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29练含解析.docx
(第229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网景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中的情感逻辑和现 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 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 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 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 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 诗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 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 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 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 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 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 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 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 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 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 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 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 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 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 有了。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 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 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 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那是 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到痛苦的痛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 而在性命攸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为常,但没有痛感,相 反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 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 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 自喜呢?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从艺 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 睿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构建)材料二:许多作家都在刻意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而成功者往往是少数。一般的写作书上说,这 是因为作家没有抓住人物的个性,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共性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 如何才能抓住个性呢?这是要进一步追究的问题。其实个性是一个有广泛概括性的概念,可 以有思想的个性,也可以有民族的个性,但这不是人物个性的焦点,人物个性的焦点是情感 的个性,亦即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作家要服从人物,主要是服从人物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有它独特的逻辑性,不但是作 家不能任意左右它,就是人物自己的意志和理性也不能随便改变它。鲁迅虽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但是,他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 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 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 这一段把关公放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之中。在这以前,作者特别交代,诸葛亮不相信关 公能够完成俘虏曹操的任务,而关公却主动要求派遣他去,并且立下了军令状。这对关公的 理性来说,已经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了,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作者却听任关公的感情选择了 违背理性的行动。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摘编自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追求普遍的共性,这与艺术家的感觉是不同的,甚至有 时恰恰是相反的。B.鉴赏文学艺术作品要使用情感逻辑还原,因为无理符合审美情感;过于理性,反而 不符合情感特点。C.小说的情节是一种因果,一般符合“充足理由律”,但从情感逻辑角度看,情节可 以违反逻辑因果。D.超现实荒诞喜剧是运用扭曲的逻辑,让读者在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领悟其中包 含的深邃的道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故而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 方法。B.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 逻辑。C.诗评家严羽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 口号的注释。D.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关键,抓住这一点,就能创作出成 功的作品。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人物性格相对没有达到饱和度的一项()(3分)A.小说水浒传中,醉闹五台的鲁智深B.电视剧红楼梦中,怒摔宝玉的贾宝玉C.小说三国演义中,痛哭典韦的曹操D.电视剧西游记中,勤挑行李的沙和尚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运用文中“无理而妙”的观点赏析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远的怀念孙犁一九三八年春天,我在本县参加抗日工作,认识了人民自卫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林扬。 他是“七七”事变后,刚刚从北平监狱里出来,就参加了抗日武装部队的。他很弱,面色很 不好,对人很和蔼)他介绍我去找路一,说路正在组织一个编辑室,需要我这样的人。路住 在侯町村,初见面,给我的印象太严肃了:他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冬天的军装外面,套了一 件那时乡下人很少见到的凤币衣,腰系皮带,斜佩一把大盒子枪,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 颇使我望而生畏。