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的测量.ppt
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1页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测量的含义社会测量的含义第一篇第一篇 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定义定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社会对象之间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社会对象之间性质差异和数量的度量成为社会测量性质差异和数量的度量成为社会测量定义定义按照某种法则给物体和事件分派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按照某种法则给物体和事件分派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测量的条件测量客体数字或符号法则返回返回下页下页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1页测量的条件测量的条件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测量客体客体(物体或事件)的属性与特征是测量的主要内容。测量客体(物体或事件)的属性与特征是测量的主要内容。测量首先要有测量客体,即人、事物或事件、现象等。但要很清首先要有测量客体,即人、事物或事件、现象等。但要很清楚,我们所要测量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它的特征或属性楚,我们所要测量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它的特征或属性数字或符号测量即是用数字或符号这些形式语言从理论上把握客体的过测量即是用数字或符号这些形式语言从理论上把握客体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把测量中的一个数字当作一种物体或事件程,那么我们可以把测量中的一个数字当作一种物体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特征的代表符号。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测量的含义社会测量的含义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1页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测量的条件测量的条件法 则法则即测量规则,是把数字或符号分派给调查对象的统一标法则即测量规则,是把数字或符号分派给调查对象的统一标准,它是一种索引或操作方法。也就是说,要设立一种如何准,它是一种索引或操作方法。也就是说,要设立一种如何分派数字或符号的准则。分派数字或符号的准则。例如:有一种法则描述说例如:有一种法则描述说“根据每一个的工作积极性的高低而根据每一个的工作积极性的高低而分派分派1-5的数字。如果某人工作积极性高就给他分派数字的数字。如果某人工作积极性高就给他分派数字5,反,反之则给他分派数字之则给他分派数字1。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则分派给他们中间。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则分派给他们中间的数字的数字2-4”。这样。这样1-5这些抽象的数字符号就依据如上我们规这些抽象的数字符号就依据如上我们规定的法则来表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了。定的法则来表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了。社社会会测测量量的的特特点点与自然科学相比,对社会现象的测量与自然科学相比,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均较低。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均较低。尽管社会测量也是用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客体尽管社会测量也是用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客体的属性和特征,但这种测量不完全是数量化的属性和特征,但这种测量不完全是数量化的,它也可以是类别化的。的,它也可以是类别化的。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测量的含义社会测量的含义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1页第二节第二节 测量的尺度测量的尺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第一篇第一篇 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1页定类尺度定类尺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概述概述 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名义尺度。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名义尺度。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定类尺度只能将调查对象分类,标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定类尺度只能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我们也用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来代表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我们也用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来代表某类事物,这些数字都是人们赋予某类事物的识别标志,并不反某类事物,这些数字都是人们赋予某类事物的识别标志,并不反映这些事物本身的数量状况,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映这些事物本身的数量状况,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而只能做算,而只能做“是是”或或“否否”这样一些回答。这样一些回答。例如:例如:你的父母健在吗?你的父母健在吗?父亲:父亲:1.在世在世 2.过世过世母亲:母亲:1.在世在世 2.过世过世您村所处的地势:您村所处的地势:1.山地山地 2.丘陵丘陵3.平原平原 4.其他其他第二节第二节 测量的尺度测量的尺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1页定序尺度定序尺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概述概述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定序尺度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调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定序尺度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定序尺度不仅能区分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定序尺度不仅能区分事物,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事物,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它的数学特性比定类尺度高一个层次。也就是说,它不仅仅能区异,它的数学特性比定类尺度高一个层次。也就是说,它不仅仅能区别异同,而且能确定其大小,可用数学符号别异同,而且能确定其大小,可用数学符号“”或或“”来表示。来表示。例如:例如:你的文化程度是:你的文化程度是: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2.小学小学 3.初中初中 4.高中高中5.大专大专 6.大学肄业大学肄业7.