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资料》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资料目录).doc
-
资源ID:4938063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1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等级医院资料》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资料目录).doc
无锡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台账资料目录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卷(650分)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50分)(责任科室:院办*;医务处、人事科、业务发展部、科教科、财务科) 标准:1.1 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4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1.2 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进行定期评价。(16分)1.2.1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1.2.2 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1.2.3 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并制订针对性措施。1.2.4 医院对中医特色指标(包括中医药人员占医务人员比例、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饮片收入占药物收入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1.3 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11分)1.3.1 医院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1.3.2 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1.3.3 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体现。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1.4 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8分)1.4.1 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1.4.2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等中医对口支援工作。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1.5 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11分)1.5.1 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1.5.2 按照项目要求开展设备购置、人员进修等相关工作。1.5.3 达到项目预期建设目标,业务水平或工作量得到提高。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115第二章 队伍建设(90分)(责任科室:人事科*;医务处、科教科) 标准:2.1 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等相关要求。(46分)2.1.1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未达标,本年度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1.2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2.1.3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70%。2.1.4 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60%。临床科室应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2.1.5 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60%。2.1.6 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2.1.7 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职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2.1.8 临床科室负责人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60%。2.1.9 临床科室负责人(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应有具备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西学中培训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临床科室科主任应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2.2 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规范,对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有中医药的内容和要求,建有专业技术档案。(4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2.3 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0分)2.3.1 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2.3.2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2.3.3 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2.3.4 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2.4 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20分)2.4.1 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2.4.2 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4.3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2.4.4 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第三章 临床科室建设(150分)(责任科室:医务处*,业务发展部、器械科、药剂科) 标准:.1 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15分)3.1 临床科室12个(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推拿科、耳鼻喉科),医技科室6个(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营养部)。3.1.2 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2. 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25分)3.2.1 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相关要求。3.2.2 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3.2.3 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2. 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25分)3.2.1 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相关要求。3.2.2 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3.2.3 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3.2.4 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3.2.5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3.2.6 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3 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20分)3.3.1 制定至少3个以上完善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3.2 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3.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3.3.4 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3.3.5 手术科室制定至少3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干预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4 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15分)3.4.1 实施至少1个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3.4.2 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3.4.3 临床路径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3.4.4 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3.4.5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5 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25分)3.5.1 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3.5.2 首次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3.5.3 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3.5.4 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3.5.5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3.5.6 实施电子病历的医院符合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选查)。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6 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0分)3.6.1 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3.6.2 门诊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3.6.3 门诊中成药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7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专科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13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8 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10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9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12分)3.9.1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60种。3.9.2 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3.9.3 病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3.9.4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临床科室广泛应用。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3.10 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15分)3.10.1 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30种。3.10.2 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第四章 重点专科建设(100分)(责任科室:医务处*,业务发展部、科教科) 标准:4.1 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22分)4.1.1 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4.1.2 专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4.1.3 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4.1.4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70%以上;专科学术带头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4.1.5 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较高,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不低于90%,中医治疗比例总体不低于6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不低于70%。4.1.6 采取措施,转化科研成果,提高中医临床疗效4.1.7 专科服务量在国内中医同专业科室中领先,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4.1.8 区域外住院患者比例30。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2 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针对中医治疗重点病种的难点。(13分)4.2.1 按照要求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4.2.2 制定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4.2.3 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4.2.4 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突出,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4.2.5 临床上注重解决重点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3 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25分)4.3.1 研究制定本专科重点病种和常见病种(至少3个以上)的中医诊疗方案,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4.3.2 医师掌握本科诊疗方案。4.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4.3.4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重点病种诊疗方案中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中医疗效评价客观、科学。4.3.5 分析、提出重点病种的中医治疗难点,并有明确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4. 按照有关规定推广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15分)4.4.1 实施至少1个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4.4.2 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4.4.3 临床路径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4.4.4 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4.4.5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5 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10分)4.5.1 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4.5.2 专科学术继承人掌握名老中医学术经验。4.5.3 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科研中得到应用。4.5.4 开展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4.5.5 对民间具有价值的方药及特色疗法、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6 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10分)4.6.1 每个专科至少有3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4.6.2 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4.6.3 每个专科临床应用的专科中药制剂品种3种。4.6.4 制订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7 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和专科信息库,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5分)4.7.1 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并有负责人与相应专兼职研究队伍。