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诗人远千里见面,是在他那里,由他介绍的。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这种人我是很容易接近的,当然印象很好。笫二年,我转移到山地工作。一九四一年秋季,我又跟随路从山地回到冀中。在我县都 村,又见到了远,他那时在梁斌领导的剧社工作,是文学组长,负责几种油印小刊物的编辑 工作。我到冀中后,帮助编辑冀中一日,当地做文艺工作的同志,很多人住在郝村,在 一个食堂吃饭。这样,和远见面的机会就很多。他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的。每次我给剧团团员讲课的时候, 他也总是坐在地下,使我深受感动并且很不安。就在这个秋天,冀中军区有一次反“扫荡"。我跟随剧团到南边几个县打游击,后又回 到本县。海沱河发了水,决定暂时疏散,我留本村。远要到赵庄,我给他介绍了一个亲戚做 堡垒户,他把当时穿不着的一条绿色毛线裤留给了我。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我从延安回到冀中,在河间又见到了远)他那时柱着双拐, 下肢已经麻痹了。精神还是那样好,谈笑凤生。我们常到大堤上去散步,知道他这些年的生 活变化,如不坚强,是会把他完全压倒的。“五一”大“扫荡”以后,他在地洞里坚持报纸 工作,每天清晨,从地洞里出未,透透凤。洞的出口在野外,他站在园田的井台上,贪馋地 呼吸着寒冷新鲜的空气。看着阳光照耀的、尖顶上挂着露珠的麦苗,多么留恋大地之上啊!我只有在地洞住过一夜的亲身体验,已经觉得窒息不堪,如同活埋在坟墓里。而他是要 每天钻进去工作,在萤火一般的灯光下,刻写抗日宣传品,写街头诗,一年,两年。后来, 他转移到白洋淀水乡,长期在船上生活战斗,受潮湿,得了全身性的骨质增生病。最初是整 个身子坏了,起不来,他很顽强,和疾病斗争,和敌人斗争,现在居然可以同我散步,虽然 借助双拐,他也很高兴了。他还告诉我:他原来的爱人,在“五一”大“扫荡”后,秋夜趟水转移,掉在旷野一眼 水井里牺牲了。我想起远留给我的那条毛线裤,是件女衣,可能是牺牲了的女同志穿的,我过路以前扔 在家里。第二年春荒,家里人拿到集上去卖,被一群汉奸女人包围,几乎是讹诈了去。她的牺牲,使我受了启发,后来写进长篇小说的后部,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进城以后,远又有了新的爱人。腿也完全好了,又工作又写诗。有一个时期,他是我的 上级,我私心庆幸有他这样一个领导。一九五二年,我到安国县下乡,路经保定,他住在旧 培德中学的一座小楼上,热情地组织了一个报告会,叫我去讲讲。我爱人病重,住在省医院的时候,他曾专去看望了她,惠及我的家属,使她临终之前, 记下我们之间的友谊。听到远的死耗,我正在干校的菜窖里整理白菜3这个消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 重地轰击了一声。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后未,我的书籍发还了,所有现代的作品,全部散失,在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 却发见了远的诗集三唱集。这部诗集出版前,远曾委托我帮助编选,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去做。远明知道我写的字很 难看,却一定要我写书面,我却兴冲冲写了。现在面对书本,既惭愧有负他的嘱托,又感激 他对旧谊的重视。我把书郑重包装好,写上了几句话。远是很聪明的,办事也很干练。他很乐观,绝不是忧郁病患者。对人对事,有相当的忍 耐力。他的记忆力之强,曾使我吃惊,他能够背诵“五四”时代和三十年代的诗,包括李全 发那样的诗。远也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但他终于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在童年求学时,在党的教育下,便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理想,处世的准则,待人的道义, 艺术的风格等等。循规蹈矩,孜孜不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没有见过远当面骂人,训斥 人;在政治上、工作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不良的作凤。我不只看见他的当前, 也见过他的过去。他在青年时是一名电工,我想如果他一直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也许还在愉快勤奋地操 作吧。现在,不知他魂飞何处,或在丛莽,或在云天,或徘徊冥途,或审视谛听,不会很快就 随风流散,无处招唤吧。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人民大众。(选自孙犁散文集)文本二: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文,可 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 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 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 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这两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选自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的外表而言,文章更加注重表现他“美好 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 oB. “我”只在地洞里过了一夜就觉得窒息不堪,而远却在里面工作了两年。这一对比突 出了远的坚忍顽强,甘于奉献。C. “我”把远原来的爱人的牺牲写进长篇小说里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这也是当作家的 “我”纪念烈士的一种独特方式。D.结尾一段是“我”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对远作出的高度评价,堪称盖棺定论,蕴 含了对远的深切哀悼和深情怀念。7 .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于细微处见匠心,如以一条绿色毛线裤串联多个人和事,折射出不同人物的思 想性格以及社会时代背景。8 .听到远的死讯,“我”只是觉得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声”,并未感到多么悲痛。 这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允许。C.远去世后,“我”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现在,面对书本,睹物思人, “我“心中既惭愧又感激。D.文本一结尾从童年写到青年直到现在,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的经历,足见“我不只看 见他的当前,也见过他的过去”。9 .文本一开头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0 如欲以“感情真挚,文字朴实”为题写一则远的怀念的赏析文字,请列出赏析要 点并略作分析。(6分)能力题组 耳i代文阅读I.