大学毕业及以上。大学毕业及以上。第二节第二节 测量的尺度测量的尺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1页定距尺度定距尺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概述概述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区间尺度。定距尺度不仅能将变量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区间尺度。定距尺度不仅能将变量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但是,定距尺度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这一测量类型距离。但是,定距尺度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这一测量类型所得出的数据只能作加减,而不能作乘除等运算。所得出的数据只能作加减,而不能作乘除等运算。第二节第二节 测量的尺度测量的尺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1页定比尺度定比尺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概述概述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等比尺度。定比尺度除具有上述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等比尺度。定比尺度除具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星之外,还具有一个共同的基准三种尺度的全部星之外,还具有一个共同的基准有实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所以它所测得的数据,即能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所以它所测得的数据,即能作加减运算,又能作乘除运算。作加减运算,又能作乘除运算。几种测量尺度的比较几种测量尺度的比较比率(比率(,)距离(,)距离(,)次序(,)次序(,)分类(分类(=,)定比定比定距定距定序定序定类定类特征特征 尺度尺度第二节第二节 测量的尺度测量的尺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1页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一篇第一篇 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返回返回下页下页社会指标社会指标的意义的意义社会指标是测量社会现象特征的有力工具,它能提供一个社会指标是测量社会现象特征的有力工具,它能提供一个对整个社会状况的客观描述,有助于说明社会问题、预测对整个社会状况的客观描述,有助于说明社会问题、预测社会趋势。社会指标既是对社会过程和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社会趋势。社会指标既是对社会过程和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某种概括和总结,也为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社会调查提的某种概括和总结,也为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社会调查提供了一定的指南和依据。供了一定的指南和依据。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1页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的设计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的设计返回返回下页下页社会指标可定义为现有的或现行的社会统计指标,它社会指标可定义为现有的或现行的社会统计指标,它“是是衡量、检测社会经济发展数量关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各衡量、检测社会经济发展数量关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各要素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的手段。它对社会生活要素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的手段。它对社会生活现状具有描述、评价和预测未来的功能。现状具有描述、评价和预测未来的功能。”调查指标则是指具体调查研究中所使用的、藉以衡量或调查指标则是指具体调查研究中所使用的、藉以衡量或指示某一抽象概念的数量指标和分类指标。指示某一抽象概念的数量指标和分类指标。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的设计、制定主要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一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由范畴演绎出第一种方式一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由范畴演绎出概念,再由概念演绎出变量,并以各种类型的指标予以指示。概念,再由概念演绎出变量,并以各种类型的指标予以指示。第二种方式以经验分析为基础,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第二种方式以经验分析为基础,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分类事项和度量标准,由此建立指标,用以指归纳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分类事项和度量标准,由此建立指标,用以指示社会现象。示社会现象。例:住房调查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1页住住 房房 调调 查查返回返回下页下页住房家庭人口构成住房家庭人口构成=住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常住人口总人数,住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常住人口总人数,其中其中20-30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12岁以上大儿大女数岁以上大儿大女数住房类型、性质住房类型、性质=类型、原是用途、产权、性质、管理性质类型、原是用途、产权、性质、管理性质居住状况居住状况=住房层数、室号、居住部位、间数、居住面积、按户平住房层数、室号、居住部位、间数、居住面积、按户平均居住水平、是否三代同室户、是否二对夫妻同室户、是否无房均居住水平、是否三代同室户、是否二对夫妻同室户、是否无房户、房屋设备(有无自来水、厨房、厕所、洗澡设备)户、房屋设备(有无自来水、厨房、厕所、洗澡设备)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1页指标的综合方法指标的综合方法返回返回下页下页类型法指数法量表法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1页类类 型型 法法返回返回下页下页这是一种将各指标交互分类予以综合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将各指标交互分类予以综合的一种方法。例如:社会地位例如: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教育水平经济收入,教育水平高高低低高高 低低a1a2A进行变互分类进行变互分类:高低高低a1高低高低a2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高。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高。经济收入低经济收入低,教育水平高。教育水平高。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低。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低。经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经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1页指指 数数 法法返回返回下页下页这是用简明合理的公式来综合各指标。