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我国民用卫星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ocx

    • 资源ID:49449211       资源大小:42.3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民用卫星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ocx

    1 引言民用卫星是指由政府或机构订购经营,具有特定服务功能的非军用卫星,属于无人航天器中的应用卫星范畴,包括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系统、航天测控系统和航天应用系统等五大系统。根据工作特点大致可分为对地观测型卫星(如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无线电中继型卫星(如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海事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搜索救援卫星等)和空间基准型卫星(如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三类。 不同类型民用卫星提供的卫星通讯、GPS导航、卫星遥感等服务,构成航天工业的商业服务主体,其中通信卫星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全世界的同步通信卫星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80%的国际通信业务,已形成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航天产业。民用卫星作为航天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直接成果,对于增强科技实力、拉动高新技术产业链、转化航天科技为经济效益、获取地外新资源,起着越来越有力的推动作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经济规模,是商业航天收入的主要来源,并持续刺激航天工业的增长,并为经济带来附加效益。在国际上,民用卫星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幅度则可达到1:8至1:14。目前,全球近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公司已经或正在研制开发、部署和运行民用卫星系统,而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比利时、马来西亚和摩洛哥正在购买或者学习制造。美国、日本和法国已经依靠民用卫星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俄罗斯也利用一些商业发射获得一些收益,而我国除了在商业发射、卫星出口这些方面有一些回报外,民用卫星产品应用和开拓市场的道路还很漫长。根据公开的资料信息,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年卫星用户共采购了22颗商业通信卫星,欧美卫星制造商所获得的商业卫星订单数,相差不大。美国的四家卫星制造商共获得了11.5颗卫星的订单,其中劳拉空间系统公司7颗,波音公司1颗,洛马公司1颗,轨道科学公司2.5颗。欧洲两家卫星公司共获得了9.5颗卫星的订单,其中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7.5颗,阿斯特里姆公司2颗。由于韩国的“韩星”6卫星山欧美卫星制造商合作生产,即由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提供有效载荷,美国轨道科学公司提供“星”2卫星平台,故双方各有0.5颗卫星的订单。中国获得1颗卫星订单。2 概述2.1 卫星的分类2.1.1 对地观测型卫星对地观测型卫星主要包括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气象卫星是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观测次数多,观测时效快,观测数据质量高,不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环境观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顺文学的研究。地球资源卫星简称资源卫星,是用于勘探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人造地球卫星。能迅速、全面、经济地提供有关地球资源情况,对土地利用、土壤水分监测农作物生长、森林资源调查、地质勘探、海洋观测、油气资源勘查、灾害监测和全球环境监测等地球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卫星是专门为观测海洋、研究海洋,以及海洋环境调查和资源开发利用而涉及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利用海洋卫星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检测,为海洋专属经济区(EEZ)综合管理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大力提高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有力提升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服务,有利于实施海洋污染监测、监视,保护海洋自然资源环境,有利于加强全球气候演变研究,提升对灾害性气候的预测能力。2.1.2 无线电中继型卫星无线电中继型卫星主要包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海事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搜索救援卫星等。通信卫星是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通过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含手机终端)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广播卫星是不必经过地面站转播,可直接向用户转播电视和声音广播的应用卫星,是由通信卫星发展而来,但其转发器数目少、输出功率大,无限定向精度高,覆盖面积很大,古城边远地区、小岛或山区的用户都能直接接收到转播节目。