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课件.ppt
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第1页,此课件共53页哦第第 一节:精神分析理论一节: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第2页,此课件共53页哦西格蒙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创始人,18561856年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年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601860年全家迁至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年全家迁至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7070余年余年18731873年在维也纳大学医学系开始学习生活年在维也纳大学医学系开始学习生活1881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作为一名临床神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作为一名临床神经病学家开始私人营业经病学家开始私人营业18851885年,去法国巴黎跟当时国际著名的神经病学年,去法国巴黎跟当时国际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家J.J.沙可学习沙可学习19391939年因癌症在英国逝世年因癌症在英国逝世第3页,此课件共53页哦18891889年,到法国南锡跟随伯恩海姆学习年,到法国南锡跟随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术催眠术18951895年,弗洛伊德与著名医师布洛伊尔年,弗洛伊德与著名医师布洛伊尔合作出版了合作出版了关于歇斯底里症的研究关于歇斯底里症的研究一书;并于一书;并于1896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的概念19001900年,出版年,出版梦的解析梦的解析一书被人们一书被人们视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式。视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式。19051905年出版的年出版的性学三论性学三论和和19101910年出年出版的版的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两部著作系统地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阐述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1930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1936年,荣年,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4页,此课件共53页哦西格蒙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的著作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弗洛伊德的著作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梦的梦的解析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1910)超越享乐原则超越享乐原则(1920)群众心理学与对自我的分析群众心理学与对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自我与本我(1923)文明及不满文明及不满(193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第5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一、弗洛伊德德精神分析理论1、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内驱力)二分法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内驱力)二分法 本我本我是人的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是人的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 特点:非理性、非道德的追求快乐特点:非理性、非道德的追求快乐 遵循快乐原则遵循快乐原则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使精神人格的理性部分。特点:是意识结构部分,使精神人格的理性部分。特点:理性地、有意识地控制本我的潜意识活动现实原理性地、有意识地控制本我的潜意识活动现实原则。则。超我超我是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是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遵从社会遵从社会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精神活动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精神活动 至善原则至善原则第6页,此课件共53页哦弗洛伊德认为,现实的人既是本能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社会的人,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合为一体的人。由于这三者的性质和遵循的活动规则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如果这三者统一协调行动,就表现为健康的合理的精神活动,形成健全的精神人格;如果不相协调,互相冲突,争执,就会出现精神异常。第7页,此课件共53页哦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人格是由早期经历所塑造的力比多与生俱来。每一性心理阶段都有一个基本的性欲区域,刺激这个区域会使力比多释放出来性心理发展是不变的且人人具有相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习得特定的态度、特征和价值形态以影响将来的发展如果某一阶段的性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或者过分满足,就会发生固着,并持续至成人阶段第8页,此课件共53页哦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论(1)口唇期这个阶段从0岁开始,差不多到1岁为止。弗洛伊德注意到,在出生第一年中,婴儿大量的时间都在做着与嘴有关的事情。(2)肛门期这个阶段从1到3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便溺训练,这是幼儿人格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第9页,此课件共53页哦(3)性器期这个阶段从3岁到6岁。儿童常常以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来寻求快乐。可能产生“恋母、父情结”(4)潜伏期这个阶段从6岁到12岁,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小学时期,聚焦于社会关系,性别界限分明。(5)两性期从青春期开始一直贯穿终生。这是最后一个发育阶段,任务是亲密关系形成。