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刨花板项目申请报告(参考模板).docx
泓域咨询 /哈尔滨刨花板项目申请报告哈尔滨刨花板项目申请报告x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8一、 市场规模8二、 行业竞争格局10三、 刨花板行业发展概况12第二章 项目概况15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5二、 项目承办单位15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7四、 报告编制说明18五、 项目建设选址19六、 项目生产规模20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0八、 环境影响20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20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1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21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1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2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创新驱动发展29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5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8第四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39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9二、 建设方案3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0第五章 法人治理4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2二、 董事46三、 高级管理人员51四、 监事54第六章 运营模式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7四、 财务会计制度60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64一、 公司发展规划64二、 保障措施65第八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68一、 项目节能概述6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9能耗分析一览表70三、 项目节能措施70四、 节能综合评价72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73一、 编制依据73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4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5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5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6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76七、 环境管理分析78八、 结论79九、 建议79第十章 安全生产81一、 编制依据81二、 防范措施83三、 预期效果评价86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配置87一、 人力资源配置87劳动定员一览表87二、 员工技能培训87第十二章 投资计划90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0二、 建设投资估算91建设投资估算表93三、 建设期利息9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3四、 流动资金94流动资金估算表95五、 总投资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第十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99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9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3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5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6五、 偿债能力分析10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8六、 经济评价结论108第十四章 风险防范109一、 项目风险分析109二、 项目风险对策111第十五章 招投标方案114一、 项目招标依据114二、 项目招标范围114三、 招标要求115四、 招标组织方式115五、 招标信息发布119第十六章 总结说明120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2建设投资估算表12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5流动资金估算表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3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6能耗分析一览表136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市场规模我国人造板发展从无到有历经起步、新兴、发展、提速、繁荣及创新升级五大阶段。1949-1952年,胶合板也为我国同期唯一可生产的人造板品种,直到纤维板和刨花板于1959年和1961年分别开始投产。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企业多达1万家,人造板产量超过1.5亿立方米,占到全球人造板产量的40%。到2015年,随着宏观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人造板行业增速低于5%,产量增速仅为4.78%,收入增速为2.55%。来自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中国人造板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国人造板产量首次突破3.00亿立方米,进入2018年之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创新升级新阶段,技术工艺、环保水平及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2018年全国人造板总产量为2.99亿立方米,其中,胶合板1.79亿立方米,纤维板0.62亿立方米,刨花板产量0.27亿立方米,其他人造板0.31亿立方米。我国人造板行业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尽管2018年消费量出现小规模负增长,整体消费增速依然高于产量增速,过去8年我国人造板行业消费增速为10.3%,但增速差距逐步收窄。我国人造板企业数量从1999年的4,701家增长到2015年51,813家,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6.18%。其中,2011年、2012年人造板企业数量环比分别增长了53.52%和43.63%,企业数量的大规模扩张直接导致了超产能的迅速扩张,行业迅速饱和,使得2016年至2018年的企业数量环比增幅仅为1.13%、2.66%、0.01%,到2018年我国共有人造板企业6,200多家,人造板行业迅速萎缩。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造板总产量2.99亿m³,比2017年略有回升,增长1.43%。2010-2018年我国人造板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近3年来我国人造板总量相对平稳,整体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中国人造板产量为2.95亿m³,同比降低1.9%,为近20年来首次下降。产值约6,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过去10多年来,中国人造板产量持续增长,尽管增速逐渐趋缓,且2017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人造板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由于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全国刨花板生产能力从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受益于定制家居行业的迅猛发展,先进、高产能新增产线陆续投入运行,总体生产能力恢复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人造板产业报告2018,截止2017年底,全国刨花板生产企业共计379家,合计生产能力2,986万立方米/年,较2016年大幅增长43.5%。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建成投产25条刨花板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389.5万立方米/年,其中连续平压生产线11条,合计生产能力266.5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新增生产能力的68.4%。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刨花板产量年均增速达到12.9%。2017年,全国生产刨花板2,77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8%,创出历史新高,成为人造板产品中唯一产量增加的板种,占全国人造板总产量的9.42%,比上年提升0.6%,连续两年增加,产值约419亿元。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刨花板产量为2,732万立方米,近3年的年均产量比2013-2015年要高,且近3年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二、 行业竞争格局我国人造板生产省区集中度较高,但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2015年人造板生产排名前五的省区分别是山东、江苏、广西、安徽和广东,产能分别为7,068.23万立方米、4,685.60万立方米、3,560.73万立方米、2,105.49万立方米、1,815.92立方米,占比分别为24.65%、16.34%、12.42%、7.34%、6.33%,共计67.07%。虽然产能分布相对集中,但是人造板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小。全国家庭作坊式工厂集聚,缺乏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产业和商业巨头,这使得人造板行业企业在于下游家具行业客户的交易中,往往无法把握主导权,人造板行业总体议价能力较弱。这也意味着,人造板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相对突出,拥有较高的行业整合潜力。受环保升级和消费需求升级影响,中小产能将逐步收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重点地区的重点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刨花板市场潜力大,行业龙头率先布局。刨花板对原材料要求低,出材率高,价格低廉,优势较为突出。随着连续平压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刨花板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随着年纪的不断改进,甲醛可控度越来越高,刨花板的优势更为显著。目前刨花板的产能仅占人造板总产能的8%,欧美国家的刨花板产能占比达60%,由于未来可以被广泛的运用于定制家居等众多领域,因此刨花板蕴藏的市场潜力巨大,产能扩张将非常迅速。目前,行业内龙头企业已通过布局刨花板产业占领市场份额,大亚圣象已在江苏宿迁投资建厂从事刨花板生产,丰林集团通过收购惠州亚创的刨花板生产线、对南京的人造板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来升级刨花板生产线。