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控制系统 .ppt
非线性控制系统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1页第第 8 章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8.1概述8.2非线性系统的特点8.3相平面分析法8.4描述函数分析法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71页8.1 概述概述 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诸如非线性系统的响应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形式,不能应用叠加原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且普遍适用的处理方法。3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1页1.饱和特性 2.死区特性 3.间隙特性 图8.1 饱和非线性特性图8.2 死区非线性特性 图8.3 间隙非线性特性 8.1.1典型非线性特性典型非线性特性4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1页4.继电器特性 图8.4 继电器型非线性特性5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1页8.1.2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 由于描述非线性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叠加原理不再适用,因此非线性系统的运动表现出以下特点:1.稳定性分析复杂 2.自激振荡(极限环)3.频率响应发生畸变 6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1页 1.稳定性分析复杂:n 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平衡状态(无外作用且系统输出的各阶导数等于零),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初始条件无关。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仅取决于特征根在s平面的分布。n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a.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运动的最终状态可能完全不同。如有的系统初始值处于较小区域内时是稳定的,而当初始值处于较大区域内时则变为不稳定。b.系统存在多个平衡状态7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1页 2.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控制系统的固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控制系统的固有结构和参数,而且与系统的初始条件以及外有结构和参数,而且与系统的初始条件以及外加输入有关系。加输入有关系。例:对于一由非线性微分方程例:对于一由非线性微分方程 X=-x(1 x)(8-1).描描述述的的非非线线性性系系统统,显显然然有有两两个个平平衡衡点点,即即x1=0和和x2=1。将上式改写为。将上式改写为8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1页设设t0时,系统的初态为时,系统的初态为x0。积分上式可得。积分上式可得(8-2)x(t)t10 图图82 一阶非线性系统一阶非线性系统 9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1页 3.自激振荡(极限环):n对线性系统,围绕其平衡状态只有发散和收敛两种运动形式。n在非线性系统中,除了从平衡状态发散或收敛于平衡状态两种运动形式外,往往即使无外作用存在,系统也可能产生具有一定振幅和频率的稳定的等幅振荡。称为自激振荡,简称自振荡。10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1页 4.频率响应发生畸变n 在线性系统中,输入为正弦函数时,其输出的稳态分量也是同频率的正弦函数,输入和稳态输出之间仅在振幅和相位上有所不同,因此可以用频率响应来描述系统的固有特性。n 非线性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具有与输入相同的函数形式。除了含有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分量外,还含有高次谐波分量。11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1页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y(t)ty(t)ty(t)tty(t)12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1页8.1.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受数学工具限制,一般情况下难以求得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析解,通常采用工程上适用的近似方法。(1)相平面法 (2)描述函数法 (3)逆系统法13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1页 1.相平面法:一种图解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严重非线性特性的一阶、二阶系统,该方法通过在相平面绘制相轨迹曲线,确定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解的运动形式。2.描述函数法:一种等效线性化的图解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满足结构要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将非线性特性近似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14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1页 3.