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前沿技术产品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报告_参考.docx

    • 资源ID:50193731       资源大小:79.81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前沿技术产品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报告_参考.docx

    泓域/前沿技术产品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报告前沿技术产品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报告目录一、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3二、 科学技术环境7三、 网络革命与网络营销10四、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12五、 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里程碑13六、 开创者的基本学说18七、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31八、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36九、 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39十、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43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53十二、 产业发展主要问题54十三、 必要性分析55十四、 公司简介55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5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7十五、 项目基本情况57十六、 项目风险分析64十七、 项目风险对策66十八、 SWOT分析说明68十九、 发展规划分析77二十、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80劳动定员一览表81一、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愈来愈多地关注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不断恶化的问题。有人警告说,如果地球上的资源不能保持不断再生,地球有一天将会像缺乏燃料的宇宙飞船一样危险;许多学者对工业污染、生态系统的失衡提出指责和警告。同时,出现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促使一些国家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执法。这些对现代企业都是严重的挑战。(一)资源短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可分为三大类:无限供给的、有限但可再生的和有限又不可再生的。无限供给的资源如空气等,总体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污染问题严重,亟待解决;有限但可再生的资源如森林和农产品等,短期内还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必须防止过分采伐和侵占耕地;有限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和各种矿产品,问题最为严重。如果按目前的消耗量来计算,到2050年更多的矿产资源将告枯竭。这些情况意味着,依靠这些矿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因此,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从事研究与开发,尽力寻求新的资源或代用品。以石油为例,专家预测,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仅够开发不到70年。作为工业国家的主要能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油价猛涨,每桶油价从1970年的约2美元涨到1982年的34美元,2013年又涨至110美元,(2008年世界油价一度突破每桶150美元大关),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威胁。但同时,这迫使人们去大力研究新的能源,如开发太阳能、风能,研制电动车等;也给企业带来了若干新的营销机会,即开发这些行业的产品肯定有光明的前景。资源短缺无疑对企业文化也有直接影响,能源危机意识以及节约传统能源、探索新能源,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长远发展意识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环境污染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水源、空气、土壤被大量污染,这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公众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心,促使许多国家的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陆续采取了大量措施。例如,德国自1991年1月起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国家要求大部分公司设置“生态经理”。但这种干预往往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扩大生产产生了矛盾,由于许多企业要投资于治理污染,因而不能增加生产设备和就业机会,这就影响了经济增长。目前有些国家的管理当局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的30年间,由于严格法规管制与有效治理,使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获得协同发展。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为避免重蹈西方“先污后治”的覆辙,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迄今为止已出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有上百个。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第十二届会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强化了环保的法律保障。但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工业废物污染等十分严重,城市雾霾得不到有效治理,环境保护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一方面限制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某些企业带来了机会,如为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为环保包装创造了营销机会。同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要求企业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有社会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观念。(三) “绿色营销”与环境保护问题相联系,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绿色营销”新浪潮。绿色营销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影响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环境、珍惜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第一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向世界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强烈呼吁。1978年,西德首先提出“蓝色天使”计划,向达到一定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颁发蓝色天使标签;美国和加拿大在1988年也开始实行环境标志制度;日本在1989年实行了“生态标志”计划。绿色营销的浪潮从食品开始,不断扩展到其他行业,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原料等相继出现,绿色市场、绿色商业、绿色服务等也蔚然兴起。中国的绿色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的。