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实验总论教学文稿.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药鉴定学实验总论-中药鉴定学实验总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二中药鉴定学实验总论应用所学到的理论,在实验室通过仪器设备,通过相关实验进行认识、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通过实验基础理论从实验技术角度巩固和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程序、操作要求和影响鉴定结果的因素。三中药鉴定学实验各论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使操作规范、准确。结论正确、可信。在每一个实验中,对这一药材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一一熟记,在不同的鉴定方法中得出正确结果。(掌握100种常用药材)四、中药鉴定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导、启发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查阅文献、组织鉴定依据,科学操作,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总之,通过教学实验使学生们能成为独立工作的有用之才中药鉴定学实验基础理论: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药材鉴定取样法选择供鉴定的药材药材来源鉴定法科、属、种、根、茎、叶药材形状鉴定法药材大小、形状、色泽、气味药材显微鉴定法显微镜、电镜对细小组织的观察药材理化鉴定法色谱、光谱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南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中药本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主干课程,共计90学时,两学期完成,本学期安排36学时12个实验,下学期安排54学时,18个实验。药物制剂、国际贸易专业18学时,6个实验。实验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教学手段以讲述、实验演示、多媒体形式体现,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基础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安排两次实验6学时第二部分各论是重点内容,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鉴定有一个总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中药鉴定学知识对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进行鉴定。安排二十个实验。第三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应用其他相关课程如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等知识,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根据学科发展方向而自行设计完成的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第四部分实验考核,考试内容包括生药标本的鉴定(20-40种),混合粉末的鉴定(6-8种),未知药材组织切片的鉴定。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总论根和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多数中药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一根的性状鉴别1、根无节和节间、无芽和叶根的形状:圆柱、长圆锥或纺锤形2、双子叶植物:直根系单子叶植物:须根系3、根的表面:纹理,皮孔双子叶:有栓皮单子叶:无木栓层根的顶端有根茎称“芦头”,上有茎痕称“芦碗”人参4、根的基底和断面:硬、软、粉性或纤维性、角质状双子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比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纹理单子叶:有一圈内皮层环,皮部宽广,中柱小,中央有髓另外注意断面是否有分泌物散布和异形构造,即云锦花纹、罗盘纹、棕色点状物等。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具次生构造最外周皮无限外韧型维束管(初生、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射线;木质部有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射线;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分为几束,呈星角状,其束的数目随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有鉴定意义。双子叶束二至六原型以上为正常构造,如牛膝为二原型,有的根的初生木质部未分化至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还有异常构造多环性同心维管束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在维管柱的外围又形成多轮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初由中柱外方部位韧皮薄壁分裂产生薄壁组织。从中发生新的形成层环形成第一轮,以后细胞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附加维管柱在维管柱的外围的薄壁组织中能产生新的附加维管柱,形成异常构造,如何首乌,在正常次生构造的发育过程中,韧皮部外侧由中柱鞘衍生的薄壁组织细胞分裂形成一圈异常形成层。