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导学案 -- 高考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5011858
资源大小:485.4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导学案 -- 高考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第一学期 高一 历史学历案 作业编号11 制作人:吕诗琼 制作时间 班级 姓名 课题: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课时)【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点。2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课件中呈现)【学法建议】1、课前结合课本一单元内容,自主完成学历案的学习内容。2、课堂上结合学历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将重点内容落实到学案中 3. 课后独立完成单元检测试题,结合背诵提纲记忆主干知识点内容。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学习任务1】 自主学习、时空构建概念解读:贵族政治: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血缘和出生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是与特点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相适应,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政治制度。“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略有损益。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2】 探究学习 一、从“文化”到“文明”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哪些?构成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要素有哪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的历史地位?材料1:二 、从早期国家到统一国家材料2 结合所学分析,上图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材料3: 春秋以前,我国政治组织的形式总体上是一种以君主为首包括各级宗法血缘贵族的共同专政。这种政治体制承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但由于各级贵族世袭权力尚存,亦造成君主权利的分散和贵族对君主权力的制约。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亦因为地方氏族组织的存留,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绝对的控制,包括没有一套有逐级隶属关系的地方行政系统和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吏。由于这些原因,学者或将我国春秋以前的政治组织形式归于早期国家范畴。 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据材料3分析,早期国家的典型特征是什么?材料4:西周崇尚礼制,它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并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西周建立的政治制度,使华夏大地众多人群走上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中华民族的基础由此而得以生成。 李山先秦文化史讲义据材料4分析,西周对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何在?材料5: 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扩大了地盘,比如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就使春秋初年为数众多的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的统一起了奠基的作用。 王凤美等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据材料5分析,春秋时期对国家统一的意义何在?材料6: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拓国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据材料6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何在?材料7(课件呈现):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分封制郡县制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进行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治秩序,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三、从秦朝到汉朝材料8(课件呈现) 秦、汉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汉武帝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材料9:(课件呈现) 西周、秦朝与西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秦朝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军工爵制汉朝在正式行政体例之外另设机构(中朝)达到分权的目的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中央掌握官僚任免权设刺史和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地方材料10 :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尽管也出现过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是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实体不仅始终存在,而且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18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的极盛疆域。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据材料10分析,秦、汉的统一对中国疆域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学习反思】【课后学习】完成一单元检测试题批阅等级 批阅时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