人造板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行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方面,分散且紧缺的木料资源是的人造板企业面临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价格不确定性的风险,同时环保标准趋严对人造板企业环保设施升级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加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造板龙头企业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主要通过四条发展路径:第一是产品线纵向延伸,一种是中游板材生产企业发展下游定制家居业务,如大亚圣象、兔宝宝,一类是人造板制造商向上游林木产业延伸,通过自备林地、优化树种结构及营林造林技术,使森林资源培育与人造板制造紧密结合,通过推行“林板一体化”产业链体系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如丰林集团;第二是消费升级下带动中高端需求增长,人造板企业专注主营业务,升级产品结构,如丰林集团、宁丰集团;第三类是专注于某一细分人造板领域,如鼎丰股份;第四类人造板企业则受限于技术水平提升有限和普通人造板市场萎缩,逐步退出人造板领域。三、 刨花板行业发展概况我国刨花板产量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缓慢增长,经90年代短期调整下降后,21世纪初又恢复迅速增长,2006年我国跃居世界刨花板产量第一大国,2008年我国刨花板产量突破“千万”大关,2011年达到历史高点2,559万立方米,2012-2015年产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低端产能出清而下降明显。随着2015年定制家具产业的兴起,我国刨花板的产能及产量再次快速提升。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刨花板产量为2,732万立方米,近3年的年均产量比2013-2015年要高,且近3年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刨花板及其原材料的销售及采购均存在一定的经济运输半径,因此原材料资源丰富、下游产业分布集中的东部及南部区域成为了刨花板产能集中地。2017年,华东地区纤维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7%,系刨花板最大的生产区域,华东地区主要生产省份为江苏省(26.41%)、山东省(22.35%);华南地区位居刨花板生产第二大产区,产量占比为15.5%。在定制家居快速增长带来的刨花板强大需求市场的带动下,2017年我国建成投产40条刨花板生产线(生产能力642.5万m³),创近10年来新增产能力之最。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刨花板产能总计1.26亿m3/年。产能前三的地区(或国家)依次为欧洲、北美、中国。我国刨花板生产线总体产能不低,但与欧美相比,我国刨花板单线平均产能较低。目前,刨花板在我国人造板中的占比不到10%,每年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相当,是三种人造板中唯一进口超过出口的种类,供需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衡。受益于全屋定制模式的推动,定制家居行业有望维持高速增长,这将成为刨花板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定制家居行业的高速增长,刨花板需求也将快速提升。定制家居行业从2016年开始迎来高速增长,刨花板在定制家具行业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随着定制家居产业的迅猛发展,刨花板在定制家居产品的应用逐步推广,中国刨花板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随着刨花板领域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行业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并投入实践,功能性刨花板产品持续得到研发开拓,无醛刨花板产品份额不断扩大。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保有51条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合计生产能力达到1,189万立方米/年,占全国刨花板总生产能力的35.5%,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哈尔滨刨花板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郭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我国人造板发展从无到有历经起步、新兴、发展、提速、繁荣及创新升级五大阶段。1949-1952年,胶合板也为我国同期唯一可生产的人造板品种,直到纤维板和刨花板于1959年和1961年分别开始投产。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企业多达1万家,人造板产量超过1.5亿立方米,占到全球人造板产量的40%。到2015年,随着宏观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人造板行业增速低于5%,产量增速仅为4.78%,收入增速为2.55%。来自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中国人造板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国人造板产量首次突破3.00亿立方米,进入2018年之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创新升级新阶段,技术工艺、环保水平及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2018年全国人造板总产量为2.99亿立方米,其中,胶合板1.79亿立方米,纤维板0.62亿立方米,刨花板产量0.27亿立方米,其他人造板0.31亿立方米。我国人造板行业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尽管2018年消费量出现小规模负增长,整体消费增速依然高于产量增速,过去8年我国人造板行业消费增速为10.3%,但增速差距逐步收窄。积极应对“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各项挑战,必须增强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坚持以发展理念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以改革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全面振兴。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报告编制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 报告主要内容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2、调研产品市场;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2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万立方米刨花板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21383.16,其中:生产工程14932.17,仓储工程2494.8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688.92,公共工程1267.22。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选址合理,符合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在切实落实评价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木材、废单板、MDI树脂胶、防水剂、燃料、电、新鲜水。(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上料链式运输机、皮带运输机、剥皮机、锤式破碎机、螺旋运输机、刨花辊筛、湿刨花料仓。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8047.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426.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5%;建设期利息144.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0%;流动资金1476.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5%。(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6426.1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5567.9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69.51万元,预备费188.77万元。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8047.6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949.53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81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3408.11万元。3、净利润(NP):3443.13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84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33.64%。3、财务净现值:7735.06万元。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4667.00约22.00亩1.1总建筑面积21383.161.2基底面积8800.2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2.662总投资万元8047.602.1建设投资万元6426.192.1.1工程费用万元5567.912.1.2其他费用万元669.512.1.3预备费万元188.77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4.532.3流动资金万元1476.883资金筹措万元8047.603.1自筹资金万元5098.073.2银行贷款万元2949.534营业收入万元18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3408.11""6利润总额万元4590.84""7净利润万元3443.13""8所得税万元1147.71""9增值税万元842.10""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1.05""11纳税总额万元2090.86""12工业增加值万元6739.16""13盈亏平衡点万元5161.94产值14回收期年4.8415内部收益率33.6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7735.06所得税后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哈尔滨,简称“哈”,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9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6.3万人,城镇人口709.3万人,城镇化率65.9%。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投资、消费、进出口额分别增长7.3%、5.6%和19.9%。登记失业率为3.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0.9亿元,下降3.5%(剔除政策性减收影响,可比增长7.5%)。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整顿作风、优化环境,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加快建设“六个强省”中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三五”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总体判断,我市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迭加同在。发展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突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进一步补齐短板,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打赢全面振兴硬仗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重塑地缘优势,拓展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合作新空间,加快实现从开放末端向开放门户转变,带动全面开放,进一步增强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能力。