维管束为外韧,有单独和复合。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的结果,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如茄科植物华山参。木间木栓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木间木栓通常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保卫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把维管束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有的细胞分化为根毛,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分裂为多层细胞,细胞壁木栓化,形成根被如:百部、麦冬等。根被:多层细胞表皮:一列细胞皮层:外皮层为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的细胞皮层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内皮层为一层排列紧密整齐,可见凯氏带点注意:内皮层细胞有的全部增厚木化,少数不增厚的内皮层细胞称“通道细胞”,如麦冬。有时可切向壁不增厚,其余壁均增厚,横切面观,呈马蹄形。中柱直径较小:中柱鞘在最外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无形成层髓部明显显微鉴别首先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有无形成层,区分单、双子叶植物,其次注意分泌组织簇晶、淀粉、菊糖的有无。三根茎的形状鉴别(一)指以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是一类变态茎1有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2根茎的形状:结节状分枝、圆柱形、纺锤、扁球,表面节和节间明显,单子叶尤为明显。3节上有退化的鳞片或膜质小叶、叶柄残迹或叶痕,根茎上面有残存茎基或茎痕,侧面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棕黄色鳞毛。4块茎、球茎、鳞茎各有特征:地下茎缩短呈扁平皿状,称为鳞茎盘,上有肉质鳞叶和顶芽,基部有不定根,如兰科植物茎的下部膨大,称假鳞茎。横断面双子叶植物:有明显的髓部、形成层环,木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单子叶植物:可见内皮层环纹,无形成层环,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髓部不明显,外表无木栓层或具较薄的栓化组织。注意根茎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油点,还有异常构造,如大黄的星点。(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一般具有次生构造木栓层:少数有根皮皮层::有根迹、叶迹、维管束通过a.皮层内侧有时具纤维或石细胞b.内皮层多不明显维管束:外韧形,成环状排列,束间为髓射线中柱外方有的具厚壁组织,无初生韧皮纤维和石细胞细胞群或称中柱鞘纤维,常排成不连续的环中央有髓部以上均为正常结构根茎的异常结构髓维管束:指位于根茎髓部的维管束,如大黄的髓部有许多星点状的异形维管束,其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位置与外部正常维管束倒置,即韧皮部在内侧,木质部在外方。内生韧皮部:就是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有的与木质部里端密切接触,构成正常的双韧型维管束,有的在髓部的周围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内生韧皮部存在的位置和形成均与内涵韧皮部不同,如茄科、葫芦科植物等。木内栓:在次生木质部内也形成木栓环节。如干松根茎中的木内栓环节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把维管束分隔成数个束。2单子叶植物根茎表皮: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如:藜芦皮层:a.外侧有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如:生姜b.皮层宽广,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c.内皮层大多明显,具凯氏带中柱:有多数维管束散部,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末型髓部不明显3蕨类植物根茎表皮:下皮层为厚壁细胞,内部为薄壁基本组织网状中柱:因根茎叶髓的延伸和相互重叠,将维管束分割成束,切面可见断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Ve,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又称分体中柱,其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在环列的分体中柱外方,有叶迹维管束。如:贯众,有的具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排成环圈,其内外两侧均有韧部及内皮层环。中央有髓。如:狗脊注意:蕨类植物根茎的木质部一般无导管而有管胞,为梯纹,基本组织的细胞间隙中有间隙腺毛。在根茎中常有分泌组织、厚壁组织等要注意观察,如油细胞,石细胞,淀粉粒,针晶束等。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法及绘图法一实验目的掌握徒手切片、表面制片方法熟悉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二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显微镜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可变光栏、反射镜两次放大,即物镜将标本做第一次放大,目镜将第一次放大的像做第二次放大,两者相乘即是观察到的放大倍数机械部分包括镜坐、镜臂、镜筒、载物台、粗细调节手轮及推动器操作:将显微镜防置离桌缘约10厘米处对光:上升聚光镜至载物台水平,打开光栏,将低倍镜转至镜筒的正下放(用转盘听到“得”一声)转动反光镜,同时从接目镜向下看,直至明亮均匀在视野。