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精选PPT.ppt

    • 资源ID:49726081       资源大小:6.56MB        全文页数:12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精选PPT.ppt

    关于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第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治未病治未病”:出自:出自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未病未病”的涵义: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的涵义: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传孙思邈: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治病下医医已病治病”现代中医现代中医“治未病治未病”的范畴:未病先防的范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病防变一、预防为主一、预防为主第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未病先防(一)未病先防 疾病的发生条件:正气不足、邪气侵袭疾病的发生条件:正气不足、邪气侵袭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2.防止病邪侵害防止病邪侵害一、预防为主一、预防为主第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1)顺应自然)顺应自然 素问素问:“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术数”顺应季节的变化: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昼夜晨昏的变化:顺应昼夜晨昏的变化:“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之常制”1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第4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2)调摄情志)调摄情志 素问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志变化,是人体对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也可损伤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1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第5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3)起居有常)起居有常 素问素问:“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食饮有节: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克服偏食;避免损伤脾胃,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增强。起居有常:顺应四节气候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安排适度的休息和活动,以保持精力充沛。1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第6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4)加强锻炼)加强锻炼 华佗: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流通,病不得生”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1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第7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5)合理饮食)合理饮食 养老奉亲书养老奉亲书:“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饮食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寒热调和、五味均衡、不可偏食饮食性味要因人因时而异1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第8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6)针灸、推拿、中医调养)针灸、推拿、中医调养保健穴位: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冬病夏治:“三伏灸贴”冬令进补:膏方等1 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第9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1)慎避外邪)慎避外邪 素问素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适时增添衣物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空气、水和实物污染;避免去疫区、接触疫病防止外伤、虫兽咬伤等2 2、防止病邪侵害、防止病邪侵害第10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预防接种药物防病:如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腮腺炎;茵陈、栀子预防肝炎;青蒿预防疟疾;艾叶、苍术烟熏以消毒防病;核桃树叶投厕杀灭蚊蝇。2 2、防止病邪侵害、防止病邪侵害第1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既病防变(二)既病防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早期诊治早期诊治2.控制传变:控制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克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克脾土,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病传脾土,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病传脾。因此,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合健脾脾。因此,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和胃之法。一、预防为主一、预防为主第1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一)标本缓急(一)标本缓急(二)正护反护(二)正护反护二、护病求本二、护病求本第1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1、急则护标、急则护标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适用于适用于暴病暴病且病情较为且病情较为严重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出现危及生命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的某些病证。如:大出血如:大出血 鼓胀鼓胀(一)标本缓急(一)标本缓急第14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2、缓则护本、缓则护本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下,针对疾病本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下,针对疾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泄泻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泄泻(一)标本缓急(一)标本缓急第15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3、标本同护、标本同护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为主、兼以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为主、兼以扶正的方法。