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题(一).docx
-
资源ID:4971402
资源大小:434.7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题(一).docx
2017.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八年级物理月考试题(平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3分=48分)1. 质量为5×104mg的物体,可能是下面的哪个物体的质量()A. 一个鸡蛋B. 一张课桌C. 一只鸡D. 一个成人2. 下列现象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 射击瞄准时“三点成一线”C. 操场上战士们列队看齐D. 挖掘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机3. 平静的池面上眏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A. “鸟”是实像,“鱼”是虚像B. “鸟”是虚像,“鱼”是实像C. “鸟”和“鱼”都是实像D. “鸟”和“鱼”都是虚像4. 观赏在水边拍摄的风景照时,会发现水边景物的倒影总是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因为()A.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因折射进入了水中B.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要差一些C.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 照片质量有问题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装满水的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现保持人射光线方向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慢慢抽出,则在此过程中光斑将()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仍在原来位置D.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6. 荧光粉能致癌.少数洗衣粉厂家,在产品中添加所谓的“荧光增白剂”欺骗消费者;某同学想鉴别使用的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荧光粉,他将洗衣粉用水溶解,涂在白纸上,用以下什么照射就能判断()A. 紫外线B. 红外线C. 可见光D. 无线电波7.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C.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 D. 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8.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9. 某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发现砝码有磨损,则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结果将()A.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 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 不能确定10. 小明做“研究近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 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11.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12. 某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向右移动游码D.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13. 游码没有放在“0”刻度线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得到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约刻度值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值()A. 偏小B. 偏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14. 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 右盘增加砝码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C. 向右移动游码D.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A. 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 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 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15. 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6. 一名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在调节天平时,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忘记了移动游码,当时游码处在0.2g的位置,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放入5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A. 65gB. 65.2gC. 64.8g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空,共13.0分)17.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为_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_ ,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 18. 身高1.8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m,镜中像的高度_m.若人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_m/s19. 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小明背着月光走,亮的是_ ,如果他迎着月光走,亮的是_ .(选填“积水”或“路面”)20. 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  (选填“能”或“不 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 21. 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它的错误有(1) ;(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空21×1分、图5×2,共31.0分)22.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2)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这是为了_(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4)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5)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6)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 的实像,生活中的_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 (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 (选填“左”或“右”)移24. 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盐水的质量,如图是他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1)小刚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B、称出烧杯的质量m杯 C、计算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m杯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E、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 (2)在衡量烧杯质量时,向托盘中加砝码的顺序应是_ (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多次调换砝码后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将其去掉后又嫌小,这时应_ (3)小刚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 g砝码,试加上其他砝码,同时调节游码27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28如图所示,完成光通过三棱镜光路和物体MN的像29画出入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30如图,AB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AB的大致位置四、计算题(8分)31、用激光灯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经2.56s用望远镜发现月球表面出现一红斑,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题(一)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110题为单项选择题,11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共36分。多项选择题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零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上表栏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2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航母       B歼15舰载机       C海水     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3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图中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6下列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8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一种现象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发散现象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10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 cmD. 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间像                    11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t/012345678/(kgm-3)999.84999.90999.94999.971000.00999.97999.94999.90999.85A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B水在4时密度最大C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D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有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12在物理图像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而且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9中的两个图像是所含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s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15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 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 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A图中,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 发光的原理工作的;B图中,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这种光线具有 效应;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条合成17(1)周末,小丽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常见的视力缺陷类型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要矫正他的视力缺陷应配带(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8在下列数据后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个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2.6×102      ; (2)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       ; 三、作图、实验题(5分6分5分6分4分26分)19(1分)如图所示,OC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分)如图所示,试画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1分)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分)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20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1分)实验原理是 ;(2)(1分)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1分)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2分)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5)(1分)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1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加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646872768080808084889296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1分)此物质一定属于 (填“非晶体”或“晶体”) (2)(1分)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1分)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4)(1分)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5)(1分)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22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1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3分)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 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1分)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 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4)(1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 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3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1)(1分)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2)(2分)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指出操作中的错误:_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0为_g.(3)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4)将矿石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称出此时烧杯及杯内矿石块的总质量m2(5)(1分)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_(用m0、m1、m2、水来表示).四、计算题(4分8分8分20分)24(4分)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公里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米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公里/小时,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米/分钟。)25“茶缘天门茶和天下”,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湖北天门举行我市是茶圣陆羽的故乡,宣传家乡、弘扬茶文化是每一个天门儿女的共同责任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体积为600cm3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2.2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7.4g(1)(2分)请你计算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3分)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3)(3分)若此壶装满水,壶与水的总质量是多少?26今年小明家里的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了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测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为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为360g;然后借助牙签将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为240g。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以下问题:(1)(2分)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2)(4分)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少?(3)(2分)小命用这种方法测出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