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49645768
资源大小:469.5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20日举行,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据此完成13题。1. 为迎接和服务全世界游客,组委会招募了擅长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A.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 北京冬奥会唯一指定外语2. 家住北京的小明想驾车去“鸟巢”观看开幕式,最有可能利用的地图是()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形图C. 北京政区图D. 电子地图3. 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A. 温暖湿润B. 暴雨频发C. 昼短夜长D. 红枫飘落读“地球部分经纬网”,完成46题。4. 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温带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5. 丁位于丙的()A. 正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正北方向D. 东北方向6. 关于甲乙丙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位于高纬地区B. 乙最早看到日出C. 丙四季变化分明D. 丁存在阳光直射地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土豆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7. 白纸上绘出的等高线地形图最可能是()A. B. C. D. 8. 该等高线形态表示的可能是()A. 山顶B. 山脊C. 山谷D. 鞍部9. 制作过程中土豆片要切割成相同的厚度,相同厚度模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A. 坡度B. 海平面C. 等高距D. 海拔高度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有的聚落在发展,有的聚落在衰落。读图,完成1012题。10. 若乙、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cm,则实际距离约为()A. 25kmB. 50kmC. 75kmD. 100km11. 四个聚落中最早发展为城市的可能是()A. 甲B. 乙C. 丙D. 丁12. 促使该城市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舒适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开阔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A. B. C. D. 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地理原理。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完成1315题。13. 漫画中的一家人是指()A. 亚洲和大洋洲B. 欧洲和北美洲C. 非洲和南美洲D. 非洲和大洋洲14. 该假说的提出者是()A. 麦哲伦B. 魏格纳C. 达尔文D. 哥伦布15. 下列证据能够佐证该假说的是()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 世界陆地轮廓都较破碎C.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如图示意“探究海陆温度昼夜变化差异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1617题。16. 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A. 32B. 23C. 16D. 817. 该模拟实验可以推测同纬度地带()A. 陆地平均气温高于海洋B. 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C. 山地平均气温高于平原D. 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如表为我国某品牌手机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所在国。据此完成1820题。部件中央处理器屏幕摄像头传感器滤镜调色供应商英国日本日本德国18. 从该品牌手机部分零部件供应商的组成可以看出()A. 中国工业发展迅速B. 表中国家产品价格低C. 国际商业竞争激烈D. 国际经济合作重要性19.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表中的国家()A. 全部为发达国家B. 大部分为发达国家C. 全部为发展中国家D. 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20. 我国与表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被称为()A. 东西合作B. 南南对话C. 南北对话D. 南南合作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1. 读“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各题。(1)仿照例子,播报城市天气状况。北京:_,_;广州:_,_。(2)图中黄海海域风向为 _风,风力为 _级。(3)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 _,可能给城市 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4)该日四个城市(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_;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_。北京出现的这种灾害性天气会 _(增大/减小)空气质量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降低。(5)家住哈尔滨的李波这一天上学适合的着装是 _。A.T恤衫B.羽绒服C.衬衣D.夹克衫22. 读“半球示意图”(图1)和“全球板块示意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和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_;_;B _;F _。(2)青藏高原位于 _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_洲。(填字母)(3)四大洋中,位于地球最北端的是 _洋(填代码),形状呈“S”形的是 _洋(填代码)。(4)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_火山地震带和 _火山地震带。(5)图2中山脉甲为 _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_而形成。23. 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及不同海拔、纬度人口分布比例图材料二亚、欧、非三大洲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比较表(如表)亚洲欧洲非洲2021年人口数(亿)45.417.4512.86人口自然增长率(%)1.4-0.12.4(1)非洲和欧洲相比,人口密度较高的是 _洲。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 _部。(2)从地形类型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_地形;从纬度看,人口主要分布在 _半球 _纬度地区;从海陆分布看,人口主要分布在 _(沿海/内陆)地区。(3)据材料二可知:亚、欧、非三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_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洲是 _洲,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人口问题有 _等。(4)A地主要人种是 _种人,主要语言是 _语。亚洲北部B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 _。24. 某地理小组拟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请完成探究过程。探究主题: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探究方法:通过分析案例资料(图1、图2和图3),得出相关结论。探究过程: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和归纳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案例一: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分布(1)图1中为亚洲的三种季风气候区,图2的甲、乙、丙为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属于气候区的是 _图;属于气候区的是丙图;属于气候区的是 _图。造成三种气候南北依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因素。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30°N-60°N之间)地区气候分布(2)大陆西岸有、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_(填数码);大陆东岸为两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 _气候。该地带从大陆西岸大陆内部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 _。可见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因素。案例三:山地气候分布(3)图1中处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周边区域,主要影响因素是 _。气象工作者在图3的A(200米)处测得气温为14.8,则B(1000米)处的气温约为 _;B处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位于 _。归纳总结:探究可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受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联系生活:(4)依据生活实际与所学知识,判断你居住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_气候,其气候特征为 _。