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鲁东大学)》章节测试附答案.docx

    • 资源ID:4989673       资源大小:35.58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鲁东大学)》章节测试附答案.docx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鲁东大学)章节测试附答案第一章测试1、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的青少年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A、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B、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C、已满14周岁D、未满25周岁正确答案:A2、我国当前青少年人犯罪的特点有()A、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B、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C、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D、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正确答案:ABCD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包括()A、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B、青少年好奇心强C、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D、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正确答案:ABCD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包括()A、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B、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C、青少年的年龄D、不良社会环境正确答案:AB5、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包括()A、教育功能单一化:有的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重教书轻育人B、有的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的鄙弃和疏于教育易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C、流失生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D、学校教育中缺乏青春期教育,使未成年人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理、神秘感和尝试的欲望,易于接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正确答案:ABCD6、世界各国对于未成年人年龄规定不一。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更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世界上公认的几大公害包括()A、青少年犯罪B、吸毒贩毒C、环境污染正确答案:ABC10、()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机最多的人生阶段,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A、青少年阶段B、中壮年阶段C、老年阶段正确答案:A第二章测试1、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A、亚里士多德B、克劳塞维茨C、犯罪心理学纲要的作者埃宾D、柏拉图正确答案:C2、“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A、龙勃罗梭B、柏拉图C、弗洛伊德D、马斯洛正确答案:A3、生物学原因论将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生理因素,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其生理因素异于常人。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梭是该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犯罪是一种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犯罪心理活动是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1876年他的名著犯罪人论问世,其理论基础是犯罪的生理遗传决定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犯罪的生理因素作了广泛的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修正了龙勃罗梭的理论,形成了一些分支学说:体形说;内分泌说;染色体变异说;脑电波说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原因论认为犯罪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因素,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无不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德国的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李斯特是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30年后,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分支学说:社会环境论;模仿论;不同接融论或差异结交论、异化交往论、不同联系论;文化冲突论;社会异常论;标签理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起作用,而是主体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由于青少年情绪的冲动和不稳定,导致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和偶发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中,主观因素包括以下两项:()A、心理上的不稳定性B、生理上的不成熟性C、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正确答案:AB10、()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绝非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或交互作用的结果。A、犯罪的生物学原因论B、犯罪的社会学原因论C、多元犯罪原因论正确答案:C第三章测试1、在犯罪手段上的年龄差异方面()A、青少年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情景性、冲动性、体能性、团伙性、缺乏预谋性等特点B、中壮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预谋性、欺骗性、智力性等特点C、老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非体能性、单独性和情景性等特点D、青少年犯罪、中壮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没有区别正确答案:ABC2、从犯罪形态看,中壮年人犯罪是整个犯罪现象中的典型形态;从犯罪数量来看,中壮年人犯罪在全部刑事犯罪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虽然中壮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没有青少年热犯罪数量多,但是,中壮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却可能远远大于青少年犯罪和老年犯罪,中壮年人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直接关系到党风和廉政建设问题,因此,加强对中壮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对于有效防治国家公务员犯罪,反腐倡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A、14周岁以下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该年龄阶段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罪行负刑事责任C、已满16周岁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因为已满16周岁的人,其智力和社会知识已有相当的发展,已具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D、考虑到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所以,我国刑法规定,对这部分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ABCD4、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些说法表明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的关系:()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B、性相近,习相远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确答案:BD5、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D、生理因素正确答案:D6、刑事犯罪责任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要件之一。刑法对不同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惩罚原则是不一样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心理发展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良社会影响的诱发下,容易导致犯罪。