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0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pdf

    • 资源ID:49564524       资源大小:361.1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0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pdf

    2010 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摘要】一位老师在研讨课上为了模仿名师张齐华,因为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只是片面追求和模仿,结果脱离实际,把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抛之脑后。如此课堂教学令人深思。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渐渐地认识到过去那种热闹绚丽的课堂,常常会带给师生一种作秀不实的感觉。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讲求有效性。怎样才能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四个方面对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处理教材知识生成多媒体【正文】【正文】我镇教育办为了提高各校的教学质量,安排我校与镇内某小学结对子,希望两学校在教学上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上课伊始,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上老师是 1 个人,你能举例像 1 个人那样的物体吗?”学生涌跃回答:“1 本书、1 个足球、1 个铅笔盒”老师在黑板上板书“1”,接着又问:“这个1和我们一年级时候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此时的问题突然,引导性不强,学生鸦雀无声。老师只好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里的1代表 1 个整体,可以理解成单位1,而我们一年级学过的1只是一个数字 1。”这样的导入,老师没有很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数字1向单位1的过渡。这个问题前后联系不够,本身就有毛病。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带着一知半解地去上课。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位老师已经把本节课一半掉丢了。回顾整节课,老师只是出示一幅又一幅的图片,让学生写出相对应的分数。课堂40 分钟的教学,学生只学会了看图写分数,老师把其它的教学重难点一个都没讲,听课的老师惊出一身冷汗。课后交流,原来这位老师看了著名教师张齐华的课例,是模仿上出来的。本人认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1际,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地抓住教学重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书本或生活上的问题。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有3 个: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含义;分数单位。刚才那位老师只是盲目模仿名师,抛弃教材的实际,没有回归教学的本质来进行教学。这节课,上课老师讲得辛苦,听课老师听得受苦,学生学得叫苦。我们认为这节课是十分低效的,最后建议他还是把这节课重上一次。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一、实施活用教材策略,有效接近学生的实际一、实施活用教材策略,有效接近学生的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写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数学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作为一节有效的课堂,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去设计和展开教学。我们现行使用的教科书,面对的地域广阔,学生实际差异非常大。例如,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就有明显的不同。城镇的经济条件好,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教学普及使用;相对而言,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跟不上。同样的一本教科书,在使用上城镇和农村就有很大的区别。为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让学生更容易地学好数学知识。如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一课,如果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应该先讲P34 页“比例的基本性质”,再讲P35 页“解比例”。这样的教学会出现两个弊端。第一,如果第一课时老师只讲“比例的基本性质”,内容简单,学习任务少,从新授到学生巩固一般半节课时间就可以完成,剩余时间学生只能做作业,课堂时间显得过于松散。第二,P34“解比例”的教学内容有 3:什么叫“解比例”?用“解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解比例的方法。如果把三个教学内容安排在同一节课上,显然知识结构的联系被扭曲,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在课堂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学有何用,这就是本节课要体验的教学重点。课本一开始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三个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2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也就是说,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作用就是可以解比例。把问题往深再问,那学习“解比例”又有什么用了?课本 P35 的例 2“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高 320 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 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学习“解比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老师把 P35 页的内容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的知识联系和结构就会被扭曲,知识的生成脱接。综合教材两个课时的安排,本人认为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少,时间过于松动;第二课时,知识联系不流畅,影响课堂有效性。所以,我在教材编排上作了灵活的处理,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处理一:第一课时,先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入什么叫“解比例”,最后学习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比例”。处理二:第二课时,先复习解比例,然后利用“解比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材通过这样的处理,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清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好像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每册新教材中都加插了大量的主题图。有些主题图会因为地区的差异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太相同。这时,我们就可以对这部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修改,使之更符合学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我们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当遇到一些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情况,老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二、实施生成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实施生成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只讲求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老师一般通过大量的机械式练习增加学生的记忆和正确度。这样的学习,学生没有做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十分乏味,遗忘率极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学生没有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也就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本人认为重视知识的生成,可以从以下 3 个方面入手。1、重视知识迁移,知识在“转化”中生成。小学数学有很多新知都可以通过旧知转化而获得。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抓住旧3知为切入点,先从复习旧知入手,然后引出新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如何使学生在旧知转化成新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生成?现以小数乘法为例,作经验交流。在教学“1.360.72”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尝试去做,可以说无从入手。这里隐含着两个教学难点。第一,小数乘法是否跟小数加法一样,要把小数点对齐?第二,商一共有几位小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13672”,并板演说出其算理,然后在旁边写出“1.360.72”,让学生说出两条算式的联系与不同。学生很快就说出后式的两个因数同时缩小 100倍。老师因势利导,问:“那商应该有几位小数?”学生终于明白了,由于两个因数同时缩小 100 倍,所以商最后缩小 10000 倍,应该有 4 位小数。这种以旧知引新的“转化”方法,有效地让学生经历迁移和生成过程,同时也传授给学生学习新知的一种数学思想。