国家支持建设“哈长城市群”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实施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哈尔滨在哈长城市群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与长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在东北亚区域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我市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综合整治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与省内各地市共同打造哈牡鸡七双佳、哈大齐北绥环形城市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支持建设哈尔滨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建设国家级哈尔滨新区,有利于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在更多领域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加快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壮大产业集群,培育竞争新优势。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将全面释放,产业集聚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全面增强。省全力支持哈尔滨率先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哈尔滨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在落实“五大规划”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与“大齐牡绥”等地市形成发展合力,共同为全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面临挑战:改革攻坚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国有企业活力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解决制约我市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粘性问题复杂而艰巨。优化结构面临艰巨挑战。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工业比重偏低、牵动力不强,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结构刚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新旧动能协同拉动的格局尚未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集聚资金、人才、技术能力不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严峻挑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保持中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反哺农业作用不突出,县域经济规模小、对全市发展带动能力弱,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改善民生面临艰巨挑战。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财政收入放缓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难度加大。三、 创新驱动发展抓住国务院批准设立哈尔滨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把建设好哈尔滨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开放动力,激发创新活力,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畅通对外贸易通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新、生态环境好的新城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到2020年,新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幅增强,经济增速在黑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升,对俄产业、经贸、科技合作全面升级。坚持“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构想,以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以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新区产业支撑区,推动临空经济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与哈尔滨新区联动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三组团、双枢纽”协调发展新格局,把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一核”:哈尔滨新区核心区。以大松北为核心,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信息、金融、国际商贸、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打造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重要的健康产业基地。“一带”:沿松花江现代服务产业带。重点建设中俄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东北亚商务中心、太阳岛国际冰雪避暑旅游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特色旅游、金融商务、文化、健康养生等高端服务业。“三组团”: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支撑,着力打造松北科技创新组团、利民健康产业组团、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松北科技创新组团。依托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国际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民健康产业组团。依托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依托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产业等现代制造业,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双枢纽”:依托临空经济区打造国际航空物流门户枢纽。重点发展面向俄罗斯、北美、东北亚、欧洲的国际航空物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国际商务服务等产业。依托综保区、内陆港打造东北亚国际铁路物流门户枢纽。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保区、内陆港、传化公路港、华南城在加快对外开放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大哈欧国际班列、中亚班列开行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电子商务、商务服务、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保税加工产业。创新新区体制机制。着力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在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基础上,逐步向“单一窗口”转变。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市场,率先推进新区内相关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等方面积极创新,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新区设立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鼓励央企、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财政对新区的投融资支持机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支持新区发展。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行政审批清单管理指导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创新新区开发建设运营模式。统筹推进新区“多规合一”、“园中园”管理运营,探索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企业化运营新机制。组建新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大投资效应。创新生态文明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和生态修复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经济增长实现内外需协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5%,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民生福祉稳步提高。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积极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谐。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关键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逐步形成。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国企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营商环境更加优良宽松,“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完成,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实现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以上,成为东北亚地区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节约型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五、 产业发展方向把振兴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作为提振工业的根本途径,落实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哈尔滨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哈尔滨智造”品牌。加快发展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石化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400亿元,年均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左右。(一)加快发展优势产业1、食品产业。依托优质高效生态农产品的资源优势,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以资源招产业,以市场招项目,重点发展功能食品、生物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和方便休闲食品等,支持龙头企业制定食品安全行业标准,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绿色、有机、高附加值转化,叫响“寒地黑土”食品品牌,建设国家重要的食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