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49630409
资源大小:75.36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2022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文,完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通悔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胆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猿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 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 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目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 随时衣食,小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 下也。(节选自诸葛亮上后主表)(注)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未尝不叹息覆恨于桓、灵也(2)期耕于南阳(3)自有余饶:(4)事仰于官3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汉室之隆公将驰之B.可计日加待也加或长烟一空C.受任于败军之际能谤讥于市朝D.咨臣以当世之事俯身倾耳以请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5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乙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 的语句是.下面这幅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 葛亮 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答案】1. D2. (1)痛心、遗憾 (2)亲自 (3)自给 (4)都3. C4. (1)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2)念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5.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知恩必报(或“土为知己者用'等)千秋【解析】1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 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D.本句句意为:我现在人在外面。“臣”是主语,"身在外'作谓语,故应断句为:臣/身在外。 故选D。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痛恨:痛心、遗憾o (2)句意: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3)句意:自给是有富裕的。自:自给。(4)句意:全部靠官府供给。悉:都。3 .本翘考查一词多义。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齐师;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C.介词,在/介词,在;D.介词,拿/连词,来; 故选C。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此 也,判断句是:所以的原因。(2)伏,下时上(多用于时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遭,遭逢;兴,发动:师, 军队。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意思是:亲近贤臣,远避小人。乙文中与之相近的语句为“提拔隐逸 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意思是:提拔选用那隐居不仕的贤人,来扩大增加贤良的 人才,罢免赶走那些邪恶的小人,使得风俗敦厚。都强调了任用贤良之士,远离奸佞小人。 对联中,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 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特别是“酬''字,为感谢的意思,体现了诸葛亮知恩必 报,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以及“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 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千秋”二字 意思是指千年时间,说明了诸葛亮的巨大影响。据此回答。【参考译文】【乙】:念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哪里 想到我却病入膏肓,生命将要在早晚间完结。俯念陛下能够静心克制自己的享乐欲望,约束 自己爱护百姓,这就是尽了孝道继承先帝的遗志,施仁爱之心于天下百姓,提拔选用那隐居 不仕的贤人,来扩大增加贤良的人才,罢免赶走那些邪恶的小人,使得风俗敦厚。我家在成 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靠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我现在人在外面, 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 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 的。(2022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一模)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她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乙)上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 宫而不止。土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日:“南家,工人也,为鞠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日: '吾恃为薪.,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挽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 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土尹池归, 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日:“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 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日:”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 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土尹池:复姓士尹,名池。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拥:遮 蔽。潦:积水。宫:院子。鞅(man):鞋子。折冲:制敌取胜。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女有归归:盗窃乱贼而不作作:潦年经吾宫也利 之: 已食三世矣 食:7 .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8 .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 姓和国家的影响。【答案】6 . 归:归宿 作:发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食:供养,谋生。7 .特点:人人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 治理赢得民心。(意思对即可)8 .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 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意思对即可)【解析】6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 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女子出嫁有归宿。归:女子出嫁。(2)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3)句意: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意: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食:供养,谋生。7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第一问。由甲文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得: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由''男有分,女有归” 可得: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可得:没有剥削压迫,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二问,结合乙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鞅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日:吾恃为鞭,已食三世 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鞅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 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 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 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8 .本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 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 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 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 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 了国家地位。【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 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 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 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山城子罕宴请他喝酒。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 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 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 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西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 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土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 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贤明的人 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且还要为天下所耻 笑吧!“楚国放弃了宋国而击攻打郑国。孔子听说之后说:“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2022山东济宁梁山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国,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 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遗之。