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消化系统课件.pptx
第九章消化系统第1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的方式分两种:消化的方式分两种:消化:消化:第2页,此课件共39页哦六大六大营养物养物质糖、脂、蛋糖、脂、蛋糖、脂、蛋糖、脂、蛋、水、无机、水、无机盐、维生素生素消化消化吸收吸收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消化腺分泌消化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已消化物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程食物与消化的方式食物与消化的方式第3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一)咀嚼(一)咀嚼 通过咀嚼肌和牙齿的作用将食物切割、磨碎,通通过咀嚼肌和牙齿的作用将食物切割、磨碎,通过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过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吞咽。作用:食物切碎作用:食物切碎 食物与唾液混合食物与唾液混合食团食团吞咽吞咽 食物食物+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食物对口腔感受器的刺激食物对口腔感受器的刺激胃、胰、肝、胃、胰、肝、胆等活动加强胆等活动加强第4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吞咽(二)吞咽是指食团由口腔进入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是指食团由口腔进入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蠕动蠕动:整个消化管平滑肌按顺序收缩和舒张形成的一种向前推:整个消化管平滑肌按顺序收缩和舒张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动形式。进的波动形式。第5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维医学动画:消化系统.flv第6页,此课件共39页哦腮腺腮腺颌下腺导管颌下腺导管颌下腺颌下腺咀嚼肌咀嚼肌舌下腺舌下腺腮腺导管腮腺导管(三)、唾液及其作用(三)、唾液及其作用第7页,此课件共39页哦唾液的性质及成分唾液的性质及成分溶菌溶菌酶 杀菌菌唾液淀粉唾液淀粉酶:淀粉淀粉麦芽糖麦芽糖Ph7 Ph7 活性最强活性最强Ph4.5 Ph4.5 失活失活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分泌唾液无色、无味、中性液无色、无味、中性液H2O:占占99%无机物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1.0-1.5L第8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唾液的作用(二)唾液的作用湿湿润食物利于消化、水解淀粉、食物利于消化、水解淀粉、杀菌菌。清洁和保护。清洁和保护口(2)(三)唾液分泌的调节(三)唾液分泌的调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第9页,此课件共39页哦小结: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结: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由唾液腺分泌产生,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其主要成份是水,含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等物质。功能:湿润和溶解食物清洁和保护口腔含有唾液淀粉酶排泄进入人体的铅、汞及某些病毒第10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一)(一).胃液的分泌及调节胃液的分泌及调节(二)(二).胃的运动胃的运动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第11页,此课件共39页哦胃(1)-1,2(s)一一.胃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主细胞主细胞G G 细胞细胞壁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幽门腺、分泌硷性黏液泌酸腺: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第12页,此课件共39页哦泌酸腺泌酸腺幽门腺幽门腺贲门腺贲门腺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G G细胞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粘液壁细胞:壁细胞:胃酸胃酸、内因子、内因子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液:无色、无味、酸性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pH 0.9-1.5)1.52.5L/24 1.52.5L/24小时小时 有机物有机物-盐酸盐酸.钠钠.等等 无机物无机物-粘蛋白粘蛋白.消化酶等消化酶等第13页,此课件共39页哦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胃液的成分及作用:1盐酸盐酸 也称胃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由壁细胞分泌 激活胃蛋白酶原杀灭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形成酸性环境有利于铁、钙在小肠的吸收 胃酸的主要作用:胃酸的主要作用:第14页,此课件共39页哦2 2、胃蛋白胃蛋白酶原原HCl和自身激活和自身激活胃蛋白胃蛋白酶原原胃蛋白胃蛋白酶Ph2 活性最活性最强 Ph 5 失活失活蛋白蛋白质标标和和和和胨胨 胃蛋白酶原由胃腺主细胞分泌,在胃腔内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2.03.5,当pH5时便失活。第15页,此课件共39页哦3 3、粘液粘液碳酸碳酸氢盐屏障屏障 黏液的成分-糖蛋白,粘滞性-形成凝胶层 黏液由胃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颈粘液细胞等分泌,覆盖于胃粘膜表面,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参与形成“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第16页,此课件共39页哦4 4、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与内因子与VitBVitB12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itBVitB1212免被消化酶免被消化酶破坏破坏促进促进VitBVitB1212在回肠吸收在回肠吸收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促进B12的吸收,供红细胞生成所需。第17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1.胃的主要运动形式胃的主要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50ml 1.0/2.0L)(3)蠕动)蠕动 2.胃排空胃排空 3.呕吐呕吐 第18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维效果图解-括约肌pyloric sphincter_标清第19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一)胃运动主要形式(一)胃运动主要形式1 1)定义:)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舒张,胃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容积增大。50ml2.5L1 1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2 2)是迷走)是迷走-迷走长反射迷走长反射(肽类纤维肽类纤维)3 3)意义:)意义: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胃(9)-8,9(s)功能:容纳食物 机械性消化 推进食糜2、紧张性收缩:意义在于维持胃内一定的压力和胃的形状、位置第20页,此课件共39页哦2 2胃蠕动:胃蠕动:食物进入胃食物进入胃5 5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1 1分钟;分钟;频率为频率为3 3次次/分钟。分钟。作用:作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利于化学性消化 磨碎食物磨碎食物 (即机械性消化即机械性消化)推进食糜推进食糜 (胃排空胃排空)第21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胃排空及其控制(二)胃排空及其控制1 1定义:食物由胃排入定义:食物由胃排入1212指肠的过程。指肠的过程。