逆系统法:运用内环非线性反馈控制,构造伪线性系统,以此为基础,设计外环控制网络,该方法直接应用数学工具研究非线性控制问题,是非线性系统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这些方法主要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的“分析”问题,且以稳定性问题为主展开的。非线性系统的“综合”方法的研究成果远不如稳定性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15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1页8.3相平面分析法相平面分析法 相平面法是庞卡莱(H.Poincare)提出来的一种用图解法求解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方法,它实质上属于状态空间分析法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该方法适合于研究给定初始状态的二阶自由运动系统和给定初始状态及非周期输入信号(如阶跃、斜坡或脉冲信号等)的二阶系统 8.3.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8.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8.3.3 奇点和极限环 8.3.4 相平面分析举例16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71页8.3.1相平面的基本概念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考虑二阶线性系统 (8-2)式中 与 是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设系统仅由初始条件激励。这一系统的状态可以用两个变量,和 来描述。若令,则方程(8-2)可化为 (8-3)(8-4)只要给定初始条件 、或 、,由这两个一阶联立微分方程便可唯一地确定系统的状态。如此定义的变量和称为相变量(或状态变量)。图8.9(a)绘出了初始条件为 ,在不同阻尼下的时间响应曲线。17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1页(a)(b)图8.10 相平面图图8.9 时间响应与相轨迹18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1页 如果以相变量 为坐标构成平面,称为相平面,则系统在某一时刻t1的状态就成为相平面上的一个点()。在相平面上,由 或 以时间为参变量构成的曲线,称为相轨迹。图8.9(b)对应图8.9(a)绘出了相应的相轨迹。相轨迹上的箭头表示时间参量的增大方向。若以一些初始状态作为起始点,在相平面上做出一簇相轨迹,称为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8.10所示。图中用实线表示了二阶线性系统过阻尼时在三种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相轨迹,其余用虚线表示了在其它初始条件下的相轨迹,它们共同构成一幅相平面图,它清晰地表明系统在各种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过程。19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1页8.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设描述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8-5)是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将式(8-5)化为两个一阶微分方程 (8-6)(8-7)用式(8-6)去除式(8-7),于是得到一个以x为自变量,为因变量,不显含时间t的一阶微分方程 (8-8)式(8-8)给出了相轨迹通过点()处的切线斜率。根据此式,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即可绘出相平面图。20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1页 1.相平面图的特点相平面图的特点:相平面图的对称性 相平面图往往是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故绘制时可只画其中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可根据对称原理添补上。相平面图的对称性可以从相轨迹的斜率来判断。若相平面图关于轴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在 和 点上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反。由式(8-8),应有 即 是关于x的奇函数。若相平面图关于x轴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和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反,应有 即 是关于 的偶函数。21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1页 若相平面图关于原点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在 和 点上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同,应有 即有 。22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1页 2.绘制相平面图的解析法绘制相平面图的解析法23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1页例例8-1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试绘制系统的相平面图。