装片:将观察的标本片从镜前方横置于载物台上调节焦距:向外旋转粗调节手轮,使镜筒慢慢下降,注意镜头与标本的距离,自目镜向下观察直至物像清楚为止。(向外物镜下降,向内物镜上升)另外:高倍镜应先在低倍镜下选择物像,移至视野中心,转动转盘使高倍镜转至镜筒正下方,应能看到欲观察之物像,用细调节手轮使之图象清晰。注意点:取拿显微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坐,轻取轻放。先用低倍镜观察,看清物象后再换高倍镜,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注意物镜与所观察标本的间距,以防错误操作,而损坏镜头,压碎标本片注意保持显微镜的干燥和清洁,不得随意拆卸镜头,镜头要用擦镜纸擦拂,要防止水或药液外溢而污染镜头及其他部位。2徒手切片法系用刀片或徒手切片器将材料切成薄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构造、细胞特征的制片法。材料:新鲜应除净泥沙、干燥须经软化,优点:简便快速能保持植物原有结构的真像,色彩和内含物缺点:厚薄不一,不利于长期保存。方法a:取材,固定与切片:选取易软化的中药材适当部位,切成2-3厘米的小段,用拇指及食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下端用无名指托住,另手持刀片自左向右移动手腕,牵拽切片,动作要轻要快,切禁不能是拉锯式,在切的同时经常用水湿润,对于叶或柔软的材料,须用材料夹住。(如用胡萝卜、马铃薯等)b:装片:将切好的薄片用毛笔小心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取载玻片滴加甘油和试液,用镊子或毛笔将切片移于其上。再加一滴甘油于片上,加上盖玻片,加盖玻片时以45度角避免产生气泡,也可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再滴加稀甘油,加盖薄片后进行观察。3表面制片法多用于对叶片、果实或草本植物茎表皮组织的观察,可观察到表皮细胞形态(波浪形、长方形、圆形、多角形)、气孔类型(不等式、不定式、平轴式、垂轴式等)、毛茸特征(星状毛、人字毛、T形毛)和着生情况,通常用钟表镊子夹住叶片或果实的表面,轻轻撕取(叶片可沿叶脉撕取、果实可沿果柄撕取)其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水、甘油或水合氯醛试液内,注意其上表面朝上方,加盖玻片观察。4绘图要领在中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工作中,图可以集中的突出表现实物的主要特征,有些特征比摄影照片效果还好,因此除去用文字记录观察到的外形、组织、细胞及内含物特征外,有时还需要绘出中药材的外形和显微图,以补充文字叙述的不足,因此绘图是中药鉴定和研究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注意:绘制精确的图形要根据观察的实物绘图有显微描绘法和徒手法两种按绘图工具常分,铅笔绘图法和墨线绘图法两种其中绘显微组织图和粉末图要用通用的代表符号。见下图对中药形状图要求富有立体感,不能随意夸张和任意涂影,必须要有一定的透视知识如:前大后小、近明远暗、透视方向要一致等基础知识。(1)绘图原则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不能借助工具,必须徒手作图,与建筑设计图相区别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来表示,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不能涂影,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引线一般要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从左向右引线)标注可直接用文字也可用数码,再在图下集中注明,图下须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根、叶)和放大倍数。用直尺量出画在纸上的图像的长度或大小放大倍数=用显微镜目尺量出被测观察物在同一方向上的实际长度或大小(2)徒手绘图法的步骤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注意:皮层、木质部、韧皮部、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先画表皮或木栓,再画形层成)用HB或2H铅笔绘图所有全部作业全都用铅笔来完成。注意:准备一本实验记录本,填写内容、方式每次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室日志,三作业1将通用的代表符号绘制下来2绘一张根类横切面徒手切片组织简图3绘一张表面制片图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和粉末制片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测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2掌握粉末制片方法二实验内容:(一)显微测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1显微测微尺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见物体长度、大小的标尺,包括载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1)载台测微尺(称台尺):为一特制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封有1mm长的小尺,精确分成10大格,每大格又分10小格,每小格长度为0.01m,即10m。