4.7.2 研究室有临床研究规划与年度计划,开展以提高重点病种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的文献整理与临床研究工作。4.7.3 有23个稳定的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化临床研究。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4.7 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和专科信息库,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5分)4.7.1 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并有负责人与相应专兼职研究队伍。4.7.2 研究室有临床研究规划与年度计划,开展以提高重点病种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的文献整理与临床研究工作。4.7.3 有23个稳定的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化临床研究。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第五章 中药药事管理(80分)(责任科室:药剂科*,医务处、门诊部) 标准:5.1 医院中药药事管理工作符合要求。(3分)5.1.1 建立与完善中药药事相关制度。5.1.2 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2 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21分)5.2.1 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5.2.2 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有有效的通风、除尘以及消防等设施。5.2.3 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中药房、中成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5.2.4 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5.2.5 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5.2.6 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5.2.7 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小包装饮片的复核人员由中药师以上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担任)。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须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5.2.8 有以中药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3 严格执行中药饮片管理规范。(14分)5.3.1 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进货渠道符合相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评估。5.3.2 中药饮片验收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有完整的相关记录。5.3.3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5.3.4 毒性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饮片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5.3.5 建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调剂复核率100%,每剂重量误差应在±5%以内。5.3.6 具备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膏方、散剂等)进行加工等服务的能力。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4 按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8分)5.4.1 按要求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5.4.2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色标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5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15分)5.5.1 有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严格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5.5.2 煎药室布局合理,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和辅助用具,流程合理。5.5.3 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5.5.4 煎药室面积与本单位的业务规模(煎药工作量)相适应。5.5.5 煎药操作记录完整,操作方法符合要求。待煎药物先行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煎煮时间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凡注明有先煎、后下等特殊要求的,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5.5.6 能提供中药急煎服务。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6 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2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7 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3分)5.7.1 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规范,委托加工的制剂须经相应部门批准,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5.7.2 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5.8 加强临床药学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14分)5.8.1 每100张床位配备临床药师0.6个,开展中药临床应用评价,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中药合理使用。5.8.2 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按规定报告中药不良反应。5.8.3 定期开展中药处方评价工作,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代等行为。5.8.4 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第六章 中医护理(60分)(责任科室:护理部*) 标准:6.1 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20分)6.1.1 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6.1.2 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6.1.3 病区实有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6.1.4 制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体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措施到位。6.1.5 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6.1.6 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6.1.7 建立突出中医特色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6.1.8 建立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6.2 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20分)6.2.1 每个病区有专科(专病)的中医护理常规不少于3个。6.2.2 实施中医护理常规并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6.2.3 在“入院评估、出院指导”记录中,体现辨证施护内容。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6.3 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20分)6.3.1 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6.3.2 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6.3.3 护士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第七章 文化建设(60分)(责任科室:党办*;业务发展部) 标准:7.1 医院重视中医院文化建设。(6分)7.1.1 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7.1.2 制定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7.2 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12分)7.2.1 医院宗旨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7.2.2 医院发展战略体现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总体定位。7.2.3 院歌体现中医医院的宗旨。7.2.4 院训体现中医医院的宗旨。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7.3 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19分)7.3.1 医院员工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7.3.2 医院员工言语仪表规范。7.3.3 具有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定礼仪。7.3.4 制定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并开展培训。7.3.5 编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读本,并开展培训。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7.4 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范例,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23分)7.4.1 庭院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7.4.2 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7.4.3 中药候药区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第八章 预防保健(60分)(责任科室:门诊部*,医务处) 标准:8.1 为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支撑。(10分)8.1.1 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的发展目标。8.1.2 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8.2 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23分)8.2.1 具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平台,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等区域定位明确。8.2.2 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专职医护人员不少于6人,中医类别人员不低于70%,其中应当有一名具备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2.3 设备配置满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要。配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健康状态信息管理、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教育、健康干预等设备。8.2.4 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8.2 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23分)8.2.1 具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平台,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等区域定位明确。8.2.2 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专职医护人员不少于6人,中医类别人员不低于70%,其中应当有一名具备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2.3 设备配置满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要。配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健康状态信息管理、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教育、健康干预等设备。8.2.4 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8.3 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规范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16分)8.3.1 提供规范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服务流程合理。8.3.2 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8.3.3 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8.3.4 提供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8.3.5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如健康改善情况、服务满意度评价等的资料收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8.4 积极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11分)8.4.1 积极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如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帖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不少于5项。8.4.2 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无锡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台账资料目录第二部分 综合服务能力(350分)第一章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3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5分)(责任科室:院办*;医务处,业务发展部) 标准:1.1.1 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3分)1.1.1.1 医院管理和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体现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1.1.1.2 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开展或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1.1.1.3 承担政府分配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为社区、农村基层培养卫生人才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1.1.2 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和所在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1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 标准:1.1.3医院科室设置、床位、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1分) 说明: 资料:编号目 录备 注二、医院服务持续改进 (15分)(责任科室:门诊部*;医务处、总务科、院办、党办) 标准:1.2.1 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具体措施。(8分)1.2.1.1 改善诊疗环境,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有患者饮水、休息、如厕和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1.2.1.2 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开设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