解解 系统方程可改写为 (8-10)方程(8-10)可用分离变量法进行积分,求得相轨迹方程为 (8-11)式中C为常量,由初始条件 确定。设初始状态为 ,则C=。由方程(8-11)可知,系统相轨迹为一组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的椭圆轨迹簇,如图8.11所示。图8.11 例8-1的相平面图24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1页思想:先确定相轨迹的等倾线,进而绘出相轨迹的切线方向场,然后从实始条件出发,沿方向场逐步绘制相轨迹。斜率a取不同常数,相平面上得到多条等倾线,在等倾线上各点处作斜率为a的短直线,并以箭头表示切线方向,则构成相轨迹的切线方向场。3.绘制相平面图的图解法绘制相平面图的图解法等倾线法等倾线法25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1页例例8-2 试用等倾线法求下列方程的相平面图。(8-17)解解 式(8-17)是非线性微分方程,但可分解为两个线性微分方程 ,(8-18),(8-19)由方程(8-17)可知 ,而 。因此相平面图对称于x轴,只需绘制上半平面的相轨迹,再用对称性确定下半平面的相轨迹。由式(8-18)可得上半平面的等倾线方程:设,求得等倾线如图8.13实线所示,画出等倾线上的平行短线,作为相轨迹线段的近似。适当配置短线并把它们连成曲线即相轨迹曲线,如图8.13中虚线所示。由于图形对称于x轴,所以相轨迹为一组封闭的卵形圆。26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1页在任何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将沿相轨迹作周期运动。图8.13 例8-2相平面图27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1页 相平面图的特点相平面图的特点:相平面图上的奇点和普通点 相平面上任一点 ,只要不同时满足 和 ,则由式(8-8)确定的斜率是唯一的,通过该点的相轨迹有且仅有一条,这样的点称为普通点。在相平面上,同时满足 和 的点,由于 相轨迹的斜率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样的点称为奇点,显然奇点只分布在相平面的x轴上。经过奇点的相轨迹有多条;而经过普通点的相轨迹只有一条。在奇点处,系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同时为零,对二阶系统而言,系统不在发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28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1页(3)相轨迹通过x轴的斜率在x轴上,所有点都满足 。除奇点外相轨迹在x轴上的斜率为所以,除了奇点外,相轨迹和x轴垂直相交。(4)相轨迹移动的方向 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 ,则x随着参变量时间t的加而增大,所以系统状态沿相轨迹由左向右运动;反之,下半平面,则x随着时间t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系统态沿相轨迹由右向左运动。相轨迹上的箭头表示系统状态沿相轨迹的移动方向。29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71页8.3.3奇点和极限环奇点和极限环 1.奇点奇点 对于二阶系统 (8-21)相轨迹的斜率可表示为 (8-22)在奇点处,相轨迹的斜率不确定,即同时满足 (8-23)如果把相变量x视为位移,于是和可以理解为速度和加速度。在奇点处,由于系统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因此奇点就是系统的平衡点。30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71页2、线性二阶系统奇点的类型、线性二阶系统奇点的类型线性二阶系统的齐次微分方程为:相平面图是在 平面中,绘制 随时间t 变化的轨迹,称为相轨迹。相轨迹的起点是 。奇点是指 的点。根据奇点附近相轨迹的特征,奇点有不同名称,据此可判断系统运动的性质。31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71页1、无阻尼运动、无阻尼运动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布和相平面图如下无阻尼运动时,二阶系统的相平面图是一族同心椭圆,每个椭圆代表一个简谐运动。这样的奇点称为中心点。32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71页2、欠阻尼运动、欠阻尼运动系统的自由运动是衰减振荡。相轨迹是向心螺旋线,收敛于原点。奇点称为稳定焦点。33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1页3、过阻尼运动系统的自由运动是非周期地趋向于原点。相轨迹是趋于原点的抛物线,原点是奇点,称为稳定节点。34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1页4、系统的自由运动是发散振荡。相轨迹是以原点出发的螺旋线,原点处的奇点称为不稳定焦点。35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71页5、系统的运动是非周期发散运动。相轨迹是由原点出发的发散型抛物线。原点处的奇点称为不稳定节点。36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71页6、是对称于原点的实轴是对称于原点的实轴系统的自由运动是发散运动,原点处的奇点称为鞍点。以上以上6种奇点,类似的奇点在非线性系统中也常见到。种奇点,类似的奇点在非线性系统中也常见到。37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71页根与相轨迹根与相轨迹j0j0j0稳定节点稳定节点稳定焦点稳定焦点中心中心不稳定节点不稳定节点不稳定焦点不稳定焦点鞍点鞍点 1j0 2j021j01238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71页奇线奇线:是特殊的相轨迹,将相平面划分成具有不同运动特点的各个区域。最常见的奇线是极限环。极限环极限环:相平面图上如果存在一条孤立的封闭相轨迹,而且它附近的其他相轨迹都无限的趋向或离开这个封闭的相轨迹,则这条封闭相轨迹称为极限环。