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两校2022学年高考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x
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 .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 .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选择原料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C.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D.红酸汤的制作中发酵时间越长,口味越纯正2 .下列与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 DNA两条链间结合的牢固程度与G-C碱基对的占比有关C.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细胞复制DNA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3.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 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 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普通普小42通麦W普通 小麦小麦42W选择.自交小X卫 丙竺丁三章戊42WX 乙 42W+O-7EX -kF ,申 42W+7E14E 21W+7E 42W+14E42W+1E 42W+2E 单体附加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R为四倍体B.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4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 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I组)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II组去除顶芽,ID组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8h2432一组戳伉 一1 1 - .2.O.8.64.2O 1 1 o o o Oa.本实验中的第in组实验可以省去b. I组和n组对比说明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c. I组侧芽生长长度较短的原因是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D.本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5 .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A. 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表示生殖隔离B.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只能通过a到达cC.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D.物种I和物种2的基因库不同6.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相应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表示相应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E)A. A是下丘脑,其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B.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时,、均为促进作用C. C产生的b释放到血液中定向运输到A处发挥作用D. A与B产生的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7 .胃蛋白酶(pH>l.。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 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和表示“促进”或“抑制”,则指的是促进作用,指的是抑制作用8 . 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 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C.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会消耗能量D.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8. (10分)下列关于基因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B.基因表达的场所是核糖体,它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C.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不同的肽链D. tRNA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携带二、非选择题9.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题目。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 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 3,端有多聚腺昔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世界感染多人。(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这种病毒入侵细胞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几丁质;C.病毒的一分子遗传物质水解后可产生一个核甘,一个含氮碱基与一个磷酸基团;D.此病毒为单股正链RNA,但不依靠宿主细胞就无法复制,不常发生变异。(2)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 (会/不会)进入细胞内;由于其夕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昔酸(PolyA)结构,病毒入侵细胞后可直接进行转录,省去 的过程。(3)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此时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分析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使 转换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如钉宫病)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某人感染了这种病毒 并痊愈,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他/她大概率 (会/不会)再次感染,原因是.(4)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使用 法;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10. (14分)已知某种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受若干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依次用A/a, B/b, C/c 表示)控制。现用该植物中开红花的植株甲与开黄花的纯合植株乙杂交,心都开黄花,眄自花传粉产生Fz, F2的表现 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 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伴随着 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2)小植株的基因型是, 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F2的红花植株中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占.(3)将用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并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成植株群体(M)。理论上, 该植株群体(M)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o(4)现有一株基因型未知的黄花植株(N),请通过实验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最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 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11. (14分)研究发现,许多癌细胞能表达PDLI, PDL1是一种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的物质,它可让T 细胞误认为癌细胞是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从而不会对癌细胞进行清除。根据这一理论开发出的PD-1抑制剂类药物 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原理如图。临床实验证明,使用non癌细胞免疫细胞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回答问题:免疫细胞可 以进行攻击PD-1抑制剂类药物如果结合 免疫细胞会 停止攻击(1)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据图分析免疫细胞对癌细胞 进行清除主要是(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2) FBX038是PD1经泛素化降解的通路的一个关键酶,为研究FBX038在调节T细胞抗肿瘤功能中的作用,研 究者在小鼠中选择性敲除了 T细胞的FBX038基因,小鼠中的T细胞种类、数量无影响。然后尝试给小鼠们移植了黑 色素瘤和结直肠癌,结果敲除了 FBX038基因的小鼠明显肿瘤进展更快,肿瘤浸润T细胞中PD-1水平(填“更高”、“更低”),由此推测,癌症小鼠模型中,FBX038基因转录水平 (填“升高”、“下降”),体内 FBX038 含量。(3)临床使用PD1抗体药物应采用 (填“口服”、“注射”)的方式,理由是»12.(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毛角蛋白II型中间丝(KIFII)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KIFII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 图。(1)过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2)在过程中,用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至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3)在过程中,用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 处理。(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在胚胎移植前,通过 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 B【答案解析】红酸汤制作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别的 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题目详解】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错误;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正确;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D、如果发酵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D错误。故选B。2、C【答案解析】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论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 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A-T、C-G);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 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 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昔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题目详解】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A正确;B、DNA分子中,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G-C碱基对越多越稳定牢固,B正确:C、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小鼠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并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识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复制 的过程、条件、场所,理解并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原理和结论,平常注意积累,是解题关键。3、C【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先将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F”表 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甲,再将甲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乙,乙再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经选择获得丁,最 终获得染色体组成为42E的戊。【题目详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用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 目是21+07E,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 2: 1,因此 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 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与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 A【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可知:I组保留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侧芽生 长;n组去除顶芽,侧芽生长;ni组在去顶后人工涂抹I aa,结果是侧芽长度小于n组侧芽长度,说明顶芽对侧芽的 作用与生长素有关,即抑制侧芽生长。