()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常会让他们产生情绪障碍,在一定外界诱因的刺激下,容易一时冲动而违法乱纪。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惑,使其冷静对待。()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刑事审判中,通常情况下认定被告人的年龄与案件处理没有多大关系,如对于成年被告人。但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年龄的准确认定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A、对被告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B、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C、是否适用死刑正确答案:ABC10、论语季氏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强调的是重视()对人的行为和修养的影响。A、年龄B、家庭C、环境正确答案:A第四章测试1、犯罪的重点特征是指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犯罪行为的分布特征,即一天中什么时间犯什么罪的人最多。因夜间的黑暗,以及人们疏于防备等无疑给犯罪的发生带来一些方便。盗窃汽车、入室抢劫、拦路强奸等犯罪通常被称为“夜间犯罪”。研究还发现,扒窃、过失致死等在白天发生的较多。这与上下班的交通拥挤时间,以及下午时间司机精神较疲惫不无关系。()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可以忽略不计。()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好转,营养状况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的生理早熟,使性的体验感提前,加之现实社会中性适应期的延长,可能是青少年性犯罪低龄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犯罪心理形成与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包括:A、学校教育内容的失衡B、学校教育方式不当C、学校管理上的失当D、大众传播媒介中不良的诱导正确答案:ABC5、不良的学校教育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产生()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一般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通常是在外界诱因的刺激下产生的,带有明显的情绪性色彩和盲目性,因此,只要措施得当,注意从内心感化青少年,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那么,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是可以适度得到预防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一般来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不但可以适度预防,也比较容易在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良性转化。()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社会不良现象和糟粕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削弱和淡化,学校教育的不合理因素,成为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在原因。()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青少年接受不良刺激的来源包括()A、社会B、学校C、家庭正确答案:ABC10、“孟母择邻”说的是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A、学校B、家庭C、环境正确答案:C第五章测试1、犯罪动机有如下特点()A、犯罪动机的主观性B、犯罪动机具有相对性C、犯罪动机具有动态性D、犯罪动机具有复杂性正确答案:ABCD2、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决定个体是否犯罪,但智力水平与犯罪者采取什么手段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气质类型与犯罪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气质可能影响犯罪类型、犯罪手段和方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犯罪行为与不良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不良性格引起的,不良性格仅是造成行为人违法犯罪的因素之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从年龄特征来看,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危人群。()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不够完善,相对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心理水平较低,因此,容易接受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从而误入岐途。()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又要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加强青少年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人格。()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一定强度的需要促使形成犯罪动机。动机源于需要。主体由需要产生欲望,当欲望与现实中的具体对象建立联系的时候,才能变成真正的动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心理学意义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包括:()A、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及相应的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B、根据青少年的知、情、意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讲究教育的心理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C、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正确答案:ABC10、()是指推动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是驱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一定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或意识冲突。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犯罪行为正确答案:A第六章测试1、促成犯罪预备行为实施的外界因素刺激有:()A、被害人突发的行为B、与犯罪无关的第三人无意识地为犯罪人提供了犯罪的方便条件C、犯罪人急于实施决意中犯罪以达到其他目的D、共犯之间彼此互相促进正确答案:ABCD2、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一般来说,犯罪人数都是女性高于男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男性在犯罪手段上多采用具有主动性、进攻性的暴力手段为多,女性在犯罪手段上的特点为被动性、欺骗性、非暴力性、隐蔽性。犯罪中多利用女性的性别特点作掩护进行犯罪。()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过失犯罪的认识特征包括:()A、行为人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结果不一致B、行为人的知识经验与判断的欠缺和不当借鉴C、行为人的遗忘D、记忆欠缺、错觉等正确答案:ABCD5、一般来说,犯罪未遂时的心理状态有:懊恼;悔恨;愤怒;恐惧等。犯罪既遂时的心理状态有:满足;弛缓;精神紧张、联想混乱;悔悟;犹豫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男性未成年人完全一致。()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故意犯罪心理可从刑法视角,分为间接故意的犯罪心理和直接故意的犯罪心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从犯罪心理生成机制及其是否有预谋看,可将犯罪故意划分为即时故意与预谋故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影响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有:()A、对人对事态度不端B、认知错误、自我失察、体验失真、思维片面C、注意力的涣散与分心正确答案:ABC10、()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是不负责任的轻率态度,这种态度削弱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个人即使认识到危险的存在,也会轻率对待,不履行防止危险发生的义务,不会引起警戒,从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A、疏忽大意B、过于自信C、直接故意正确答案:B第七章测试1、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基于犯罪人在行为时的心理差异和犯罪行为深度的差异,将犯罪人分为初犯、累犯和惯犯,这主要是根据犯罪人在年龄、性别、智能、气质等方面的特点,分析犯罪人在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沾染恶习的深浅,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手段和行为,以及对犯罪后果的考虑等方面的差异为因素考虑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初犯是指第一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包括轻微的违法行为以及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第一次犯罪往往要经历许多矛盾,既有对犯罪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追求、向往,又惧怕法律的处罚,同时,还有道德、良心仍存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惯犯是指反复多次地实施同类违法犯罪的罪犯。