39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71页极限环:极限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现象。极限环本身作为一条相轨迹,既不存在平衡点,也不趋向无穷远,而是一个无首无尾的环圈。极限环把相平面的某个区域划分为内部平面和外部平面两部分,任何一条相轨迹都不能从内部穿过极限环进入外部平面;也不能从外部平面进入内部平面。附近的相轨迹都渐进地趋向这条封闭的曲线,或者从这条封闭的曲线离开。任何极限环的邻近都不可能有其他的极限环。极限环产生的原因:由于非线性特性的作用,使得系统能从非周期性的能源中获取能量,从而维持周期运动形式。40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71页极限环的种类极限环的种类(根据极限环邻近的运动特点)稳定的极限环:对状态的微小扰动具有稳定性;稳定的极限环系统沿极限环的运动即为自激振荡。不稳定的极限环:对状态的微小扰动不具有稳定性;状态的微小扰动都将使得系统的运动偏离闭合曲线,并将永远不能回到该闭合曲线;半稳定的极限环41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71页42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71页2极限环极限环(1)稳定极限环(2)不稳定极限环(3)半稳定极限环 图8.16 极限环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极限环使系统性能变坏,或是产生自激振荡,或是稳定范围减小。在系统设计中应避免产生极限环。若极限环不可避免,则应尽可能使稳定极限环缩小,使自激振荡的幅度在允许范围之内;或者应尽可能使不稳定极限环加大,以扩大系统稳定范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系统的自激振荡(信号发生器)产生周期性运动。43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71页 解解 由 求得系统的奇点为 根据式(8.25)在奇点处进行线性化来确定奇点的性质。在(xi,0)奇点附近,系统的线性化方程为 在奇点(0,0)处,xi=x1=0,则系统的线性化方程为n式中阻尼比0 1,因此奇点(0,0)为稳定焦点。n 在奇点(-2,0)处,xi=x2=-2,代入前式得线性化方程为n由奇点类型可知,奇点(-2,0)为鞍点,是不稳定奇点。例例8-3 某系统方程如下,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44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71页 利用等倾线法可求得相平面图,如图8.17所示。可以看到通过鞍点的一条分界线,把相平面分为两个区域。在阴影区域内,所有相轨迹都收敛于稳定焦点(0,0),是稳定区域。在此范围外,则所有相轨迹都将趋于无穷,是不稳定区域。这证实了非线性系统的重要特点:系统的稳定性与初始条件有关。图8.17 例8-3的相平面图45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71页含有分段线性的非线性系统由于不满足解析条件,不能采用小扰动线性化,根据分段特性,将相平面分成若干区域,使非线性微分方程在各个区域表现为线性微分方程,再应用线性系统的相平面法分析。8.3.4 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相平面分析相平面区域的分界线,称为开关线开关线。(非线性特性的转折点)46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71页8.3.4 相平面分析举例相平面分析举例1.继电型控制系统的分析继电型控制系统的分析:(1)理想继电器特性)理想继电器特性 图8.18 理想继电器型非线性系统 设继电型控制系统如图8.18(a)所示,试分析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系统的性能。继电型特性为:当e0时,m=M;当e0时,m=-M。因此开关线为直线e=0。它把相平面分成两个线性区域区、区。如图8.18(b)所示。在阶跃输入r(t)=1(t)作用下,根据e=r-c及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K/s(Ts+1)可求得各线性区内系统的微分方程。47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71页 在区域内,e0,m=M,系统方程为 (8-26)由(8-26)式可得等倾线方程 等倾线是平行于e轴的直线,其中有一条特殊的等倾线,即当a=0时的等倾线 ,此时,相轨迹的斜率与相应的等倾线斜率相等,全部相轨迹曲线都趋近于该直线 。相轨迹曲线簇如图8.18(b)右半平面所示。在区域内,e0,m=-M,系统方程为 (8-27)比较方程(8-26)、(8-27)可知,其相平面图对称于原点。利用对称性求得相轨迹曲线簇如图8.18(b)左半面所示。48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71页 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系统状态运动轨迹如图8.18(b)中实线所示。在区域内,系统由初始点A0沿相轨迹曲线运动到分界线上的衔接点A1,再沿以点A1为起点的相轨迹曲线移动到分界线上的A2点,然后再进入区域。经过几次往返运动,逐渐收敛于原点。49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71页(3)死区继电特性死区继电特性:图:8.18所示的非线性系统中,若继电元件具有如图8.20(a)所示的死区特性,则可用以下方程描述 当 e ,m=+M 当 e-,m=-M 当-e ,m=0 分界线为e=+和e=-,它们将相平面分为三个区域,如图8.20(b)所示。在区域、中,系统方程分别用式(8-26)、(8-27)描述,相轨迹分别为曲线族、。在区域中,m=0,系统的误差方程为 可求得相轨迹的斜率 为常数,即其相轨迹是一组 斜率为 的直线。由上式还可得到:当 时,必有 。因此在区域内,直线 上所有点都是奇点(又称奇线或平衡线)。系统的相平面图如8.20(b)所示。由图可知系统可能稳定在奇线上任一点。50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71页 为了缩短调节时间,减少振荡次数,继电控制系统可采用速度反馈校正,如图8.21(a)所示。