【题目详解】A、in组在去顶后人工涂抹I AA,结果是侧芽长度小于II组侧芽长度,说明顶芽对侧芽的作用与生长素有关,即抑制 侧芽生长,因此实验中m组是必需有的,A错误;B、I组保留顶芽,因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侧芽生长,B 正确;C、I组保留顶芽,因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 正确;D、本实验体现了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D正确。故选A。【答案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 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5、B【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 的标志;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定向变异。【题目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A正确;B、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大部分是通过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但也存在例如环境变化导致产生的多倍体,则没有 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错误:C、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C正确;D、物种1和物种2是原物种因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故选B。6、D【答案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图中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表示抑制作用,表示促进作用。【题目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垂体,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抑制作用,表示促进作用,B错误;C、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通过血液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特异性的作用于A (垂体),C错误;I)、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负反馈调节机制,识记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种类,进而结合图中的甲状腺激素以及箭头关系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器官的名称或激素的名称。7、D【答案解析】据图分析,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是在胃腔内进行,据此答题。【题目详解】A、过程促进了胃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过程是负反馈调节,胃蛋白酶过多时可抑制胃蛋白酶原的活化过程,因此为抑制作用,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胃蛋白酶在pH>1.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而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0,从而可使胃蛋白酶失活,B正确:C、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质,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变成胃蛋白酶,D错误。故选I)。8、A【答案解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基因的表达具有多样性。【题目详解】A、一个基因可以决定一种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A正确;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其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B错误;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C错误;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ABCD RNA 会 RNA-DNA-RNA B淋巴细胞 抗体具有特异性 不会 痊愈者体内产生了抗体,短时间内不会感染分子杂交(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答案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专性寄生的生物,需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2019-nCoV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 生特异性免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传播,而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 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抗原与抗体结合。【题目详解】(1) A、这种病毒的外壳为膜蛋白,与生物膜系统无关,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无法自主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糖蛋白,B错误;C、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为RNA, 一分子RNA初步水解可形成4种核糖核甘酸,彻底水解可形成核糖、含氮碱基 (A、U、G、C)和磷酸,RNA为大分子化合物,不只含有一个含氮碱基与一个磷酸基团,C错误;I)、此病毒为单股正链RNA,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故选ABCD»(2)由题意可知,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外有包膜,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会进入细胞内;由 于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昔酸(PolyA)结构,病毒入侵细胞后可直接进行转录,省去RNA-DNA-RNA 的过程。(3)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并分泌抗体。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如钉宫病)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由于某人感染了 这种病毒并痊愈,因此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若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他怩大概率不会再次感染。(4)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使用分子杂交法;由于(几乎)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答案点睛】本题以热会热点为素材,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以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过程,由于考生对新病毒的认识不足,此题 难度相对较大。10同源染色体AaBbCe 80 黄花:红花=1: 7 实验思路:让该黄花植株(N)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花色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植株都开黄花,则N为纯合子;若子代植株出现红花(或出现黄花和红花),则N为杂合子【答案解析】由题干信息“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 37”,红花占27/ (27+37) = (3/4) 3,因此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题目详解】(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可以在解题时借助“假设法”进行判断。首先,假设花色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应为3: b这与题中的比例27: 37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再假设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时 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由此可推知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应为9: 7,这也与题中的比例27: 37不相符,因此假设 不成立;接下来假设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由此可推知F2中 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为27: 37,这与题中的分离比相符,因此假设成立,即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F2中黄花 和红花的分离比为27: 37,推测Fi的基因型为AaBbCc。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x2x2=8 (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中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纯合的,因此,红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仍为红花,即子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3)将叫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育成植株群体(M),由 于心的基因型为AaBbCc,产生的配子有8种,其中只有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经单倍体育种以后开黄花,其余开 红花;理论上,该植株群体(M)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花:红花=1: 7,(4)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黄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 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子代都为黄花。黄花植株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AaBbCc,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黄花和红花两种。因此,最简便的实验思路是让该黄花植株(N) 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花色即可判断黄花植株N是否为纯合子。【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1、监控和清除细胞免疫更高 下降 低 注射PD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失去作用【答案解析】免疫疗法的机理:癌细胞表面具有PD-LL能与T细胞表面的PD-I结合,如图所示,从而逃过T细胞的追杀。科研 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PD-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题目详解】(1)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据图分析免疫细胞对癌细胞进 行清除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2) FBX038是PD-1经泛素化降解的通路的一个关键酶,敲除了 EBX038基因的小鼠FBX038基因转录水平下降, 体内FBX038含量较低,肿瘤浸润T细胞中PDI水平更高,肿瘤进展更快。(3) PD-1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失去作用,故临床使用PD1抗体药物应采用注射的方式。本题旨在以与癌症治疗相关的题文信息考查细胞的癌变及治疗、免疫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12、质粒 DNA连接酶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维持培养基(液)的pH 促性腺激素(或促滤泡素,孕马血清) 去核 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分割【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获得转KIFH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图,其中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 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表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该过程需要采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以获得单个细胞;表 示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过程。【题目详解】(1)基因工程中,运载工具包括质粒、噬菌体及动植物病毒等,其中质粒是主要运载工具,化学本质是双链环状的 DNA,所需要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95%氧气和5%二氧化碳), 其中5%C(h的作用是维持培养基(液)的pH。(3)要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动物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去 核处理,以保证克隆后代的遗传性状主要来自于供体核。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早期胚 胎培养,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胚胎分割可获得较多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