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
2022年寓后一读生物考前预测篇【考前预测篇1】一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考前预测篇2】一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4考前技能篇【考前技能篇1】一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38【考前技能篇2】一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45考前警示篇【考前警示篇1】一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50【考前警示篇2】一遗传与进化部分易错点69【考前警示篇3】一稳态与环境部分易错点84【考前警示篇4】一2022年高考生物选修命题趋势分析110考前注意篇【考前注意篇1】一高考冲刺需要有正常心态113【考前注意篇2】一高考冲刺备考复习该如何进行114【考前注意篇3】一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117考场技巧篇【考场技巧篇】做好技术准备,决胜高考考场120考后心理篇【考后心理篇】七种方法可以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125【考后提醒篇】高考结束适当娱乐可以放松不可放纵126终极押题2022年高考终极押题卷(新课标)1282022年高考终极押题卷(全解全析)132【考前预测篇】【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 .病毒、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而被称 为微生物。以下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因结构简单而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蓝藻是含叶绿体的营光合自养的微生物C.细菌与真菌都不能合成有机物而营异养生活D.除病毒外其他微生物均含有核糖体【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以微生物为载体考查了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结构特点,题目 难度较易。【解答】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蓝藻又称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C.细菌有部分是可以自养的,也有部分是异养的,C错误;D.除病毒外其余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而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D正确。"-©的主要承担者-由丽息的携带先基本单位有机物主要功能2 .以下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是一种六碳糖B.植物细胞中,F可能是纤维素C.CG的过程能产生水D.病毒中的H是DNA或RNA【答案】B【分析】本题通过4种有机物组成及功能关系图,考查学生对生物体内4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及 功能的识记能力。【解答】A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五碳糖、纤维素除外),其他糖类的基本单位都是六碳糖,A正确;B.植物细胞中,F可能是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B错误;C.C-G的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会产生水,C正确;D.H是核酸,在病毒中核酸只有一种,是DNA或RNA, D正确。3.神舟12号载人飞船运载三名宇航员并计划在“天宫”停留3个月,在此期间需要食用随船携带的120余种 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缩胭试剂与加热豆制品不能产生紫色反应B.宇航员从食物中摄取的多糖,在内环境中水解后再进入细胞C.在含乳饮料中添加维生素D,有助于肠道对钙和磷元素的吸收D.宇航员只要摄入足量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就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解答】A.双缩胭试剂与肽键反应(二肽除外),加热豆制品中仍然含有肽键,能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B.宇航员从食物中摄取的多糖,在肠道中水解后再进入细胞,B错误;C.维生素D,有助于肠道对钙和磷元素的吸收,C正确;D.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还需要无机盐等成分,D错误。4.如图中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B.若b表示双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线粒体和细胞核(IC.若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溶酶体和细胞膜I 3 yb C JD.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 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细胞结构中,线粒体、叶绿体、核膜都具有双层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核糖体 只含有RNA一种核酸。【解答】A.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如果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A正确:B.图中b如果表示两层膜,则a、c是线粒体、叶绿体中的两种,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B错误;C.若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可能是溶幅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结构,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如果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可能是叶绿体、线粒 体或核糖体,D错误。5.五个大小相同的白萝卜幼根与植物甲的幼根分别放入AE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分钟后,取 出称重,重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甲比白萝卜更耐干旱陋的变化3O图例B.植物甲在与白萝卜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1。 。白骡卜C.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B, D, A, E, C-2A 植物甲 oD.白萝卜与植物甲的幼根细胞在C溶液中水分子不会通过细胞膜向. O-5外转移A B C D E不同浓度的蔗储溶液【答案】B【解析】A、在高浓度蔗糖溶液(B)中,白萝卜幼根的失水量小于植物甲幼根,因此白萝卜比植物甲更耐 干旱,故A错误:B、在A溶液中,白萝卜幼根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A溶液属于白萝卜幼根的等渗溶液,而植物甲 幼根会失去水分,所以植物甲在与白萝卜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故B正确;C、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重量减小;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重量增加,因此五种蔗糖溶液浓 度由低到高依次是C、E、A、D、B,故C错误;D、白萝卜与植物甲的幼根细胞在C溶液中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向外转移,但进入的多于向外转移的,故D 错误。6 .下列关于ATP和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阶段都能形成ATP可利用淀粉、淀粉酶和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反应探究pH对酶 活性的影响。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 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 B,C,®®D. ®【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和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错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正确: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正确;有氧呼吸的各阶段都能形成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错误;可利用淀粉、淀粉酶和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正确;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反应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正确;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正确;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正确。综上所述错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7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和坏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的功能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凋亡的状态A. 