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_669.1-2008_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_技术标准_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docx
-
资源ID:50119825
资源大小:76.6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GAT_669.1-2008_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_技术标准_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docx
GAT 669I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 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GAT 669 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简称联网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系统设备要求、信息传输要求、安全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电源要求、环境与环境适应性要求、可靠性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等通用性技术要求,是进行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检测、竣工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设备研发、生产的依据。本部分适用于城市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其他领域的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可参考采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AT 669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足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0271 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 50198 1994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 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 367 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79I379. 10 2002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IEC 60839- 7- 160839 7 10:2001IDT)YDT 1171 2001 IP 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3.1 术语和定义3. 1.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city area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network 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 在城市范围内构建的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 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互控的综合网络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城市范围内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3.1 .2前端设备 front end device联网系统中安装于监控现场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3. 1.3监控点 monitoring site前端设备安装或监控的地点或场所。193 .1.4监控中心 monitoring center联网系统内特定的信息汇集、处理、共享节点,监控管理人员在此对联网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控制,对监控信息进行使用、处置。联网系统的监控中心分为公安监控中心和社会监控中心。公安监控中心是指公安部门管理和使用的、具有接处警能力的监控中心,社会监控中心是指非公安性质的其他社会单位管理和使用的监控中心。3 .1.5监控报警管理平台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核心系统软件,对联网系统内的视频、音频、报警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及处理,对联网系统的设备、用户、网络、安全、业务等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联网系统所规定的相关功能。3.1.6用户终端 user terminal经联网系统注册并授权的、对系统内的数据和、或设备有操作需求的客户端设备。本部分将用户终端分为公安用户终端和社会用户终端。公安用户终端是指由公安监控中心注册并授权的用户终端,社会用户终端是指由社会监控中心注册并授权的用户终端。3.1.7视频编码设备 video decoding device具有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采集、编码、网络 传输功能的设备,并可带有音频处理、设备控制、视频移动侦测、图像存储和回放等特定功能。3.1.8视频解码设备 video decoding device具有对数字压缩视频进行解码还原功能的设备,并可带有音频处理、设备控制、数据交换、图像分割显示等特定功能。3.1.9报警联动 action with alarm报警事件发生时,触发与报警设备相关的其他系统、设备实现预设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信息服务等)的过程。3.1.10图像质量 image quality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和信噪比,但主要表现为信噪比。3.1.11数字接入 digital access前端设备或区域监控报警系统通过数字传输通道将数字视音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的接入方式3. 1.12模拟接入 analog access前端设备或区域监控报警系统通过模拟传输通道将模拟视音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的接入方式.3.1.13模数混合型监控系统 analog-digital mixed monitoring system监控中心中同时存在模拟、数字两种信号控制和处理方式的监控系统3 .1. 14数字型监控系统 digital monitoring system监控中心中只存在数字信号控制和处理方式的监控系统。3. 1. 