载台测微尺(称台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大小,而是用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经校正之后的目镜测微尺,方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大小(2)目镜测微尺(简称目尺):为一直径约20mm的圆形玻片,玻片的中央部分具有一小尺10mm长,精确分成100小格。使用目镜测微尺时,将目镜自镜筒中抽出,旋开镜片,将目镜测微尺的标尺正面向上,安放在目镜中部的隔板上,旋上镜片,放回原镜筒内进行测量。.由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随显微镜放大倍数而改变,故在使用前必须将各物镜头逐一用载台测微尺加以校正,以便确定在使用此显微镜时各组镜头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3.目镜测微尺的校准将台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10倍镜)将测微尺清晰地调整到视野中央。将目尺放入目镜内。找出二尺子的刻度重合线(左对齐向右最远端的重合线)。根据二重合线间小格数的比值,计算低倍、高倍镜下每小格的数值(m)即每小格的长度注意:一般需测试次数,取其平均值。如果接物镜和接目镜的放大倍数改变,目镜测微尺应重新校正载台测微尺的格数×每小格的长度公式: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目镜测微尺的77小格与台测微尺的30小格相重合,则目镜测微尺在高倍镜下每小格为10m×30÷77=3.89m。测微尺名称12345校正值台尺目尺(10×40)4.细微物体的测量在矫正好目尺后,撤去台尺,将欲测量物体封于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用已校正的目镜测微尺测量其长度或直径为目尺的几小格,然后乘以每小格的微米数即得。如:高倍镜下测得薄荷腺鳞,在直径为24小格,即为3。89m×24=94m。注意:细微结构一般在高倍镜下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但在测量较长的物体,如纤维、导管或非腺毛的长度时,则用低倍镜较好。(二)粉末制片法将药品研粉、过筛(50-80目)后制片(一般我们按药典规定80-120目)此法是鉴定中药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简便快捷。主要鉴别细胞的形态特征。特别坚硬的药材可用锉刀将其挫成粉末。1几种试剂的使用蒸馏水、斯氏液在粉末中假如蒸馏水可观察到细胞中的不溶性的物质,如:淀粉粒、脂肪滴、色素颗粒等,但比较混杂。斯氏液为封藏剂,较长时间内保持淀粉的性状。水合氯醛试液是一种常用的透化剂,能使细胞形态结构组织透明清晰(增加细胞壁的折光率)能溶解淀粉、蛋白质、挥发油、树脂、叶绿素,但不溶解草酸钙晶体,亦可使皱缩的细胞膨胀而恢复原状。稀甘油常用的一种封藏液。经水和氯醛透化的显微标本滴加稀甘油封藏,可防止水合氯醛析出结晶而干扰观察。2操作取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载玻片、盖玻片一定要在每次使用完后清洗干净,以防污物影响观察)。滴加2-3滴试液,不需透化,可直接取干净的盖玻片盖在用解剖针搅拌均匀的液面上(盖玻片左侧先接触液面,以45°倾斜角迅速放置,这样气泡会很少)。如需透化,要点燃酒精灯,将载玻片于火焰上(左手拿载玻片,右手用解剖针搅拌)。注意:不要让试液沸腾;闪火式,边透化边搅拌。在试液没完全挥散干时,再一次滴加水合氯醛透化液2滴,再一次放置火焰上。这样反复三次,熄灭酒精灯,将载玻片放凉,加入1-2滴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将溢出的试液用滤纸条擦干净,防止污染载物台,就可以观察了。对于粉末透化是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如果掌握的好,片子就清晰,好观察,如果做的不好,就很难观察到你要找的组织特征,希望人人认真仔细的学好这一技能。三、作业:1、列表写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物镜10×、40×)2、测出大黄粉末中簇晶的大小3、绘制半夏粉末图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大黄、何首乌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黄(三种药典规定),何首乌的性状鉴定特征。(2)掌握原植物标本鉴定特征。(3)掌握大黄(三种),何首乌的显微鉴定特征。(4)掌握大黄,何首乌理化鉴定方法。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鉴定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蓼科(Polygonaceae)多年生草本,叶阔卵形,掌状分裂,托叶鞘筒状(蓼科特征)花序顶生,大瘦果,具三棱。花圆锥状,花小,紫红色。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叶深裂,裂片窄长。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叶片浅裂,花较大,黄白色。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蓼科(Polygomaceae)多年生缠绕草本,肉质块根,单叶,互生,托叶鞘短筒状,圆锥花序,瘦果,具三棱。2、药材性状鉴定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类白色网纹(锦纹:具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可见排成1-3环的“星点”(异常维管束)并有部分散在,中下部横切面“星点”多排成一环或渐散在,而根的横切不具“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香,味涩苦,嚼之粘牙,有沙粒感。何首乌:不规则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质坚体重,横切面黄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云锦花纹”环列(异常维管束),中央木部发达,有的呈木心。注意点掌叶大黄主产陕西,甘肃礼县,宕昌,岷县,文县,青海也有;四川阿坝,云南西北部。