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景观保护与规划---以川西古镇为例.doc
分类号密 级 UDC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古城镇景观保护与规划-以川西古镇为例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ancient towns - take the example of Western Sichuan townXXX指 导 教 师 教授 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农业推广硕士 研 究 方 向 森林培育 论文提交日期 XXXX年XX月 论文答辩日期 XXXX年XX月 学位授予日期 XXXX年XX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北 京 林 业 大 学31摘要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林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 名:日 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林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 名: 导师签名: 、 日期: 摘要川西文化又称蜀文化,是川西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具有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特点。作为中国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成都在蜀文化的历史文脉中占据着核心性的位置。上个世纪下半叶,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文化遗址的发掘更显示出古蜀文化的深厚与灿烂。古镇作为川蜀文化的延续,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建筑意义上的形式存在,更彰显古老传输文化的传承。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有部分包括川西古镇均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目前川西古镇的房屋结构、外观形态而言保留了川西民居的特色,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遍植于屋前屋后的竹林,木板房、小青瓦屋顶、临江一排排的吊脚楼、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除此之外,庙会、舞狮、舞龙、坝坝筵、九斗碗等多姿多彩的民俗,让人们体验到了古街、古民居、古庙、古树的之外川西民俗风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川西古镇讲述着四川的沧桑和变迁,讲述着一方水土的风雨飘摇。川西古镇并非指具体的某一个古镇而是一系列的古镇,包括黄龙溪古镇、崇州怀远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邛崃平乐古镇、雅安上里古镇等多个古镇的总称。随着近年来我国古镇旅游业的兴旺与古镇旅游开发的力度的不断加大,虽然给古镇的规划与建设带来了资金保障,但是也使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旅游承载量过饱和、过度商业化倾向这些都对古城镇的景观保护与规划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障碍。鉴于此,本文主要希望在分析国内外在古镇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结合目前川西古镇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自身景观所呈现文化韵味与特征。从古镇景观保护与规划的角度出发,对川西古镇目前所面临的旅游开发中的困境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提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时代性的创新性的古镇规划理念,在充分开发古镇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好的维系其原本就脆弱的“原生态”风貌,继续承担延续我国悠久的川蜀文化的重任。关键词:古城镇;景观保护与规划;川西古镇AbstractAbstract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ancient towns -take the example of Western Sichuan townLin Xia Directed by Assoc.Prof. Peng Zuodeng & Prof. Li GenyouWestern Sichuan culture, also known as the Shu culture, local culture developed under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western Sichuan, and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ver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China's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in 1982 the first batch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Chengdu has a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occupy the core of the location of Chengdu in Sichuan cultural historical context. The excavation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second half of Sanxingdui, Jinsha Cultural sites also show the profound and brilliant of the ancient Shu culture. Continuation of the ancient town as Chuanshu culture, their presence is not just the form of architectur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ighligh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transmission.Ancient towns, generally refers to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a century, for centralized residential complex.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oad land has many a long and deep history, culture of the town. Some of them including Sichuan ancient town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f UNESCO. From West Sichuan ancient town of housing structure, appearance shape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 the sets of cornices, carved beams and painted pillars, planted in front of the House after House of bamboo, wood houses, small blue house on the roof, Riverside lined diaojiao, preserved courtyard of forth In addition, the temple feast, lion dance, dragon dance, dam dam, nine bowls and other colorful folk customs, allowing people to experience the ancient streets, old houses, ancient temples, ancient trees outside of West Sichuan folk. In a sense, tells the vicissitudes and changes of Sichuan Sichuan ancient town, tell and the precarious. Does not refer to a specific one of the ancient towns in Western Sichuan ancient town but a series of towns, DaYi anren, including huanglongxi, Congzhou huaiyuan town, old town, Qionglai pingle ancient town and it came installed in the town and many towns collectively.