扶正的方法。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采用益气解表之法,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采用益气解表之法,标本同治。标本同治。(一)标本缓急(一)标本缓急第16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 正护和反护:是根据护理方法和与疾病的本质、现象正护和反护:是根据护理方法和与疾病的本质、现象之间的逆从关系而提出的两种护理原则。之间的逆从关系而提出的两种护理原则。1.正护法:又称正护法:又称“逆护逆护”法。是指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法。是指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施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的施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一致本质与现象一致的病证。的病证。2.反护法:又称反护法:又称“从护从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施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施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病的病证。证。(二)正护反护(二)正护反护第17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正护法(正护法(“逆护逆护”)正治与正护正治与正护正治与正护正治与正护法法法法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热则寒之热则寒之实则泻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则补之 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理法的治护方法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 法第18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反治和反护反治和反护法法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通因通用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寒因寒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热因热用热因热用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方法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虚证方法塞因塞用塞因塞用反护法(反护法(“从护从护”)第19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扶正(一)扶正扶正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和康复能力,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和康复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虚证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虚则补之。气虚者:气虚者:多休息,少劳动,食用山药、白扁豆、小米、多休息,少劳动,食用山药、白扁豆、小米、香菇等香菇等血虚者:血虚者:多食乌骨鸡、大枣、猪肝、黑芝麻等多食乌骨鸡、大枣、猪肝、黑芝麻等阴虚者:阴虚者:多食龟、甲鱼、百合、银耳等多食龟、甲鱼、百合、银耳等阳虚者:阳虚者:保暖,多食核桃仁、豇豆、韭菜、羊肉等保暖,多食核桃仁、豇豆、韭菜、羊肉等三、扶正祛邪三、扶正祛邪第20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祛邪(二)祛邪祛邪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主要适用于实证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实则泻之。发汗、攻下、清热、祛寒、利水、化瘀、消导等发汗、攻下、清热、祛寒、利水、化瘀、消导等三、扶正祛邪三、扶正祛邪第2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运用原则:运用原则:1、攻补应用合理,即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攻补应用合理,即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2、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扶正与祛邪的扶正与祛邪的 关系:关系:扶正是为了祛邪,使疾病早日痊愈,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对扶正是为了祛邪,使疾病早日痊愈,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正气的损伤,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机体正气的损伤,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扶正祛邪三、扶正祛邪第2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调整阴阳,就是纠正疾病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调整阴阳,就是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阳恢复相对平衡。(一)损其有余(一)损其有余(二)补其不足(二)补其不足四、调整阴阳四、调整阴阳第2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对于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证,(一)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对于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证,采用采用“实则泻之实则泻之”的方法治疗护理。的方法治疗护理。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对阳邪偏盛,出现对阳邪偏盛,出现“阳胜则热阳胜则热”的实热证,用寒凉药以的实热证,用寒凉药以泻其偏盛之阳热。泻其偏盛之阳热。寒者热之:寒者热之:对阴邪偏盛,出现对阴邪偏盛,出现“阴胜则寒阴胜则寒”的实寒证,用温热药的实寒证,用温热药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四、调整阴阳四、调整阴阳第24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补其不足:又称补其偏衰,是指阴或阳虚损不足的病证,采(二)补其不足:又称补其偏衰,是指阴或阳虚损不足的病证,采用用“虚则补之虚则补之”的方法治疗护理。的方法治疗护理。阴阳互制:阴阳互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于阴虚不足以制阳,:对于阴虚不足以制阳,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须滋阴以抑阳;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须滋阴以抑阳;“益火之源,以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翳”:对于阳虚不足以制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须:对于阳虚不足以制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须扶阳以抑阴。扶阳以抑阴。