2 2胃排空动力胃排空动力食物进入胃食物进入胃胃运动胃运动幽门括约肌舒张幽门括约肌舒张胃内压胃内压1212指肠内压指肠内压食物进入食物进入1212指肠指肠第22页,此课件共39页哦3 3、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影响胃排空的因素1 1)食物的理化性质)食物的理化性质糖糖 蛋白蛋白 脂肪脂肪稀、细、等渗稀、细、等渗 快快 (反之则慢反之则慢)2 2)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食食物机械刺激胃物机械刺激胃胃运动加强胃运动加强食食物化学刺激胃物化学刺激胃迷走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G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胃胃排排空空加加快快第23页,此课件共39页哦(四)呕吐(四)呕吐 将胃及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将胃及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的动作。动作。刺激刺激感受器感受器(舌根、咽部、胃、(舌根、咽部、胃、大小肠、总胆管、泌大小肠、总胆管、泌尿生殖器官等)尿生殖器官等).视视觉觉内耳前庭位置内耳前庭位置感觉改变感觉改变.延髓呕吐中枢延髓呕吐中枢胃、小肠、膈肌、腹壁肌胃、小肠、膈肌、腹壁肌肉收缩肉收缩呕吐是保护性的防御反射第24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小肠内的消化三、小肠内的消化1小肠的运动形式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食物充分混合、充分接触有食物充分混合、充分接触有利于吸收、有利于血液淋巴利于吸收、有利于血液淋巴液回流液回流(3)蠕动)蠕动 2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25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小肠内消化三、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酶原)2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部分三糖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部分三糖 3胰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等胰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等 4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中和胃酸第26页,此课件共39页哦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 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1 1)胃泌素)胃泌素 2 2)胰泌素:引起胆汁中)胰泌素:引起胆汁中H H2 20 0和和HCOHCO3 3的增加的增加 3 3)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4 4)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胆胆汁汁排排入入十十二二指指肠肠后后,其其中中的的胆胆盐盐由由回回肠肠重重吸吸收收入血,由门静脉再回到肝脏的过程入血,由门静脉再回到肝脏的过程第27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二)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1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2胆汁的成分与作用胆汁的成分与作用 胆盐可使胆盐可使脂肪乳化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增加脂肪与胰脂肪成脂肪微滴,增加脂肪与胰脂肪 酶的接触面,有利于脂肪的分解。酶的接触面,有利于脂肪的分解。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成微胶粒,与脂肪的分解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成微胶粒,与脂肪的分解 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有利于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有利于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A、D、E、K)的吸收)的吸收。利胆作用利胆作用胆汁的主要作用:胆汁的主要作用:第28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小肠液的分泌及其作用(三)小肠液的分泌及其作用十二指肠腺分泌的碱性液体,十二指肠腺分泌的碱性液体,主要中和胃酸,保护十主要中和胃酸,保护十 二指肠粘膜不被胃酸侵蚀。二指肠粘膜不被胃酸侵蚀。小肠腺分泌量大,大量的小肠液可稀释消化产物,降小肠腺分泌量大,大量的小肠液可稀释消化产物,降 低其渗透压,低其渗透压,有利于吸收的进行。有利于吸收的进行。小肠液中的小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主要作用有:主要作用有:第29页,此课件共39页哦四四.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一)小肠的运动形式1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 2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动。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小肠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促进小肠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作用作用第30页,此课件共39页哦3 3蠕动、蠕动冲:蠕动、蠕动冲:通过环形肌和纵形肌交通过环形肌和纵形肌交 替收缩引起的波形运动替收缩引起的波形运动蠕动:蠕动:0.5-2.0cm/s 0.5-2.0cm/s 近端蠕动速度近端蠕动速度 远端远端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第31页,此课件共39页哦四、大肠内消化四、大肠内消化1大肠液的作用:保护黏膜、润滑粪便大肠液的作用:保护黏膜、润滑粪便 2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2)蠕动)蠕动 3排便:(受大脑皮质控制)排便:(受大脑皮质控制)4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合成维生素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合成维生素B族、维生素族、维生素K 第32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吸收吸收(一)吸收部位(一)吸收部位1 1口腔食管:不吸收:不吸收 2 2.胃:仅吸收少量的吸收少量的H2O和酒精和酒精 3 3小肠 空空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回回肠:只吸收胆:只吸收胆盐、VitB124.大肠:水分、盐:水分、盐第33页,此课件共39页哦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1 1吸收面吸收面积大大(200)2 2食物停留食物停留时间长(38)3 3毛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4 4食物已被充分消化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第34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一)(一)H H2 2O O的吸收:的吸收:8-10L/8-10L/日日,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二)无机盐的吸收(二)无机盐的吸收1 1NaNa+的吸收:的吸收:250-300mmol/250-300mmol/日,主动日,主动二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35页,此课件共39页哦2 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1mg/1mg/日,必须是日,必须是2+2+,VitCVitC、HClHCl促其吸收促其吸收 主动主动Tf:转铁蛋白TfR:转铁蛋白受体Ft:铁蛋白第36页,此课件共39页哦3 3Ca Ca 2+2+:VitDVitD、脂肪、脂肪、HClHCl促其吸收促其吸收 主动主动第37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有机物的吸收(三)有机物的吸收1 1糖:糖:单糖形式、糖形式、继发性主性主动转运、运、经血液途径血液途径第38页,此课件共39页哦2 2蛋白蛋白质:AA形式、形式、继发主主动转运、运、经血液途径血液途径 第39页,此课件共39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