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4909046
资源大小:35.0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0课《曹刿论战》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初中文言文导学阶梯20.曹刿论战导学目标+基础导练+拓展导能+综合检测【导学目标】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基础导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1.肉食者鄙 2.又何间焉 3.牺牲玉帛 4.弗敢加也 5.必以信 6.小信未孚 7.虽不能察 8.必以情 9.忠之属也 10.公将驰之 11.彼竭我盈 12.故克之 13.惧有伏焉 14.望其旗靡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活用的方式和意义。1一鼓作气 , 2神弗福也 , 3下视其辙 , 4齐师败绩 , 5必以情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A.十年春,齐师伐我( )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3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B.既加冠( ) 4A.何以战( ) B.必以分人( )C.必以信 ( )5A.公问其故( ) B.故克之 ( )6A.衣食所安( ) B.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7A. 又何间焉( ) B. 惧有伏焉四、解释下列有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放弃、损害一方利益。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今义:品质低劣。3再而衰 古义: ;今义:将动作重复。4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老师或军队编制单位。5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空隙、间隔等。6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关押犯人的监牢。7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能够,行。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以战? 2夫战,勇气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彼竭我盈,故克之。 六、综合演练。完成1-3题。(8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2)牺牲玉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分) 【拓展导能】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 骄:怠慢,轻视。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卑:低下。畏:威严。哲:明智,聪明。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又相天子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由此德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 3.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作答,并翻译之。 景公出猎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选自晏子春秋)【注释】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泽:聚水的洼地。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殆(dài):大概,恐怕。不祥:不吉利。是不与焉:这不同于你所说的那些。贤:贤人,有才德的人。任:信任。乃若此;就像这些。乃,是,就是。 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两处。殆 所 谓 之 不 祥 也。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景公出猎 归召晏子而问之 知而不用3与“殆所谓不祥也”一句中“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有所览辄省记 B持童抵主人所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国有三不祥”的具体含义。5从齐景公出猎一文可见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曹刿论战与孙子·军争篇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 (2)望其旗靡( ) (3)三军可夺气( ) (4)朝气锐 ( )2.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 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 _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 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 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曹刿论战综合导练 一、基础知识训练。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道题3分,共9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A又何间焉(jiàn) 望其旗靡(mì)   鞭笞(ch) B小惠未徧(biàn) 窥镜(kuì) 下视其辙(zhé) C牺牲玉帛(bò) 肉食者谋(móu) 夫战,勇气也(fú)D肉食者鄙(b) 遂逐齐师(suì) 期年(q)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3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牺牲玉帛 B 望其旗靡C 小大之狱 D 肉食者鄙二、默写题。按原文填空,每题1分,共4分。4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 。 5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6.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7. 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王必诛之。” 王曰:“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韩非子)【注释】廷:通“庭”,院子。 潦(lio):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文中指庭院积水。 殳(sh):古兵器名,用竹木为之,一端有棱。驾:总称帝王车乘,文中指太子所乘之车。踰(yú):超越。不踰,指不越法。属:归属。文中指迎合,依附。矜:自负贤能。文中是贤能的意思。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天雨,廷中有潦( ) 遂驱之( )乃益爵二级( ) 勿复过()9翻译下列句子。(4分)太子入为王泣曰。是真吾守法之臣也。10太子驱车茆门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11从文中选一个人物,写出你对他的评价。(2分)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各题。