15公安专网 private network for public security公安信息网络或其他有明确安全管理要求的公安机关专用的计算机网络.3.2 缩略语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音视频编码标准BS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 认证中心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通用中间格式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IP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PKl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RTCPReal titl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化协议SDIOSecure Digital inputOutput 安全数字输入输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初始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协议UUID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全局唯一标识符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VCR Video Cassette Recoder 磁带录像机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4 联网系统设计原则联网系统设计除应满足 GB 50348 2004 中 3.1 的要求外,还应遵从以下原则:4. 1 互通性联网系统内监控中心之间、监控中心与系统前端设备用户终端之间均应能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应能够实现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设备或系统间的兼容和互操作。4 .2 实用性联网系统应能满足当地环境条件、临视对象、监控方式、维护保养以及投资规模等因素。应按照“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稠”的原则,合理设置系统功能、正确进行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保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满足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需求。4 .3 扩展性联网系统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以适应系统规模扩展、功能扩充、配套软件升级的需求。4.4 规范性系统设计应符合防护对象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要求。控制协议,传输协议、接口协议、视音频编解码、视音频文件格式等除应符合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中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4.5 易操作性联网系统的管理软件应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换界面,操控应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4.6 安全性联网系统应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系统被非法接人,非法攻击和病毒感染;系统具有防雷击、过载、断电、电磁干扰和人为破坏等综合安全防护措施。4. 7 可靠性联网系统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关键设备应有备份或冗余措施,系统软件应有备份和维护保障能力,并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4. 8 可维护性联网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快速地确定故障点,并及时恢复。4 .9 可管理性联网系统内的设备、网络、用户、性能和安全应便于管理和配置。4. 10 经济性联网系统在保证符合标准规范、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应尽量简化,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达到系统一次性投资和长期运行维护成本最优的要求。5 联网系统结构5. 1 总体结构5 .1. 1 应用结构联网系统构成主体可分成监控资源、传输网络、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四个部分。联网系统应用结构见图 1。图 1 联网系统应用结构5. 1. 1. 1 监控资源监控资源指为联网系统提供监控信息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前端设备和区域监控报警系统。监控信息包括图像、声音、报警信号、业务数据等。监控资源分为公安监控资源和社会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可直接接入公安监控中心,也可先汇入社会监控中心后再接入公安监控中心。区域监控报警系统由前端、传输变换、控制管理、显示存储处理四个基本部分组成,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实际应用中可由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停车场安全管理等子系统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或集成。区域监控报警系统输出的接口与信息格式应符合本部分的要求。5.1 .1. 2 传输网络传输网络可分为公安专网、公共通信网络和专为联网系统建设的独立网络等,其网络结构分为 IP 网络或和非 lP 网络;传输方式由有线传输或和无线传输构成。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传输方案。无论采用何种网络、何种传输方式,均应保证接人公安专网的安全。当公安专网资源满足需求时,应优先选择使用公安专网。5. 1. 1. 3 监控中心公安监控中心宜分级设置:市局设置一级监控中心,分局和交警、消防等业务部门设置二级监控中心,派出所设置三级监控中心。公安监控中心的分级和数量宜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监控中心的建设重点宜设在派出所一级。社会监控中心应提供相应接口,根据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向公安监控中心提供本区域的特定的图像、报警及相关信息。51 .14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包括公安用户终端和社会用户终端,可分为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实现对监控资源的访问和控制,用户终端的行为受到监控中心的管理和授权。5 .12 互联结构联网系统内的设备、系统(包括监控中心之间、监控中心与前端设备用户终端之间)通过 IP 网络互联的结构见图 2。联网系统的互联结构参考实例参见附录 B。