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元日》教学设计(传百).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元日教学设计(传百)各位亲:麻烦大家听我一节课,谢谢25、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爆”,“屠”,“符”。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4、让学生体会诗人除旧换新的抱负,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2、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设计理念: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最贴近生活的,它来源于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进而再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这才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入文性和工具性。设计思路:基于以上设计理念,考虑到元日这首诗描绘的古时候人们过新年时的情景与现代有几分相似,在设计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逐步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诗中包含的深层内含。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我们过春节可以干些什么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2、其实春节自古就有了,一直流传的现在,那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叫做“元日”( 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元日”的。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4、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5、同学们,读古诗,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齐读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1、古时候的人过元日都有一些什么活动?默读古诗来发现他们的乐趣在哪?2、同桌互读古诗,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1)放爆竹 学写“爆”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守岁到12点左右,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尽情地点燃爆竹吧!读爆竹声中一岁除!再读(2)喝屠苏大年初一,可不止这爆竹热闹啊?还要吃饭饮酒,文中也有酒呢!(屠苏)屠苏是一种药酒,元日这天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读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齐读)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3)迎红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然后大家再一块儿熬到天亮,打开门窗,迎来那火红的太阳。谁愿意第一个打开门窗?读(4)换桃符迎来了灿烂的阳光,人们还要把陈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说到桃符,它可有来头了。最初人们把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嫌麻烦,就在桃木上画门神像,当然,沿用至今,人们把桃符改换成了春联,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谁愿意读?四、了解背景,体味意境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 新的政策即将推行,王安石此时的心情怎样?(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大家说得有道理,但老师认为这个“暖”字更能体现诗人当时的心情。)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师引导学生交流),在王安石这种激动心情的驱使下,声声爆竹也变得那样悦耳,扑面而来的春风也充满了暖意,就连那刚刚从冰窖中取出来的屠苏酒也有了阵阵暖意,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6.请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这份憧憬期盼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能不能看书的尽量不看书。五、联系“元日”,迁移学习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六、板书 元 日(宋 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喜庆、欢快 迎红日换桃符春风送暖 除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