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he Ancient Town in recent years the booming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to the ancient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unds to protect, but also the ancient town facing pressure from tourism is gradually revealed for the town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is too saturated, over-commercialization tendencies which are on the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ancient town has brought great destruction and obstacles.In view of this, mainly i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in the town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Sichuan ancient town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with its own landscape presented by the cultural charm and characteristics. Starting from the ancient town of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proposal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light of western Sichuan ancient town is currently facing, the use of modern me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times of the innovative town planning concepts, fully develop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ancient town of natural beauty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he better to maintain its already fragile "original" style, continue to bea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tinuation of our ancient Chuanshu culture.Keywords: ancient cities and towns;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western Sichuan town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1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3创新性与不足21.3.1创新性21.3.2不足之处21.4研究思路与方法22 文献综述42.1古镇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42.1.1国外研究现状42.1.2国内研究现状52.2古城镇景观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62.2.1国外研究现状62.2.2国内研究现状62.2.3川西古镇研究现状82.2.4相关研究缺陷83 川西古镇景观及文化解读103.1古镇释义103.2川西古镇的历史103.3川西古镇景观特征113.3.1融于自然的城镇风貌113.3.2诗情画意的景观布局113.3.3收放自如的城镇边界景观113.4川西民居特征123.4.1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123.4.2建筑造型轻盈精巧123.4.3建筑色彩朴素淡雅123.4.4兼容性较强133.5川西古镇文化解读133.5.1黄龙溪古镇133.5.2怀远古镇133.5.4平乐古镇144 川西古镇景观保护存在的问题154.1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不断破坏154.1.1自然景观的破坏154.1.2人文景观的破坏154.2景观保护的火灾隐患164.3景观保护投资乏力164.4古镇保护意识有待提高164.5缺乏可循环发展理念175 川西古镇景观保护与未来规划185.1古镇景观开发与保护内容185.1.1当地原著居民及民居185.1.2生态环境185.1.3川西文化185.2保护措施195.2.1尊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195.2.2保护并延续城镇的历史文化风貌195.2.3加强城镇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力度195.2.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参与意识195.2.6建立专业景观维护团队205.3未来规划205.3.1历史文脉延续恢复文化载体遗址205.3.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契合205.3.3古镇环境艺术营造215.3.4丰富生态旅游资源225.3.5可持续发展理念225.3.6体现人文理念236 结语25参考文献26绪论1 绪论1.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古镇旅游的商业化与原住民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无论专家还是游客,一般都希望保护原住民,排斥商业化。因为在人们眼中,原住民的文化是“原真的”,商业化的表现是功利的,甚至是虚拟的。但是,看起来很顺理成章很客观的旅游思维其实经不起推敲,从古至今,古镇的商业化与原住民都是辩证统一体,在今后旅游开发中依然如此。从古镇的起源和发展看,商业化一直占据着主要功能,起源于唐末的“镇”最早是“军镇”的概念,到宋代逐步演变成“市镇”,所以,今天的古镇绝大多数都是商业贸易的产物。一味批评古镇旅游商业化的人忽略了古镇演变的基本规律。所以,古镇旅游的商业化问题应该是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如何合理商业化的问题。古镇不是为旅游而生的,旅游开发中的商业化应该与古镇延续的商业业态契合。以丽江为例,现代化的酒吧成为了古城特色,似乎是古城开发的悖论,道理其实很简单,丽江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集镇,来来往往的马锅头在这里驻足歇息,交换货物,一到晚上,热闹的锅庄就成为人们饮酒唱歌的交流空间。今天,只不过把青稞酒、扎酒变成了啤酒、红酒,商业业态的本质并没有变。但是,如果,把酒吧大量引入西双版纳,就会失败,因为农耕文化的背景与酒吧业态不相符合。同样,人们对西递宏村的旅游也曾困惑,非常精美漂亮的古建筑群始终留不住游客,其原因在于徽州院落是封闭式形态,昔日徽商们外出做生意,留在家里的只有女人、老人和孩子,外表的精美是财富的体现,功能设计多有防御性质,所以,与丽江商客往来富有亲和力的院落相比,徽州院落有些冷漠拒外,观光功能大于度假功能。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界定原住民,古镇旅游开发一定要与时俱进。今天要是谈到某个地方“断发文身”,人们一定会想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历史时期的吴越之地就是这样的蛮荒之地,今天的吴侬软语、诗画江南是千百年来尤其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文化兴旺的结果。如果没有商业化,今日的江南还是“断发文身”,真有这样的原住民,这里还能成为你梦中的江南吗?所以,原住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味复古不对,不知道复古到什么时代更不对。