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 “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 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以及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 “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 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话病,似 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 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 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未理解“家”的作用3如西 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 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恩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 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 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一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 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 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一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 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 存在的盲区。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他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 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 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一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 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 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 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一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 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 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 “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 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 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 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 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 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 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节选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材料二:“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一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 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 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 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 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 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 受挑战,但作为“文化一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 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 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 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未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 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 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 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节选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 “国”具有同构 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 “国是最大家”。8. “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 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C.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 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D. 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 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 公共领域。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 化的结果。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 民情基础。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 求的港湾。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3分)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B.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4.简要分析材料一引用霍耐特话的作用。(4分)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重构现 代“家”的意义? (6分)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 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 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朝霞渐渐消逝,一轮骄阳,又从群峰顶上冉冉升起,散射着暑热。远处,荒草覆盖的山 山顶,近处,密密麻麻的岗亭和电网,像一张木然不动的照片,嵌在签子门外。楼八室门口,守着几个特务,刺刀在朝阳中闪着凶光,连放风的时刻,也不让人接近那 间囚禁着昏厥中的重伤者的牢房。一个特务端了半碗稀饭,从楼七室走过,到隔壁楼八室去了。过一阵,又原样端走了 黄昏时分,又一次送饭,但隔壁的战友仍然没有吃喝余新江一连几天守候在风门边,急于知道那位战友的消息,可是什么也没有得到。闷热 的夜又来了。蚊虫像一团团漆黑的云雾嗡嗡地卷进铁窗梆声一遍又一遍,从黑夜敲到天 明。天刚破晓,余新江又固执地站在风门边,守候着又一个黎明,守候着隔壁战友的信息, 他心里充塞着一种不安的预感:那位血肉模糊的坚强战士,一定是落到敌人手上的党的重要 干部。黎明的阳光,在期待中,渐渐露出来。“当一一啷,当一一啷”音节明朗的响声, 在晨曦中,忽然从风门口传了进来。''当一啷,当一一啷! ”这声音出现在渣滓洞最宁静 的早晨,这声音使楼七室的人都坐了起来,肃静聆听,这声音好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弹 奏着一只战斗进行曲!有节奏的声响,是从囚禁重伤者的楼八室传出的。声音愈来愈响亮,愈来愈有力。“当啷!当一一啷! ”铁的链环,重甸甸地敲击在 粗糙的楼板上。