唐古特主产青海,甘肃祁连山北,西藏东北也有;药用大黄主产河南西,湖北西等,称“马蹄大黄”,根据采收加工的不同称蛋吉、中吉、苏吉、六吉、七吉(在竹笼中撞去栓皮,而具粉性光滑,按大小分)取原药材中主根及支根,撞去外皮,为“水根”,取植物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切段,晾干,为“南大黄”。按商品等级分,以产地为准,又称西大黄,北大黄,南大黄,雅黄等。3、显微鉴定组织切片大黄:木栓层韧皮部(散有黏液腔,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2-4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1或数个相聚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成环,外层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组织含簇晶、淀粉粒。何首乌:木栓层韧皮部(外侧组织中有异型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导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薄壁细胞含簇晶、淀粉粒。粉末大黄:草酸钙簇晶大而多20-160-190m导管多为网纹,也有具缘纹孔,螺纹及环纹淀粉粒甚多掌叶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多短钝,唐古特多长宽而窄,药用多短尖何首乌:草酸钙簇晶较多10-80-160m导管具缘纹孔淀粉粒棕色块木纤维(薄壁、纹孔明显)理化鉴别取大黄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10分钟,置于365nm紫外灯下观察,显棕黄色荧光。取大黄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由低温至高温收集升华物,镜检,依次见菱形,针状,羽毛状黄色结晶,结晶加氢氧化钾或氨水,则溶解并显红色(检查蒽醌类衍生物)。取何首乌粉末0.2g,加乙醇5ml置水浴中煮沸3分钟,不断振摇,趁热滤过,放冷。取滤液2滴,置蒸发皿中蒸干,趁热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液1滴,即显紫红色。三、作业1绘大黄粉末图及根茎横切片组织简图(星点)2绘何首乌根茎组织简图3记录理化实验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牛膝川牛膝一实验目的1掌握牛膝、川牛膝的药材性状鉴定特征。2掌握牛膝、川牛膝的显微鉴定特征。3掌握牛膝、川牛膝的理化鉴定方法。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牛膝(RadixAchyranthisBidentatae)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isBidentataBL)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根细长,茎四棱形,节部膝状膨大。单叶对生,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花被片5,绿色,胞果。川牛膝(RadixCyathulaeofficinalisKuan)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茎微呈四棱形,分支多,单叶对生。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并排列成顶生的穗状花序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牛膝:根细长圆柱形。直径0.5-1cm,表面灰黄或淡棕色,久贮色加深;质硬脆,受潮复柔软,断面角质样,见黄白筋脉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圈,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注意:主产于河南沁阳、武陟。为四大怀药之一,山药、牛膝、地黄、菊花。河北,山西,山东,江苏为栽培品。川牛膝:根较粗,直径0.5-3cm。表面灰褐色,质硬韧,断面筋脉点断续排成4-11圈,气微、味甜。注意点:主产四川、凉山、雅安、乐山;云南,贵州等地。在四川,云南别名甜牛膝、拐牛膝;贵州称大牛膝。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牛膝: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窄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外韧型,最外轮维管束最小,有时仅有1至数个导管)形成层连接成环向内维管束较大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中央木质部多集成23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川牛膝: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中柱大,异常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疏导管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和方晶。(2)粉末牛膝:木纤维较长,壁微木化,胞腔大,具斜型单纹孔。导管网纹单纹,具缘纹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具单纹,网纹。木栓细胞长方形,淡黄色。川牛膝: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80um,纹孔圆或横向延长,互列,排列紧密,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尖,纹孔呈单斜纹孔或人字形,也可见具缘纹孔,纹孔口交叉成十字型,孔沟明显,疏密不一。4理化鉴定(1)取怀牛膝粉末少许,滴加冰乙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2)取川牛膝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显淡兰色荧光,加1滴10氨试液,变成黄绿色(p44页)。