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 的增殖,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错误;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程序性死亡,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的功能,细胞坏死是细胞非正常死亡,不利 于内部环境维持稳定,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功能不同 的细胞,错误;细胞癌变,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错误: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生命活动,有利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 处于衰老或走向凋亡的状态,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8 .两对基因A和a、B和b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有如图三种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在产生配子 时,不考虑交叉互换)类型1类型2类型3( A - - - - a )1B-b /A- a A.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相同B.类型3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三种类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 3 : 3 : 1性状分离比的是类型3D.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出现了交叉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A.类型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 AABB、AaBb, A 错误;8 .类型3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类型3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 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C.由选项B分析可知,三种类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3:3: 1性状分离比的是类型3, C正确; D.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A和a或B和b发生交叉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D正确。9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 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为次级精母细胞,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B.图一中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8个染色体C.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的DF段【答案】C【分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分析图一: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析图二: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 1; 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 1变为I: 2; 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 2: EF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 : I。【解答】A.根据图一所示细胞无法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所以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A和a 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导致的,A错误;B.图一中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错误:C.图二CD段表示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 2,对应于图一中的,C正确:D.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应为图二的CD段,D 错误。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丫染色体【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熟记相关知识点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C.生殖细胞中不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含丫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丫染色 体,D错误。11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 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D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 养在普通(l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N的DNA占DNA 总数的;,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是半保留复制【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识记和理解。【解答】A.由于DNA水解醐能将S型菌的DNA水解,所以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 合培养,实验结果只有R型菌落,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A正确;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短时间保温后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 没有进入细菌细胞,而是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只能证明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 物质,B错误;C.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感染烟草,实验结果是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D.将已用l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l5N的DNA占DNA总数 的1/4,说明DNA复制了 3次,共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含的DNA有2个,证明DNA分子的复制 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12 .图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性 状A.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的B.过程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等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D. HIV和T2噬菌体都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这两个基本过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相关知识点,熟知基因表达过程和正确识图是解题 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分析图可知,是转录过程,是IRNA,是翻译过程,据此做题。【解答】A.DNA复制过程以DNA两条链为模板,DNA转录过程以DNA -条链为模板,转录过程中需要 的酶是RNA聚合前,A错误:B.翻译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醒、ATP等,B正确;C.苯丙酮尿症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的,C错误;D.HIV是RNA病毒,侵入人体T细胞后,逆转录形成DNA,再进行过程;但侵染大肠杆菌的T?噬菌 体不侵染人体细胞,D错误。1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解答】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B.蜂鸟寄生虫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花瓣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形成的,B正确;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经具有不同差异的抗药性的个体,青霉素对不同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C错误;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正确。14.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相反,但可以作用于相同的器官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D.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涉及神经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回 顾和梳理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解答】A.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 透性增加,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错误;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二者都可以作用于肝脏,B正确: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茎的背地性生长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 作用体现不出两重性,D错误。1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B.