随着那刚强的脚步移动,不断碰撞出战鼓般的鸣响。这钢一般的响声把看守们也惊动了。一个面目可憎的特务,从办公室闯了出来,那只鹰 爪似的手,紧抓住腰皮带上的枪柄。“这家伙是谁? ”刘思扬挤过来,靠在余新江肩头,轻声问。“特务看守长,猫头鹰。”龙光华代为回答。“两手血腥的刽子手杀害了三百多人! ”有人补充了一句。余新江看出,那个叫猫头鹰的刽子手,两眼正盯住楼上第八号牢房,一步步跨进地坝里 来。靠近牢门的人们,听到在铁链叮当声中,出现了轻轻的歌声。渐渐地,歌声变得昂扬激 越起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歌声,像一阵响亮的战鼓,击破禁锢世界的层层密云。歌声,像一片冲锋的号角,唤起 人们战斗的激情。这声音呵一一像远征归来的壮士,用胜利的微笑,朗声欢呼战友亲切的姓 名,更象坚贞的人民之子,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宣扬真理必然战胜!高昂的歌声,战鼓,号角,像春雷一样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人们应声唱着。“奴隶们,起来,起来!”更多的人放开喉咙唱了起来,楼上楼下汇成一片,四面 八方,响起了雄壮庄严的歌声。“不准唱歌! "猫头鹰嚎叫了一声,成群的特务也跟着嚷叫。“谁再唱,马上枪毙! ”手在枪上一拍。可是,那春雷一般的,万众一心的声浪,一旦升起,怎会被这嗡嗡的蚊蝇的阻扰而停歇? 潮水般的声浪在不知姓名的、重伤的战友激越的鼓舞下,变得更加高昂豪迈,震撼着魔窟附 近的山岗。猫头鹰脸色铁青,突然冲着楼八室狂喊:“不许你唱!住口!许云峰! ”“许云峰? ”突然有人惊问。“老许! ”对面女牢里,飞出一声尖锐的叫唤。“老许!老许! ”余新江猛然把头从风门口伸出去,凝望着楼八室。老许一一他就关在 自己隔壁!余新江满怀激动,张大了嘴巴,迎着老许坚强无畏的歌声纵情高唱: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许云峰站在铁门边,望着天边的繁星。夜已深了,他一点也没有睡意。昏黄的狱灯,照见许云峰目光闪闪的脸,他从晕厥中醒来以后,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力 量,这力量正团结着集中营里的战友。虽然这个力量是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从那些病 弱的战友的脸上,从毫无怨言地承受任何考验的斑斑伤痕中,从显示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 的合唱里,都可以感触到这无形的,但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梆!梆!”隐约地听到一阵嘈杂的人声。许云峰抬起头来,朝铁门外望着。昏暗的狱灯,像鬼火一 样,四周全是黑黝黝的。巡夜的特务踏着沉甸甸的步伐,在牢门外走来走去朦胧中,一声尖锐的啼声,惊醒 了他,接着又是几声。许云峰渐渐听清楚了,那是从女牢传出来的一阵阵乳婴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降生在战斗的环境里! ”许云峰从婴儿的啼声中,感到生命的脉搏在 跳跃.他翻身起来,提着脚镣上的铁链,走到牢门口,透过夜色,向下望着,心里充满了喜 悦。隔壁牢房的人,也被婴儿的声音惊动了。楼上楼下,人声闹嚷起来。风门边,一阵阵传 来充满激情的低语:“男孩还是女孩?问问楼下! ”“女室回答了。是一朵花!”眼前,仿佛晃动着一个甜甜的婴孩的笑脸。“给她取个最光彩的名字。”许云峰心里愉快地想。他对这初生婴儿的前途,就像对这 集中营里战友们的前途一样,满怀着希望和信心。(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的“嵌”字使用精当,表现出周遭环境极其压抑,毫无生机活力。8 .作者把特务猫头鹰的手比作鹰爪,表明其当时的戒备,也突出了他的凶残。C.昏黄的灯光与许云峰目光闪闪的脸形成对比,强调他此时内心充满了力量.D.牢门外巡夜特务的步伐沉甸甸的,这是因为他们担心革命者们会再次唱歌。9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写特务给楼八室战友送饭,使用了两个省略号,表明许云峰仍处于昏厥状态, 不能进食,也有助于表现其他革命者复杂的心理。10 小说中写余新江等待战友消息,反复使用“守候” 一词,表明其久久不能得知战友 消息的焦虑,同时引出下文写楼八室有节奏的声响。C.小说中把革命者的歌声比作战鼓、号角和春雷等,把特务的阻扰比作嗡嗡的蚊蝇, 在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者坚强无畏的革命气概。D.小说中写一个女婴降生在悲观绝望的战斗环境中,监狱中的众多革命者因此感受到 生命的搏动和新生的力量,压抑的情绪也变得喜悦。11 楼八室传出的铁链声和歌声,对小说中的其他革命者有何作用?12 “红岩精神”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地区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从本文看,“红岩精神”应当包括哪些内涵?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229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 .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有时”文中并没有提及,原文“可是在 艺术家,则恰恰相反”)2 . B (本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文中相关信息。A “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在文中并没有 体现;C不是注释关系,二者本质一样;D “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过于绝对。)3 .D (本题考查深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原文提及“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 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电视中,沙和尚在取经路上,挑着担子一直 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没有太多超越理性的行为,缺乏一定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相对其他 选项的人物,饱和度稍有欠缺。)4 .先由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感觉不同引出情感逻辑,(1分)接着阐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 点:绝对化和反逻辑规律(或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理性逻辑):(2分) 最后指出情感逻辑还原的作用。(1分)5 .无理而妙指的是,看似不合理性逻辑、不科学的艺术作品,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充 分自由。(2分)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诗中说的五种不大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是不符 合理性逻辑的。(2分)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却能更充分表现了这位痴情 女子对爱情的生死不渝,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2分)现代文阅读II6 .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不正确,作者只是评价远无负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 “深切哀悼”不正确,结尾一段的感情主要是赞扬、怀念。故选D。A. 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B. ”并未感到多么悲痛”不正确。远的死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 声”,可见震撼之大,悲痛之深;“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也反映了 “我”的悲痛之情。