此与庄生所谓 解牛斫轮者何异心?单十一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日:“非聘徽州唐打 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 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日:“闻 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逐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日:“我 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日:“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 果自林中出,径持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 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领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拳之,悬身下缱不 能动。庄子)日:“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 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9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普射善:擅长B.但微题之颔:下巴领C.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D.康肃笑而道之遣:打发10 .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乃建吏持币往。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H.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归田录卷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柳泉居土,谥号文忠,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C.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 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D.甲、乙两文叙述人物事件,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借事说理写法深入浅出, 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翁日广以我酌油知之。”1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答案】9. B10. C11. A12. 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13.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解析】9.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B.句意: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颔:点头。故选B。10.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中"乃''是于是,就的意思,表顺承关系的连词。A.竟然,副词;B.是,表判断的动词;C.于是、就,表顺承关系的连词;D.才,副词故选Co1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A. “晚号柳泉居土”表述有误,欧阳修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故选A。1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 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以(凭借)、酌(倒)、知(知 道)”要理解正确。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另外在文言文中, 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还可结合句子意思来断句。“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中“至则一老翁”中谓语前置,语序应是“一老翁至'',故"翁” 后断一处;“须发皓然''中"皓然”是形容词,修饰“须发”,不能中断,故在“然''后断一处。结 合句意:等到唐氏选派的人到了,才发现是一个老翁,须发都白了,还经常咯咯咳嗽,可断 句为: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 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 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什么别 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 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了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 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 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乙)族兄中涵掌管旌德县的时候,县城附近有老虎出没,猎户数人受伤,没人能将它 捉住。县里有个人前来拜见,对县令说:“不聘请徽州的唐打猎,不能根除虎患。'于是(县 令)派县吏携带钱币前往。回来复命的县吏说,唐氏选拔出技艺最精湛的两个人上路,就快 到了。等到唐氏选派的人到了,才发现是一个老翁,须发都白了,还经常咯咯咳嗽。还有一 个才十六七岁的童子。于是很是失望,姑且先命人准备饭食。老翁发觉了县令中涵的不满, 便半跪请命说:“听说这只猛虎离县城不到五里,我先去把他捉了,回来再享用县令赏赐的 饭食也不算晚。”于是,(县令中涵)命衙役带领老少二人前往。衙役到了谷口,不敢再深入。 老翁笑话他说:“有我在,你还怕?”进入谷中近一半,老翁转头对童子说:“这个畜生好像 还在睡觉,你给我把他叫醒。“童子做声学虎啸,老虎真就从林中出来了,直接冲老翁扑去。 老翁手持一柄短斧,大概八九寸长,四五寸宽,胳膊用力上举,稳稳站定。老虎扑来,老翁 偏头躲过,老虎自头顶越过,就已经血流倒地。衙役上前查看,发现自老虎颔下到尾部,都 遭斧刃剖裂。于是,(复命后,)县令给他丰厚的酬劳,并亲自送行。老翁说他自己练习臂力十年,练习眼力十年。眼睛就是用鸡毛抻子扫过,也不会眨一眨: 胳膊即使让壮汉悬挂,也不会动一动。庄子里说:“熟练可以让能工巧匠折服,天生就有 好本领的人也不敢到多练习的人的门前炫耀。”(2022山东济宁曲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刘理顺,字复礼。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 第一,还宫喜日:“朕今日得一者硕矣。”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十二年春,畿辅告警,疏陈作士气、矜穷民、简良吏、定师期、信赏罚、招胁从六事。 历南京司业、左中允、右谕德,入侍经筵兼东宫讲官。杨嗣昌夺情入阁,理顺昌言于朝,嗣 昌夺其讲官。开封垂陷,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土为后图疏格不行。嗣昌、薛国观、周 延儒迭用事,理顺一无所附丽。出温体仁门,言论不少徇。贼犯京师,守卒缺的,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理顺太息归, 捐家费®摘守城卒。僚友问进止,正色日:“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 “城破,理顺大书日: “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缴,年六十三。(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注】擢:选拔,提拔。耆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修撰:古代官职名。疏陈:上 疏陈述。朝房:古代官吏上朝前休息的房子。执政:古代官职名,明代对于内阁首辅的 称呼。帑(t&ng):收藏钱财的库房,此处指国库。赞:同“资”,钱财。文信:指文 天祥。投缰:上吊自杀。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审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B.跚尔而与之蹴:踩踏C.是亦不可以弓乎己:停止 D.所识穷乏者将我与得:得到1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B.所恶有甚乎死者 战于长勺C.由是则生地有不用也然后知生于忧患画死于安乐也D.吾.不然 然则.时而乐耶16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 编著,和论语大学礼记称为''四书B.甲文由“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又道理论证,呼吁人们要坚守本心,坚守正义。C.乙文中刘理顺在“城破”后“投绩”而死,誓与国家共存亡,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也是 甲文中所说的“是心”的具体体现。D.甲乙两文都是写舍生取义,都对“义”进行了阐释,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甲文以叙事为主, 乙文以议论为主。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8 .用“r'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土为后图疏格不行。【答案】14. D15. A16. C17.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18. 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土为后图/疏格不行。【解析】14.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解答先理解句子大意,再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句子大意是: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B.句子大意是:用脚踢着给人家。蹴:踩踏:C.句子大意是: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D.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故选D。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 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以:都是连词,来;B.于:介词,比/介词,在;C.而:转折连词,但是,可是/连词,表并列,不译:D.何:代词,为什么/代词,什么;故选A。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须通读全文,知晓大意,结合选项锁定段落分析解答。A.错误。“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错误。“最后又道理论证”改为“最后又举例对比论证”:D.错误。“甲文以叙事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改为"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叙事为主”; 故选Co17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 译相结合,关注特殊句式。通点字词有:贤者,品德高尚的人。是,这种。勿,不。丧,丢失,丧失。18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并结合题干 要求、语法书知识等综合分析断句。本句大意是:“刘理顺建议在河北安排重臣把守,训练敢死土作为以后图谋之策,(他的)奏 疏被搁置没有施行第一层是理顺的建议及建议未被采纳的结果,故断句为:理顺建议河 北设重臣练敢死土为后图/疏格不行;第二层是建议的内容,可再分两层:一是“河北设重臣”、 二是“练敢死土为后图”,故断句为: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土为后图。最后整句断句为: 理顺建议河北设市:臣/练敢死土为后图/疏格不行。