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一一t组织细胞C.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组织细胞*环境【答案】B【分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内环境组成和理化性质,解题的关键分析图中各组成成分所代表的内容,难 度不大。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 和淋巴组成。图中,根据一一是单箭头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解答】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K+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正确:C.血浆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C错误;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错误。16.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丘脑-骨偏肌故栗A.信息分子参与的a、c、组织细胞一*降低血糖浓度促进人体发丙、.印出1tt 绸胞代谢加强.甲状服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 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来降低血糖浓度D.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信息分子的作用,综合考查水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血糖调节等内容,关键是通 过图形分析信息分子的种类。由图可知,图示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如b过程,体液调节 过程的信息分子是相应的激素,如a、c、d过程。【解答】A.信息分子参与的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d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A正确;B.激素c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e过程),B正确:C.d能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所以d是胰岛素,C正确;D.a、c、d经过血液运往全身,作用于特定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 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只经过组织液(突触间隙),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D错误。17 .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从草本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区域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调查该区域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该区域草本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D.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 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解答】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B.标志甫捕法应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 误;C.草本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C正确;D.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D正确。18 .下列分别属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内容的是()种间关系年龄组成调查某一区域有多少物种出生和死亡优势物种同种生物的个体在空 间的分布调查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不同种群在空间占据的位置种内关系 A. ®®B.®©(D®C.®®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解答】种间关系群落的研究内容。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调查某一区域有多少物种,属于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研究内容。出生和死亡属于个体的生命现象。优势物种是群落的研究内容。同种生物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是种群的研究内容。调查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研究的是种群的数量,是种群的研究内容。不同种群在空间占据的位置,研究的是群落的结构,是群落的研究内容。种内关系是种群的研窕内容。综上所述,属于种群的研究内容,属于群落的研究内容,所以C正确,ABD错误。19 .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土壤微生物不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因此农田不需施加氮肥.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在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及信息传递的特点;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及影响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 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 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解答】A.土壤微生物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B.在生态系统中,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B错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D.在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D错误。20.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成分与非生物图中图乙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图甲中H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乙中能量f的一部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能量就流向了农作物C.图甲中理论上若H数量减少,Q的数量增加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不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答案】D【分析】图甲中的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WtS、WtQtX、WtGtHtX.图乙中,A表示摄入量,B表示同化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 关系,能正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 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A.图甲所示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分,A错误;B.图甲中H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乙中能量c的一部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无机盐能流向了农作物, 但能量不能流向农作物,B错误;C.图甲中理论上若H数量减少,则G的数量增加,导致W数量减少,进而导致Q的数量减少,C错误;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不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有部分流向J'分解者,D正确。【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L如图一所示,白光透过三棱镜后会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为七色条带。现有多个图二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 活塞、B是玻璃罩、C是某植物、D是清水、E是红色水滴、F是带刻度尺的水平玻璃管,各个装置中植物 的大小、生理状态都相同。张华将6套上述装置分别放在图一的1、2、3、4、5、6处,除光照外其他条件 都完全相同且处于严格的最适状态,24小时后读取读数。每个装置红色液滴对应的初始刻度为0,实验结 束后的读数记为X,零刻度右侧记为正值,零刻度左侧记为负值。图一图二(1)你认为张华的实验目的是 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2)若张华的装置实际测量得到的X值小于0,其原因最可能是A.有无氧呼吸存在B.呼吸底物中有脂肪C.有氧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D.植物呼吸使容器内温度升高(3)张华的同桌李丽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张华的装置无法准确得到他想要的数据。李丽想要在此基础上 进行改进,使其能用于“探究在此条件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李丽应添加或 改动的地方有:将6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 o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则该装置应置于 环境中。添加一个相同装置作为对照,以平衡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该装置中的C应为 O(4)李丽将实验报告拿给当科学家的父亲看,父亲很高兴的表扬了她,但同时也指出该实验有一个缺陷: 虽然每个装置所处的环境中光的波长确实不同,但是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 却一般不会相同。