图 2 联网系统互联结构联网系统的互联是基于 IP 网络、在应用层上实现的,包括对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和非SIP 监控网络的互联。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可以直接连接到联网系统,非 SIP 监控网络则需通过 SIP 网关连接到联网系统。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是指具有 SIP 服务器、且其中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监控中心等支持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的监控网络;非 SIP 监控网络是指其中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监控中心等不支持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的监控网络;SIP 刚关是指能实现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与其他协议相互转换的设备。5 .2 组网模式根据联网系统的功能需求,结合现有区域监控报警系统的结构模式和联网要求,联网系统的组网模式应能实现新建系统对原有系统的兼容。本部分推荐五种基本组网模式供参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选择一种或综合其中几种模式进行组网,参见附录 A。5. 3 软件结构和基本功能模块5 .31 参考模型监控报警管理平台是联网系统的核心系统软件。根据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需求,推荐采用的联网系统软件参考模型见图 3。该模型在结构上包括应用集成模块、应用模块,服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系统协议模块。5 .3. 2 监控报警管理平台5 .3.2.1 应用集成模块监控报警管理平台的应用集成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现,一般可包括报警、现场指挥、视频资料的快速查阅、报警信息处理和公安信息综合研判等。5. 3.2.2 应用模块监控报警管理平台的应用模块是监控中心完成各种系统功能和图像调度管理的核心控制软件。可以完成实时图像点播、所史图像检索和回放、设备控制、存储和备份、报警联动等功能,具体见 6 .1 的要求。5. 3.2. 3 服务模块监控报警管理平台的服务模块由不同功能的软件模块组成,为应用模块和业务模块提供服务。服务模块可分为数据库服务、存储服务、视频分发服务、报警转发服务、Web 服务等。a) 数据库服务: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应能存储设备和图像的索引和属性信息、报警信息、用户资料和权限、系统运行日志等,为设备管理、数据和图像检索、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提供服务。b) 存储服务:应能主要完成图像数据的存储、备份、管理。存储服务宜采用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存储相结合的策略;应按照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存储存量、存储带宽和响应时间的存储设备;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c) 视频分发服务:在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图像资源时,应能提供视频分发服务。设定启动视频分发服务的触发条件(如并发连接数),当满足触发条件时,视频分发模块与视频编码设备建立单路连接,然后视频分发模块将图像分发给请求服务的设备。d) 报警转发服务:当报警发生时,报警转发服务模块应能实时接收来自报警设备的报警请求,并根据定制的处警策略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具有处警能力的用户终端或相关系统。e) Web 服务:应能为远程用户登录系统、访问图像资源、控制前端设备等操作提供 B S 方式的服务。5 .3. 2. 4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应能负责对联网系统的用户和设备进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a) 用户和权限管理:设定管辖范围内用户、组的权限。用户管理可包括用户注册、用户查询、用户增加和删除、用户访问权限管理、用户锁定和解锁、用户分组、用户访问记录查看等;对系统的管理、视频浏览、前端设备控制、历史图像资料的删除、复制、浏览等操作行为的权限设定、权限收回等。b) 设备管理:软硬件的配置与查询;系统设备性能的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故障报警、故障诊断与定位分析,报警日志的创建及维护等。c) 安全认证:验证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优先级别,监测和记录用户的访问和操作;验证接入设备的合法性并注册合法设备等。5. 3. 2. 5 系统协议模块系统协议模块应包括数据定义、通信协议和视音频编解码协议等,详见第 8 章的要求。6 联网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6. 1 功能要求联网系统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音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变换、显示存储、拄制;应能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实现报警联动;宜能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6 .1.1 实时图像点播应能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播图像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支持多用户对同一图像资源的同时点播。宜支持基于 GIS 地图的图像点播。6 .1. 2 远程控制应能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应能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6. 1. 3 存储和备份宜采用前端存储和监控中心存储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策略。监控中心的数据库应能同时存储与录像资料相关的检索信息,如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宜配置专用存储备份设备以长期保存相关信息,信息保存的时间应符合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要求。系统应能存储下列信息并保持相应时间:a) 报警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视音频信息;b) 监控中心操作员人工指定或通过编程定时指定的现场视音频信息。6. 1. 