海事卫星是用于海上与陆地间无线电联络的卫星,是集全球海上常规通讯、遇险与安全通讯、特殊与战备通讯于一体的实用性高科技产物。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是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遥控信息和转发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的卫星。主要用于跟踪、测定中、低轨道卫星,为对地观测卫星实时转发遥感、遥测数据, 承担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中继业务以及满足军事特殊需要。搜索救援卫星是一种用来营救失事飞机和船舶的人造卫星。目前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挪威等国设有十一个地面接收站,形成了一个国际卫星营救系统。该系统能在四小时内,把地球每一个角落搜索一遍。2.1.3 空间基准型卫星空间基准型卫星主要包括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导航卫星是从卫星上连续发射无线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地球卫星。目前世界四大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欧洲航空局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以精确测定地球上任意点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参数。按是否再有专用测地系统分为主动测地卫星和被动测地卫星,按测地任务和方法分为几何学测地卫星和动力学测地卫星。测地卫星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促进空间大地测量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2.2 发展民用卫星的必要性2.2.1 民用卫星的重要地位(1)民用卫星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先导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民用卫星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知识技术密集等特征,代表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追逐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2)民用卫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民用卫星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方面。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其产品和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卫星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数据传输、政府应急保障等方面,是信息化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卫星遥感在国土资源监测、气象监测、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性服务方面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持;卫星导航的产品和服务则在车辆监控和导航、海上运输和渔业、大地测量(测绘、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3)民用卫星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航天产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民用卫星而言,能够带动计算机、精密制造、自动控制、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卫星应用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10,是典型的具有极强的产业联动性的国家战略高新技术产业。2.2.2 发展民用卫星的重要意义(1)随着民用卫星技术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民用卫星产品虽然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风险(卫星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拓实践案例较少等),但由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仍要发展很应用。因此,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未来民用卫星商用发展的前景仍是光明和美好的。(2)目前关于民用卫星的技术性、理论性的研究非常多,但对于民用卫星产品应用和商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综合化,且经过实践的、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解决方案更是微乎其微。(3)民用卫星是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民用卫星的各组成系统独立而统一,不断发挥作用并相互影响,因此从微观着眼,探究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4)通过研究我国民用卫星商用前景,推动其产业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有力促进航天科技转化效率。(5)相比起军用卫星的各国竞争和保密,民用卫星更体现了各国之间的合作,研究发展民用卫星,找准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打破美欧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2.3 发展民用卫星的政策依据2.3.1 国际有关政策1971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颁布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协定。