继电元件的输入信号为 ,当系统在阶跃信号r(t)=1(t)作用下,由e=r-c可得继电元件输入信号 ,因此 当 则 当 则 分界线由方程 确定,这是一条通过原点,斜率为-1/Kt的直线。它将相平面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由方程(8-26)、(8-27)描述。图8.21(b)中给出了分界线及其相轨迹曲线、。51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71页图8.21 继电型非线性系统的速度反馈校正52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71页8.4描述函数分析法描述函数分析法 相平面法适用于一阶或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相平面法适用于一阶或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但对于高于二阶的系统,需要讨论变量空间中析,但对于高于二阶的系统,需要讨论变量空间中的曲面结构,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使用的困难。描的曲面结构,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使用的困难。描述函数法是一种近似方法,相当于线性理论中频率述函数法是一种近似方法,相当于线性理论中频率法的推广。描述函数法不受系统阶次的限制,且所法的推广。描述函数法不受系统阶次的限制,且所得结果也比较符合实际,故在非线性系统分析中得得结果也比较符合实际,故在非线性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了广泛的应用。8.4.1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8.4.2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8.4.3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53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71页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原理描述函数法的基本原理:当系统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中非线性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可用一次谐波分量来近似,由此导出非线性环节的近似等效频率特性,表达形式上类似于线性理论中的幅相频率特性。1.1.谐波线性化谐波线性化 系统中常见的非线性特性,当输入为正弦函数时,其输出一般为同周期的非正弦函数。例如对理想继电特性加以正弦输入信号,则输出y(t)为与输入同周期的方波,见图8.30。图8.30 理想继电特性在正弦输入时的输出波形 8.4.1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54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71页将输出信号用傅里叶级数表示,即为设非线性环节描述为非线性特性的输入信号为如图8.30方波输出信号可以表示为傅氏级数形式式中 若非线性特性具有奇对称特性,则A0=0,如果略去输出高次谐波分量,仅以基波分量近似地代替整个输出,则有55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71页式中2描述函数描述函数 非线性特性在进行谐波线性化后,参照幅相频率特性的定义,建立非线性特性的等效幅相特性,即描述函数。把非线性元件输出信号y(t)中的一次谐波分量y1(t)与正弦输入信号x(t)的复数比,称为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 A为非线性元件正弦输入信号的振幅 为非线性元件输出信号中一次谐波分量的振幅;为非线性元件输出信号中一次谐波分量的相位移。56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71页8.4.2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1.饱和特性饱和特性饱和特性以及它对正弦输入的输出波形如图8.31(8-46)图8.31 饱和非线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57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71页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为(8-48)2.死区特性死区特性死区特性以及它对正弦输入的输出波形如图8.32所示于是死区特性的描述函数为(8-49)(8-51)58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71页图8.32 死区非线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59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71页于是间隙特性描述函数为(8-53)(8-54)3.间隙特性间隙特性 间隙特性以及它对正弦输入的输出波形如图8.33所示 60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71页图8.33 间隙非线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 61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71页(8-55)式中4.继电器特性继电器特性 (1)具有死区和滞环的继电器 其输出量y(t)的方程为 具有死区和滞环的继电器特性以及它对正弦输入的输出波形如图8.34所示。