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docx
-
资源ID:50229483
资源大小:27.8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docx
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县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第一时间抢抓宁波市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机遇,大力实施"双突破双驱动'发展战略和"四创四强'工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外引内育文章,突出抓重点、强基础、补短板,加快推动工业发展形成全面突破之势,为跻身全省工业第一梯队打下扎实基础。 一、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49.1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规上销售产值592.6亿元,同比增长13.3%;累计产销率91.3%。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1.0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企业用电总量为131236.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全县159项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6.17亿元,同比增长10.1%。新增规模企业95家,总量达到512家左右。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统筹布局,顶层设计建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谋划。制定"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全面部署出台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2022-2022年)、年度推进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若干意见等政策,构建完成"2025'若干意见为总纲,科技创新、产业基金、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为辅的1+9政策体系,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每年安排2亿元工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智能制造、强企强链、平台打造等领域的创业创新。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召开工业.开放型经济风云榜大会,开展"中国制造2025'政策宣讲进乡镇、企业,开设"政策之窗'、编制政策汇编,加大宣传力度,累计发放政策资料5000余份。 二是明确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时尚针织休闲服装、汽模配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大平台应用为主的智能经济产业,将新能源及海工装备、汽车轻量化部件、智能电网、高端基础件、海洋生物制品、医疗保健设备及器械、新型功能材料等七大细分行业作为"6+1'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形成关于加快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调研报告。 三是加快动能转化。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制定形成关键基础件产业、服装产业时尚化、清洁能源等3个市级行业试点方案。积极推进日星铸业、九龙紧固件、金汇精密制造等项目建设,合力模具轿车车身结构件及底盘结构件铝镁合金高真空挤压压铸模具项目中标国家工业强基项目,获得专项资金4200万元。在爵溪街道总投资1亿元建设"华东针织品集散中心',重点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发展。制定我县太阳能、海上风电开发利用规划,加强政策扶持,目前我县装机容量达80MW以上分布式光伏发电预计每年能新增清洁能源2.5万吨标煤。加快新兴产业发展,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2.2亿元、40.1亿元和6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9.5%和11.1%,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7.0%、37.5%、50.9%。 (二)加强投资,增量提质增后劲 一是加快工业投资。落实专人对工业项目进行跟踪分析,按月、按季编制统计表汇总表,对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进行随时跟踪,全力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建立预警机制,每月对项目进行分析,对完成进度进行排序并公示,督促工业投资推进力度。制定象山县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施负面清单之外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旧厂区改造,结合"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行动,华众塑料等49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71.3万平方米,完成市目标任务的178.3%。 二是实施智能制造。针对我县不同行业,分门别类加强排摸,鼓励企业加快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锦浪新能源、戴维医疗获评市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宁波华众、日星铸业等7家企业入列县智能制造名录。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活动,56家意愿企业与8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对接,并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加强智能制造服务宣传,云朵网络、象研科技和信友软件分别被认定为市、县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 三是加强技术改造。修改象山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技改补助力度,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智能装备产品生产项目、"机器换人'等七大技术改造项目,智能制造项目最高可达800万元。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9亿元,同比下降12.5%,29个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市计划,获得市级预拨资金4370万元,115个"机器换人'、智能装备产品生产项目、工业强基等项目列入2022年度技改项目计划,230项新产品入列市新产品试产计划。 推进"三化',营造发展新生态 一是推进融合化。加大工业和信息化补助力度,对通过认定的两化融合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效果按软性实际投入给予10%-30%的补助,下达2022年6个项目补助资金141.6万元。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全县华翔特雷姆、申菱电梯等6家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行动,其中申菱电梯、华翔特雷姆、启鑫新能源列入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编制象山县创建军民融合示范区思路研究,积极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组织天安集团等参加省市相关宣贯会议、发展论坛,排摸盛洋电子、安路海联等8家企业上报推荐国家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盛洋电子申报省军民融合示范企业,并获得市奖励资金20万元,象保合作区的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被认定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二是推进信息化。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23个旅游乡村进行wifi的铺设,新增230个AP,全县4G及4G+网络累计建设1099个,BNIOT基站在原有基础上新增331个800M基站。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城管、智慧教育等项目,其中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汇集数十个部门单位的涉旅数据1300多万条,为旅游管理、营销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制定企业上云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全年完成上云企业948 家,云朵网络和锦浪新能源入列市标杆企业。