阴阳互济:阴阳互济:“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阳虚者,扶阳时佐以滋阴;:阳虚者,扶阳时佐以滋阴;“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阴虚者,滋阴时佐以扶阳。:阴虚者,滋阴时佐以扶阳。阴阳双补:阴阳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并补。回阳救阴:回阳救阴:亡阳和亡阴者,皆存在气脱病机,要以峻剂补气固脱。独亡阳和亡阴者,皆存在气脱病机,要以峻剂补气固脱。独参汤。参汤。四、调整阴阳四、调整阴阳第25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可表现不同的(一)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可表现不同的证候,护理时采用不一样的措施。证候,护理时采用不一样的措施。(二)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种证候,(二)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种证候,可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可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五、病护异同五、病护异同第26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同病异护同病异护“同病同病”:胃痛胃痛食滞胃痛食滞胃痛消食导滞消食导滞气滞胃痛气滞胃痛理气和胃理气和胃 防寒保暖,热敷上腹部,饮食用药宜温热,忌食生冷饮食上食用萝卜、柑橘等行气开胃之品,不宜用土豆、红薯等易胀气食品;情志上消除烦恼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寒证胃痛寒证胃痛温胃散寒温胃散寒 饮食清淡,食山楂等消食之品第27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异病同护异病同护“同证同证”:中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子宫下垂子宫下垂慢性胃下垂慢性胃下垂久泻脱肛久泻脱肛平卧休息,不宜重体力劳动平卧休息,不宜重体力劳动 用药上用补中益气升提药物用药上用补中益气升提药物饮食宜黄芪、党参炖鸡汤等饮食宜黄芪、党参炖鸡汤等针灸百会、关元、足三里等针灸百会、关元、足三里等第28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 六、三因制宜六、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时制宜12根据不同的地域环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确定护理境特点来确定护理方法。方法。南方温暖潮湿,人南方温暖潮湿,人多瘦薄,腠理开泄,多瘦薄,腠理开泄,护理应避风、热、护理应避风、热、潮。潮。北方干燥寒冷,人北方干燥寒冷,人多敦实,腠理致密,多敦实,腠理致密,护理应避风、寒、护理应避风、寒、燥,保湿保暖。燥,保湿保暖。因地制宜因地制宜3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确定护理方法。点,来确定护理方法。老年人气血亏虚,注老年人气血亏虚,注意扶正补虚;小儿脏意扶正补虚;小儿脏腑娇嫩,用药宜轻,腑娇嫩,用药宜轻,不可峻烈。不可峻烈。女性有经、带、胎、女性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产等生理特点。阳盛或阴虚之体,慎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阳虚或阴盛用温热;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之体,慎用寒凉。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确定护理方法。点来确定护理方法。用寒凉方法,要避气用寒凉方法,要避气候之寒凉;用温热方候之寒凉;用温热方法,要避气候之温热。法,要避气候之温热。秋冬气候寒凉,慎用秋冬气候寒凉,慎用苦寒之品,以免伤阳。苦寒之品,以免伤阳。春夏气候温热,不宜春夏气候温热,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以免过用辛温发散,以免耗伤阴液。耗伤阴液。第29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章第三章 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第30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节第一节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概念: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制定和实概念: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生活护理计划,给予生活方面的全面护施个性化的生活护理计划,给予生活方面的全面护理和照料。理和照料。目的:促进机体内外阴阳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目的:促进机体内外阴阳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提高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提高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造良好的条件。生活起居护理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和病人的康复有十分生活起居护理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和病人的康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密切的关系。第3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顺应自然,平衡阴阳一、顺应自然,平衡阴阳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变化会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会引起人生理和病理变化人生理和病理变化(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从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入手,制定出从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入手,制定出不同的护理养生方法,指导病人的养生和不同的护理养生方法,指导病人的养生和观察病情变化规律。观察病情变化规律。第3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四时气候养生(一)四时气候养生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以从其根。”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飨泻;夏伤于暑,秋必垓病,春伤于风,夏生飨泻;夏伤于暑,秋必垓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第3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子午流注:即每日的子午流注:即每日的12个个时辰对应人体的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条经脉。随着时辰变化,不同经随着时辰变化,不同经脉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脉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也有盛有衰。把人的脏腑在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相扣,十分有序。掌握子午流注规律,对掌握子午流注规律,对脏腑虚衰的判断、养生、脏腑虚衰的判断、养生、针灸及用药都有指导性针灸及用药都有指导性作用。作用。