1989年,农业部正式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4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在政府的支持下,绿色食品、无氟冰箱、低毒涂料、无铅石油等绿色产品以及绿色商店大量出现。随着绿色营销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不但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绿色营销策略,开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强化绿色分销、绿色物流、绿色促销,实行绿色价格、绿色服务和绿色管理,推行绿色公关、绿色广告,树立绿色形象等,而且要求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关注社会环境,讲究商业道德,追求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与消费者共创安全优质的生活方式。总之,在全球资源紧缺,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必须适应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改变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眼前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树立注重社会利。益、关爱人类生存环境,谋求长期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二、 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影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最强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内的新的技术革命,造就许多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也给某些行业带来威胁。例如,单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明,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就是深远的。所以,西方有人把科学技术称为“创新性的破坏力”。(一)技术变化的步伐加快许多今天认为很普通的技术性产品,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1926年美国曾有人认为商业电视“犹如白日做梦”;1948年有人预言人类在月球登陆还需要科学家再努力200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新技术、新发明的迅速普及推广,为人们所始料不及。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认为,未来新技术的发明、发展和传播,从构思到实现的时间将愈来愈短,新产品从开始上市到大量,投产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他更进一步预言,未来生活将全面电子化,人们不出家门便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学习、工作、购物和娱乐等活动,如在家接受工作单位的指令,查阅公共图书馆的资料,通过电视购买商品等。家庭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单位”,家庭成员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也将减少。高度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将使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给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没过多少年,托夫勒的很多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对现代企业文化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人们要求更加自主,有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二)创新的机会增多由于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现代市场上创新的机会无穷无尽,凡是人们所需要的新产品或劳务,总有源源不断的新构思出现,而且在技术上能很快有所进展。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力争实现的构思主要有:实用太阳能、防治癌症和艾滋病的药物、电动汽车、海水淡化、家务机器人、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避孕药品等。这些构思和实验不仅是技术性的,而且是商业性的。企业可以在顾客购买力允许的范围内,将新技术产品导入目标市场。这种变化不仅要求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冒险意识,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而且要有面向全球和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三)研发费用提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40年前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是8年,20年前为5年,10年前为3年,到目前有些产品仅有一年甚至半年的生命力。各国企业为了在新产品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公司的巨额研发投入,也获得了可观的专利授权。企业除自己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外,还通过购买专利等多种途径取得新技术。这种变化要求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兴企意识,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博采众长借力发展等文化理念。(四)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产品的大量涌现,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因而一些国家的政府对新产品的检查和管理日益加强,对安全与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西方有些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开发的新产品,由于政府认为不安全,结果被迫从市场上收回。除了政府的管制外,社会上还有些人反对科学技术的随意商业化,要求政府在新科技用于商业之前进行严格评估。他们认为,大规模的科技创新,会对大自然、个人生活、环境卫生以至整个人类社会造成威胁,因而主张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以天然食品代替合成食品,以天然纤维织物代替化学纤维织物。他们也反对核工业、高层建筑、公园和风景区的游乐设施等,认为这些会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这些变化对企业决策、经营方向、产品开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观念都会产生影响。总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使得科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比重日益增多,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千方百计在企业内营造出重视科技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要看到脑体劳动者比例关系的变化给企业文化带来的重大影响,企业必须重视教育的投入,重视管理方式的变革,正确处理好科技人员与一线劳动者的关系,承认差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科技人员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三、 网络革命与网络营销(一)网络革命改写企业经营与管理经济学上有一个“梅特凯因定律”,认为“互联网的价格等于其外延的平方”。说明网络经济的价值远远超越传统经济的价值,网络经济的增长不是以算术级数来计算,而是以几何级数来计算的。网络革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前三次技术革命其本质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网络革命则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突破时空概念,正在逐渐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交往方式。(二)网络营销的冲击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影响最直接的是营销,即使传统的直线式营销变为网络式营销。