(2012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试题。共14分)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2 分) 1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警示,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2 分) 曹刿论战【基础导练】一、1.肉食者:代指当权者;鄙:目光短浅。2.间:参与;焉:代这件事。3.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4加:虚报。5.信:实情。6.孚:使人信服。7.虽:即使,表假设。8.以:按照;情:实情。9.属:一类。10.驰:驱车(追赶)。11.竭:(士气)竭尽;盈:(士气)充盈。12.克:战胜。13.焉:兼词,于此,在那里。14.靡:倒下。二、1鼓:名词作动词,击鼓;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3下:名词作动词,下车; 4败绩:名词作动词,大败;5情: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三、1A参与;B夹杂。 2A攻打,讨伐;B砍伐。 3A以少报多;B戴上。4A凭借,靠;B把;C按照。 5A.原因;B所以。 6A养;B怎么。7.A.代这件事;B.兼词,于此,在这里。四、古今异义:1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鄙:古义:指见识短浅;3再:古义:第二次;4师:古义:军队; 5间:古义:参与; 6狱:古义:案件;7凭借。五、1倒装句(宾语前置)。(您)凭什么(和齐国)作战呢? 2判断句式。战争,靠的是勇气。 3省略句。第一遍击鼓,士气振作;第二遍击鼓,士气减弱,第三遍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4敌方士气全无,我方士气正盛,所以就战胜了他们。六、1.(1)参与; (2)祭品。 2. 我看见地上的战车轮印混乱,望见(敌军)军旗都折断了,所以下令追击。3三个方面:(1)人心所向是战争取胜的决定条件.告诫鲁庄公要亲民爱民,小恩小惠并不足够.更要公正待人。(2)战争开始时先按兵不动.待敌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发动进攻取胜.谋略了得。(3)敌方战败后.先下车察看车辙再确定追击,谨慎用兵拓展导能参考答案:周公诫子参考答案:1、辅佐 洗发 口中含的食物 遵循 2、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 3、“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译句: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周公诫子参考译文:周成王将鲁地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低了。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中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进一餐饭中间要停多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的,之所以能拥有天下,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却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的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景公出猎参考答案:1. 殆 /所谓 /之不祥也。 2打猎 回来,召见了解、知道 3.A ( A与动词“览”组成名词性短语。 B名词,处所。 C放在介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处所”。 D“为所”,表示被动) 4.有贤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5.晏子是个机智勇敢、讲究语言策略的人。景公出猎参考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登上高山,遇见了猛虎;下到沼泽,遇见了毒蛇。他回到王宫就召见晏子,并问晏子说:“今天我外出打猎,登上高山,就遇见了老虎;下到沼泽,就遇见了蛇。恐怕就是所说的不吉利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这不同于你所说的那些。有贤人而不知道,这是一不吉利;知道而不任用,这是二不吉利;任用而不信任,这是三不吉利。平常所说的不吉利,就是像这三种。今天大王登上高山遇见猛虎,是因为山是老虎的住处;下到沼泽遇见蛇,是因为沼泽有蛇的洞穴。到老虎的住处去,到蛇的洞穴去,遇见它们,怎么能说是不吉利呢?”曹刿论战节选与孙子军争篇节选参考答案: 1、(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 2、(1)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 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意思对即可)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_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乙文译文】所以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曹刿论战综合导练参考答案:一、 1C。A、望其旗靡(m);B、窥镜(ku);D、期年(j)  2C,C 中“之”,音节助词,无实义。ABD中“之”皆作代词;B“忠之属也”的“之”,这,复指代词。3B靡,倒。 A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C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D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二、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忠之属也。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8下雨。代太子的车马。增加。犯错误。 9太子进宫对楚王哭着说。(廷理)真是我的执法大臣。10自恃为太子,目无王法。11楚王:亲贤臣,是个开明的君主。太子:不应该凭借自己的显赫地位,不守法。廷理:秉公执法,是个贤臣。附译文:楚王紧急召见太子。楚国的法律规定,车不能进入到茆门。天下了雨,宫廷中有积水,太子就把车子赶到了茆门。廷理官说:“车子不能进入到茆门。到了茆门,就是犯法。”太子说:“大王召见很急,不能等待到没有积水。”随后驱赶马车前进。廷理官举起长枪刺击他的马,破坏了他的车驾。太子进宫对父王哭泣着说:“宫中多有积水,我驱车赶到茆门,廷理官说这是违法,并举起长枪剌击我的马,败坏我套好的车驾。父王必须诛杀他。”楚庄王说:“前面有我年老的君主在而不逾越法规,后面有你继位的太子在而不归附你,值得敬重啊!这是真是我守法的臣子啊。”于是就给他增加爵位两级,而开了后门让太子出去。并告诫:“不要再犯错误了。”四、12(共2 分,每题 0.5分) 参与;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护城河; 通“叛”,背叛。 13(共4 分,每题2 分。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句末没标点扣0.5分)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14(共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 取信于民 。 15(2 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 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横扫欧洲大陆,所到之处,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 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