(二)十二时辰养生(二)十二时辰养生(“子午流注子午流注”)第34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十二时辰养生(二)十二时辰养生(“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护理指导:护理指导:子时(胆经,子时(胆经,12PM-1AM):阴阳交接,极不平衡,需静睡升发胆气;):阴阳交接,极不平衡,需静睡升发胆气;丑时(肝经,丑时(肝经,1-3AM):长期丑时不入睡则面色青灰,情绪躁郁;):长期丑时不入睡则面色青灰,情绪躁郁;寅时(肺经,寅时(肺经,3-5AM):肺脏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不能过早起床和锻炼;):肺脏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不能过早起床和锻炼;卯时(大肠经,卯时(大肠经,5-7AM):晨起排便,是健康的标志;):晨起排便,是健康的标志;辰时(胃经,辰时(胃经,7-9AM):此时进食早餐,最易消化吸收;):此时进食早餐,最易消化吸收;巳时(脾经,巳时(脾经,9-11AM):脾主思虑,工作学习的黄金时间;):脾主思虑,工作学习的黄金时间;午时(心经,午时(心经,12AM-1PM):阴阳交接,极不平衡,需静卧养心;):阴阳交接,极不平衡,需静卧养心;未时(小肠经,未时(小肠经,1-3PM):饮食物进一步吸收,泌别清浊;):饮食物进一步吸收,泌别清浊;申时(膀胱经,申时(膀胱经,3-5PM):膀胱排尿,应多喝水吃水果,保持水液平衡;):膀胱排尿,应多喝水吃水果,保持水液平衡;酉时(肾经,酉时(肾经,5-7PM):肾藏精,此时应养精蓄锐,不做剧烈劳动;):肾藏精,此时应养精蓄锐,不做剧烈劳动;戌时(心包经,戌时(心包经,7-9PM):心在志为喜,适当娱乐;):心在志为喜,适当娱乐;亥时(三焦经,亥时(三焦经,9-11PM):三焦通调水道,少饮水,收藏平静。):三焦通调水道,少饮水,收藏平静。第35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二、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一)动静结合(一)动静结合1、动以养形:、动以养形:“养形养形”的涵义是的涵义是调饮食,保脾胃;调饮食,保脾胃;多运动,多运动,适劳逸;适劳逸;避寒暑,慎起居。避寒暑,慎起居。2、静以养神:、静以养神:“养神养神”的涵义的涵义内心清静,不贪欲妄想;内心清静,不贪欲妄想;摆脱摆脱有害情绪刺激,情绪不过度波动;有害情绪刺激,情绪不过度波动;积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积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二)形神共养(二)形神共养形是生命的载体,神是生命的形是生命的载体,神是生命的主宰,不可分割。主宰,不可分割。第36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优化环境,慎避外邪三、优化环境,慎避外邪(一)环境宜安静整洁(一)环境宜安静整洁护理人员做到护理人员做到“四轻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二)病室宜空气流通(二)病室宜空气流通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通风,避免让病人直接当风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通风,避免让病人直接当风(三)病室宜光线适度(三)病室宜光线适度因人而异:热证病患,室内光线宜暗;寒证患者,光线宜充足因人而异:热证病患,室内光线宜暗;寒证患者,光线宜充足(四)病室宜温度湿度适中(四)病室宜温度湿度适中夏季夏季24-26为佳,冬季为佳,冬季16-18为佳,湿度为佳,湿度50-60%为佳为佳第37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四、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四、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起居有常,二便通畅(一)起居有常,二便通畅(二)劳逸适度,不妄作劳(二)劳逸适度,不妄作劳合理的安排日常活动,包括体力活动、脑力劳动和性活动;合理的安排日常活动,包括体力活动、脑力劳动和性活动;过劳: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劳: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逸: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逸: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第38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节第二节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概念: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注意观察、改善、消除或避免概念: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注意观察、改善、消除或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以及由此情绪产生的躯体症状,达到预防和治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以及由此情绪产生的躯体症状,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疗疾病的目的。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情志正常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情志正常脏气调和;脏气调和;情志异常情志异常内伤脏腑。内伤脏腑。七情内伤的特点:直接伤及内脏;七情内伤的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情志异常会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情志异常会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第39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精诚施护(一)精诚施护“精精”: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诚诚”:护理人员的真诚理解、尊重体贴和热情周到:护理人员的真诚理解、尊重体贴和热情周到(二)辩证施护(二)辩证施护观察、判断、掌握病情和情志的变化,灵活变通观察、判断、掌握病情和情志的变化,灵活变通(三)因人施护(三)因人施护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情志护理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情志护理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第40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说理疏导法(一)说理疏导法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通过交流,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不良情绪、指导患者配合通过交流,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不良情绪、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治疗。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第4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妙论愈疾案(许叔微)妙论愈疾案(许叔微)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当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当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之服药,已觉沉疴去体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之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愿求药以治之。矣,愿求药以治之。