“转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的优点就是把一个要解决的新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的旧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早在 17 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称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万能方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高度评价这种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首要方法。可见,转化这种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多么重要。其实,在转化中获得新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新授课教学都能用上,如 平行四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异分母加减法、分数除法2、重视猜想,知识从“验证”中生成。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的推理。“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产生伟大的发现。”猜想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能给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如果学生只靠猜想,缺少科学性指导,学生的猜想对与错自己往往无法判断。所以老师要从严谨的科学态度出发,让学生学会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先猜想,后验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的比较广泛。如在“空间与图形”和“数与代数”这些领域里使用的特别多。在三角形的面积 一课中,我一开始就用课件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让学生复习“平4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我又提出:“想让它的一半种上花,只给一条绳子,你可以怎样把它平均分?”学生很快说出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连接起来。通过演示,学生都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一个三角形。老师因势利导,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猜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问题指引性明显,学生马上猜想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猜想对吗?”老师没有立刻给予评定,而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在这里我巧设“三重验证”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重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重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第三重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三重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老师立刻给予肯定和欣赏的目光。学生在如此情景中,通过猜想和验证经历知识的生成,印象深刻,对三角形面积的公式终身难忘。3、重视动手操作,知识在“参与”中生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其中。学生一旦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性提高。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为了教学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老师可以设计 3 种动手操作的方案,让学生去找答案。方案 1:“量一量”用量角器直接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等于 180。方案 2:“拼一拼”用剪刀剪下三个内角,然后拼成一个 180的平角。方案 3:“折一折”把一个纸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后折,折成一个 180的平角。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动手操作方法多样,应人而异,一般有“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课堂教学,不能片面追求课堂上的热闹,要避免作秀,要适当选择,为学生知识生成服务。三、实施多媒体使用策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三、实施多媒体使用策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5工具。”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现代信息技术”上所明显的要求。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有经验的老师有时候只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可以把课本内容讲得很生动有效。但在特定的教学内容,由于知识形成过程复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不能如此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此时就需要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圆的面积教学时,传统教学只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8 等份或 16 等份,然后去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如果想要这个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就要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即平均分成 64 份、128 份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是难以实现的,多媒体使用就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个局限。多媒体课件把多种转拼情况具体清晰地显示出来,让学生新眼目睹圆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有效性,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使用广泛。如圆柱的体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变换多媒体的使用并非越多越好,不能为了时髦而使用多媒体。如果用一个教具已经能够演示清楚的,就不一定强行使用。我们要清楚认识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要把它使用适当。四、实施练习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四、实施练习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一节常规的数学课,一般可以分为“复习导入新授教学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四个环节。练习巩固是数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占15 分钟左右。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中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设计的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既要照顾知识和能力比较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对新学知识每个人都过关,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关注到智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拓展题和开放题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吃得有味,吃得饱”,充分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我在三角形的面积中就设计了四层练习。第一层是基本练习。学生认识交通标志,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旨在巩固、熟练三角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是判断练习。学生在思考中,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对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第三层是解决问题练习。学生通过计算生活中三角形草坪的面积,感知数学的生活化,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第四层是推导练习。学生根据“三角形的面积=6底高2”,从而推导出求高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逆向思维能力。此练习深化学生对三角形而积公式的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另外,练习的设计要讲求少而精原则。如果练习量大、乏味,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容易引起反感。这种练习的效果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避免设计单一、机械重复,最终实现低效操练向高效精练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老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性。但是,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不能盲目模仿名师,随便追求名师效应。【参加文献】1、数学课堂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王忠民、崔荣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实录与评析,小学数学教学2010 年第 5 期3、叶青青、刘诒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例谈,小学数学教学2010年第 4 期4、康鑫 试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2010 年第 1-2期5、崔婉婷解决问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2008 年第11 期6、陈兰忠、冯崇和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剂猜想,小学数学教学2007 年第 12 期7

    注意事项

    本文(2010年常平镇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