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测试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范文.docx
-
资源ID:49187814
资源大小:55.88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半导体测试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范文.docx
泓域/半导体测试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半导体测试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目录一、 公司简介3二、 产业环境分析4三、 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晶圆片及成品6四、 必要性分析7五、 信用风险的应对8六、 信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10七、 流动性风险的应对11八、 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原因14九、 流程风险的特征16十、 流程风险的应对17十一、 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分类18十二、 战略风险的应对24十三、 运营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26十四、 运营风险的表现及其特征29十五、 法人治理30十六、 SWOT分析40十七、 发展规划50十八、 组织机构管理53劳动定员一览表53一、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杨xx3、注册资本:117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6-157、营业期限:2013-6-1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二、 产业环境分析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产业集聚化、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服务化发展,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主干,打造“常州智造”“常州服务”两大品牌,着力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发挥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大力招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重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领产业层次提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打造升级版的工业明星城市目标,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三位一体”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十大产业链建设,按照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做实做强做大和打造集群的要求,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推动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通用航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实现由转型升级生力军向主力军快速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行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化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突出整机整车的带动作用,加大产业间纵向、横向整合力度,提升行业配套和协调发展能力。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实施新一轮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注重引导消费服务提升和消费结构转型,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等十大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挖掘自然山水、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发展智慧旅游,不断扩大常州旅游的优势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围绕构建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引导金融产业集聚、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设金融商务区。支持中心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凌家塘农副产品、夏溪花木、邹区灯具等专业交易市场内涵发展、品牌提升,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三、 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晶圆片及成品半导体测试包括晶圆允收测试(WAT)、晶圆检测(CP)、成品测试(FT)。WAT环节涉及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CP由测试机、探针台搭配完成;FT涉及测试机、分选机搭配完成。晶圆检测(CP)是指在晶圆完成后进行封装前,通过探针台和测试机的配合使用,对晶圆上的裸芯片进行功能和电参数测试。成品测试(FT)是指芯片完成封装后,通过分选机和测试机的配合使用,对封装完成后的芯片进行功能和电参数测试。测试机行业面临的测试任务日益复杂,测试机的测试能力和配置需求都在提高。随着集成电路管脚数增多、测试时间增长,包括华峰测控在内的测试机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工位并测的方案来降低测试时间,推出测试覆盖面更广、资源更多的测试设备,不断提高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降低客户平均到每颗器件的测试成本。测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测试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1)并行测试数量和测试速度的要求不断提升;(2)功能模块需求增加;(3)对测试精度的要求提升;(4)要求使用通用化软件开发平台;(5)对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测试机占比最高。根据VLSI,全球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市场(含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规模约50亿美元。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大,包括CP测试和FT测试在内的半导体测试设备占半导体设备市场空间15%20%。整个测试设备市场中,测试机比重最高,分选机与探针台相对较少。测试机按测试对象包括模拟、混合、数字、SOC、存储器测试机等市场。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集成电路检测在测试精度、速度、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高。全球先进测试设备制造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日本等集成电路产业发达国家厂商手中,市场格局呈现泰瑞达、爱德万、科休、科利登等四家厂商寡头垄断。各家厂商在检测设备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泰瑞达(Teradyne)主要产品为测试机,爱德万(Advantest)主要产品为测试机和分选机,科利登(Xcerra)主要产品为测试机,东京电子(TokyoElectron)主要产品为探针台,北京华峰主要产品为测试机,上海中艺主要产品为分选机。爱德万和泰瑞达在全球测试设备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四、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五、 信用风险的应对信用风险管理也可以通过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降低等方式进行。以下是对各种风险应对策略在信用风险应对中运用的示例。(1)风险回避。例如,对经审核确定在信用标准级别以下的客户不予赊销。(2)风险承担。例如,对经审核确定信用等级处于较高级别的客户予以信用销售,将未来可能坏账的风险承担下来。(3)风险转移。例如,对经审核确定信用等级在企业标准级别附近的客户,为保持业务关系又不使企业资产面临过高损失风险,而要求以适当抵押、担保的形式实施赊销。(4)风险降低。例如,对所选择的客户进行赊销时,以销售合同、经审核的信用额度、付款方式、信用期限、折扣与折让方式实施销售。此外,为了有效地运用各种信用风险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防范信用风险机制。要点包括以下3点。(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除销进行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来完成此项工作。(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可将客户分为核心客户、重点客户、普通客户和潜在客户等类别分别管理。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及时更新资料。例如,以往付款记录、银行信用、财务数据评估、客户的影响力等。对不同评价指标,确定其权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打分,并作为确定对其收款政策的依据。(3)建立信用风险的监控体系。