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第4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二)情志相胜法(二)情志相胜法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第4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怒治不寐案(张子和)怒治不寐案(张子和)一富家妇人,伤思过度,二年不寐,无药可疗,其夫一富家妇人,伤思过度,二年不寐,无药可疗,其夫求张治之,张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脾主思故求张治之,张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共约,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也。乃与其夫共约,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出汗,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出汗,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食进脉平。九日不寤,自是食进脉平。续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第44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三)移情易性法(三)移情易性法以其他事物,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琴棋书画、音乐以其他事物,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琴棋书画、音乐歌舞、种花垂钓、运动健身等。歌舞、种花垂钓、运动健身等。(四)顺情解郁法(四)顺情解郁法对于精神忧郁或压抑的患者,尽量顺从其抑制和情绪,满足对于精神忧郁或压抑的患者,尽量顺从其抑制和情绪,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以化郁为畅;其合理的要求,以化郁为畅;“郁而发之郁而发之”:引导其向亲朋倾诉甚至哭诉来宣泄悲郁情绪。:引导其向亲朋倾诉甚至哭诉来宣泄悲郁情绪。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第45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节第三节方药基础知识及用药护理方药基础知识及用药护理中药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说明其作用机理中药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说明其作用机理,并指导临床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应用的传统药物。第46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中药品种已达中药品种已达1280012800多种多种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中药的用法: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等中药的用法: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等一、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基本知识第47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1 1、四气、四气四气又称四性,即中药的四气又称四性,即中药的寒、热、温、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四种不同的药性性是从药物治疗效果和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概括是从药物治疗效果和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概括出来的药性理论。出来的药性理论。主要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主要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向。(一)中药性能(一)中药性能第48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2 2、五味、五味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而后者正是五味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后者正是五味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一般应用中,四气五味互相配合才能准确说明药物作用,一般应用中,四气五味互相配合才能准确说明药物作用,如辛寒、辛温。如辛寒、辛温。(一)中药性能(一)中药性能第49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辛:能辛:能行、散行、散,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作用。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如作用。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如薄荷、陈皮、藿香等。薄荷、陈皮、藿香等。甘;能甘;能补、和、缓补、和、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作用。用于正气虚弱、脏腑不和、拘挛疼痛、急止痛作用。用于正气虚弱、脏腑不和、拘挛疼痛、调和药性等方面。如党参、熟地、饴糖、甘草等。调和药性等方面。如党参、熟地、饴糖、甘草等。酸:能酸:能收、涩收、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体虚多汗、,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尿频、崩漏、带下等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尿频、崩漏、带下等证。如乌梅、五味子、诃子等。证。如乌梅、五味子、诃子等。第50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苦:能苦:能泄、燥、坚泄、燥、坚,具有清热泻火、降泻气逆、通泻,具有清热泻火、降泻气逆、通泻大便、燥湿祛邪、泻火存阴等作用。用于实热证、实大便、燥湿祛邪、泻火存阴等作用。用于实热证、实证咳喘、呕恶、便秘、湿证等证。如黄柏、黄连、黄证咳喘、呕恶、便秘、湿证等证。如黄柏、黄连、黄芩、大黄、旋复花等。芩、大黄、旋复花等。咸:能咸:能下、软下、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作用,用于,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作用,用于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徵瘕痞块等证。如芒硝、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徵瘕痞块等证。如芒硝、昆布、牡蛎、海藻、鳖甲等。昆布、牡蛎、海藻、鳖甲等。淡:能淡:能渗、利渗、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用于水肿、,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一般将淡归于甘,如茯苓等。小便不利等证,一般将淡归于甘,如茯苓等。涩:与酸作用类似,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涩:与酸作用类似,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出血等证,如芡实、婴粟壳等。出血等证,如芡实、婴粟壳等。第5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3 3、升降沉浮、升降沉浮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升降沉浮与病位、病势的关系:就病位而言,应顺其而治,升降沉浮与病位、病势的关系:就病位而言,应顺其而治,病在表在上要发散解表;就病势而言应逆其而治,病势上亢者病在表在上要发散解表;就病势而言应逆其而治,病势上亢者要降要镇。要降要镇。升降沉浮与药物气味、质地、炮制和配伍的关系:辛甘升降沉浮与药物气味、质地、炮制和配伍的关系:辛甘淡属阳升浮,苦酸咸属阴沉降;花叶枝皮多升浮,种子果淡属阳升浮,苦酸咸属阴沉降;花叶枝皮多升浮,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多沉降;不同炮制药性不同,如酒制能升,醋实矿物贝壳多沉降;不同炮制药性不同,如酒制能升,醋炒收敛,盐炒下行。