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docx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你知道什么样的主题班会才是好的主题班会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篇1 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育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爱好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 学具、计算器、 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老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老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老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 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 )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圆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老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 (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五)、谈学习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 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 C=2r 教学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篇2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探求过程,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加”、“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沟通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加”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加”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加”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加的乐观性,“吸引”他们参加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加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加什么,怎样参加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想、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舞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老师参加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沟通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沟通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学生“爱好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什么叫做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二、自主参加,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3、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桌上的工具,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组内讨论、合作测量,然后一生向全班演示测量方法。 (1)绳测法:用卷尺绕圆一周测量。 (2)滚动法:媒体显示滚圆的动态。 (3)设疑激趣:师甩动手中系线的小球转成圆,让学生测量此圆的周长。 师: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求圆的周长的科学方法。 4、引导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媒体显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同时的滚动一周留下的轨迹。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有关系。 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操作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填好实验报告单。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学生报告单,引导观察数据,发现规律:无论大圆或小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媒体验证。屏幕上两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们的周长。 (5)概括结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第1、2自然段。 (2)思考讨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什么数?它叫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3)的读写 (4)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讨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5)认识圆周率数字特征和它的近似值。 6、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由圆周率的概念得到: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d或c=2r (2)解疑,再现系线小球转成圆。现在会求它的周长吗?只要已知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例1,点拔讲解规范书写格式。 2、让学生提问,你对例1的解答有什么疑问。 3、练习反馈,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判断: =3.14。( )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倍。( ) 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求下圆的周长。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生试做 (2)反馈 (3)生完成P112做一做 4、看平面图计算。(媒体显示课始呈现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跑步的画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都是5米,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怎样判断?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怎么学到的?(评价总结,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3、还有什么问题?(回顾本课想学到的知识都学到了没有)。 六、作业 1、独立作业:练习二十六第4、5、6题 2、实践作业: 3、课后思考题:(媒体显示)米老鼠沿着外圈跑,唐老鸭沿着“”字形跑,谁跑的路程多一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篇3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经历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 培育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5.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老师:课件、直尺、一元硬币、水桶、易拉罐、纸剪的圆、绳子等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吗? 师:今天黄老师把这两位“巨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咱们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好不好?(生齐鼓掌!) 师: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到底谁跑得路程长呢? 2迁移类推 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说明)究竟它们谁跑得路程长?如果给你有关数据你能裁定谁跑得路程长吗? (1)师:谁来说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2)师:谁再来说说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师:知道边长×4的含义吗?(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指名说。 (3)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 师:很好!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愿意吗?(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后指名答。 (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指名学生边演示边说。谁再来说说。 3实际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起圆形纸片,小组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很容易尺量计算,大家猜猜圆的周长用尺量计算方便吗?(不方便) 师:(出示教具圆片)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量出一号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表格中。听明白了吗,开始。(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 (1)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方法一:用线绕 师:谁来与老师配合绕给同学们看看? (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 师:这样绕了以后,怎么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 师:(课件补充说明)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2)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师:(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3)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会。) 师:真的吗?谁敢来试试。 指名一生上台测量黑板上的圆。可能用线绕。 师:有什么感觉?(不方便!) 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生齐笑) 这就说明用绕或滚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时还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 (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猜想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 2验证 师:谁知道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吗?(半径或直径) 师:圆的周长是不是和直径有关呢,请同学们来观察几个圆。(媒体演示)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你感觉到了吗? (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刚才,大家都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成什么关系进行猜想,下面,我们就通过动手实验来检验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测量计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4个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汇报、展示。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老师把不同的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比较表中的数据,想一想: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全班沟通,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讨论方面作出的贡献。 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及其读写法。 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3.14。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d)师: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C=2r)2、回应新课引入的情境,即时练习。 师:现在,你能求出谁的路程长吗?为什么?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例题: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练习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测量:滚动法 绳测法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C=2r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着力与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想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堂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爱好。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量的数据可能误差有点大,应尽可能把误差减少,课堂应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善于思考和发现。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计算圆周率的必要性;通过合作沟通计算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学生的合作操作沟通活动,培育学生的精确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猜想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确定探索新知的方向。 观察课前画在黑板上的两幅图。 分别指出正方形、圆形和正六边形的周长。 沟通联系。 找出正方形和圆形联系的地方(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找出正六边形和圆形联系的地方(圆的半径就是正六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就是2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比较周长的长短。 以直径为基准,正方形的周长相当于直径的4倍,圆形的周长比它小;正六边形的周长相当于直径的3倍,圆形的周长比它长;所以,圆形的周长在直径的3倍与4倍之间。 确定探究方向。 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它们之间的倍数。 准备数据采集。 序号 周长(c)cm 直径(d)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三、合作探究新知。 学生操作活动。 小组合作:量出所带圆形物体周长和直径,采集数据,填入上表。 老师观察:各组量周长和直径的情况,量周长有用线围的,用圆片滚的;量直径不成问题,上一节课的知识已经迁移、内化为学生的技能。 老师在分组活动中采集到的数据。(是后加的,时加的) 序号 周长(c)cm 直径(d)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合理,得出公式, 看教材第99页,感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就是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保留两位小数是3.14;表中的数据,3.10最接近,操作中的误差最小;根据周长是直径的倍,得出公式c=或dc=2r。 介绍祖冲之。 四、利用新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说出计算周长的算式。 口答练习十八12。 作业练习十八34。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正确解决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间的关系,感受利用公式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讨论圆周长的知识。 二、自主先学 出示例6和导学单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小组讨论 四、沟通展示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五、质疑拓展 问: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列方程解答。 d=C r=C 2 六、检测反馈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沟通。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上第6题 各自填表,说说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沟通。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沟通,明确:先求出花圃的周长,再求出种的棵数。 6作业:练习十四第8、10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篇6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阅历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育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想)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沟通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沟通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老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沟通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沟通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沟通) 四、沟通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讨论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沟通)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沟通)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沟通。)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爱好,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时学生乐观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