因此,目前的众多城镇的景观保护与规划一味迎合现代都市人群以及外来游客的品味与喜好,在古镇与时俱进的规划的同时忽略了古镇自身的历史文脉与当地风土人情,虽然使古镇看似更加具有浓厚而沉重的历史背景,实质却是让所有的古镇规划变成了“做旧”行为,没有充分发挥古镇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光芒,在规划中完全没有做到异质性的规划。1.2研究意义旅游城镇是古城镇开发建设的新类型,让游客吸引游客,把游客变成候鸟甚至原住民是古镇旅游开发的最大成功。原住民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如满族人把明朝人认定为原住民,民国认定满族人为原住民,今天又回忆民国的陈旧记忆一样。历史时期没有旅游城镇一说,随着历史变迁,许多古镇功能(如军事、矿业、交通等)已经荒废,但历史时期的遗存使其具有旅游价值,这类城镇变成了以旅游功能为主。但是由于许多的古镇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忽略了对景观的保护与进一步的规划,导致古镇自身景观与文化的缺失,仅仅是保留了“古镇”二字以及旧式建筑。川西古镇作为古代巴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独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其风格极富地方特色,自成体系,成为相对独立的民居建筑样式。川西古镇,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同时它又是一个人文概念,其建设形态融合了川西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无论是建筑风格、建筑色彩亦或是建设年代而言,川西古镇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它们凝聚着广大川西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形成独特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的态势。1.3创新性与不足1.3.1创新性本文以古城镇的景观保护与规划角度出发,不同于我国过去的古城镇的景观保护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对旅游资源的限制以及对景观的外在结构的保护,本文更加注重景观在开发阶段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川西古镇景观解读以及开发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对景观的保护更加突出古镇本身所具有的浓厚而独特的川蜀文化。并且根据这一文化对古镇进行二次规划,力求让更多的游客在欣赏古镇本身的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与人文景观的同时更能体会到那源远流长的距今千年的川蜀文化。1.3.2不足之处 古城镇的景观保护与规划是一项浩繁庞大的工程,因此由于本身无论是理论层面亦或是实践经验方面均略显不足,致使研究过程中许多的细节之处存在一定的欠考虑之处。此外,对于川西古镇的考察无法面面俱到,川西古镇的涵盖面较广,因此在课题的研究中许多的措施与建议无法适合每一个古镇的需求,会有部分有失偏颇之处。1.4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是对文章的总体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进行梳理,搭建文章的总体框架,为后文的写作提供清晰地脉络。第二章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外古城镇保护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简单总结、归纳与评述,并且就相关研究的缺陷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章是对目前川西古镇旅游资源的特征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包括古镇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风貌特征。第四章主要侧重川西古镇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结合上述所提到的川西古镇在开发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景观保护措施以及合理利用,同时根据川西古镇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脉络,结合最新的规划理念与规划手段对川西古镇二次规划,力求在充分开其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好的体现与传承川蜀文化。遵循揭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路线,运用归纳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实例剖析,进一步提出实际的对应策略。 归纳法:收集了国内有关古镇景观保护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提炼,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持或论证依据。古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事物、现象、古镇空间分布和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和过程等重要研究内容。从古镇的地貌、自然条件以及气候等多方面入手,每个古镇有每个古镇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由此也会导致古镇景观在空间和内部构造的不同,同时气候条件又是形成古镇独特的自然景观的始作俑者,因此对于古镇的地理条件的探究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古镇的自然景观的形成以及人文景观在构造上的特点及差异。每个古镇的形成必然有一定自然地理条件,总结宏观尺度上古镇景观分布的特征,从区域自然地理的着手,对古镇景观规划的空间组织进行研究,有利于系统掌握古镇景观的本质特征。调研法:对本文实证引用的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运用观察方法了解风景区的现状,同时还对自然、人文现状有了较感性的认知。文献综述2 文献综述2.1古镇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2.1.1国外研究现状最先兴起古镇保护的是19世纪欧洲人,由于当时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使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古镇的自然环境以及景观的破坏日益加剧,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被无情地破坏 B.M.费尔顿.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J.世界建筑,1986(03)。随着欧洲人认识到这些财富的珍贵后,便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且保护的物品也从单个的文物建筑发展到保护周围的历史环境,发展到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 上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许多的古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同时在战争之后欧洲大陆兴起了土地改革与城市建设,儿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土地改革使欧洲大部分的古镇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使不少古镇损失了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破坏了古镇独特的历史风貌。这也引起了许多历史学家以及建筑艺术家的关注,来自社会各界的学者以及当地古镇居民纷纷采取各类行动让人们意识到古镇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古镇保护的意义。因此,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欧洲各国从市民以及政府开始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且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古镇保护制度与法律,开始积极增加环境投入,并宁愿放慢经济的发展速度来保证环境质量的提高。