该协定指出卫星通信事业的创办应能使各国人民均可以使用全球通信卫星系统,并使那些愿意投资的国际电信联盟会员国在该系统内投资,并进而参加设计、研制、建造(包括提供设备)、安装、操作和维护,以及获得该系统的所有权;明确了卫星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商用国际公众电信业务所需的空间段;规定了卫星组织可以为在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管辖下的领土内的国内公众电信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国领土之间的国际公众电信业务提供与卫星组织空间段分立的其他卫星或附属设施。2.3.2 国内有关政策2001年,为维护国家的通信安全和整体利益,规范我国卫星通信市场,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卫星通信业务市场的通知。通知规定:经营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国内VSAT通信业务等卫星通信业务,必须持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相应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国内VSAT通信业务经营单位不得在境外设立小站,经营通信业务;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经营单位在开展业务时,应审查用户的使用用途和主体资格;不允许境外卫星公司未经通信主管部门批准直接向国内用户经营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2007年,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颁布关于促进卫星应用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十四条,分别明确了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推进卫星通信广播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着力建立业务化、一体化的自主遥感卫星应用和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对卫星应用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强化自主产权数据、产品和系统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加强我国卫星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卫星应用产业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卫星应用及产业化相关科学技术和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和企业参与卫星应用,加速成果转化,推进卫星应用的产业化;扩大卫星应用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力度。3 主要国家和地区民用卫星发展概况3.1 概述卫星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和地而设备制造。卫星制造包括卫星总成和分系统制造;卫星发射包括发射服务、发射器总成和分系统制造;卫星运营包括移动和固定数据、声音传输和广播电视等;地面设备制造包括地而控制站、移动终端、VSAT、UPS设备等。卫星运营和地而设备制造通称为卫星应用。2008年全球卫星收入达1444亿美金,同比增长17.4%,维持了2002-2007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其中卫星运营、地而设备、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收入分别为840亿、460亿、10亿和 39亿美金,同比增长13.67%, 34.11%、-9.48%和21.88%。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导航和授时功能为代表的地面设备和以卫星电视为代表的运营收入占比逐年提升,08年己占到卫星收入的90%左右。3.1.1 制造和发射相对停滞,卫星应用蓬勃发展卫星制造和发射收入相对停滞。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星的集中发射之后,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在新世纪的前八年里而增长缓慢,而且年度之间的波动性增强。卫星制造和发射收入占卫星产业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20%下降到2008年的10%。表1 全球卫星产业贡献分布(十亿美金)收入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卫星制造9.5119.810.27.81211.610.5卫星服务33.73.22.832.73.23.9卫星运营32.335.639.946.952.862.673.984.0地面设备19.62121.522.825.228.834.346.0合计64.471.374.482.788.8106.1123144.4增长率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卫星制造15.79%-10.91% 4.08%-23. 53%53.85%-3.33%-9.48%卫星服务23.33%-13.51%-12.50%7.14%-10.00%18.52%21.88%卫星运营10.22%12.08%17.54%12.58%18.56% 18.05%13.67%地面设备7.14%2.38%6.05%10.53%14.29% 19.10%34.11%合计10.71%4.35%11.16%7.38%19.48% 15. 3%17.40%所占比例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卫星制造14.8%15.4%13.2%12.3%8.8%11.3%9.4%7.3%卫星服务4.7%5.2%4. 3%3. 4%3. 4%2. 5%2.6%2.7%卫星运营50.2%49.9%53.6%56.7%59.5%59.0%60.1%58.2%地面设备30.4%25.5%28.9%27.6%28.4%27.1%27.9%31.9%合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卫星应用收入增速快于其他。