炒收敛,盐炒下行。(一)中药性能(一)中药性能第5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4 4、归经、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药物的归经与治疗作用关系密切。药物的归经与治疗作用关系密切。在临床治疗中药物归经须与药物的气味、升降沉浮结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药物归经须与药物的气味、升降沉浮结合应用。(一)中药性能(一)中药性能第5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5 5、毒性、毒性古人所说毒性:药物的偏性,包括治疗作用和毒副古人所说毒性:药物的偏性,包括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作用。现代所说毒性:毒副作用,反应中药的安全性。现代所说毒性:毒副作用,反应中药的安全性。毒性有程度之分:小毒,有毒,大毒。毒性有程度之分:小毒,有毒,大毒。有毒中药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和适应症。有毒中药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和适应症。(一)中药性能(一)中药性能第54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1 1、配伍、配伍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七情。七情。(二)中药用法(二)中药用法1.1.单行:一味药物单行:一味药物2.2.相须:功效相似的药物协同作用相须:功效相似的药物协同作用3.3.相使:不同功效药物配合,辅助主药相使:不同功效药物配合,辅助主药4.4.相畏:毒性被另一种药减轻相畏:毒性被另一种药减轻5.5.相杀:减轻了另一种药毒性相杀:减轻了另一种药毒性6.6.相恶:药物合用后降低疗效相恶:药物合用后降低疗效7.7.相反:药物合用后产生毒性,相反:药物合用后产生毒性,“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同一事件的两种同一事件的两种提法提法第55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2、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等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等(1)配伍禁忌)配伍禁忌中药中药“七情七情”中的中的“相恶相恶”和和“相反相反”的配伍关系,均属的配伍关系,均属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十九畏十九畏”和和“十八反十八反”(二)中药用法(二)中药用法第56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十八反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玄参、沙参、丹参、细辛、芍药藜芦反人参、玄参、沙参、丹参、细辛、芍药“十九畏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草乌、川乌畏犀角,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草乌、川乌畏犀角,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五灵脂。第57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朱砂、雄黄、胆矾、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朱砂、雄黄、胆矾、轻粉、巴豆、芫花、甘遂、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轻粉、巴豆、芫花、甘遂、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活血、行气、攻下、辛热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慎用(活血、行气、攻下、辛热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芒硝等。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芒硝等。(二)中药用法(二)中药用法第58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热患者还应忌油。高热患者还应忌油。(二)中药用法(二)中药用法第59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3、用量、用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干燥生药)主要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干燥生药)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1)药物的性质:毒性药物轻,药性峻猛轻,贵重药物轻)药物的性质:毒性药物轻,药性峻猛轻,贵重药物轻(2)药物的质地:贝壳、金石类用量重,花、叶类用量轻)药物的质地:贝壳、金石类用量重,花、叶类用量轻(3)剂型和配伍:汤剂量大,丸散剂量小)剂型和配伍:汤剂量大,丸散剂量小(4)病人情况:老人、小儿、体质虚弱及产后妇女宜量小)病人情况:老人、小儿、体质虚弱及产后妇女宜量小(二)中药用法(二)中药用法第60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方剂是在中医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遵循组方原则,有方剂是在中医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遵循组方原则,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药物,确定剂量和用法,合理配伍而目的的选择恰当的药物,确定剂量和用法,合理配伍而成,是成,是“理、法、方、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不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不是多种药物的简单相加,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将多种药多种药物的简单相加,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将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物组成方剂。二、方剂基本知识二、方剂基本知识第61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可起到以下作用可起到以下作用1 1增强药力增强药力 2 2产生协同作用产生协同作用 3 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62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一)组成原则(一)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臣佐使1.君药:即针对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主病或主证起起主要治疗作用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的药物。2.臣药:有两种意义臣药: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兼病或兼证起起主要治疗作用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的药物。(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一)方剂的组成原则第63页,讲稿共121张,创作于星期一3.3.佐药:有三种意义。佐药:有三种意义。佐助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次要兼证的药物;的药物;佐制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精选PPT.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