此外,环境道德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约束和调节着人们的环境行为,对环境美的追求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破坏环境美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社会行为。 为了保护古镇及其它历史遗产制定了很多文件和法律,其中主要文件有在威尼斯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11月26日在内罗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九届会议通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等众多关于古镇、古迹保护的条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明确了古镇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为未来人们在古镇保护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在古镇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LIPingA.Cai (2002)通过新墨西哥州由多个传统古镇联合组成的OwC(old West Country)案例说明树立统一品牌易于在游客心中形成具有一致性特征的形象,提出了旅游地品牌的概念性模型。在古镇生命周期方面,ShelaAgarwal (2002)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重构理论,指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受旅游地自身发展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影响,指出古镇旅游的再次复兴必须突出该地的独特性。 朱佳.腾冲和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保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Luccy(2005)以英国古镇为例,研究了近年来英国政府在古镇保护中的投入以及效益分析,认为政府的介入能够是古镇保护更加有效率、更有利于古镇的保护及修护工作。2.1.2国内研究现状四川省民俗学会(2007)在对四川省境内城镇保护的各项举措进行考察后认为我国目前的古镇保护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政府主导,完善保护机制;尽快摸清古镇资源,建立基础档案;修编总体规划与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措施,加大投入;发展可持续旅游,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科学的市场运作。“中国古镇保护之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2002)在对江南古镇的实际保护过程中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原则,在古镇整修中一定要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阮仪三总结了我国古城保护遭遇巨大挑战的几个阶段,他认为我国的古城、古建保护遭遇挑战集中在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拆房子、修马路、建新城。很多老建筑、老城镇就在这样的建设中被拆掉了。而在欧洲,像古罗马、雅典等,老城区一般是不动的,会一直很好地保存下来。另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房地产的开发给许多古镇的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影响。“1982年,我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古镇建设中对文物的保护加强了,对古城、古建及有保留价值的旧城区的保护办法还是缺位。因此,从80年代到90年代,许多很有特色的民居遭到了破坏。我们总在说旧城改造,但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欧洲没有这种说法,准确地应该叫旧城复兴或旧城更新,是古镇的一种有机更新。在欧洲,1840年就有了建筑保护法,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孙吉平,文思宛,罗恩源等(2005)在对贵阳市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研究中认为我国目前的古镇保护主要存在4个问题:恢复建设与开发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还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配套设施的开发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文化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针对上述问题他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加强进行古镇文化开发的前期工作。二是广开融资渠道,多方筹集旅游发展资金,除了增加政府导向性投资外还可以适当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且鼓励集体与个人一同开发与兴办旅游产业。三是积极引导古镇居民参与旅游业。四是保护古镇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陈向宏(2007)站在古镇开发商的角度探讨古镇的保护。认为古镇的保护开发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不能想到哪做到哪,做到哪再想到哪,所有大的事情必须想清楚。保护定位的高下,决定了工程的筹划,必须要把保护的程度想清楚,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经营模式要想清楚,古镇是开放式的旅游,还是围起来的旅游;是做观光旅游,还是做休闲旅游;做一个公共产品,还是做一个旅游产品,情况会千差万别。旅游产品也想清楚,现在有个误区,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往往先有房子,再想旅游产品,这是错误的,形成一个片的概念,还是要有产品,比如,这一片是购物的,那一片是观光的,还有一片是小旅馆集聚,用来住宿的。重视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古镇的保护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项目。全国各地做保护的有两类做法,一类是政府拿几个亿,哗的一下扔下去,不讲投资效益,就是为了保护。还有一类是借开发进行滚动保护,这就应该重视市场机制,比如,把每一块土地最大的容积率性质定下来;产权也很重要,产权不在你手中,你永远也做不了主;还有就是要引进资本的力量。戴彦(2010)“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2.2古城镇景观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2.2.1国外研究现状在古镇建筑保护方面,PeterLovel (1997)提出古镇的景观保护方法:强调整体环境的保护,强调保护各建筑物之间,以及建筑物和广场、道路、绿地之间的总体空间关系和构成,对现代建筑并不一概否定,而是要求在体量、高度和空间布局上进行宏观的风貌控制网。最近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198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通过对国内外古建筑进行统计与实际调查,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建筑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以及建立相关法律支持,迄今为止这一组织已经将英国国内总共50多万处历史遗址列入保护对象的行列,并且随着实践爱你的不断推移这份名单上的景观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被保护的建筑达到皇宫、教堂,小到拱门、电话亭等。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只要建筑别具匠心具有艺术价值以及深厚历史背景就能够得到相应的保护。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着力于进行村镇改造,利用当地的资源,保留并提升文化面貌,使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称之为“造乡运动”。