信用风险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六、 信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一)信用风险及其特征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的债权因为债务人违约而不能收回或者不能够及时收回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也可称为应收账款风险、坏账风险或客户风险。信用风险过高,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信用风险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1)非对称性:即当债权人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它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计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积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在一定的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引起财务危机的特点。(3)内源性和行为因素:是指信用风险是含有主观的、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的内在人为因素。(二)信用风险的来源债务人不能近期偿还到期债务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其不能偿还债务,既有可能是债务人本身诚信因素,也可能由债务人经营管理,或者外部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造成。例如,企业在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经营活动,则其销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应收款项回收风险较大。从债权人来看,信用管理不善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业务经营部门希望通过信用政策的放宽,获得更多的经营业绩。而信用政策的放宽,信用风险也随之上升。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会给予更长的收账期及其他优惠收款政策,由此增大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两种情形;一是突发性坏账风险,由于非人为的客观情况发生了不可预见性的变化,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二为过于宽松的赊销政策,降低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七、 流动性风险的应对应对流动性风险,通常需考虑以下措施。(一)管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指对企业现金流实施内部控制。主要办法包括企业现金流的集中控制、收付款的控制等。现金流的集中控制有利于企业资金管理者了解企业资金的整体情况,在更广的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现金流,从而使这些现金的保存和运用达到最佳状态。企业在设计现金流的内部控制时,应将现金流按收入、支出的路径确定相应的业务流程,配备相应的管理及控制岗位,设计有效的会计体系,实行严格、完整的凭证制度、账簿报表制度、复核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标准成本和预算制度、资产盘点制度等。在控制程序上,办理任何一项现金支付业务都必须严格履行申请、审批、记录、支付、检查等必要手续,不能由某个职工包办或某个部门单独处理。办理现金收入业务时,也应当及时入账,完善相关的收入手续,以确保在现金运作过程中少出差错、杜绝舞弊。(二)增加现金流入增加企业现金流入是确保资金流动性的根本措施。(1)提高销售收现能力。尽可能以现销方式实现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尽快取得现金是应对流动性的最有效办法。这一方面需要销售适合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销售价格适当。(2)确保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确保能在短期内以安全地高于成本的价格将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3)确保筹资能力。企业需要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等级,在可能及必需的情况下,与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三)管理现金周期一般来讲,一家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与其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经营周期不一致。为了减少现金周期,在生产或提供劳务周期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1)采取措施,加速现金回收并提高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可采取缩短现金除销期限,增加信用审察,集中银行制度,尽快处理大额款项等方法。(2)延期支付应付账款。应付账款的金额大小及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商品或接受劳务的价格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延期支付款项的时间越长,相应的价格可能越高;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金额越大,相应的价格可能越低。延期支付款项的方法主要有:延迟付款;以汇票代替支票;合理利用款项在途期间等。(四)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一项有效办法。企业可结合企业以往的经验,确定一个合理的现金预算额度和最佳现金持有量。为此,需要在预测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基础上,预测合理的现金存量,以有针对地采取筹资或投资策略。现金流预测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通常期限越长,预测的准确性就越差。现金流的预测要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实际要求来考虑。八、 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可分为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方面。(一)外生流动性风险外生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例如,汇率、利率和证券价格等基础金融变量发生非预期的变化。变动的结果是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即实际收益少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超过预期成本。企业外生流动性风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1)外界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界环境十分复杂。外界的种种变化,如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变动、自然灾害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等不可抗力都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资金回收的安全性,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金融政策紧密相关。在财政金融双紧缩时期,整个市场疲软,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角债务链规模巨大,资金回收困难;而在相反的情况下,资金回收则相对容易。(2)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特征属性,其中在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受到外部冲击时,其流动性程度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而资产流动性与收益性又是反向变动的,高流动性资产往往只有较低收益率,低流动性资产往往具有较高收益率,例如,现金流动性最高,但其收益率最低,非现金资产流动性与现金相比较低,但其收益率却要高得多。因此,企业资产结构的配置,若不能保持“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均衡,就可能难以防范和规避因外部冲击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例如,如果流动资产中有大量不适销对路的存货和债务人信用状况不佳的应收账款,资产变现能力就很差。(二)内生流动性风险企业内生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下领域。(1)营运资金不足。企业资金来源的根本保障在于其主营业务活动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不能产生足够的营业现金流量,其结果是直接侵蚀资产,丧失偿付股利和债务的基础。例如,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减缓。此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就需要补充投入增量资金。(2)激进的财务政策。激进的财务政策可能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短期资金长期占用,企业运用杠杆效应,大量借入银行短期借款;增加流动负债用于购置长期资产,这些政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旦现金流量不足和融资市场利率变动,企业即会发生偿付困难甚至破产。(3)过量交易。