4 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应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资料并回放和下载;回放应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图像抓拍等;应能支持回放图像的缩放显示。6.1.5 报警管理6 .1.5.1 报警信息的接收和分发应能实时接收报警源发送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处置预案将报警信息及时分发给相应的用户终端或系统、设备。报警信号的信息格式和传输协议可参考 GAT 379 2002 中的相关要求。6 .1.5.2 报警联动若报警位置存在监控设备,当报警发生时系统应能通过预设方式自动触发图像复核和 或声音复核设备进行报警复核,并同时触发录像录音设备进行记录或存储。系统宜支持与其他警用业务系统进行报警联动。6. 1.5.3 报警记录当发生报警时,监控中心应记录报警的详细信息,如报警源地址、报警源所属组织、报警级别、报警类型、报警时间、处警时间、处警结果等。6.1.6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联网系统可提供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接口。宜能与“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卡口监控管理、交通监控管理等各警务技术系统互联,实现更大规模的系统集成。6.1.7 语音功能根据应用需要(如声音复核、通信指挥等),监控中心之间宜能支持语音双向对讲功能, 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宜能支持语音双向对讲或语音广播功能。6.1.8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应满足如下要求:a) 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b) 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信息提示等处理功能;c) 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正常、报警、故障等状态给出指示。6.1.9 用户与权限管理监控中心应具有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用户及权限管理可由各级监控中心独立执行,也可由指定的监控中心集中执行。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应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权限、访问数据的权限和使用程序的权限。监控中心的用户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应取得有效授权。系统可提供对前端设备进行独占性控制的锁定及解锁功能,锁定和解锁方式可设定。6.1.10 网络与设备管理应能在监控管理平台管理范围内对系统设备、网络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网络内的监控设备、报警设备、相关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对有权限调用访问本级监控中心的用户应能进行监控;在联网系统内部应能实现实时工作时钟同步。6.1.11 日志管理联网系统应具备保证信息安全的功能,包括身份证认证、设备认证、前端设备和社会监控中心的接入安全、移动监控系统的接入和传输安全、图像信息的防篡改等。具体要求见9.2、9.3、9.4 和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其他相关标准。6.1. 1.2 日志管理联网系统的日志包括运行口志和操作日志。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信息及发生时间;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要操作情况.应具有支持日志信息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6.1. 1.3 监控智能化根据应用需要宜在联网系统中采用智能化视频处理技术,如运动目标检测、轨迹跟踪、行为分析、目标识别、快速图像检索、多元信息融合分析等。系统中智能处理技术应用的位置宜尽量前移。6 .1. 1.4 移动无线监控宜能支持前端设备的移动无线接人和移动无线用户终端的使用。6. 2 性能要求6. 2. 1 网络带宽联网系统网络带宽设计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网络带宽的估算方法如下:a) 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允许并发接入的视频路数×单路视频码率;b) 监控中心互联所需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并发联接的视频路数×单路视频码率;c) 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并发显示的视频路数×单路扰频码率;d) 预留的网络带宽应根据联网系统的应用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其他业务数据传输带宽、业务扩展所需带宽和网络正常运行需要的冗余带宽。CIF 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按 512 kbps 估算(25 帧秒),4CIF 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按 1 536 kbps 估算(25 帧秒)。6 .2. 2 监控中心内部及监控中心间互联的 IP 网络性能指标监控中心内部及监控中心间互联的网络性能指标应符合 YDT 1171 2001中规定的 1 级(交互式)或 1 级以上服务质量等级。具体指标如下:a) 网络时延上限值为 400 ms;b) 时延抖动上限值为 50 ms;c) 丢包率上限值为 1X10-³。6. 2. 3 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当信息(可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 IP 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a) 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问应不大于2 s;b) 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问应不大于 4 s。6. 2. 4 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报警触发后,在本监控中心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干 4 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小于 10 s。6. 2.5 系统图像质量应保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等方而均应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价)。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主观评价)应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三级。