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惯犯主要是指反复多次实施同类犯罪行为,以犯罪为常业,并且形成了犯罪习惯,将犯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或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犯罪分子。()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即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特征包括:A、共同意向性B、目的统一性C、心理趋同性D、心理相容性正确答案:ABCD5、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包括:A、反社会意识增强B、罪责扩大,安全感增强C、犯罪组织的内聚力强D、成员之间往往有权威与服从心理正确答案:ABCD6、共同犯罪心理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出于共同动机和目的,而实施共同犯罪行为的心理特征。()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犯罪集团特定的群体氛围,对犯罪集团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制约和影响。()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由于犯罪集团成员具有心理共性或心理相容性,故常常以整体的行为实现其价值目标,侵犯社会或他人利益。()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初犯心理主要包括()A、害怕心理。即表现出激烈的心理冲突,犹豫不决,心慌胆怯。B、侥幸心理。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足违法的,一旦败露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抱着不一定会被人发现的心理。C、好奇心理。即在一种新奇、探求心理支配下,为满足自己的某种好奇心而采取的犯罪行为。正确答案:ABC10、因某种因素而突然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为()A、初犯B、偶犯C、惯犯正确答案:B第八章测试1、暴力犯罪是指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直接侵犯或危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的犯罪,一般包括杀人罪、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暴力犯罪的特点包括()A、犯罪主体绝大多数是青少年B、暴力犯罪的突发性C、暴力犯罪动机的复杂性D、暴力犯罪的恶劣性正确答案:ABCD3、暴力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应当是一个因素群,是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受害人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暴力犯罪的预防对策包括()A、改善社会环境,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C、加强社会调解和疏导工作,注意及时解决纠纷,防止矛盾激化D、发挥司法机关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正确答案:ABCD5、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犯罪人往往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越轨行为就是犯罪行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暴力犯罪心理是指以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实施犯罪,以达到犯罪目的的犯罪人的心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抢劫犯罪心理,是指实施抢劫犯罪行为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反社会性强、冒险性突出、贪婪性强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暴力犯罪心理包括()A、抢劫犯罪心理B、抢夺犯罪心理C、盗窃犯罪心理正确答案:AB10、()也称为“物欲性犯罪心理”。指出于贪利动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非法手段攫取公私财物和金钱,满足个人享乐等私欲的犯罪人的心理。A、暴力犯罪心理B、抢劫犯罪心理C、财产犯罪心理正确答案:C第九章测试1、犯罪心理预测就是在经过深入调查,科学、准确、全面地掌握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犯罪资料,准确把握犯罪产生的客观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统计学、逻辑学和数学等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处理,揭示犯罪原因、条件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活动的规律性,并对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未来发展趋势、犯罪种类、犯罪人员构成、犯罪类型分布、犯罪手段和方式,以及某些个体犯罪和重复犯罪的可能性等进行事先测定与推估的犯罪心理研究工作过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犯罪心理预测的分类包括()A、从对象上可分为社会总体、局部与个体预测B、从形式上可分为综合、分类和单项预测C、从时间上可分为近、中、远期预测D、从性质上可划分为定性和定量预测正确答案:ABCD3、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包括()A、犯罪率的预测B、犯罪类型的预测C、犯罪人的预测D、犯罪侵害的客体的预测正确答案:ABCD4、犯罪心理的探索型预测法是指假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变,从现状推测未来的方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初犯预测是指对重新犯罪的预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犯罪心理学作为揭示犯罪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不断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为犯罪心理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心理科学依据。()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犯罪征兆,就是犯罪人在犯罪前出现的征兆,苗头或异常现象。()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司法精神病鉴定与犯罪心理评估既相关又区别:前者主要解决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问题,后者是为解决嫌疑人为何会犯罪及其人身危险性问题。()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科学地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再犯可能性预测,有利于()A、对再犯可能性较大的刑满释放人员实施重点教育、帮助和防范B、提高监狱改造质量和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C、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正确答案:ABC10、()是犯罪预防的基础,是制定犯罪防范对策的科学依据,它是犯罪学体系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A、犯罪惩罚B、犯罪预测C、犯罪推理正确答案:B第十章测试1、按照萨瑟兰差别交往理论的观点,犯罪是习得的。将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放到监狱中将可能强化其犯罪倾向。()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犯罪心理评估和干预机制立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原因,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强调在全面评估未成年人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定罪量刑,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犯罪心理评估和干预介入的现实基础包括()A、未成年人犯罪比率居高不下B、社会管理创新意识C、丰厚的高校资源D、较为成熟的心理评估与干预机构以及较为宽广的缓刑帮教资源正确答案:ABCD4、犯罪心理诊断是运用多种方法查明犯罪人心理特征、行为倾向及其与犯罪的关系,从而为犯罪适用法律、矫正治疗提供依据的活动。()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犯罪心理矫正是利用心理学、犯罪学、精神病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消除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帮助犯罪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与活动。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注意事项

    本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学(鲁东大学)》章节测试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hai****005)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