企业规模扩张过快,已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即产生过度交易。一个过量交易的企业通常是一个资金不足的企业。过量交易一般具有以下症状。销售额迅速增长。流动资产数目迅速增加,固定资产可能也会增加。股本资金增长有限(或许只是通过留存利润增加)。资产的增加大部分是通过举债或减少现金的方式实现的。九、 流程风险的特征与其他类型的风险相比,流程风险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1)普遍存在性和复杂性。企业业务流程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不仅在企业内部运行(如企业部门内的业务流程和跨部门的业务流程),有时还可能延伸到企业外部(如供应商管理流程、业务外包流程等),从而与企业相关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客户以及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甚至与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人员、设备、资金等各种要素相关。这些因素之间纵横交错、复杂多变,直接导致了企业流程风险的普遍存在性和复杂性。(2)动态性和扩大的传递性。业务流程是由相互之间具有密切逻辑关系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集合体,这些活动需要协调配合方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业务流程的某个或几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影响其他环节的工作。一个环节发生的风险,会沿着流程的方向向后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还可能放大其影响,并改变整个流程的输出结果。这种现象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张牌的倒下会引起下一张牌、再下一张牌的连续倒下,直至最后一张牌。(3)风险的可控性。流程风险看起来十分复杂,然而其发生常常是在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如果能够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判别,对关键控制点设计和执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某些指标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预警,则或者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者在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使其难以进一步沿着流程的方向继续传递,从而有可能实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有效风险管理。十、 流程风险的应对流程风险涉及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且具有明显的向后传递性。为控制流程风险,企业一般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获取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流程风险的控制,往往涉及组织机构的职责划分,作业方式的变动,只有取得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参与,才可真正地发挥效应。(2)以战略为导向,把企业流程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减少流程管理的盲目性,并以战略愿景鼓舞员工进行流程风险控制的信心。(3)流程风险管理与企业业务拓展、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其最终目标必须面向顾客和市场。(4)在对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的情况下,对各个具体风险领域按其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并选择时机和环节,对其加强精细化管理或进行流程再造。(5)控制流程风险所涉及的流程改进一般应采用渐进式、分阶段推进的办法。(6)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自动化控制与人工控制相结合。(7)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8)在流程风险控制中设置风险管理与预警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预警预控。十一、 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分类(一)战略风险的定义战略风险研究是战略研究和风险研究的交叉学科。国外对企业战略风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不确定性、变化对组织和绩效的影响,战略管理学者对风险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目前已经成为风险和战略管理交叉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虽然战略风险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但是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各种观点还处于“丛林”状态,其中战略风险的定义一直是战略风险研究领域一个争论的焦点。大部分学者以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对战略风险进行定义,例如,Andrews(1971)在其决策理论中认为,战略风险就是战略性决策所带来的风险。MichaelH.Lubatki(1990)等金融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收益受宏观产业经济波动影响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战略风险主要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JanEmblemsvag(2002)等组织行为学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为实现目标而呈现出的不可避免的风险。而在管理学研究领域,JamesBrianQuinn(1980)认为,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公司业绩的因素;SidneyBarton(1990)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当企业面临破产等不确定性经营后果时进行决策所面临的风险;RobertSimons(1998)认为战略风险指的是一个未预料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它们会严重削弱管理实施其原定企业战略的能力。Christopher认为企业战略风险是企业战略层的风险,是整个企业范围的风险,把战略风险管理看作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手段。上述对战略风险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战略风险是战略性风险还是战略的风险。一般认为,战略风险的定义应当从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充分估计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最小化其风险的一系列行动的规划和措施。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它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指导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以长期利益为导向等特征。由于企业战略是基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制定的,而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再加之人们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注定企业战略从其诞生之初就存在风险。经营环境的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致使企业只能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制定战略,战略风险必须作为动态风险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涉及静态的战略性风险要素或可保风险要素。而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选择适当的战略为实现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随着战略思想意识的深入以及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战略以及战略管理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着转移。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结合,注重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风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诸如政治、法律、技术、人口、社会、文化、企业所处行业等的外生因素和基于企业内生的诸如增长、文化、资源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看,战略风险因素实际包含了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有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影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事件或可能性。