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见 GB 50198 1994 中的 4.3。应保证对目标监视的有效性。重要监控点图像存储、回放的图像分辨率宜满足 GAT 3 672001 中 4.4. 7 系统分级规定的一级(甲级)要求。系统分级参见 GAT3672001 的附录 B。经智能化处理的图像,其质量不受上述等级划分要求的限制。但对指定目标的智能化处理,其处理前后的主要图像特征信息应保持一致。7 联网系统设备要求联网系统设备主要由信息采集、视频编解码、传输、切换、显示、存储、网络服务器、用户终端等设备组成。7 .1 信息采集设备信号采集的范围宜包括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应根据不同的组网模式(前端接入方式) 选用相应的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7.1.1图像采集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采集到现场的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或采用微光红外类摄像设备。7 .1.2 声音采集设备的性能(灵敏度、探测范围)应与监测范围相适应。7. 1.3 报警设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7. 1.4 信息采集及相关的前端设备应具有防破坏和抗易损防护措施,安装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并满足相应防护等级的要求。7. 1. 5 信息采集设备应提供开放的控制接口。7. 2 传输设备7. 2. 1 模拟视频传输方式应适合 PAL 制式;数字视频传输通道应采用 IP 方式,传输协议见第8 章。7. 2. 2 信号传输可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网络可选用公安专用网络、自建监控报警网络或公共通信网络。采用无线或公共通信网络传输时传输设备应有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具体传输方式的选择详见 GB 503482004 中 3.11.1 要求。传输设备的选型详见 GB 503482004 中 3.11.3 要求。7.2.3 应优先保证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7.3 视频编/解码设备7.3.1 视频编码设备a) 宜采用本部分所引用的 H.264 或 MPEG-4 视频编码标准,图像分辨率应支持 CIF(352X288) 和/或 4 CIF(704X576)并可调。宜支持 G.711/G.723.1/G.729 音频编解码标准。在适用于安防领域的 AVS 标准发布后宜优先采用 AVS 标准。b) 应具体有以太网接口,支持 TCP/IP 协议,宜扩展支持 SIP、RTSP、RTCP 等网络协议。c) 应具有 RS-232/RS-485/RS-422 数据通道,可用于支持常用控制协议。d) 宜支持 IP 组播技术。e) 编码输出应具有可设定的点对点的切换控制功能。f) 宜具有视频移动侦测能力,可根据设置策略实现相应的编码、传输、存储或视频报警。g) 在重要场所或特殊应用时,应具有设备认证功能、防篡改功能及加密传输能力。h) 应提供二次开方的软件接口。7.3.2 视频解码设备a) 应支持符合本本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各种视频编码格式,宜支持G.711/G.723.1/G.729 音频编解码标准。b) 解码通道可单路或多路,模拟视频输出应为符合 PAL 制视频标准的复合视频信号(1.0 Vp-p,75)。c) 应具有以太网接口,支持 TCP/IP 协议,宜扩展支持 SIP、RTSP、RTP、RTCP 等网络协议。d) 可具有报警联动功能。多路传输的视频解码设备,在收到报警联动信息时能自动切换到对应的视频通道。e) 在重要场所或特殊应用时,应具有设备认证及数字加密图像的解码能力。f) 应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7.4 存储设备7.4.1 各级监控中心应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存储策略合理配置存储设备。配置的专用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网络存储系统、光盘刻录机等)应能备份需要长期保留的信息。7.4. 2 图像存储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a) 宜采用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所引用的 H .264 或 MPE-4 视频编码格式和文件格式进行图像存储。宜支持 G. 711G 723.1G 729 等音频编解码标准实现音频同步存储。在适用于安防领域的 AVS 标准发布后,宜优先考虑采用 AVS 标准。b) 应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的图像数据应保证具有 CIF 格式的图像分辨率。重要目标和报警图像宜具有 4CIF(704X 576)的图像分辨率。存储时可结合视频移动侦测等技术做帧率调整。监控图像存储时问宜不小于 1 5 d,经过复核后的报警图像应按相应的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安全防范管理的相关要求作长期保存。在重要应用场合,应采取对录像文件防篡改或确保文件完整性的相关措施。c) 应支持按图像的来源、记录时间、报警事件类别等多种方式对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检索,应能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数据资源。d) 应支持图像记录、回放同时工作的双工模式,宜支持图像高码流记录、低码流传输的双码流模式。e) 应具有以太网接口,支持 TCP/IP 协议,宜扩展支持 SIP、RTSP、RTP、RTCP 等网络协议。f) 应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7.4.3 其他信息存储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a) 存储系统配置参数、系统管理日志、用户管理数据、报警文件等重要信息的设备宜具有冗余、纠错及自动备份等功能。b) 存储图像索引、摘要等信息的设备,其存储空间应与对应的图像数据量相适应,并支持与对应图像数据的同步更新。7.5 视频切换设备监控中心视频切换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a) 图像切换应能通过手动或编程实现,图像信号应能在指定的显示设备上进行固定显示或时序显示;b) 宜采用模块式结构,容量应按系统规模确定,并留有冗余;c) 应具有视频丢失检测报警和系统自诊断功能;d) 应提供 RS-232 或 RS-485 数据通道,可用于支持常用控制协议;e) 宜能支持键盘、网络计算机双重控制方式;f) 应具有报警联动功能。7.6 图像显示设备宜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合适的显示器和大屏设备。显示设备应能清晰显示现场实时图像。显示设备的分辨率指标应高于系统对采集、传输过程规定的分辨率指标。7.7 网络服务器设备网络服务器设备室监控中心内部网络上运行特定服务程序的计算机主机,为监控报警管理平台软件的运行提供硬件支持。监控报警管理平台应支持的服务程序包括数据库、视频分发、视频存储、认证、注册、设备代理等。