【参考译文】:(一)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 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 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 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 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 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 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 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 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 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 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刘理顺,字复礼。万历年间乡试得中。十年参加会试,到崇祯七年才考中。到(殿 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回宫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授予修撰之职。(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崇祯十二年春,京城告急,(刘理顺)上疏陈述振作士气、抚恤穷苦百姓、选拔良吏、确 定出师的日期、诚信赏罚制度、招服受胁迫跟从叛军等六件事。历任南京司业、左中允、右 谕德,进用为侍经筵兼东官讲官。杨嗣昌丧服未满(被迫)强令出仕入阁理政,刘理顺在朝廷 畅所欲言,杨嗣昌罢免了他经筵讲官和太子讲官的职务。开封将要沦陷,刘理顺建议在河北 安排重臣把守,训练敢死士作为以后图谋之策,(他的)奏疏被搁置没有施行。杨嗣昌、薛国 观、周延儒相继执政,刘理顺丝毫不依附他们。他出于温体仁门下,(但是)言论没有一点徇 私。贼兵侵犯京师很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刘理顺拜访朝房的诸位执 政说,赶紧请求库银,众人(只是嘴上)恭敬应答。刘理顺长叹回家,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 同僚问他如何进退,(刘理顺)正色说:”(我的)生死视乎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 城被攻破,他的妻子万氏、侍妾李氏请求先死。(她俩)气绝身亡以后,刘理顺写了一行大字: “成仁取义,孔子、孟子所流传(下来的)。文信实践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写完后就上吊自 杀了,年龄六十三岁。(2022山东东营模拟预测)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强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乙)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目:“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 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 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注】:齐人伐燕:齐宣王五年,燕王哙把王位让给国相子之,国人不服,发生内乱。齐 宣王乘机出兵伐燕。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亲戚呼之畔:五旬而举之举:古之人有行者之:箪食熏浆壶:20 .请你阅读甲乙两文,概括孟子对战争的看法。21 .请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答案】19 .同“叛”,背叛攻克,占领代词,代指攻打他国这件事用壶装20 .孟子认为人们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和”,即人心向背,希望统治者能够施行仁 政。甲文主要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乙文孟子则强调了发动战争要以救民于水火 为目的。两文都强调了老百姓的意愿,认为战争的起点和支点都是“仁政21 .示例一:表达方式上,甲文以议论为主,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逐层推理,有力地论证 了“人和”的重要性;而乙文则以记叙为主,通过一问一答的人物对话形式,表明了孟子的政 治主张。示例二:甲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乙文则采用借事说理 的写法,借孟子与宣王谈论齐人伐燕,表明了发动战争应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示例三:修辞手法方面,甲文长于排比,增强气势,论辩如江河之水,一泻而下;乙文则采 用比喻的手法,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深火热”比喻老百姓的日子极端艰难,语言朴素,情感 真挚,能很好地引起君主共鸣。【解析】19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诃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 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亲戚畔之。句意是: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五旬而举之。句意是:五十天就能攻克下来。举:攻克,占领。古之人有行之者。句意是;古代有人这么做过。之:代词,代指攻打他国这件事。箪食事浆。句意是:用箪装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浆。壶:名词作动词,用壶装。2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探究。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 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文章最后以得“得道者多助”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 地说明了“人和”,即实际仁政,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取胜最主要的条件。乙文中,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可知,燕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由“取之而 燕民不悦,则勿取“可知,燕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因此“取”与“不取”,是 由燕国百姓决定的,而不是齐宣王决定的,要根据燕国百姓的意志来决定是否兼并他们的国 家,发动战争要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这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重视民心的思想。两文都强 调了老百姓的意愿,认为战争的起点和支点都是“仁政21 .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的不同.1 .表达方式。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在第段运用举 例论证,得出“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段运用举例论证,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第段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进行对比 论证,逐层推理,有力地论证了“人和”的正要性;乙文通过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以记叙为主,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可知,燕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由“取 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可知,燕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因此“取''与“不取”, 是由燕国百姓决定的,而不是齐宣王决定的,要根据燕国百姓的意志来决定是否兼并他们的 国家,发动战争要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这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重视民心的政治主张。2 .论证方法。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在第段运用举 例论证,得出“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段运用举例论证,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第段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进行对比 论证,逐层推理,有力地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乙文借宣王与孟子谈论齐人伐燕的事例来 说理,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可知,燕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由“取之而燕 民不悦,则勿取“可知,燕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因此“取'与”不取”,是由 燕国百姓决定的,而不是齐宣王决定的,要根据燕国百姓的意志来决定是否兼并他们的国家, 发动战争要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3 .修辞手法.甲文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了排比修辞,增强了说理语言 的气势,论辩如江河之水,一泻而下,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文章生动形 象。乙文中“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运用比喻修辞,孟子把老百姓极 端艰难的日子说成“水深火热”,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能够引起宣王的共鸣。【参考译文工(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 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 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 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 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 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乙)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 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能攻克 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吞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 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以拥 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队伍,难 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 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2022山东枣庄市中区一模)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 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 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其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狎:亲昵,亲近。2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2)未尝不叹息覆恨 痛恨:(3)不和于物私:(4)今则不然然:2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