第10页,此课件共53页哦阶段阶段性的中性的中心部位心部位关键任务关键任务固着固着口欲期(口欲期(01岁)岁)嘴嘴不再通过乳房不再通过乳房或瓶子吃奶或瓶子吃奶强迫性吃东西、强迫性吃东西、说话、吸烟、说话、吸烟、喝酒喝酒肛门期(肛门期(13岁)岁)肛门肛门上厕所训练上厕所训练固执、冲动、固执、冲动、占有占有生殖器崇拜期生殖器崇拜期(36岁)岁)性器官性器官恋母情结、与恋母情结、与成人角色模范成人角色模范的认同的认同同性恋、自恋、同性恋、自恋、自大、对成人自大、对成人角色模仿的炫角色模仿的炫耀耀潜伏期潜伏期(612岁)岁)无无聚焦于社会关系聚焦于社会关系生殖期生殖期(青春发动期)(青春发动期)生殖器生殖器(性交)(性交)亲密关系的形亲密关系的形成成第11页,此课件共53页哦根据弗氏的观点,童年早期的经历在人格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取决于应对这些阶段的方式(过多的满足或过多的挫折)五六岁已完成初级心理发展阶段人格已打下基础。贡献与局限:潜意识;泛性论;第12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埃里克森简介二、埃里克森简介 埃里克森(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Erik Homburger Erikson)美国精)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埃里克森祖籍是丹麦,生于法国,师论家之一。埃里克森祖籍是丹麦,生于法国,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和柏林汉弗洛伊德和柏林汉(D.BurlinghamD.Burlingham)。)。19331933年移居美国,从事儿童精神年移居美国,从事儿童精神分析工作,曾先后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分析工作,曾先后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学院任职研究自我的发展和游戏。学院任职研究自我的发展和游戏。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到年代到7070年代,他开始研究美国当代资本年代,他开始研究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棘手问题,把精神分析与生态学、文化主义社会的棘手问题,把精神分析与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政治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人类学、历史、哲学、政治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他的声誉超过美国国界,成为当代自我心理学最杰他的声誉超过美国国界,成为当代自我心理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出的代表人物 第13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类遵循从生到死的发展序列。这些发人类遵循从生到死的发展序列。这些发展阶段都包含着生活任务,源自先天驱展阶段都包含着生活任务,源自先天驱力以及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期望或文化期力以及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期望或文化期望望人们必须尽力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才人们必须尽力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才能向下一个更高阶段前进能向下一个更高阶段前进人类发展经历人类发展经历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着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第14页,此课件共53页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婴儿前期(01岁):信任与不信任岁):信任与不信任婴儿后期(婴儿后期(13岁):自主与羞怯、怀疑岁):自主与羞怯、怀疑学前期(学前期(36岁):主动与负疚岁):主动与负疚学龄期(学龄期(612岁):勤勉与自卑岁):勤勉与自卑青少年期(青少年期(1220岁):认同与认同混乱岁):认同与认同混乱青年期(青年期(2040岁):亲密与孤立岁):亲密与孤立中年期(中年期(4065岁):精力充沛与颓废岁):精力充沛与颓废老年期(老年期(65岁以上):完满与绝望岁以上):完满与绝望第15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理论(八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01)“感觉阶段”:取决于母亲的充分照看。社会化代理人:父母(口腔期)2.自主与怀疑(13)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开始维护自己的独立性。(肛门期)3.主动与内疚(36)力图接受超越自己处理能力的事情。(性器期)影响因素:父母对孩子的自我创造活动所作出的反应。父母及其家人第16页,此课件共53页哦4.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61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以获得勤奋感。此阶段为自信心的树立,担心落后于同伴,这阶段有决定性作用,许多人将来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都来自于本阶段的勤奋感。教师和同伴(潜伏期)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主要任务是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及职业认同,避免角色混淆。思考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从而形成自我同一性。同伴(两性期)6.亲密与孤独(2040)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与人结成友谊和爱及伴侣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和孤立感。配偶,情人及亲近的朋友。第17页,此课件共53页哦7.精力充沛与颓废迟滞(4065)这个阶段属于成年期,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工作,承担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的责任。否则会产生颓废迟滞或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配偶、子女及文化规范8.完满与绝望(65以上):这个阶段产生智慧品质形成或失望和无意义感,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验为重要影响因素。评价:将自我为中心的人格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具有积极意义,但思辨性多于科学性。第18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主要观点他认为个性的发展既是连续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包含两个对立的受文化制约的特定的发展任务。