C. “远去世后,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不正确。从文本看,诗集在远生 前就有,且可能是无意中被放入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的。D. “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的经历”的说法言过其实,作者只写了他童年、青年时期,对 于去世前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未概括,故或“完整地概括”不准确。故选A。8 .回忆“我”第一次和远见面的经历,逐步引出主人公远,使行文宛转迂曲。(2 分)借路一来衬托远温和儒雅的形象,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分)9 .要点示例:感情真挚。远的怀念先回忆与远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诸多琐事,寄 寓作者深挚的感情,(1分)后毫不掩饰地抒发对远的深情怀念与热切赞扬,纯为肺腑之言, 读之令人动容。(2分)文字朴实。远的怀念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文字 都朴素无华,不事雕琢,不求华美,而质朴厚重,简练精当,极富表现力。(3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 .选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 有同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 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C. “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理解错误。据原文“在 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 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 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 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D. “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理解错误。 原文:“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 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一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 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 运用了 “即使”,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逻辑混乱。故选B«2 .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 入公共领域”理解错误。原文:“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 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 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 领域去。”“家”是在“生存论上” 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似乎很难跨 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故选Ao3 .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意思是天地、百 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 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8 .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 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 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 作为材料一的论据。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 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 可作为论据。故选C。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引用论证作用的能力。答案:(1)引用霍耐特的话,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 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更能证明本段的观点“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 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 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一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可知,引 用霍耐特的话,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一道德意义:并在本段段末得出“在 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的结论。)(两处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2)引用名家的观点,可以更具权威性,更具说服力。故结合两处引用可以概括为: 引用西方名家的观点,指出西方自由主义者观点的错误,有针对性;用以推断出自己的结论, 有说服力。(2分)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 解的能力。答案:(1)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 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1分)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 “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 需求的港湾。(1分)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 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1分)(2)重构现代“家”的意义:构建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关系;(1分)充 分发挥“家”的教育作用,培养有德性之人,把以己为中心的''私"变成以“己”及人的爱, 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家庭关系;(1分)认识“家”作为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 载、情感港湾的意义,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体现其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 之源的事实。(1分)现代文阅读II11 D "这是因为他们担心革命者们会再次唱歌”错。12 B “同时引出下文写楼八室有节奏的声响”错,反复写余新江的“守候”只能突出 等待的焦虑,没有引出后文楼八室的声响的作用。13 (1)其他革命者先是被铁链声所振奋,战友终于醒来了; (2)接着又被那高昂的 歌声唤起战斗的激情,他们一起歌唱,表达出对革命胜利的信心;(3)可见这铁链声和歌 声起到了鼓舞战友的作用。14 (1)身处逆境,依然信念坚定;(2)善处逆境,有斗争智慧;(3)面对威胁,亳 不畏惧;(4)处境艰难,依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