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的停滞发展不同,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两者占卫星产业的比重从2001年的50.2%和30.4%上升至2008年的58.2%和31.9%。2002-2008年,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5.4%和13.9%,远快于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收入增幅。占卫星应用比重最大的卫星电视,是全球卫星运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卫星电视收入贡献了卫星运营75%以上的收入,2002-2008年以年均17%的收入增速递增。其他如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固定通信业务2002-2008年复合增长率为8.4%。表2 全球卫星运营收入分布明细(十亿美金)收入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卫星广播25. 328. 535. 64148. 557. 567. 3卫星数字音频广播00.10.30.81.62.12.5电视直播25.328.435.340.246.955.464.9卫星移动通信业务1.31.61.81.72.02.12.2卫星固定通信业务99.89.510.112.114.314.5转发器租赁7.477.38.59.610.2专用网络服务1.71.922.22.62.8终端用户宽带业务0.30.20.30.30.40.8遥感业务0.20.30.20.30.30.40.8合计32.335.639.946.952.862.673.984增长率10.2% 12.1%17.5%12.6%18.6%18.1%13.7%另外,以GPS用户终端为代表的大众消费终端强劲需求拉动地面设备收入高速增长,大众消费终端用户设备是驱动地面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GPS用户设备销售额约占地而设备总收入的50%。据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统计,卫星导航设备及服务(不含手机终端)2011年预计将形成500亿的市场规模,03-10年复合增速43.5%,其中车载导航和监控占据了50%左右份额。3.1.2 供需矛盾推动全球重新进入密集发射期未来十年全球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大幅增长。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亚洲将超过欧洲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卫星导航需求区域,而且美国在现有存量需求之上依然呈现增长态势,仅仅依赖现有以GPS为主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将在2015年达到使用极限,因此全球迫切需求新的卫星导航容量的扩张。3.2 美国民用卫星发展概况从1995年开始,NASA明显增加了研制和发射的民用卫星数量。1998年,N A SA发射了7颗民用卫星,包括“月球勘探者”、代深空-1探测器、“火星气候轨道器”、“斯帕坦”科学实验卫星、“大学生空间探测和开发卫星”、“亚毫米波天文卫星”以及“过渡区和日冕探险者卫星”等。在整个80年代及90年代头5年,NASA研制和发射的民用卫星相对较少,不超过24颗。从1981年航天飞机计划开始,NASA很明显地把研究与开发的重点放在载人航天项目上。在此期问,只在1989年发射了“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和“宇宙背景探险者”(CODE)探测器,1990年发射了“哈勃”空间望远镜,1991年发射了 “康普顿”射线空间望远镜和“上层大气研究卫星”,1992年发射了“火星观察者”探测器,1993年发射了“先进通信技术卫星”。NASA的预算不仅能够满足每年6- 8次、每次耗资5亿美元的航天飞机明示任务,还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卫星研制开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NASA喜好投资于昂贵的卫星项目如己经失败的耗资9亿美元的“火星观察者”探测器等情况看出来。在“火星观察者”失踪后不久,NASA开始重新评估其卫星开发计划。为降低开发大型昂贵卫星所冒的风险,NASA转而决定研制更多但更小的卫星。由NASA局长戈尔丁提出的“快、好、省”的提法在90年代中期成为广泛共识,这己经成为NASA民用卫星项日的指导方针。新的计划重新把重点放在空间探测领域。在此领域里,N A SA曾在60和70年代发射了好几种探测器,如“先驱者”(Pioneer), “徘徊者”(Ranger),“海盗”(Viking)和“旅行者”(Voyager)等。在未来几年内,将要实施一些新的空间项目,如“发现”(Discovery)计划、“新盛世”(New Millennium)计划、“小型探测者”(Smaller Explorer)计划和“中型探测者”(Medium Explorer)计划等,这些项目需要发射20多颗民用卫星。在NASA将要进行的空间计划中还包括1999年后期发射的“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Micro wave Anistropy Probe)和苏伊士-乌瑞(Suess-Urey)计划;2000年发射的地球轨道器-1(Earth Orbiter-1),“磁层极光全球探测成像卫星”(the Imager for Magnetopause-to-Aurora Global Exploration)以及“高能太阳分光成像卫星”(High Energy Solar Spect ro scup ic Imager);2001年发射的“星系演化探测器”(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2002年的“赫尔墨斯水星”(Hermes Mercury)测绘计划;以及2004年的“深撞击”(Deep Impact)彗星交会计划和“水星信使”(Messenger Mercury)计划。NASA在未来10年将会制定1个全盘发展计划,除了商用通信卫星外,美国民用卫星将会是卫星制造及发射市场上的主要增长点之一。3.3 俄罗斯民用卫星发展概况从90年代初至今,俄罗斯的民用卫星在经历最为困难的时期。由于卫星与运载火箭研制的则政拨款数额急剧缩减,以及在国外市场上产品销售、服务规模与其潜力极不相符,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门正处于生产日益下降的境地。在这种条件下,其发展民用卫星系统的重要企业一方面缺乏应有的则政监控,造成国家资金与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缺乏对国内卫星市场应有的国家支持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这也使俄科研所、设计局和生产厂家大大落后于生产卫星、地面站设备、控制中心指挥测量设备和卫星转发器的外国公司。