a) 网络服务器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b) 网络服务器设备的 CPU、硬盘、网络接口等部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部分及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c) 数据库、视频分发、安全认证等重要服务器宜采用双机备份的方式。7.8 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a) 应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b) 固定用户终端主机应采用通用多任务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应带有通用的 Web 浏览器, 操作应简单,易学易用;主机应有 USB 接口和 10 Mbps 以上的以太网端口;主机显示分辨率不小于 1024X768,颜色位数小少于 16 位;c) 移动用户终端有 USB 或 SDIO 接口;显示分辨率宜不小于 352X288。8 联网系统信息传输要求8. 1 通信协议结构联网系统内部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传输的过程应遵循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所规定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结构见图 4。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信令控制通道和视音频流通道;信令和控制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控制命令;视音频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流媒体协议 RTPRTCP 传输。视音频编解码、信令协议等内容见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中的规定。图 4 通信协议结构8 .2 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内部信息传输8 .2. 1 控制命令的传输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应采用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SIP 协议作会话控制,控制命令的定义见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标准中的规定。控制命令的传输流程见图 5。图 5 控制命令的传输8.2. 2 报警信息的传输当报警发生时,服务器接收来自报警源的报警请求,根据处警策略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具有处警能力的监控终端。报警源至服务器、服务器至监控终端的报警信息传输过程应采用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作会话控制,报警信息的传输流利见图 6。图 6 报警信息的传输8.2.3 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应采用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作会话控制,RTP/RTCP 协议传输视频流。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流程见图 7。图 7 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8.2.4 历史图像的传输历史图像的传输应采用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RTSP 协议作控制,RTP/RTCP 协议传输视频流。历史图像的传输流程见图 8.8.3 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与非 SIP 监控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与非 SIP 监控网络之间通过 SIP 网关进行信息交换。其信息交换连接关系见图 9.SIP 设备是指支持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的设备;非 SIP 设备是指不支持本部分及其他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规定的 SIP 协议的设备。SIP 设备与非 SIP 设备之问的信息交换过程是:a) 非 SIP 设备通过 SIP 网关接入 SIP 服务器,此时 SIP 服务器将此 SIP 网关与非 SIP 设备一起 视为一个虚拟 SIP 设备;b) 上述非 SIP 设备和 SIP 网关一起构成的虚拟 SIP 设备与其他 SIP 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同 8 .2 的规定。8 .4 视音频编解码要求联网系统采用的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8 .4. 1 联网系统的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推荐采用 H. 264MPEG-4;音频编解码标准推荐采用G. 711G.723. 1G.729。在适用下安防领域的 AVS 标准发布后,宜优先采用 AVS 标准。8.4.2 编码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编码设备的解码模块。解码模块的结构、接口和校验程序应符合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相关标准的规定。图 8 历史图像的传输图 9 基于 SIP 的监控网络与非 SIP 监控网络之间信息交换连接关系9 联网系统安全性要求9.1 物理安全9.1.1 环境安全监控中心机房宜按照 GBT 20271-2006 中 4.1.1.1 的要求,选择机房场地、实现机房内部安全防护、防火、供电配电、空调恒温、防水,防潮、防静电以及电磁防护。通信线路的安全应按照 GBT 20271-2006 巾 4.1.1.2 的要求对通信线路进行安全防护。9.1.2 设备安全应按照 GBT 20271-2006 中 4.1.2.1 的设备标记要求、计算中心防盗和机房外部设备的防盗要求实现设备的安全保护。 应按照 GBT 20271-2006 中 4.1.2.2 的基本运行支持、安全可用要求和不间断运行要求设计和实现设备的可用性。9.1.3 防雷接地应综合设计系统的防雷和接地。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遵从 GB 50348-2004 中 3.9 的规定。9.1.4 记录介质安全应按照 GBT 20271-2006 中 4.1.3 的公开数据介质保护、内部数据介质保护、重要数据介质保护、关键数据介质保护和核心数据介质保护的要求进行记录介质安全保护。9.2 运行安全9.2.1 网络安全监控应按照 GBT 20271-2006 中 4.2.3 的安全探测机制的要求,设置探测器,实时监听网络数据流,监视和记录内、外部用户出入网络的相关操作。宜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工具来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9.2.2 审计指对被审计人员、设备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