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首先,战略风险的来源包含了各种因素,既有已经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也包括可以预测到的将来会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趋势,即可能性。这是由企业战略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战略本身就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各种因素对其目标的影响并不一定会马上显现,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其次,尽管战略风险因素来源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或可能性都构成了战略风险,只有当这些事件或可能性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时,才称得上是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性质包括损失的不确定、动态性、特质性、主观性、不可消除性等。(1)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一切风险所具有的性质。(2)战略风险的动态性更强调时间的变化,因为战略实施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不同的时点上,由于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变化,企业的战略风险也很有可能发生变化。(3)战略风险的特质性是指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战略目标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拥有资源的多少不同、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不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对小企业来说的战略风险,对大企业来说可能仅仅是一般的风险。(4)战略风险的主观性是指对战略风险的认识要受到战略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其阅历、经验、能力以及风险倾向都会对企业战略风险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判断上更具有主观的色彩。(5)战略风险的不可消除性是指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更多的不是消除风险,而是控制风险。这是企业战略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战略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创新性,因此其本身就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素。战略风险因素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资源、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应用于企业实践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但是由于企业现实环境的压力,对战略风险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强。可以预见,战略风险管理如同战略管理一样,将在企业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企业战略风险的分类企业战略风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企业战略分析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的战略风险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又可以分为宏观环境风险和产业风险。内部风险是由企业自身因素所决定的。如破产风险、信息缺失、收益的损失、信用下降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划分只是便于理解,但不科学。因为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其所面临的风险很难用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来说明,更多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种比较好的划分是罗伯特,西蒙斯提出的战略风险的4个来源。他把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分成4个部分: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核心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制造或流程能力方面出现问题而产生的。所有通过制造或服务活动创造价值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暴露在运营风险之下。当出现严重的产品或流程失误时,运营风险就转变成战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主要是指对实施战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价值(知识产权或者是资产的自然条件)发生退化并对企业战略造成影响时,资产损伤就变成一种战略风险。竞争风险来源于会使企业成功创造价值和使自己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能力受损伤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如开发高品质产品或服务方面竞争对手的活动、法令和公共政府方面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供应商定价和政策上的变化等都可能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并成为战略风险。商誉风险是上述3个方面的综合的结果。由于上述原因,当整个企业的信誉下降而使企业价值减少时,就产生了商誉风险。战略管理必须解决好这4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根据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将其分为战略环境风险、战略资源风险、战略定位风险以及战略执行风险。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根据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将其分为战略环境风险、战略资源风险、战略定位风险以及战略执行风险。战略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战略资源是企业所具有的关键性资源,对于不同的企业,它是企业独家掌握的先进技术,或者数量庞大的客户资源,也包括特殊的运营模式等。而战略定位工作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所具备的资源,找到有效利用资源满足环境需要的切入点,制定企业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战略执行是保证企业资源利用方式符合战略定位要求。以上四方面因素中的任何一种不确定加大,都将增加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十二、 战略风险的应对为了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其损失程度并有效地对风险加以利用,依据风险的性质和战略风险的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战略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回避回避战略风险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来回避损失的可能性。回避战略风险是最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回避战略风险源,进而避免战略风险可能性。风险回避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机会。2、风险降低降低策略即通过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战略风险损失。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的区别在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消除战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则使战略风险发生的损失可能性为零。3、风险分担战略风险转移是指企业以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如保险费、盈利机会、担保费和利息等),采取某种方式(如:参加保险、信用担保、租赁经营、套期交易、票据贴现等)将风险损失转嫁他人承担,以避免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转移战略风险的基本方式包括保险转移与非保险转移。与战略风险回避和减弱策略不同的是,战略风险的非保险转移不是通过回避抛弃的方式中止与存在的战略风险的联系,而是将存在的战略风险的后果转移到其他地方。4、风险接受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战略资源承受该风险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战略风险自留策略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风险自留策略是在战略风险发生之后处理其风险,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是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自担就是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风险基金,如呆账损失、大修理基金等,这适用于损失较小的风险。