这是用简明合理的公式来综合各指标。(以每平方公里的(以每平方公里的居民人口来表示)居民人口来表示)例如:例如:一胎率一胎率=生育一胎者人数生育一胎者人数育龄妇女总数育龄妇女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该地区的人口一定地区的土地面积一定地区的土地面积少年系数少年系数=少年数少年数总人口总人口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本年内死亡的未满周岁的婴儿数本年内死亡的未满周岁的婴儿数1/3去年出生人数去年出生人数+2/3本年出生人数本年出生人数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1页量量 表表 法法返回返回下页下页量表法中常用的是一种总和量表法,它是将所有的指标相加,量表法中常用的是一种总和量表法,它是将所有的指标相加,然后按确定的标准计算总分的一种指标综合的方法然后按确定的标准计算总分的一种指标综合的方法例如:例如:A=a1,a2,a3,a4 变量变量A时考生的英语成绩总分,这一总分是依据时考生的英语成绩总分,这一总分是依据四个方面的成绩相加计算的。如四个方面的成绩相加计算的。如 a1 是听力,是听力,a2 是是会话能力,会话能力,a3 是写作能力,是写作能力,a4 是阅读能力是阅读能力显然显然 英语成绩总分(英语成绩总分(A)=a1+a2+a3+a4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1页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一篇第一篇 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测量的信度测量的效度信度的意义信度的类型效度的意义效度的类型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1页信度的意义信度的意义返回返回下页下页v信度即可靠性,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即指测量工信度即可靠性,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即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测的变量。换言之,所谓信度乃是指同意具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测的变量。换言之,所谓信度乃是指同意或相似母体重复进行调查或测验,其所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或相似母体重复进行调查或测验,其所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v大部分信度指标都以相关系数(大部分信度指标都以相关系数(r)表示,即用同一样本所得)表示,即用同一样本所得到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为信度系到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为信度系数。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在所测对象实得分数的差异中有多大数。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在所测对象实得分数的差异中有多大比例是由测量对象本身的差别决定的。信度系数该表明测量的比例是由测量对象本身的差别决定的。信度系数该表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测量误差少。一致性程度高,测量误差少。v例如:当例如:当r=0.90 时,可以认为实得分数中有时,可以认为实得分数中有90%的差异来自测的差异来自测量对象本身的差别,只有量对象本身的差别,只有10%来自测量误差;来自测量误差;r=1.00,则表示,则表示无测量误差,所有的误差都来自测量对象本身;若无测量误差,所有的误差都来自测量对象本身;若r=0,则所有,则所有的差异均反映了测量误差。的差异均反映了测量误差。v一般来说,一般来说,r0.90,即可以认为该测量时达到了足够的信度。,即可以认为该测量时达到了足够的信度。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1页信信度度的的类类型型返回返回下页下页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1页再再 测测 信信 度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v 用同一种实验,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两次,再根据受试着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器相关系数,即得出再测信度。这是一种最普遍、最常用的信度检查方法。v再测信度的优点在于能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但其缺点是容易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前后两次测验相隔的时间务须适度。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1页复复 本本 信信 度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 如果一套测验有两种以上的复本,则可交替使用,如果一套测验有两种以上的复本,则可交替使用,根据一个受试者接受两种副本测验的得分计算器相关系根据一个受试者接受两种副本测验的得分计算器相关系数,又如,研究人员可设计两份问卷,每份使用不同的数,又如,研究人员可设计两份问卷,每份使用不同的项目,是用来测量同一概念,两份都让同事在场的同一项目,是用来测量同一概念,两份都让同事在场的同一个或同一群回答者作答。检查复本信度可避免上述再测个或同一群回答者作答。检查复本信度可避免上述再测法的缺点,但所使用的必须是真正的复本,两者在题数、法的缺点,但所使用的必须是真正的复本,两者在题数、刑事、内容及难度等方面都要一致。刑事、内容及难度等方面都要一致。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1页折折 半半 信信 度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在一种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通常采在一种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折半法来估计测验的信度。常用的折半法是将受试者用折半法来估计测验的信度。常用的折半法是将受试者的测验结果,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再根据个的测验结果,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再根据个人在这两半测验上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折半人在这两半测验上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折半信度。例如一个态度测量包括信度。例如一个态度测量包括30个项目,若采用折半法技个项目,若采用折半法技术来了解其内一致性,则可将这术来了解其内一致性,则可将这30个项目分为相等的两部个项目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再求相关系数。分,再求相关系数。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1页效效 度度 的的 意意 义义 及及 类类 型型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标准程度。换言之,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 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效度度的的类类型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构念度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1页内内 容容 效效 度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这是指测量内容的适合性和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题目是否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要测定的特征要测定的特征X测量工具测量工具X1要看一看要看一看X1中所得到的东西中所得到的东西是否能代表是否能代表X中的东西,也即中的东西,也即实际测量工具实际测量工具X1是否抓住体是否抓住体现了现了X这个概念的所有或主这个概念的所有或主要特征。