根据对软件园区企业的考核打分,完成企业房租退还工作。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起草编制县政务数据共享目录(征求意见稿)和县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是推进绿色化。分解落实双控考核目标制度,加强能效审计和项目用能评估,全年共更新实施100余个节能节水改造项目,实现年节能量1.2万吨标煤以上,其中2022年第一批节能项目资金251.8万元完成下达。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发放2022年度补助资金767.5万元,锅炉淘汰改造143台,天韵食品等5家企业6台锅炉将暂缓淘汰,三年淘汰改造计划全面收官。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高效化,海螺水泥等4家企业通过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恒大印染等3家企业列入自愿性清洁生产,关停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85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进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普查1600余家企业,定塘、黄避岙等4个乡镇完成雨污分流验收。10家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监察(审计),其中市级监察企业4家。 (四)强化主体,转型发展强创新 一是政策引领分类培育。起草并由县政府办公室发文象山县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加快工业企业梯队培育实施方案(2022年2022年),实施目标合同管理,下达2022年龙头企业外协、小升规等梯队培育专项资金575.23万元。成立县企业家俱乐部,25家重点企业实施"三翻'行动,计划到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翻一番。开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三名'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培育计划,乐惠国际、合力科技主板成功上市,申菱电梯、戴维医疗荣获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和国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钰烯腐蚀控制入列省隐形冠军企业,乐惠等9家企业入列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启鑫新能源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锦浪新能源等10家企业入围市高成长企业培育名单,合力模具6家企业被评为宁波市行业骨干企业。轻量化汽车配件产业园和智能输变电设备产业园分别入列市第一批特色产业园认定和培育名单。加快"小升规'培育,建立专精特新数据库,枫康生物等4家企业获评浙江省"小升规'创业之星,全年新增规模企业95家。 二是开展管理创新减负。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经济、金融形势,开展行业安全讲座和实操,精益生产,企业财务与金融、卓越中层执行力和拟上市企业等培训11场次,累计受益人员超1200人次。推进"内生式'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针织行业管理提升项目试点,组织赴杭州参观西子奥电梯和九阳豆浆机进行见学,以提高管理创新意识和水平,18家企业通过实施管理咨询和创新项目验收,下达补助资金121万元。开展企业降本减负,下拨3293万元稳增促调补助资金,共惠及全县3198家企业。 三是深化亩均效益改革。新修订并由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企业综合评价工作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通知,推进工业企业以"以亩产论英雄'绩效评价机制改革,把评价范围扩大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实际占用土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417家规下工业企业,新增RD投入等内容。目前取数、评价和公告工作已全部完成,483家规上企业ABCD完成分类,其中74家企业纳入A类,264家为B类,121家为C类,14家为D类,将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环境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 (五)强化履职,精准服务提质效 一是强化经运监测。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月月抓规上产值分解落实,督促每一个辖区单位谋划好企业均衡生产,挖潜增效。对全县的三型企业、行业龙头骨干、高成长、"三翻'行动对象等企业加强监测预警,采用月报形式及时发布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亿元以上企业数据库进行重点监测。 二是开展精准帮扶。调整和优化企服责任人工作制度及"一对一'企服名单,深化县级领导、涉企部门和镇乡(街道)三级联动机制,共有企业服务领导473人,企业服务责任人439人,联系企业753家,累计企服次数为1602次,收集困难和问题462个,已经解决438个。加强特困企业处置,实行有保有压、有破有立,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处置完成华毅水产、汇龙系等特困企业6家。开展"最多跑一次'行动,群众和企业到部门办事事项从49项精简至32项。 三是搭建市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宁波模具之都博览会、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博览会、国际服装节和青洽会等展会,帮助企业开展市场对接合作。日升集团等43家工业企业产品被列入2022年度宁波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优质产品推荐目录,积极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开展"电商换市',举办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四期,培训300人次。 四是加强机关履职。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千名干部助百村、一线蹲点解百难'和"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等活动,并通过实施"强意识'"促担当'"提能力'"优队伍'"清风气'五大行动,锻造信念坚定、坚强善为、素质过硬、活力创新、干净廉洁的"经信铁军',保证在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取得实效。调整局分管领导联系镇乡(街道)、联系行业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相关政策制定企业家意见征求会20余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船舶修造业、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做好"一打三整治'、护航十九大等工作。 三、2022年重点工作思路 (一)基本思路 2022年是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攻关之年,也是我县工业经济"三年求突破'的关键一年。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宁波市创建全国首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为契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强化传统动能修复、加快新兴动能培育、强化平台项目支撑、优化政策服务保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工业强县建设求突破、比赶超,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预期目标 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力争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力争15%,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亿元企业5家,完成市定年度节能目标。 (三)重点工作安排 1、以"稳'为基调,科学应对增速换挡 一是确保工业稳定增长。结合双底线红绿灯考核,每月分解制定生产计划,督促各辖区单位挖潜增效;关注去年底、今年中途新上规企业,重点推进近期有望投产的新项目(含税源型项目)及时纳规,抓好增量支撑。开展全县工业基础数据的核实修订,联合统计、科技等部门加强省市对接,研究改进传统制造业的统计体系、方式和评价指标,全面夯实我县工业基础数据。 二是加快工业投资建设。