答案和解析13.【答案】B、D、C【解析】1. 【分析】 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语言的特点,牢记即可。【解答】 解: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计划于 2022 年 2 月 4 日 -20 日举行,为迎接和服务全世界游客,组委会招募了擅长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故选: B 。2. 【分析】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解答】 解:家住北京的小明想驾车去“鸟巢”观看开幕式,最有可能利用的地图是电子地图或北京市交通图。 故选: D 。3. 【分析】 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本题考查北京的概况,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解答】 解:冬奥会举办期间是北京的冬季,北京气候寒冷干燥,昼短夜长。 故选: C 。 46.【答案】A、C、B【解析】4. 【分析】 ( 1 )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 ( 2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东、 160°E 以西为东半球, 20°W 以西、 160°E 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 0° 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 3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 23.5°S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 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N 90°N ,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S 66.5°S ,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S 90°S 。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温度带的划分,读图分析解答此题。【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中甲点的经纬度约为( 60°W , 51°N ),位于西半球,北温带;乙点的经纬度约为( 0° , 30°N ),位于东半球,北温带;丙点的经纬度约为( 100°W , 8°N ),位于西半球,热带;丁点的经纬度约为( 10°W , 71°N ),位于东半球,北寒带,故选项 A 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A 。5. 【分析】 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 本题考查了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读图解答此题即可。【解答】 解:读图可知,丁点和丙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丁点位于丙点的正北方向。 故选: C 。6. 【分析】 ( 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 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 2 )纬度划分: 0° 30° 为低纬度地区, 30° 60° 为中纬度地区, 60° 90° 为高纬度地区。 本题考查了地球上温度带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自转产生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在 40°N 60°N 之间,位于中纬度地区,故 A 错误; 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位置最偏东,最早看到日出,故 B 正确; 丙位于 23.5°N23.5°S 之间,位于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四季变化分明是温带地区的特点,故 C 错误; 丁点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B 。 79.【答案】D、A、C【解析】7.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学生要仔细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判定出正确选项。【解答】 解:读等高线绘制示意图可知,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三条等高线,且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一个山顶。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8.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结合图示以及上一题解答即可。【解答】 解:结合上一题来看,该等高线形态表示的可能是山顶,有三条等高线闭合组成,越往中间海拔越高。 故选: A 。9. 【分析】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学生要仔细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判定出正确选项。【解答】 解:制作过程中土豆片要切割成相同的厚度,厚度模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故 C 正确。 故选: C 。 1012.【答案】B、A、D【解析】10. 【分析】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计算解答此题即可。【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为 1 : 2500000 ,若乙、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为 2cm ,则实际距离约为 2×2500000=5000000cm=50km 。 故选: B 。11. 【分析】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聚落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解答】 解:读图可得,甲地位于河流的交汇处,该地交通运输更为便利、地势更加平坦开阔,该地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故选: A 。12. 【分析】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属于中等题。【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中城市聚落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位于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带,为城市聚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项 D 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 1315.【答案】C、B、D【解析】13. 【分析】 大陆漂移假说是 20 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属于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理解是答题的前提。【解答】 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图中漫画反映了大陆漂移说,漫画中的一家人是指非洲和南美洲。故 C 正确。 故选: C 。14. 【分析】 著名的“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在地图上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南美洲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非常吻合,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理解漫画的含义是答题的前提。【解答】 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南美洲的东岸凸出的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呼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据此推测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该漫画反映的是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 B 。15. 【分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理解记忆即可。【解答】 解: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故选: D 。 1617.【答案】A、D【解析】16. 【分析】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时,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本题以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模拟实验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 解:砂石热容量小,白天增温快,水的热容量大,白天增温慢,所以白天砂石的温度要高于水,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 A 选项符合题意, A 正确。 故选: A 。17. 【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陆地气温日较差比较大。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结合地图和海陆性质分析理解,并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筛选解答。