如果是的话,这样要特征。如果是的话,这样的测量效度就高(如右图)。的测量效度就高(如右图)。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1页准准 则则 效效 度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它也称为效标效度或实证效度。准则是衡量有效性的参照标它也称为效标效度或实证效度。准则是衡量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准则效度指的是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准,准则效度指的是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如果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如果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准则的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他的方式与指标与准则的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他的方式与指标就具有准则效度。就具有准则效度。XX1X2X是一个变量,用是一个变量,用X1,X2两两种工具测量,种工具测量,X1作为标准,作为标准,X和和X2有关系,若用有关系,若用X2测量测量有同样的效率,我们说有同样的效率,我们说X2具具有准则效度(如右图)。有准则效度(如右图)。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1页构构 念念 效效 度度返回返回下页下页所谓所谓“构念构念”,本意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本意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或变量,如智力、焦虑、机械性向、成就动机等。现在一般泛指念或变量,如智力、焦虑、机械性向、成就动机等。现在一般泛指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而建构的一种概念,一种特殊的概念。构念效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而建构的一种概念,一种特殊的概念。构念效度是通过对某种理论概念或特质的测量结果的考察,来验证该测量度是通过对某种理论概念或特质的测量结果的考察,来验证该测量对理论构念的衡量程度。对理论构念的衡量程度。具体可表述如下:变量具体可表述如下:变量 X、Y 在理论上在理论上有关系,如果测量有关系,如果测量X1,与测量,与测量Y的指标的指标Y1也有关系,并且我们已也有关系,并且我们已 X2 取代取代 X1并负并负责整个理论时,得出了使用责整个理论时,得出了使用X1时同样的时同样的结果,则我们称新的测量(结果,则我们称新的测量(X2)具有构)具有构念效度(如右图)。反之,则没有构念念效度(如右图)。反之,则没有构念效度。效度。XYX1X2Y1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1页评价效度常用方法评价效度常用方法返回返回下页下页1.选择对有关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来鉴定调查资料的效度。这选择对有关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来鉴定调查资料的效度。这也称为经验效度。也称为经验效度。2.我们还可以在调查以外寻找一些有关的、已经核查的资我们还可以在调查以外寻找一些有关的、已经核查的资料来进行比较。料来进行比较。3.还可以采用逻辑检查的办法来鉴定调查资料的效度。还可以采用逻辑检查的办法来鉴定调查资料的效度。(1)检查测量工具是否测量了我们所要测量的内容。)检查测量工具是否测量了我们所要测量的内容。(2)检查)检查调查资料中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调查资料中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1页信度和效度的统一信度和效度的统一返回返回下页下页四四种种关关系系可信并有效可信但无效不可信但有效不可信亦无效1324信信 度度 +效效 度度+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1页可信并有效与可信但无效可信并有效与可信但无效返回返回下页下页1.可信并有效。这是优良的测量可信并有效。这是优良的测量工具的必备条件。这种情况下就工具的必备条件。这种情况下就可测出我们真正要测的事物,因可测出我们真正要测的事物,因为它既是可信的又是有效的。用为它既是可信的又是有效的。用图表示(如右图图表示(如右图1)。)。2.可信但无效。这是可靠的测量,可信但无效。这是可靠的测量,但不一定在特定的目标上有效。但不一定在特定的目标上有效。它可能在其他目标上有效。用它可能在其他目标上有效。用图表示(如右图图表示(如右图2)。)。衡量衡量 目标目标可信并有效可信并有效图图1可信但无效可信但无效图图2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1页不可信但有效和不可信亦无效不可信但有效和不可信亦无效返回返回下页下页3.不可信但有效。这种情况不可信但有效。这种情况在理论上应该是不存在的。在理论上应该是不存在的。4.不可信亦无效。这当然是不可信亦无效。这当然是我们所要避免的。用图表示我们所要避免的。用图表示(如右图(如右图1)不可信亦无效不可信亦无效图图1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1页影响资料信度和效度的原因影响资料信度和效度的原因返回返回下页下页调查者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调查者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则会影响调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学态度则会影响调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一)调查者(一)调查者(二)测量工具(二)测量工具(三)调查对象(三)调查对象如所涉及的问卷中表述问题的语言不通俗、不清晰,使调查对象感到模棱两如所涉及的问卷中表述问题的语言不通俗、不清晰,使调查对象感到模棱两可;或者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有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样,回答可;或者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有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样,回答者就较有可能做出前后不一致的回答;或者问题的答案数目过少,不能清晰者就较有可能做出前后不一致的回答;或者问题的答案数目过少,不能清晰地区分各调查对象意见之间的差异;或者问卷的容量太大,所用的时间太长,地区分各调查对象意见之间的差异;或者问卷的容量太大,所用的时间太长,造成了调查对象的疲劳或厌倦的感觉等。这些都会影响调查资料的信度和效造成了调查对象的疲劳或厌倦的感觉等。这些都会影响调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度。调查对象可能由于某种顾虑而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者将某调查对象可能由于某种顾虑而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者将某些情况轻描淡写,或者作不实的回答些情况轻描淡写,或者作不实的回答(四)环境因素及其他偶然因素(四)环境因素及其他偶然因素第四节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社会现象的测量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