个人在发展任务的斗争和解决过程中,按次序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如果人在各个阶段能顺利解决矛盾,就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向积极的品质发展,这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助于个人适应环境,就能顺利转向下一个阶段,就能适当的、顺利的完成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个性。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品质,产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削弱自我力量,阻止个人适应环境以至于不能顺利完成下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出现病态或不健全的个性。第19页,此课件共53页哦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三、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第20页,此课件共53页哦基本原则:S-R公式1.环境决定论(1)否定遗传的作用:刺激反应模式(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一个乞丐或窃贼”。一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第21页,此课件共53页哦2.对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1)怕、怒、爱,由于条件反射和习惯所形成。主要指家庭环境,父母是儿童情绪的种植者和培养者。恐惧实验:阿尔伯特与白老鼠2)嫉妒由于由于爱的刺激受到限制爱的刺激受到限制引发的反应,属于愤怒的反应。引发的反应,属于愤怒的反应。第22页,此课件共53页哦1)怕、怒、爱怕怕 初生儿的惧怕表现为:呼吸加初生儿的惧怕表现为:呼吸加快,双手紧握或乱动等。引起这种先天快,双手紧握或乱动等。引起这种先天惧怕的原因是:突然的噪声。其余惧怕惧怕的原因是:突然的噪声。其余惧怕都是此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华生称都是此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华生称之为习得性惧怕。如怕生人、怕打针、之为习得性惧怕。如怕生人、怕打针、怕挨打等,因此,惧怕主要是一种条件怕挨打等,因此,惧怕主要是一种条件反射性行为。反射性行为。第23页,此课件共53页哦怒最初的愤怒是身体运动受阻而引起的。发怒的表一现是整个身体僵硬,双手、双臂、双腿、乱舞、屏息、哭叫,脸色发青等,成人在看管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地限制儿童的身体运动,导致孩子发怒,有时一天会引发很多次。因此,华生特意提醒家长和保姆对孩子不要粗手粗脚或匆匆忙忙。第24页,此课件共53页哦爱华生认为,产生爱的反应的刺激包括皮肤抚摸、挠痒、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打,这种爱的反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如“亲密的”、“善良的”、“和蔼的”等。成人两性间的爱,也起源于这里,所有能引起最初爱的动作的人,都能激发儿童的情绪的发展。爱从非习得性情绪转化成习得的情绪。第25页,此课件共53页哦第一次实验:第一次实验:华生给阿尔伯特一只白鼠时,阿尔伯特不怕并伸手摸,华生给阿尔伯特一只白鼠时,阿尔伯特不怕并伸手摸,当阿尔伯特正摸白鼠时加进一根钢棒尖锐的声音,阿当阿尔伯特正摸白鼠时加进一根钢棒尖锐的声音,阿尔伯特吓了一跳,脸躲进被子里。尔伯特吓了一跳,脸躲进被子里。第二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摸白鼠时再给一声音刺激,阿尔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摸白鼠时再给一声音刺激,阿尔伯特由于害怕而哭泣。伯特由于害怕而哭泣。一周后:一周后: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无接近倾向;白鼠靠过,他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无接近倾向;白鼠靠过,他缩回手;白鼠再接近,阿尔伯特就哭并要爬开。缩回手;白鼠再接近,阿尔伯特就哭并要爬开。兔子和白鼠都产生了与白鼠一样的效果兔子和白鼠都产生了与白鼠一样的效果。第26页,此课件共53页哦第27页,此课件共53页哦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狗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经常给人的某中行为施以正强化(奖励),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巩固下来;如果不给强化或给以负强化(惩罚),那么该行为就会减弱或不再出现。因此,强化很重要。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加以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第28页,此课件共53页哦评价 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 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第29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1、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形成:斯金纳箱 2、强化、消退、分化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消极强化,是由于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的方法,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第30页,此课件共53页哦消退: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当消退开始时,如果是连续强化突然转当消退开始时,如果是连续强化突然转变成无强化,则消退速度特别快;如果变成无强化,则消退速度特别快;如果是间歇强化,消退速度要慢一些。是间歇强化,消退速度要慢一些。分化:根据刺激物情况不同做有选择的反应第31页,此课件共53页哦3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法是教学机器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后来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个问题就这样依次回答所有问题第32页,此课件共53页哦简评简评 斯金纳的提出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在儿童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他同华生一样或者说他比华生更激进,把人动物等同起来,认为人的心理全是受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第33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概念、过程、作用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接受反馈(强化),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第34页,此课件共53页哦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定向过程,是观察学习过程的开始,是人们形成意象的基础。