“造乡运动”并不是“完全回归农村时代”,而是“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的根源”,它以乡村的文化重建为主旨,不是搞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的工程建设,而是立足和利用当地自身资源和发展基础,以“一村一品”为宗旨,开展对本地本村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的调查、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着力进行村镇改造,保留并提升原文化面貌,使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形成强化本村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保护和发扬地域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环境。2.2.2国内研究现状研究屏南乡土文化的专家郑道居在多年对屏南县境内的多个村、镇的研究后,认为若要修缮维护传统古民居,必然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地方财政尚无力承担的情形下,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不同规格,选择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民居作为优先维护对象。郑道居建议,应整合屏南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挖掘古民居的人文历史价值,把游览古民居、古村落作为“亲水游”的补充和延伸。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周学鹰教授近年为了解古民居保护的现状,曾走访了全国众多历史名城古镇,积累了大量资料。他认为,目前全国古民居保护、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喜忧参半。2.2.2.1古民居保护之喜1.全社会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目前,全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政府部门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不少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保护条例,出了保护规划,投入了巨额保护资金。2.研究得到专家学者重视全国传统民居的研究正逐渐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有关部门还成立了全国性的科研组织、机构,如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园林学会传统民居研究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传统民居专业委员会等。在全国高校中,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都相继成立了专门从事研究传统民居的科研机构。3.相关保护工作逐次展开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评定。同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古民居建筑的保护、研究、传承等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繁荣,为全国古民居的保护、研究、继承及其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环境。2.2.2.2古民居保护之忧1.重开发,轻保护目前在加速古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面貌等也在迅速改观,不少被破坏,甚至名存实亡。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片面理解,使得不少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快速消失,传统民居自然难以幸免。个别专家和领导,在古民居保护、继承、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传统民居自身的优缺点,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不少地区,因经济发展缓慢,古镇建设重开发,轻保护,个别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认识不到位,甚至几乎没有斟酌、理解,就已造成古民居拆毁。2.认识误区不少地方政府及一些普通百姓对民居保护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总认为传统民居就是落后,是不现代、不气派的代名词。殊不知稍加改造、增添现代化设施的传统民居不仅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生活,而且减少材料浪费、污染,还具绿色、自然、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巨大优越性,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和老百姓,还没有认识到传统民居建筑遗产,实际上是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宝贵资源。3.独具历史文化意义中国古民居建筑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遗产组成的村落、城镇、古镇及其历史街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创造出一个个空间场所,不仅是人们生活、工作、交往、游嬉的物质载体,更由于置身这些场所,人们将潜移默化地受到性灵影响。没有建筑遗产作载体的所谓历史文化,是空洞、乏味的。这是建筑遗产独具的历史文化意义。2.2.3川西古镇研究现状川西古镇是全国古镇资源整体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四川拥有4000多座古城镇,其中佼佼者作为该地区的传统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及观赏价值从目前来看,四川大部分古镇的经济相对落后,随着近年来四川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业,以旅游的形式利用当地的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带动四川省内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四川省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对于景观保护措施以及维护也相对落后,因此在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于这些景观的保护,致使不少古镇发展的政策、规划不到位,有的无视古镇传统风貌的价值,认为是束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枷锁,与此同时对于周边未开发旅游新建的众多基础配套措施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古镇最初的规划格局,并且这些旅馆或是餐馆的建设往往并未经过良好的选址与与统一科学的规划,使得千镇一面、毫无特色,严重影响了古镇的整体性和观赏性。2.2.4相关研究缺陷综上所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主要涉及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旅游影响、区域竞争与合作、营销管理等诸多方面。由于国内外古镇旅游在发展阶段、资源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古镇旅游的理论研究也各有侧重。第一,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更多的是从定量以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模型,从而有效提出实际解决方式,而国内更多的是通过个案研究,以实际古镇为参照物进行比对分析。第二,在研究内容上,由于国外的古镇保护以及景观保护研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同时其个案研究更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因此可以进行参考与研究的内容相对于国内而言更为丰富。而国内一方面由于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家对于古镇保护及景观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近年来在研究内容上依然较为匮乏。第三,在研究趋势上,国内的学者由于其研究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