: (1) 对题目难度来说,如果项目过难或过易,就会造成被试基本上都答错或基本上都答对了,也就是P值接近0或1,这样也就不能区分被试能力的差异。大体而言,项目难度为.50时最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鉴别力。 (2)在实际操作时,一般只需使项目的平均难度接近.50而各个项目的难度在.50±.20之间变化。如果测验是用于选拔或诊断,则最好多选一些难度与录取线接近的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当项目形式是选择题时,要考虑到让P值大于概率水平,否则项目是无效的。25、心理测量技能:重点:每个量表结果的解释以及测验量表的选择思考:1、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心理测验以辅助诊断?2、应该选择什么心理测验?说明理由和根据?心理测验工具选择(表格整理) 使用测验工具辅助诊断的目的 适合的测验工具 备注 了解是否存在某种症状,或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 SCL-90;SAS;SDS;HAMA;HAMD;MMPI;BPRS;BRMS;CBCL如果单选,SCL-90为首选 帮助探索病因 心理因素探索人格因素:EPQ;MMPI如果单选,EPQ为首选 探索应对方式类型(自我防御方式):应对方式问卷 社会 因素 了解生活事件:LES了解社会支持情况:社会支持量表 帮助排除其它疾病 排除精神病:MMPI;SCL-90如果单选,MMPI为首选 排除智能障碍:智力测验 了解一般人格特征 PF 案例类型 题量 命题方向 对话案例 (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 34 摄入性谈话(如何建立咨询关系、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收集临床资料中的提问方式和方向、识别症状、判断关键点、做出初步诊断、做病因分析、识别个体咨询技术、识别阻抗、沉默、多话、依赖和移情) 1、识别初诊接待准备工作的错误(可以以对话背景资料的形式呈现) 2、是否使用接待的礼貌用语 3、识别开场的提问方式(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 4、识别结构化技术的使用(表明能否帮助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咨询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收费设置、时间安排、协商咨询方式) 5、识别收集资料的提问方式(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6、识别控制会谈方向(转换话题)的基本方法 7、选择结束首次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8、指出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和识别凯利的六种不恰当提问方式 9、指出会谈中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中咨询态度的不恰当(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10、识别个体咨询技术的使用 11、判断会谈中还应收集哪些资料 12、识别求助者的各类症状 13、综合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14、做出初步诊断(属于哪类心理问题、属于哪种疾病)15、判断可能的病因(生物、心理、社会) 16、识别阻抗原因、沉默类型、多话类型、依赖和移情的区别 17、可能会考查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具体可根据测验工具选择的四个基本目的做出判断 思考:41、如何在摄入性谈话中控制话题的方向、转换话题?2、心理诊断的起点从哪里开始?思考:51、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三原则中哪条原则是核心?2、是否只要违背了一条原则就可判定为心理异常?3、完全背离主客观统一性原则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思考:61、是否所有的神经症都违背了主客观统一性原则?2、人格障碍是精神病性的吗?思考:71、划分精神病性障碍与非精神病性障碍的要点有哪些?2、如何划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状况?3、社会性因素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考虑?思考:81、神经症的诊断中,病程标准是否都是大于等于3个月?2、神经衰弱的诊断中需要排除什么病症?3、强迫症和恐怖症是否需要鉴别?4、妄想是否有事实基础?5、疑病与妄想有什么区别?6、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思考:91、什么叫泛化?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有泛化吗?是完全泛化吗?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是否属于神经症?4、如何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5、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关键点在哪里?友情提示:心理诊断技能中,请不要忽视“工作程序”与“注意事项”本节主要内容: 案例类型 题量 命题方向 对话案例 (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 34 治疗性谈话(告知和指导特定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使用) 这一类对话案例在以往的考试中还未出现过,应引起考生的重视1、合理情绪疗法中,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并指导如何完成家庭作业 2、系统脱敏法中,指导求助者学习如何进行放松训练 3、系统脱敏法中,指导求助者如何建构焦虑等级 4、冲击疗法中,签定治疗协议阶段,向求助者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征得求助者和家属同意。厌恶疗法在实施前也同样适用。 5、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中,检查表层错误观念阶段,实施演示技术,指导求助者角色扮演 6、梅肯鲍姆压力接种训练中,技能获得阶段,教授、示范和指导求助者学习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例如放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治疗性谈话(特定治疗方法和技术应用) 1、识别谈话使用了何种咨询方法,重点是合理情绪疗法、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 2、识别谈话的目的和任务,判断谈话处于合理情绪疗法和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哪个阶段 3、识别和判断各疗法使用中各阶段的核心技术,重点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产婆术)、黄金规则、语义分析技术、设身处地交流技术(言语、非言语、沉默)、坦诚交流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 提示:重点把握以上方法的各阶段的目的、任务和特点;各阶段所使用的特定技术 思考:101、合理情绪疗法是否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之一?2、求助者中心疗法是否以人本主义理论流派为基础?3、冲击疗法的程序?4、哪些人不适合使用冲击疗法?5、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是否和厌恶疗法一样属于行为疗法的范畴?6、模仿法中,一共有几种模仿方式?7、冲击疗法的原理是?8、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是消退性抑制吗?9、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技术有哪些?案例类型 题量 命题方向 对话案例 (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 34鉴别性谈话(协商心理测验的使用;鉴别是否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谈话呈现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使用和结果解释的具体过程,让考生识别以上过程中咨询师在测验选择、使用上的失误 2、谈话中通过提问、确认、澄清判断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让考生判断谈话类型、症状识别 思考:111、 什么是信度?效度?2、什么是随机误差?什么是系统误差?案例类型 题量 命题方向 对话案例 (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 34咨询性谈话(就求助者生涯发展中的选择性困惑展开会谈、属于发展性咨询,例如,就业指导、婚恋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等) 这一类对话案例在以往的考试中还未出现过,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1、让考生判断谈话类型2、识别谈话中个体咨询技术的使用3、可以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治疗性谈话结合考查,考查重点见“治疗性谈话部分” 应急或危机性谈话 这一类对话案例在以往的考试中还未出现过,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1、可以同摄入性谈话结合考查,其中求助者的陈述中可能出现自伤、自杀、危及他人利益等线索,让考生判断进一步应对可能危机的谈话重点。2、此类谈话,首先要进行上述危机的危险性和可能性评估;其次要直接探讨危机想法;再次要注意保密原则中保密例外情况的处理原则。见教材中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思考12:什么是保密例外? 文字描述 案例 (以案例一般资料、背景资料、求助者主述、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过程简述等形式呈现) 34此类案例是考试中的重点。一般的考查重点以诊断技能为主: 1、考查考生对案例中典型异常心理症状的识别,把握症状的分类和主要症状的特点2、考查考生对案例的精神障碍分类诊断(CCMD3)和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诊断(一般、严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把握以上两部分的分类诊断原则3、主要针对二级考生,考查在初步诊断后,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尤其是神经症和重性精神病的鉴别4、考查考生对求助者症状和疾病分类特点的把握,例如是否违背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具体属于正常和异常的哪些状态;判断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的区分原则;具体的求医行为、自知力状态等5、考查考生对病因的判断和分析6、让考生根据已提供的案例资料和收集整理临床资料的基本范围,判断还应进一步收集哪些临床资料7、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案例资料确定基本的咨询目标或对咨询目标商定原则的把握8、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案例资料判断使用何种咨询方法或针对求助者某个具体症状,如焦虑紧张、失眠等使用什么可能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干预9、考查考生对精神病性案例的处理原则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