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影像诊断课件.ppt
关于肝血管瘤影像诊断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5页概述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5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目前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其二认为肝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5页分类分类(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5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小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5页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B超超 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大多数小血管瘤(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CT 平扫下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呈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密度(“快进慢出)。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5页诊断依据诊断依据MRI T1WI低信号,T2WI表现为特征性的“灯泡征灯泡征”样高信号。增强特征同CT。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5页T1WIT2WIDWI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5页诊断依据诊断依据动脉造影动脉造影 对比剂进入肝血管窦后密度呈很高的染色,形对比剂进入肝血管窦后密度呈很高的染色,形似大小不等的似大小不等的“小棉球小棉球”或或“爆米花爆米花”,瘤体巨大的则出,瘤体巨大的则出现现“树上挂果树上挂果”征。动脉期很早出现,持续时间长,可达征。动脉期很早出现,持续时间长,可达20s20s甚至更长,即“早出晚归”征。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肝血流,血池显像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高肝血流,血池显像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5页肝血管瘤的危害性肝血管瘤的危害性 肝功能逐渐出现异常 损害肝脏的代谢作用 大出血,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cm,无临床症状,且动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定期复查即可,否则应予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5页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1)肝血管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2)肝动脉结扎术;(3)术中冷冻治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1)放射治疗;(2)中医中药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5页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1)动脉导管介入 通过股动脉插管至肝部,采取注射硬化剂,阻止肝部血管瘤瘤体生长,使其逐渐坏死,达到治疗目的。(2)高频彩超微创介入疗法 在高频彩超三维可视下,通过介入针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瘤体中心病灶,准确率、有效率高,愈合快,不复发。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5页典型病例ID 284207,女,54岁,查体发现肝巨大占位1天。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5页病例回顾女,40岁,查体彩超发现肝占位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5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