影响因素:榜样活动的特征(活动的特征、复杂性、清晰度、权威性)观察者的特征(个性特征,感知能力;觉察水平。过去的经验。人际关系(观察者与榜样之间)诱因因素(奖励)第35页,此课件共53页哦保持过程:将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包括言语编码和视觉形象动作复现过程:观察者将示范的行为再现的过程动机过程:是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第36页,此课件共53页哦2观察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经典实验:攻击性实验:榜样的作用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如果儿童采用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攻击性如体育运动,就会得到成人的鼓励。反之亦然。第37页,此课件共53页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榜样榜样榜样榜样观察学习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第38页,此课件共53页哦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二、罗斯杰的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作为一种运动发起的.这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有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和罗斯杰。他们称“用第三势力”来代替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时候到了.从总体来看,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人成长,愉快的心情和人类潜能发挥的心理学理论.第39页,此课件共53页哦“马斯洛1908年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母是早年移居美国的犹太侨民。他于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他是一位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曾担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70年死于心脏病,生前担任过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土席和1967年美国心理学会年届主席。第40页,此课件共53页哦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我们独特的人类能力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未来.生物性可以传给我们气质倾向,环境可以带给我们艰难的经历,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可能不合我们的期望,但是我们有超越这些力量的自由意愿.”第41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六层次需要第一级:生理需要。包括饥饿、睡眠、干渴等生理需求第二级:安全需要。第三级:爱与归属感的需要。第四级:尊重需要。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六级:自我超越需要第42页,此课件共53页哦马斯洛说,心理学面临的困境是它忽略了生活中的许多积极方面,例如欢乐,笑,爱,幸福和高峰体验.即有达到极好或完美经历所引起的少有的狂喜时刻.,对人格而言最重要的特质是自我实现的人的品质,自我实现的人是指为了寻求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使人满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对他而言,人格发展可以看作是一个朝着自我实现发展的渐进过程第43页,此课件共53页哦他的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科学心理学。主编的主要著作有:人类价值的新知识等第44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罗斯杰的人本主义理论人格的自我理论:所有动机都是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人根据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力求自我实现的行为表象,就是人格。患者中心疗法: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对人性的肯定。第45页,此课件共53页哦第四节:发生认识论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二、新皮亚杰主义第46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基本思想:人们并非学会推理,而是因发育成熟而具备推理能力的。人类发展中具有先天的、恒定的过程。(1)图式:指的是一个人用来对付环境中的情景时所应用的心理结构和思想模式(2)适应:帮助机体与环境协调的过程。(3)同化:指将现有的心理模式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4)顺应。通过修正已有的观念来适应新的要求第47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认知发展的阶段P72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岁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第48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新皮亚杰主义1修订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结果2新皮亚杰理论学派:信息加工论3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第49页,此课件共53页哦信息处理信息处理长期维护编码信息形成记忆代码从记忆中恢复信息编码编码储存储存检索检索第50页,此课件共53页哦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库利坚决反对将个人与社会完全对立或割裂开来,镜中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首属群体通过首属群体,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得到了发展。第51页,此课件共53页哦米德的符号互动论自我的两个组成部分: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的三个发展阶段()模仿阶段岁以内,主要任务是模仿。()游戏阶段到岁之间。()比赛阶段岁以后第52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主题提示可设置不同场景来表现一个主题,或展示一个个案过程,形式可多样,形成报告上交。选出组长,每个人把自己在作业完成过程承担的部分写清楚。胎儿期:场景:向医疗社工的咨询,夫妻互动,家庭关系,产前干预等。主题提示:1、孕育生命的准备(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发展过程)第53页,此课件共53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