网络营销冲破了传统的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也发展了4C(客户、成本、方便和沟通),真正构筑起一种“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新模式。因为网络营销的虚拟化、全球化特点,借助大数据技术,既极大地拓宽了企业资源配置的范围,拓展了企业的营销领域,而且它的交互性特点,又能够通过互动式营销,体现顾客的主体地位,帮助企业科学地进行市场定位,寻求更好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对策,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要。可以说,通过网络营销,对标准化产品,传统定价策略、营销渠道、广告方式和服务方式均有很大冲击。进一步讲,对企业营销战略和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以及传统的企业文化,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就今天而言,网络营销虽然还没有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但它向我们展示的前景是美好的,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企业只有更新理念,用网络优势推进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四、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信息共享,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市场无界,需求变化莫测,眼前拥有的市场会悄然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突然下降。企业唯一的选择是制造差别优势,培育核心能力。因此,企业战略的重点将从提高市场扩张能力转向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有人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有人认为,是指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也有人认为,是指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或几个关键技术。按照国际著名战略学家哈默尔和普哈拉的说法,企业核心能力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有机结合的各种技术交流的学识。本书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企业特有的技术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即包括三个要素: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者处于不同层面,有机组合、动态平衡。(二)核心能力决定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不能从市场交易中获得,它是一个企业不断学习、创造、积累的结果,是独一无二、很难被其他企业模仿的,也是不能被其他资源和能力所替代的。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目的是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利益,即通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使企业形成持续盈利的能力。企业的寿命长短并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或者说并不在于市场占有率,而在于赢得未来的竞争:能给客户提供多种新形式的利益,并掌握提供给客户利益不可或缺的新能力。全球动态市场专家哈默尔和普哈拉指出,当一家公司的梦想与其自身的能力结合时,一个全新范畴的潜在机会将因此而开启。企业战略重点转向培育核心能力这一重大变化,促使企业理智地在眼前利益与未来发展能力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特有技术的保护、使用与创新,注重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变革,创造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虚拟经营和盈利模式的创新,尤其注重构塑能够适应并推动上述技术与管理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率的企业文化。五、 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里程碑(一)前三个里程碑的理论主张及缺陷自从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罗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始,人们围绕重人还是重物、强调理性还是强调非理性等基本问题,一直在努力探求如何管理好企业这个复杂的课题,管理学者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提出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形成了丛林般的管理学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个学派。1、组织技术学派组织技术学派也称古典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等。这个学派把人当做“经济人”和活机器看待,强调在组织技术上下工夫,主张对人严格管理、严密控制;同时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如工作定额、工作标准化、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的管理过程和理想的管理组织等,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防止工人“故意偷懒”,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布莱克、穆顿、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和利克特等。这个学派从“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基点出发,开始重视对人的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的研究,承认人的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主张用引导、激励的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并通过“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和“职业生活充实化”等方式实现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的结合。3、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纳德和西蒙等人。这个学派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重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在管理中的运用,强调系统分析、定量分析和数学模型的作用,力求使管理活动更加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以上三个学派的形成,被公认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这三种理论到底哪种对管理实践最有效,最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实践并没有作出唯一的选择。这是因为,每个企业都身处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面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市场状况,生产经营特点、历史传统以及管理水平等也存在着很大差异。面对复杂的管理实践,上述管理理论虽各具优势,但也存在着共同的不可弥补的局限性。首先,缺乏对人的正确认识。把员工作为管理的客体、工具看待,员工在管理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仍然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为两个对立阵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控制人、激励人。泰罗在晚年曾指出:“我为了提高企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竭尽了全力,但是,他们的抵抗决心也是坚固的。如果我当时年纪更大一些,更加世故一些,我就不会硬让他们干他们不愿干的事了。”其次,缺乏对员工整体的研究。只注重研究个体,强调个人的作用和积极性。