据专家估计,俄航天技术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状况要从1985年的落后5-l0年增加到现在的落后30- 35年。由于极其严峻的经济条件,俄罗斯的科研所只能在不增加预算资金的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金制造通信卫星(“奥林匹斯” 、“罗斯奇”、“俄罗斯电信”、“地球静止”、“鲁斯兰”等)。俄罗斯卫星的落后状况以及商业机构对航天通信业务的需求,迫使人们改变这些业务市场的条块分割形式。如果以前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企业还是俄卫星转发器的垄断性生产厂家,那么从1994年起,能源联合体、拉沃奇金联合企业、彗星公司、机械制造公司、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联合机械公司都成了卫星转发器的研制者。近几年来,生产航天器的主要国外公司以合资方式渗入俄罗斯国家航天卫星系统中,并参加用于俄国家和商业机构的通信系统(“亚马尔”、“银行家”、快讯-1,“信使”等方案)。于是,出现并开始实施俄罗斯使用国际移动通信系统资源的构想(“天桥”、“全球星”、“Teledesic”、“铱”系统等)。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全球所有地区均有经济利益的国家,对卫星的需求量极大。但与美国的情况相反,俄罗斯研制与发射的民用卫星数量越来越少。俄罗斯航空航天局(RAKA)的经费近年来大幅度减少,以致连完成日前主要的空间项目如国际空间站(ISS)所需的经费都不够。RAKA 1999年的预算只有大约1.42亿美元,而仅完成国际空间站项目所需的经费就是1999年总预算的两倍还多。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在1999年早些时候承诺增加该局的经费,但这笔钱出自何处一直是个问题。俄罗斯研制和发射的民用卫星数量一直在减少。在90年代初期俄罗斯还每年发射大约10颗民用卫星,现在RAKA如果每年能够发射5颗卫星就算很幸运了。这5颗卫星可能包括1颗地球资源监测卫星、2颗“闪电”(Molnia)通信卫星、1颗“希望”(Nadezda)导航卫星和1颗“流星”(Meteor)气象卫星。俄罗斯最后一颗专门用于科学目的的民用卫星是1996年发射的火星-96探测器,但因质了-K火箭故障而以失败告终。在未来几年内,俄罗斯计划发射的民用卫星很少,它包括2颗地球观测卫星、2颗“流星”气象卫星以及一些科学卫星,如日冕卫星-F(Coronas-F),ISELA-600,“赛船会卫星”(Regatta)和残余辐射探测卫星-2(Relikt-2)。预计其中可能只有2-3颗卫星能够进展顺利。在多数情况下,制造卫星“节余”的每一笔钱都会被俄罗斯政府用来制造军用卫星的替代卫星,以补充日益老化的军用卫星星座,而不是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实际上目前俄罗斯的空间科学项目只有国际空间站一项。过去,俄罗斯和美国所拥有的民用卫星各占全球民用卫星总数的55%和25%。但在未来10年里,这种份额将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即美国民用卫星将占全球所有发射的民用卫星总数的40%-45%,而俄罗斯可能不到12%。3.4 欧洲、日本民用卫星发展概况欧洲民用卫星研制开发的主要机构是欧空局(ESA),现在其发射的民用卫星占全球总数的大约8%,日本约占5%。欧洲发射的民用卫星今后10年内将达到全球总数的16%。要达到这个比例,今后平均每年需要发射4颗卫星。在这些卫星中可能包括一个由欧空局投资的称作“地球探测器和地球观测者”(Earth Explorer and Earth Watch)的新的地球观测卫星系列,还有一些其他的己经正在研制或计划发射的欧空局卫星。由于欧空局在阿里安-运载火箭和国际空间站的哥伦布轨道舱项目上花费巨大,因此预算相当紧张。结果形成了目前欧空局几乎没有干什么明确的卫星项目的局面。但是,欧空局各成员国政府对于地球观测计划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样,重点进行地球科学研究的卫星也得到大力支持,而空间探测项目却缺乏资金。这对于计划中的某些空间探测项目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除欧空局外,欧洲各国也正计划发射大约12颗小型科学卫星,包括西班牙的“微型卫星”(Mini sat),德国的Champ卫星,意大利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芬兰的“木屋卫星”(HUT sat),瑞典的“奥丁卫星”(Odin)及“汉那斯”(Hannes)卫星。预计其中绝大多数都由各自国家的空间机构投资。到20011年,日本民用卫星将占全球民用卫星发射总数的14%左右,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以及国家宇宙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平均每年发射2至3颗卫星;相信今后这个数字会达到每年2至4颗。在这些卫星中至少有半数用于先进通信技术开发。但NASDA现在必须把预算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国际空间站组件和H -2A大型运载火箭项目上。因此,日本某些卫星项目近期仍然受到限制,可能会延期。3.5 印度民用卫星发展概况从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开始,印度人关于探索太空的梦想就从未中断。印度舆论认为,太空领域的成功可以极大程度地刺激印度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并将航天领域的表现同大国身份的标志联系起来。因此,在商业卫星发射领域,印度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在目睹欧美俄以及日本、中国等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攫取的丰厚利润后,印度认为如果要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话,印度也必须在此领域内占据一定的地位,成为“商业航天发射的大国俱乐部”的一员。另外,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各项外包产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如IT、医药研发与制造产业等。