【解答】 解:如果用砂石表示陆地,水表示海洋,由图可知,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海洋, AB 错误;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C ,所以山地气温要低于平原,且该实验不能用来说明高原山地气温与平原的关系, C 错误;由图可知,砂石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据此可推知,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 正确。 故选: D 。 1820.【答案】D、A、C【解析】18. 【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 本题考查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表中所示的信息解答。【解答】 解:从该品牌手机部分零部件供应商的组成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出经济全球化。 故选: D 。19. 【分析】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属于基础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解答即可。【解答】 解:表中的英国、日本和德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故选: A 。20. 【分析】 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本题考查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概念,理解答题即可。【解答】 解:表中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与表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被称为“南北对话”。 故选: C 。 21.【答案】沙尘暴 1012°C 雷阵雨 1825°C 西北 6 雾 交通 武汉 广州 增大 D【解析】 解:( 1 )根据武汉的天气预报以及天气符号进行仿照,读图可知:北京:沙尘暴、 10 12°C 。广州:雷阵雨、 18 25°C 。 ( 2 )判断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来源,一个横是 2 级;一个半横是 3 级;小旗就是 8 12 级。读图,黄海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是 6 级。 ( 3 )根据天气符号,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大雾,对该城市交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 4 )图中四个城市中,气温日较差:哈尔滨 2 ,北京 2 ,武汉 10 ,广州 7 ,日较差最大的是武汉;空气指数分别是:哈尔滨 87 、北京 112 、武汉 130 、广州 47 ,空气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广州。北京出现的这种灾害性天气会增大空气质量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降低。 ( 5 )这一天,哈尔滨有雾,气温 5-7°C ,家住哈尔滨的李波这一天上学适合的着装是夹克衫, D 正确; T 恤衫适合 30°C 左右, A 错误;羽绒服适合在零下的气温, B 错误;衬衣适合在 20°C 左右的天气, C 错误。 故答案为: ( 1 )沙尘暴; 10 12°C ;雷阵雨; 18 25°C ; ( 2 )西北; 6 ; ( 3 )雾;交通; ( 4 )武汉;广州;增大; ( 5 ) D 。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该题考查的常用的天气符号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22.【答案】印度洋 太平洋 南美洲 大洋洲 亚 G IV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美洲 碰撞挤压【解析】 解:读图分析可知: ( 1 )依据位置,图中字母和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 I 是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洋,完全位于东半球; 是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B 是南美洲; F 是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 ( 2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G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 3 )四大洋中,位于地球最北端的是 IV 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形状呈“ S ”形的是 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 ( 4 )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5 )依据位置,图 2 中甲是安第斯山脉,为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故答案为: ( 1 )印度洋;太平洋;南美洲;大洋洲; ( 2 )亚; G ; ( 3 ) IV ; ; ( 4 )环太平洋;地中海 - 喜马拉雅; ( 5 )美洲;碰撞挤压。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据图中字母和代码位置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概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等知识,熟记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欧 南 平原 北 中低 沿海 非 欧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白 阿拉伯 纬度较高,气候过于寒冷【解析】 解:( 1 )读表可知,非洲和欧洲相比,人口密度较高的是欧洲。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两个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农业发展历史较早。 ( 2 )读图可得,五种陆地地形中人口最稠密的地形是海拔在 200 米以下的平原;从纬度来看,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分布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 3 )从材料二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洲是欧洲,欧洲人口增长过慢,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有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 4 ) A 是沙特阿拉伯,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亚洲北部的 B 地人口少的原因是纬度较高,气候过于寒冷。 故答案为: ( 1 )欧;南; ( 2 )平原;北;中低;沿海; ( 3 )非;欧;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 4 )白;阿拉伯;纬度较高,气候过于寒冷。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种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人种、语言等,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乙 甲 纬度 温带大陆性 逐渐减少 海陆 地形因素 10 迎风坡 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解析】 解:( 1 )图 1 中为亚洲的三种季风气候区,图 2 的甲、乙、丙为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乙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丙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甲图。造成三种气候南北依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 2 )大陆西岸有、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地中海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为两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该地带从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的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3 )图 1 中处位于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其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周边区域,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气象工作者在如图 B 处( 200 米)测得的气温是 24. , C 处海拔高度为 1000 米,则 C 处的气温约是 25. - ( 1000 米 -200 米) 26. =10 ;降水也有很大差异,山地的迎风坡上,降水多。 B 处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位于迎风坡。 ( 4 )我家乡居住地位于华北平原,所属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 1 )乙;甲;纬度;( 2 );温带大陆性;逐渐减少;海陆;( 3 )地形因素; 10 ;迎风坡;( 4 )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同时受纬度的影响,自南向北分别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洲各地距海远近(海陆因素)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北纬 30°-40° 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北纬 40°-60° 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等。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亚欧大陆的气候分布及特点等,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