行为科学学派加强了对人的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动机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但研究的不是整体文化精神。管理科学学派着眼于管理的系统性,但重点还是放在企业管理的“硬系统”上,对员工整体的“软系统”涉猎得较少。再次,对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层次较低。着眼点停留在组织、制度、技术、方法、手段上,没有上升到文化这一更高层次上来。最后,没有找到硬管理和软管理、理性控制和非理性控制的最佳结合点,即没有找到与硬管理和软管理、理性控制和非理性控制相适应的一套“非正式规则”,没有自觉地研究通过文化微妙性的暗示和集体精神的感受对员工起约束作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气、传统等。(二)第四个里程碑的形成由于前种管理理论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管理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管理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即寻找到一种可以弥补上述缺陷的新的理论。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各国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即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企业管理,因而创造了一种适合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学说。人们发现,这种学说可弥补前三种管理理论的缺陷,使企业管理理论更富有整体性、人情味和文化色彩;应用于实践更有利于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发挥价值观的力量,创造有特色的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见,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说“企业文化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传统管理理论不断发展、自身缺陷不断得到克服的必然结果。企业文化由自发的现象到自觉的实践,再到理论,标志着管理上的一场革命。以研究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为对象的企业文化学,不仅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最高层次,而且也是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之后,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即第四个里程碑。(三)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理论,适应了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人一机关系不断调整的需要,反映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有以下四点。1、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发展人,把提高人的素质和发挥人的精神潜能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2、以文化人强调群体意识、文化认同和团队精神,主张通过建立共同价值,凝聚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融合;实现经营过程与文化养成的一体化。3、以文兴企倡导用先进的人本理念和市场理念引领企业经营,用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手段提升经营层次,创造和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4、创造和谐谋求企业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物质、制度、精神各个层面的动态平衡与和谐发展。六、 开创者的基本学说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企业文化学说,最初主要体现在几本经典的企业文化著作中。这些著作的作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企业文化的概念,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结构。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说有Z理论、7S模式、五要素说和八大原则等。(一)Z理论Z理论是威廉大内在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的。该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证明以无形的信任、情感的微妙性和集体价值观为特征的日本管理方式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环境,能带来更高的生产率;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形成美、日管理模式差别的文化原因:日本管理模式根源于日本民族长期的“文化均质”,美国管理模式则根源于美国的“异质性”。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价值观、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它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力。威廉大内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称作A型组织,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称作J型组织,主张美国应向日本学习,在两国成功经验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建立Z型组织,形成Z型文化。在上述比较的基础上,他提出Z型组织具有如下管理和文化上的特征:(1)倾向于长期雇佣制,虽然没有说明是终身雇佣关系。(2)评价和升级比A型公司来得慢一些,但有显著工作业绩的人会得到较快的升迁。(3)雇员的职业途径常常在岗位和职务之间流动。(4)现代化的明确控制方法多用于获得情报,很少在重要决策中起决定作用。在Z型组织中,含蓄和明确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平衡状态。(5)决策问题是一个多人参加并取得统一意见的过程;决策可能是集体作出的,但是最终要由一个人对这个决定负责。这种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结合,要求组织中有相互信任的气氛。(6)把对于下级和同事的广泛关切看做是工作关系的自然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于无拘无束,保持一种强烈的平等气氛,并且着重于全体人员在工作中相互打交道。威廉大内认为,Z型文化的核心就是信任、微妙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一家Z型组织的所有方面,从战略到人事,没有不为这种文化所涉及的,就连其产品也是由这些价值观所决定的。事实上,这种文化的人道化因素还扩展到组织之外。(二)7S模式7S模式是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的。作者认为企业管理既要注重“硬件”,更要重视“软件”;并且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应是一种文化,即具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作者在书中提出,美日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差异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和对人的看法上。日本重视集体主义价值观,美国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日本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人既是供使用的客体,也是应该给予尊重的主体,美国管理人员则只把员工看成是被动受制的工具,是“可以互换的生产零部件”。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两种不同的增长率。日本的管理方式代表了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此,作者提出了著名的“7S模式”。他们认为,企业管理包含不可分割的七个要素: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s)和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Goals)。