62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71页图8.34 具有死区和滞环的继电特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63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71页于是,具有死区和滞环继电器的描述函数为(8-56)(2)双位继电器 双位继电器非线性的描述函数(8-57)图8.35 双位继电器非线性 64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71页(4)具有滞环的继电器 三位继电器特性的描述函数 (8-58)图8.36 三位继电器非线性 具有滞环继电器非线性的描述函数(8-59)图8.37 滞环继电器非线性(3)三位继电器65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71页8.4.3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1.描述函数法的应用条件描述函数法的应用条件 (1)非线性系统能简化成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线性部分且闭环连接 的典型结构形式,如图8.38所示,其中G(s)代表系统的线性部分。图8.38 非线性控制系统(2)非线性环节输入输出特性y(x)应是x的奇函数,即以保证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不含有常值分量,即 (3)系统的线性部分应具有较好的低通滤波性能。当非线性环节的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实际输出必定含有高次谐波分量,但经线性部分传递之后,由于低通滤波的作用,高次谐波分量将被大大削弱,从而保证描述函数法所分析的结果比较准确。66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71页 非线性系统经过简化后,具有图8.38所示的典型结构形式,且非线性环节与线性部分满足描述函数法的应用条件,则非线性系统经过谐波线性化后变成一个等效的线性系统,可以应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频域稳定判据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当非线性特性采用描述函数近似等效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N(A)G(jw)=0 或 N(A)G(jw)=-1 (8-60)即G(jw)=-1/N(A)(8-61)-1/N(A)称为非线性环节的负倒描述函数。由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知,线性系统的特征方程为G(jw)=-1(8-62)根据复平面内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G(jw)曲线与临界点(-1,j0)的相对位置,应用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可以分析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将方程(8-61)与(8-62)对照,显然可以把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推广应用于谐波线性化的非线性系统,需要修改的仅仅是将复平面内的临界点(-1,j0)扩展为临界曲线,即-1/N(A)曲线。根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如果-1/N(A)曲线不被G(jw)曲线包围(8.39(a)则系统是稳定的。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67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71页 如果-1/N(A)曲线被G(jw)曲线全部包围(图8.39(b),则系统状态在干扰作用下,不能回到平衡状态,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如果-1/N(A)曲线与线性部分频率特性G(jw)曲线相交(图8.39(c),交点处的参数,即振幅Ai和频率wi使方程(8-60)或(8-61)成立,非线性系统可能产生的自激振荡.图8.39 非线性系统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3描述函数分析举例描述函数分析举例 例例8-4 双位继电器非线性系统(图8.40)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参考输入r(t)=0,系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1)分析非线性系统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和自激振荡的稳定性;68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71页(2)如果系统产生自激振荡,确定自激振荡的参数A和w。解解 由式(8-57)求得-1/N(A)曲线在复平面内与负实轴重合。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G(jw)为(8-63)在复平面内画出双位继电器的-1/N(A)曲线和线性部分的G(jw)曲线如图8.41所示。图8.40 双位继电器非线性系统 69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71页 图8.41 例8-4系统的-1/N(A)曲线和G(jw)曲线 G(jw)曲线与负实轴(即双位继电器的-1/N(A)曲线)相交时,G(jw)的虚部为零。令G(jw)的虚部为零,求得G(jw)曲线与-1/N(A)曲线交点处的频率w 于是 (弧度/秒)(弃之)。将 代入式(8-63)得到交点处的参数应满足系统的特征方程70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71页即有:可求得交点处自激振荡的振幅A为A=8M/p。因此,自激振荡的参数为w=1,A=8M/p。双位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t)为线性部分G(s)的输出为 双位继电器的输出信号y(t)是振幅为M的方波,根据式(8-42)其基波分量为经线性部分后相应的基波分量为即线性部分输出中所含基波分量的振幅为8M/p。由式(8-42)得方波y(t)中的三次谐波分量为 71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