而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印度在人力资源方面同样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是印度太空计划主要的执行机构,在这里,既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普通工程师,也有不少技术精湛的顶尖高级专家,另外还有一套成熟的培训计划,可以让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加入。因此,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印度在人才储备计划和的薪资结构方面的优势使得其在人力资源方面投入的成本要低得多,如果能够在国际卫星商业发射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印度获得的实惠自然也会更多。根据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18年全球发射卫星将会多达1000颗,其中七成为商用卫星,市场总额将会高达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且会以大约年均10%的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增长。面对利润如此丰厚的市场,印度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希望从中分一杯羹,并在2008年前后设定了五年内占据全球卫星发射市场的10%的目标。在经历了几次仅仅收取一点象征性的费用帮他国发射卫星之后,印度在2007年首次涉足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向意大利收取了1100万美元,使用一枚自制火箭为其一颗卫星送入太空。印度将这次发射定义为首次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卫星发射。印度媒体当时就发表评论说,乘着这枚火箭,印度在茫茫太空的探索中又向前迈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商业卫星的国家,从此跻身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相对于欧洲、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昂贵的大推力重型火箭,印度空间组织的科学家表示,印度参与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性价比非常突出,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2008年4月印度成功进行了“一箭十星”的发射,这种成批量发射大量小卫星的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说,他们计划从2010年起,增加卫星发射的数量,由过去平均每年发射2至3颗卫星,增至每年发射6至8颗。同时,大力发展自主研发的GSLV系列火箭,将运载力能从2吨提升至4吨。同时,还宣布说要将发射费用减半,决心将低价策略进行到底,借此与欧美俄以及中国等国家展开更加激烈地竞争。但是,2010年GSLV系列火箭的连续两次发射失败让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印度本来雄心勃勃地想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分一杯羹的计划,也因此受到了影响。3.6 拉美地区民用卫星发展概况尽管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由于政治带来了变化,以及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巴西、墨西哥等主流拉美市场却正在开发出稳定的卫星业务的新型商业应用。该地区的主流运营商Star One、Loral Skynet do Brazil、Hispamar和Satmex观察到了预订广播、因特网和政府项目应用的用户在增长。新近加入卫星领域的有委内瑞拉政府,计划在未来2年里发射自己的卫星。阿根廷政府也计划发射一颗卫星与Nahuelsat 1卫星共轨,既提供政府服务也民事服务。阿根廷政府直到去年年底也没有宣布其计划的ARSAT卫星的合同授权的最后细节。在墨西哥,Satmex由于财务问题而经过数年的延迟,最终于2006年发射了Satmex VI,现在正走向一种由墨西哥政府和其它墨西哥民营实体公司控制的新型组织形式。并且电子墨西哥计划已经就位,2006年底,共有10000多个使用多个经销商和提供商的小站,包括古来特公司、卫讯公司、STM。墨西哥政府在2007年拓展了这个计划,以打破数字隔离。巴西是又一个计划建造自己卫星的国家,并于2007年最终做出决策。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经由卫星控制巴西的空中通信、国防和政府通信以及远程地区的某些战略应用,政府正计划为这些远离城市的地区和村镇实现因特网的接入。在哥伦比亚,Compartel和电子政府(E-GOV)在2006年达到了10000个小站。Comsat International在第一阶段完成了700个站点的拓展,其中的300个小站使用的是卫讯的Surfbeam主站。Comsat International在哥伦比亚的自己的网络上提供了应用2000个卫讯小站的另一提供商的合成应用。Comsat International在2006年为了高速数据业务和哥伦比亚所属的加勒比群岛通信,在哥伦比亚完成了Id IRECT主站。厄瓜多尔是又一个在这一领域扩大投资的国家,在其VSAT市场中,厄瓜多尔政府将数百万美元的一个项目合同授予了卫讯公司,为厄瓜多尔政府提供经由卫星的话音和IP宽带链接。卫讯公司将部署其LinkStar IP宽带卫星通信平台和Verso的软交换和媒体网关方案,为整个厄瓜多尔的1500多个小站提供话音、传真和话音邮件服务。总之,拉美在IP、回传和广播等所有应用领域都表现了增长。所有的运营商和卫星VSAT销售商对总体市场十分乐观。巴西、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各自有数个项目,使得已有的电子政府项目的VSAT小站的数量翻倍。3.7 世界民用卫星发展趋势综观世界民用卫星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在本世纪初期的民用卫星市场上,将会出现以几个卫星大国为主、多个其他国家参与竞争的多元化格局,民用卫星发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无疑对外层空间利用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欧洲咨询公司2008年公布的全球市场调查:到2018年制造和发射的卫星估计,2009至2018年全球将研制和发射1185颗卫星,比过去10年(1999-2008年)增加50%。