作者把这七个要素(企业管理分子)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靠的强有力的网络。在七个要素中,管理者只重视其中一两个“S”(如战略和结构)是不够的,必须在所有的“S”上下工夫,并耐心地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有些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这些公司的7S要素健全且整个网络运行良好;有些公司软弱无力,是因为缺乏这个完整的网络,或是它内部之间相互抵触。在7S要素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硬性“S”,而技能、作风、人员和最高目标是软性“S”。作者以典型的美国公司和典型的日本公司进行对比,发现典型的美国公司更习惯于重视三个硬性“S”。威廉大内指出:“也许概括了解一个企业的最好方法,就是计算它变更战略、结构和制度的次数。由于工作成果一再令人失望,所以就得一再进行变革。如果这个企业的经理人员对其他S的注意仅是断断续续或是风行一时,而一见到利润减少就改弦易辙,那么,这个公司就很可能存在典型的美国难题。”0而典型的日本公司,在重视战略、结构和制度三个硬性“S”的同时,非常重视四个软性“S”,在软性“S”上占上风,即重视企业共同信念和最高目标的确立,重视员工的尊严、价值,关心员工的生活,注重整体协作作风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的最大成果是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比美国人更积极主动,设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以每人微小的贡献帮助企业成功。这就像建造金字塔或是蚂蚁筑窝一样,成千上万的小人物抱着同一个目标做一些小事,最后就可以达到移山倒海的效果。”因此,作者提出要“以日本为镜子”,检查美国管理的弊端,改善美国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指出:“美国人的敌人,不是日本人或西德人,而是我们企业管理文化的局限性。”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提出“7S模式”的意图,虽只是为了找出分析企业复杂问题的“工具”,但这一模式远远超出“工具”的范畴,以它具有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成为企业文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分析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战略方法。(三)五要素说五要素说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中提出来的。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通过对美国近80家公司的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几乎一直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幕后驱动力。因此,企业领导人应当区别和诊断自己的企业文化,把主要时间用来思考企业的价值观,并将协调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企业的管理,首先是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企业领导者只有全力以赴地从事企业文化管理,才能取得成功。他们指出,一个总经理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理解本公司的文化,以及对文化进行精雕细刻,并使它形成适应市场不断变化所需要的能力。既然文化如此重要,那么构成一种“强文化”,包括哪些要素呢?作者认为,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英雄、习俗和仪式以及文化网络,把它概括为“五要素说”。1、企业环境每个企业都因其产品、竞争者、顾客、技术、政府的影响以及其他条件而面临着不同的现实环境,这种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最大的影响因素。处于不同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差异的。他们认为,依靠生产大众类产品而获得成功的企业,应该发展“拼命干、尽情玩”的文化,以保持销售人员旺盛的精力;而对于那些需要研发投入的企业而言,就要发展所谓“赌博文化”,确保在采取行动前对决策加以缜密的考虑。2、价值价值是一个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因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方向,并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工作。这些成功的准则决定了企业文化中的英雄、神话、仪式和习俗的类型,同时影响公司的所有方面,从设计什么样的组织,到制造什么产品,再到怎样对待员工。企业从共享价值中获得了强大的力量,成功的企业经常是因为他们的员工对组织价值的确认、信奉和实践。3、英雄如果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他们有着不可动摇的个性和作风,为员工提供了有形的可效仿的榜样。在强文化中,英雄是中流砥柱,是一个巨大的火车头、一个魔术师,是每个遇到困难的人都想依靠的对象。英雄是一种象征,他们的行为超乎寻常,但离我们并不遥远,成功是力所能及的。4、习俗和仪式习俗和仪式是企业日常生活中系统的和规划好的一些惯例,包括庆典、社会仪式、工作仪式、管理仪式以及游戏等。习俗和仪式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企业文化将会死亡。在缺乏仪式与庆典的地方,价值的重要性没有任何影响。庆典对文化来说,就像电影与剧本、音乐会与总谱,或是用任何方式都难以表达的舞蹈的价值。” “一种企业文化,如果它走向繁荣的话,就必须有某些仪式活动来体现它的价值。”5、文化网络文化网络作为组织内部主要的(但是非正式的)沟通手段,是公司价值和英雄式神话的“载体”。每一个人在公司中都有一个正式职位,还有一个不印在名片上的非正式职位,例如好讲故事者(Storytellers)、间谍(Spies)、牧师(Priests)、耳语者(Whisperers)、非正式团体(Cabal)等,这些人形成隐藏的权力阶层,组成了文化网络。这个网络能量,很大,它们不仅相互传递信息,而且成为对企业具有极高价值的事件的解释者。在强文化中,不仅有强大的正式组织网络,更有强大的非正式的文化网络。这个网络是文化传播与价值共享所不可缺少的。上述五个要素相互结合构成企业文化体系,具有强文化的公司一定是这五个方面做得都比较出色或相互结合得比较好的公司。(四)八大原则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八大原则”。这“八大原则”是作者在对43家优秀公司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概括出来的。具体内容是:贵在行动、紧靠用户、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作者指出,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在公司中是必需的,要严肃对待。表面看来,这“八大原则”是美国43家优秀公司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它揭示了美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色。1、贵在行动不纠缠于制订规划和计划,而是立即着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奉行“干起来,再整顿,再试验”的哲学,以行动为导向,简化组织,集中精力,描准目标,在尝试中不断学习。2、紧靠用户变以我为中心为以用户为中心,坚持用户导向,倾听用户的意见,向用户学习,执著于质量和服务的改进,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3、自主创新在管理上鼓励革新和竞争,宽容失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4、以人促产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人,尊重和信任每一个人,激励每一个人;重视员工的参与,发掘人的最大潜力;把员工作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的根本源泉。5、价值驱动一个企业要有一套健全而清晰的价值体系,并且一以贯之;领导者应带头践行这些价值和信念,深入现场,以身作则,用先进的价值影响和引导员工,使企业形成共同目标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竞争力。