【答案】(1)探究不同波长的光(或光的波长)(2) A,B(3)二氧化碳缓冲液(或碳酸氢钠缓冲液);黑暗;已经死亡的同样大小的植物(4)光照强度【解析】(1)实验装置是放在经过三棱镜后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七色条带的1、2、3、4、5、6、7处,因此 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波长的光(或光的波长)对光合速率的影响。(2)若x值小于0,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的底物中有脂肪(3)要探究“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则需要分别测得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净光合速率需要把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二氧化碳缓冲液或碳酸氢钠缓冲液。测呼吸速率需要把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置于黑暗中,且该装置中D里的溶液为氢氧化 钠.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需要把C换成已经死亡的相同大小的植物。(4)虽然每个装置所处的环境中光的波长不同,但是不同波长的光的光照强度一般不同。2.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部分植物和微生物形成了可以固定太阳能、生成有机物和释放02的机制,即 光合作用。许多科学家致力于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过程,希望借此人工生产清洁能源,这一计划被称 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阿波罗计划回答下列问题:有机物图I0.0050 100 150时间/min 图25 。 5 Q 5 z z L LO.有机物相对含ft(1)光合作用是分阶段进行的,其化学反应包括和两个阶段。完成上述计划需要依次模拟这两个阶段的化学反应。(2)为了模拟阶段的反应,科学家分离出了菠菜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以单层磷脂分子为基础构建成 人工合成的微滴,如图1中的TEM模块。该模块在光照条件下,可释放02。TEM模块中吸收利用光能的 物质是,除了 02外,TEM模块还产生了 和NADPHo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阶段产生的 NADPH的作用是。(3)为了模拟阶段的反应,科学家选择了一些酶和底物加入微滴中,构建了一系列人造反应,如图1中 的CETCH模块。在该模块中,CO2与底物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有机物,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 化是 -为了使反应能够持续进行,CETCH模块中与CO2结合的底物应与叶绿体内的 (填化 合物)相同。(4)在适宜条件下给予微滴光照,定期检测体系中制造的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该 半人工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判断依据是 o【答案】光反应 暗反应(或碳反应)光合色素(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ATP (或腺昔三磷酸)还原 C3和提供能量 储存在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变为制造的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C5随着光照 时间的增加,体系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而黑暗条件下有机物含量几乎不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的有关知识,从题中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1)根据是否需要光,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或碳反应),每一个阶段都存在 一些化学反应,故要完成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过程计划需要依次模拟这两部分的化学反应。(2)光反应阶段的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为了模拟第部分(光反应),需分离出菠菜的类囊体薄 膜,光合色素(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由于光反应会产生ATP (或腺甘三磷酸)和NADPH,故能检测到该薄膜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合成ATP和 NADPH.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阶段产生的NADPH的作用是还原C3和提供能量。(3)第部分为暗反应阶段,其场所为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为利用CO2合成为有机物,能量变化为将储 存在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该反应中与CO?结合的物质应和叶绿 体中的C5化合物一样,在被消耗的同时也能不停生成,反应才能持续发生.(4)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适应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在黑暗条件下,不 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有机物,根据图2可知,该半人工体系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体系中有机物逐 渐增加,而黑暗条件下有机物含量几乎不变,所以该半人工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的过程。3.为研究大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自然环境中,测得夏季某晴天一昼测址尺夜小室内。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CO?缓冲液甲红色滴液 大豆幼苗一透明玻璃一完全培养液(1)影响图甲小室内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释放的02来自 (物质)的分解,这种物质的分解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图甲中的红色液滴将向 移动。(3 )如果图甲中的完全培养液中缺镁,会影响大豆幼苗的光合作用,原因是(4)据图乙判断:b点时大豆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强度,a点时叶肉细胞生成ATP的场所有.(5)当幼苗处于图乙10:00时,其叶肉细胞会生成02并发生转移,请用箭头(一)在丙图中表示出来。【答案】(D光照强度和温度(2) H2O;光反应;左(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4)等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及过 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甲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 化碳缓冲液,目的是维持玻璃罩内CO2浓度的稳定。故影响图中小室内02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和温度。(2)科学家用18。分别标记H?O和二氧化碳中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完全来自于H?O的分解, H9的分解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甲图装置中植株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 用消耗氧气,会使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因此甲图中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会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减慢。(4)乙图中b点时小室内氧气维持平衡,表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点为夜里凌晨。点, 此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生成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5)当幼苗处于乙图10时,植物的光合速率达到峰值,此时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部分给线粒体呼吸作用利用,大部分会释放到细胞外。如图所示:4 .利用大棚种植瓜果蔬菜,可人为控制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条件,调整瓜果蔬菜的生长季节并提高产量。回 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可以用 对其进行提取。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若该细胞吸收的含氮等无机盐减少,则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 (填"受''或"不受”)影响。(2)种植瓜果蔬菜的大棚,棚顶最好选用(填“无色”或“红色”或"蓝色”)玻璃或塑料薄膜,原因 是 o(3)在大棚中生产瓜果类蔬菜时,引入蜜蜂不仅能使结实率提高,而且瓜果长势一致。蜜蜂用口器取食花 蜜。如果花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在蜜蜂的细胞内葡萄糖首先被分解成,并产生少量的H,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蜜蜂飞行时, 利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o(4)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o【答案】(1)类囊体薄膜;蓝紫光和红光;无水乙醇: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 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