企业因承受风险能力不同以及面临战略风险的差异,依据上述战略风险管理策略而选用合适的战略风险应对技术,主要有4种,即:多元化风险管理、各种形式的合约、金融衍生工具、实物期权。在选择战略风险应对技术时,一般是将好几种战略风险应对技术组合起来以确保收益/成本下的边际利益最大化。十三、 运营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运营风险管理的程序需根据企业运营过程的特点建立,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一)运营风险的识别识别企业运营风险因素,可以遵循的一个思路是:首先,分析和研究企业运营活动的特点,识别企业运营系统中的价值创造流程,确立企业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其次,通过对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再次,通过对企业运营活动中的价值创造过程的分析,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收集与运营风险相关信息的渠道可分为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外部渠道有:行业信息网络平台、行业与专业机构的报告与调研或其他沟通平台、重大安全环保事件案例和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案例等。内部渠道有企业内部与市场策略制定、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生产等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企业重大运营风险事件案例;对现有流程制度的监管机制与报告;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监控等。(二)运营风险的评估识别风险源后,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评估,为衡量运营风险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其中,对相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的评价,应当检查其是否合理、适当。然后确定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对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一般可通过确定控制目标、定位数据来源、区分管理周期、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从风险性质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等步骤来设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控制图等方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指标的有效管理。(三)运营风险的应对需关注以下要点。(1)对运营风险的不同来源进行衡量和排序,确立运营风险管理目标及相应的应对方案。为此,需要确定企业风险承受度、风险容量表述方法、风险容限。在实际执行中超出风险容限时,立即进行风险预警。(2)确立风险管理责任人: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入了运营控制单元的概念,确定每一个OCU的风险管理责任人,负责监控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OCU管理层,然后监督相关部门对所发现问题的跟进措施,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管理过程。(3)确定运营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当针对每一领域的运营风险制定特定的风险应对措施。每一项风险应当有专人负责,并最终落实到管理层和员工身上。各种应对措施应当为执行人所理解并真正实施。对风险管理责任人,应当赋予其管理职责范围内风险的责任。在需要的情况下,制定风险管理手册。(4)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传递信息,及时反馈,确保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可尽可能地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清晰明确的风险等级和完备的风险数据库,使风险管理的过程简单明了,并实现风险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运营风险管理的效果、效率。十四、 运营风险的表现及其特征运营风险是任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风险的一个固有部分。在许多企业中,风险损失的一个很大部分是由普通的处理偏差所造成。除了这些日常损失外,企业还面临更大规模的运营风险事件。这些事件中有些因意外事故或失败造成;另一些则是有意的,比如欺诈或其他犯罪活动。虽然这类运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后果却很严重,可能使整个企业遭受经营危机。更糟糕的是,在日益增加的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中,其效应可能进一步传播至企业外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机构。除了对企业最终损益结果的影响外,运营风险可能因为其行为丧失商业道德、欺诈等犯罪活动,导致对企业声誉的巨大损害。这种损失很可能影响到与客户的关系以及现在和未来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此外,企业声誉的损害也可能对企业的资本市场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融资成本可能变得更加品贵。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运营风险,资本市场可能会低估企业股票或债券的价值。与之相反,有效的运营风险管理则可能会带给企业重要收益。至少包括:提升企业实现其各种经营目标的能力;使管理层有机会去关注增加收入的业务,而不必被迫地去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减少日常业务活动中的损失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在运营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规避运营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运营风险的上述特征,企业需要通过一个包含各种政策、流程与程序的框架对运营风险加以管理,各业务单元通过该框架来确定、评估、监督与控制其运营风险。十五、 法人治理(一)股东权利及义务1、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分配股利、清算及从事其他需要确认股东身份的行为时,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召集人确定股权登记日,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股东为享有相关权益的股东。2、公司股东享有下列权利:(1)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2)依法请求、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3)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5)查阅本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6)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7)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8)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3、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认定无效。4、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公司股东承担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2)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退股;(3)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4)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章程规定应当承担的其他义务。6、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进行质押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当日,向公司作出书面报告。7、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规定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和公司社会公众股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控股股东应严格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控股股东不得利用利润分配、资产重组、对外投资、资金占用、借款担保等方式损害公司和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和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二)董事1、公司设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2、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人),设董事长1人3、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1)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2)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