(3)取本品粉末少许,加10倍量水充分振摇,产生大量泡沫,经久不散(检查皂苷)。三、作业1写出怀牛膝与川牛膝的药材形状不同点。(用三线表)2绘怀牛膝根横切片组织简图。3记录理化实验结果。根及根类中药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Chinese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deltoioleaC.Y.Chenget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云南黄连(云连):CoptisTeeta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m壁孔明显。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m,直径27-37m,壁较厚,有孔沟;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4理化鉴定取黄连粉末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荧光反应,取黄连药材横断面于紫外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三作业1写出味连、雅连、云连药材性状区别点;2绘制味连根茎横切面简图及粉末图;3记录理化实验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甘草(黄芪、红芪)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甘草的药材性状鉴别特征;2 掌握甘草的显微鉴别特征;3 掌握甘草的理化鉴定方法;4 掌握甘草原植物鉴定要点。二 实验内容1 原植物鉴定注意点甘草(Radix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e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毛及刺毛状腺体,具甜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花冠蝶形,淡紫堇色,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光果甘草:荚果较平直而短,表面光滑无毛;胀果甘草:荚果短小,直而肿胀,光滑无毛或罕被短腺状糙毛。2 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甘草: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紫色,具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主要成分:三萜类、甘草甜素(5-11%)、甘草酸(3-7%)黄酮类。3 显微鉴定组织切片甘草: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扁平细胞)韧皮部(有成束或晶鞘纤维成层状排列)木质部也同此。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方晶黄芪(任选)红芪(任选)粉末:甘草:纤维成束、壁厚,胞腔线形,晶鞘纤维易见,淡黄色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如南五味子根,麻黄。晶鞘纤维(又称晶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这些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方晶,如甘草;有的含簇晶,如石竹;有的含有石膏结晶,如柽柳。草酸钙方晶30m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红棕、多角形棕色块4 理化鉴定取甘草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80%硫酸,观察橙黄色(检查甘草次酸成分)。取甘草粉末1g加蒸馏水10ml,煮沸10分钟,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振摇,即可产生持久性泡沫15分钟以上(检查三萜类成分)。三 作业1 简述甘草药材形状特征;2 绘甘草根横切面组织简图及粉末图;3 记录甘草理化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人参、当归、白芷、独活、羌活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人参、当归、白芷、独活、羌活药材性状特征;2 掌握人参、当归、白芷的显微鉴别特征;3 掌握人参的理化鉴定方法;4 熟悉人参、当归、白芷、独活、羌活的原植物鉴别点。二 实验内容1 原植物鉴定注意点人参:RadixGingseng为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野为山参,栽为园参。多年生草本,茎单一直立,掌状复叶轮生茎顶,最多达6片复叶,复叶有长柄,小叶片多为5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熟时鲜红色。白芷:RadixAngelicaeDahuricae为伞形科Vmbelliferae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acFisch.exHoffmy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CFisch.exHoffmyBenth.etHook.f.var.fa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茎粗壮中空。基生叶有长柄,基部叶鞘紫色,叶片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分裂,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骨质粗锯齿。茎上部叶有显著膨大的囊状鞘,复伞形花序,双悬果椭圆形。杭白芷:植株较矮,根上方近方形,皮孔突起,大而明显,茎与叶鞘多为黄绿色。