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doc
-
资源ID:4996762
资源大小:51.2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复习目标】1、能记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2、能说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3、会运用探究的方法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进行简要评价。【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知识链接】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基础知识梳理】 一。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 (1)背景 社会: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江南一带的_经济实力增强。 个人:目睹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思想 是非标准:反对将_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 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时期的要求。【点拨】李贽的离经叛道 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_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1)提出_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提醒】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因素 (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因素: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点拨】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启蒙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警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思考探究一:阅读材料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初谭集藏书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根据材料提炼作者的观点。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否定孔子的权威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3)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原理分析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 经济是基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盛极而衰;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上,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上,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要求挣脱思想束缚;(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思考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秦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4)简述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变化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宋代儒学吸收佛学和道学思想,发展成新儒学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格守封建伦理道德。明中叶儒学出现与理学对立的心学,认为心外无理、无物,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适应统治阶级需要,成为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思考探究三材料1: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2: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3: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据材料2,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 提示: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限制君主专制。 2结合材料3分析,明清思想家“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什么? 提示:17世纪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缚;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考探究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2: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3:“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4: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概括材料1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针对材料1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3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1、2、3,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4,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 (4)共同:抨击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拓展延伸】 1.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评价:积极:1)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2)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其所处时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3.黄、顾、王有哪些共同的观点? 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观点?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认为农工商皆本。 个人经历:都参加了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4.三人的思想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2)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近代梁启超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5.为何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检测】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解析】题干的主要意思是,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乡野之间,是非不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应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这实际上是否定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强调百姓对国家的责任。“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强调百姓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跟否定君主专制无关。“天下为公”指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因此C项最接近题干意思。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选C。长期以来儒学为上层知识分子所垄断,李贽认为普通老百姓占世间大多数,强调儒家思想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只为少部分人服务,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解析:选A。黄宗羲的主张中,不可能会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因为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排除C项与D项;黄宗羲“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主张建立法治,但不是由君主一人说了算。黄宗羲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君主专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排除B。 4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反封建思想。根据题干中“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表明其反传统思想的特点,B项说法正确。“童心”“真心”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李贽生活在明末清初,此时商品经济发达,少数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项正确。 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徙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选D。“以救世也”也就是君子之为学在于明道救世,解决现实问题,而非研究诗文,钻研文字。与D项观点相符。6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家李贽的思想。B、C、D三项均为李贽的主要思想成果,都体现了他对正统思想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