制造和发射这些卫星产生的市场收入预计以相同的速率增加,达到1780亿美元。据该公司分析,日前的经济危机对卫星产业的影响有限,政府和商业部门都将对未来10年的卫星市场增长作出贡献。过去10年1160亿美元的市场中,政府市场几乎是商业市场的2倍。全球的政府仍将会保持对航天技术的开发热情,只有少数具有经营和资金问题的商业卫星的运营将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商业静地通信卫星在商业卫星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且目前在轨卫星进人替换高峰。在过去4年间,全球共订购了88颗通信卫星,其中近3/4的卫星都是用于接替在轨卫星或扩展轨道位置的。欧洲咨询公司预测,在2009至2018年间,全球将发射235颗卫星,总价值约520亿美元。上述发射高峰预计将发生在未来10年早期,每年发射30多颗卫星。而到未来10年末期,该数字将逐渐降为每年低于20颗卫星。未来10年,全球计划将建造并发射180颗非静地卫星。而在过去10年,该数字仅为104颗。这些卫星项目包括:低地轨道的二代“轨道通信”( Orbcomm)系统、“全球星”系统及“铱”系统;中地轨道的03b系统及低地光学和雷达对地观测卫星“信息大地”、“地眼”和“快眼”。欧洲咨询公司预测,上述卫星将带来95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较以往增长73%,尽管该数字与静地通信卫星相比不值一提。政府机构在未来10年将发射总计770颗卫星,比过去10年增加55%,其中2/3的卫星是民用或军民两用卫星。政府卫星中民用卫星的比例高于过去10年。虽然国防和安全事务为专用卫星或在商业卫星上搭载有效载荷提供了机会,但对军用卫星系统的需求仍然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国家。市场增长将来自三种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将购买地球观测、气象、导航、通信卫星,开发空间科学和探索任务及技术验证卫星。地球观测正在成为最大的卫星应用市场,未来10年该市场将拥有230颗卫星,其中多为政府订单。这些卫星将会通过国家航天机构、多边机构和政府与私营公司合作发射。民用卫星仍然主要是静地轨道卫星的通信和广播服务,民用卫星市场中卫星数量和市场价值预计都将大幅增长,并将反映出两个明显的趋势:商业静地轨道通信卫星产业日渐成熟,在轨卫星的替代卫星将占据商业市场的主要地位,而新卫星极少。这将导致周期性的投资(过去4年88颗卫星订单中几乎3/4是在轨卫星的替代或在现有轨道上的增补)。欧洲咨询公司预测2009-2018年将发射235颗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市值520亿美元。该周期的高峰发生在未来10年的早期,每年发射的卫星超过30颗,期末将减少到每年少于20颗。4 我国民用卫星市场分析与其他的新兴产业不同,民用卫星产业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成为中国未来重点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民用卫星,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三个重要市场,已成为国家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防建设、应急通讯、防灾减灾、3G业务拓展、物联网建设等领域发展,都对民用卫星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星应用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期。随着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二代等国家重点航天项目的启动、实施,未来我国航天产业领域的投资规模和市场空间将会超过1万亿元。4.1 卫星通信4.1.1 规模与特征近年来,中国卫星通信市场发展十分迅速,2009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卫星广播与直播市场规模最大,占整个卫星通信市场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公安、武警边防、消防、交通等政府应急应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中国卫星通信整体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其中,直播电视业务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地面相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2)政府与公众应急通信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应用广阔。公安、武警、边防、消防、人防等成为应急通讯的主要应用领域。(3)科学考察、探险等特殊领域的临时通信市场规模较小,主要为个人与特殊团体的通讯需求,市场发展相对平稳。(4)卫星设备对国外技术依赖性依旧较强。美国休斯、以色列吉莱特、法国阿尔卡特和加拿大POLARSAT等系统设备依然占据较大的市场比例,国内设备厂商的市场份额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5)卫星增值业务逐步发展。随着增值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多,卫星通信增值业务市场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增值业务包括卫星宽带上网、远程教育、付费电视、卫星远程会议等。增值业务的逐步兴起将有效推动民用卫星通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6)卫星通信在偏远山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卫星通信具有广域覆盖、不受自然地理环境限制、终端站安装简便快捷等特点,成为边远、深山村寨在技术经济上优先选用的通信方式。中国地域广阔,偏远欠发达地区众多,国家“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民用卫星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民用卫星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云***)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