当归:RadixAngelicaeSinensis为伞形科Vmbelliferae植物当归,AngelicaeSinensis(oliv)Dids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有纵直槽纹。叶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基部膨大成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小总苞片2-4,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2-36朵,双悬果椭圆形,分果有5棱,侧棱有宽而薄的翅,棱槽有油管1个,合生面2个。独活:RadixAngelicaePubescentis为伞形科Vmbelliferae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hiserrataShanatYuan的干燥根,习称川独活。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3裂,两面均被短柔毛,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小总苞片5-8。双悬果背部扁平,长圆形,分果棱槽中有油管1-4个,合生面有4-5个。毛当归(独活):小叶片边缘有钝锯齿;分果棱槽中有油管2-3个,合生面2-6个。羌活:RhiomaseuRadixWatopterygii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nrgiumforbesiiBoss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3-4对,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茎上部叶近无柄,叶片薄,无毛,复伞形花序,伞辐10-15,小花白色。双悬果长圆形,主棱均扩展长翅,棱槽中有油管3个,合生面有油管6个。宽叶羌活:小叶边缘具锯齿,叶脉及叶缘具微毛,复伞形花序,伞辐14-23,小花淡黄色,双悬果近圆形,棱槽中油管3-4个,合生面有4个。2 药材性状鉴定特征人参:规格有生晒参、红参、白参及参须。野山参:主根粗短,多具两个分支,有的呈“人”形,上端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纹,芦头(根茎)细长,几与主根等长,密具芦碗(茎痕),其下有1-3个下垂生长的不定根(艼)支根有许多细长的须根,可见疣状突起,分别习称“雁脖芦、枣核艼,短横体、铁线纹、珍珠须”生晒参:主根圆柱形,长3-15cm,具疏浅断续的环纹,灰黄色。芦头上芦碗较少,须根上疣状突起不明显,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散有棕色小点,味苦而回甜。红参:全体红棕色,角质样。主根圆柱形或加工成长方形。白参:类白色,表面可见点状针刺痕,味微甘。白芷:长圆锥形,根头部圆柱形,表面有横向突起的唇形皮孔,断面白色,有粉性,环圆形,皮部可见棕色小点,木部占断面的1/3。气香、味辛微苦。杭白芷:皮孔约排成4行,环类方形,木部占断面的1/4;当归:主根粗短,支根多而长,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柔韧,断面棕色环明显,可见散在棕色小点,有特异的香气,味甘、辛、微苦。独活:根头膨大,有横皱纹,顶端有茎,叶的残痕,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全体具纵皱及横长皮孔。断面可见多数散在的棕色油点,气特异而浊,味苦辛,麻舌。羌活:根茎圆柱形,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可见点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断面有放射状裂隙,木部黄白色,皮部,髓部黄棕色,气特异,味微苦而辛。蚕羌:为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形似蚕,体轻。断面可见棕色小点及放射状裂隙。条羌:为类圆形的根茎及根。竹节羌:根茎圆柱形,节间较长;大头羌:根茎呈不规则的粗壮团块。注意点: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吉林产为道地药材;白芷主产于河南,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习称“祁白芷”;杭白芷主产四川,习称川白芷,主产浙江称“杭白芷”主产台州称“台白芷”,以四川产的杭白芷为道地药材;当归主产甘肃岷县,习称前山当归或岷归;独活主产地四川,湖北,山系,甘肃也有,又称川独活、西独活、香独活;羌活主产地四川称川羌,多为蚕羌,西羌主产于甘肃、青海,多为大头羌、竹节羌。3 显微鉴定组织切片人参:木栓层(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多成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径向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木射线宽广)中央可见初生木质部导管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白芷:木栓层(由5-10列细胞组成)皮层(有散在的油管)韧皮部(有散在的油管,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当归:木栓层(4-7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近形成层处油室较小)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射线宽,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粉末:当归:淡黄色,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油室及其碎片,内含挥发油油滴梯纹及网纹导管木栓细胞淀粉粒木纤维人参: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内含黄色块状或滴状分泌物)导管多网纹或梯纹10-56m草酸钙簇晶20-68m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