6、不离本行坚持企业经营的专业化,即使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战略,也不能离开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离开本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7、精兵简政推进组织变革,精简组织结构,善用简单组织形式和临时性组织形式,保持组织的灵活性;缩小编制,减少管理人员和员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8、宽严并济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同时也要注重人性化管理,集权与分权结合,制度约束与价值驱动结合,宽严有度,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八大原则”就每一条来讲,并不是全新的理念,但成功之路一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却把这八大原则构筑成一个体系,变成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说明管理与文化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科学,只要把那些人们认为最寻常的事情做得最不寻常,企业就能做好了。“八大原则”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研究企业管理的新道路,这条路沿着企业软管理,特别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向不断拓展,探索出很多新的东西。无独有偶,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同期出版了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作者发现,美国企业界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它并非只是建立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而是注入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精神。为此,作者提出了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即目标原则、共识原则、一体原则、卓越原则、绩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和正直原则。强调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检讨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还因为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企业的文化来决定。劳伦斯米勒提出的“八大原则”与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所提出的“八大原则”,尽管从具体内容到表述都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强调一种独特、有效的企业文化之于企业的决定性意义,都强调共同价值和目标的力量,强调相信人、尊重人,靠文化信念和文化手段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由此,由劳伦斯米勒与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分别提出的两个“八大原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学说。(五)其他学者的贡献除上述四种在企业文化理论形成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以外,还有一些人在企业文化学说形成过程中做出过卓越贡献。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1985年出版的专著企业文化与领导,托马斯彼得斯等在成功之路一一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之后所创作的志在成功一一领导艺术纵横谈、乱中取胜,被誉为继成功之路一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企业研究力作”、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者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以及吉姆柯林斯的21人研究团队历时五年研究推出的力作从优秀到卓越,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继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出版之后,再次合作出版了新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约翰科特等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卡梅隆和罗伯特奎因出版的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美国学者戴维布雷德福和艾伦科恩出版的追求卓越的管理,丹麦人杰斯帕昆德出版的公司精神等。这些著作从企业文化内涵、体系、企业文化与领导、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企业文化评价等多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文化学说。(六)理论共识在“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尽管有一定差别,但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共识的。1、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比较以制度为核心的硬性管理,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管理模式,这种软性管理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共同价值的力量。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代表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2、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价值观、信念、道德规范、传统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经营服务理念,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优秀的企业正是善于利用这些无形的力量,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之下。3、全员文化企业领导和英雄人物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家文化和英雄文化,它是一种全员文化,只有把建构企业共同价值和员工团体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才能使企业成为人人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命运共同体。4、文化与绩效的正相关性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营绩效,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有极大的正相关性。自然发展的企业文化容易导致不健康的文化,而提升绩效的文化需要管理者努力培育。七、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一)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十分明确地揭示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它的基本原则。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表现为以下几点。1、集体主义原则企业是一个由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组成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基础上,协调好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在“一体化”愿景下,创造最高效率和最佳效益。2、诚实原则日本山一证券的创始人小池曾指出,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对于企业而言,坚守诚实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遵守口头的或书面的协议和合同;承认产品的缺陷,并尽可能予以纠正;为所得工资付出诚实的劳动;为劳动者付给适当的工资;在合理但不过高的利润限度内,规定诚实的价格;根据价值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产品,尤其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产品更应如此;在同意提供劳务产品与付给报酬方面说实话;在雇主和雇员关系中不说谎;不对

    注意事项

    本文(前沿技术产品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报告_参考.docx)为本站会员(m****)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