按照"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前期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完善500万元工业投资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管理与服务,发挥工业强县工作例会作用,围绕项目库建设、推进困难项目梳理和每月跟踪服务、推进签约项目落地三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工作,力促招商早见效、项目快推进、投入早产出、转型出成效。推进建设弗凡科技、新篁生物等亿元以上续建项目22个,宾霸里布、乐惠国际等亿元以上新建项目7个。 三是积极搭建市场平台。围绕我县产业发展体系,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服博会、模具展等各种展会,以及"宁波周'等各类合作交流活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争取规上企业电商培训普及率达到100%,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等方式,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做好2022年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的申报协调,提升产品知名度。 2、以"转'为抓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制定我县传统制造业提升实施方案(2022-2022年),将汽车零部件、输变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分为保持领先、转型提升等类型,综合运用"机器人+'、"标准化+'、"设计+'等新技术和新手段,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打造"浙江象山时尚针织小镇',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针织产业创新转型示范基地及4.0制造示范点。全力打造"海洋健康制造+'模式,推进水产品加工向健康产业转型;推动汽模配强强联合,实现协同发展。 二是加快培育新兴动能。培育新能源及海工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日星铸业大型海装铸件、象保合作区航天智慧科技城公共设施一期、宝实投资赛帆科技孵化等项目。发展汽车轻量化部件等七大细分产业,推进金汇精密年产9.5万吨高铁轨道零部件、能塑汽车年产300万件汽车配件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三是坚定淘汰落后产能。科学做好能源统计、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印染、铸造等项目的节能管控,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改造、清洁生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工作,探索区域能评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改革,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80家以上,实施节能节水项目改造50个以上,创建市级节水型企业3家以上,清洁生产合格企业2家以上。 3、以"创'为驱动,提升产业新生动能 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重点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推进立强机械项目成为第一批市级试点示范项目,打造日星三期和乐惠生物智能工厂,促进华众塑料、申菱电梯和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深度合作,推进普思拓金属的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强基,加快推进日星三期、金汇精密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九龙紧固件、三安制阀等企业逐渐成为关键基础件单项冠军。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5个。 二是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开展加快促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年),推动全县规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全覆盖和有需求规上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发挥云朵网络、信友软件、象研科技服务等市县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作用,为百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和提供初步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智能化为重点技术改造投资。引导企业按照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加强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项目申报,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力争150个新产品列入市级新产品试产计划,实现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0%。 三是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深化针织行业三大中心和爵溪时尚针织小镇等平台建设,为县内企业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服务。整合现有模具制造技术资源,支持企业建立模块铸造中心、热处理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模具、汽配企业强强联合,共同研究开发汽车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依托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公共平台,宁波汽配直供平台等,谋划我县各类工业服务云平台,深化企业上云计划,力争2022年实现上云企业820家。 4、以"育'为先导,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以打造形成百亿级、千亿级"特色产业示范园'为抓手,推进爵溪印花园、石浦水产园区特色产业园申报,加速推进华翔、天安产业园建设,分阶段滚动培育一批省市认定及培育产业园。加快推进西周、晓塘等小微集聚区建设。 二是推进企业梯队培育。发挥县企业家俱乐部作用,分实施25家重点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实现到2022年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翻一番。开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三名'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培育,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三翻'行动对象企业实行目标合同管理,建立培育管理数据库,重点培育申菱电梯进入省"三名'企业培育计划,全年规上企业突破550家,力争三年内培育30家县级创新性高成长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加快资本化运作,加强上市储备企业的管理与培育,推动锦浪、启鑫、申菱、博禄德和钰稀阴极等企业上市。 三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开展管理咨询推广行动,引导企业实施离散型和流程型智能制造项目,培养一批管理标杆企业。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和普及培训,帮助华翔特雷姆、申菱电梯、启鑫新能源3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争取2家企业通过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培育新生代企业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尝试互教互训互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企业家素质,计划全年开展相关培训12场次,受益人数达千余人。 5、以"智'为引领,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一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谋划建设县级数据中心平台,统筹推进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协同。正式发布我县政务信息管理办法,推动我县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利用。 二是推进智慧应用产业。重点跟踪象保合作区国家云制造中心的推进落地情况,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制造示范基地。推动云朵网络"文化+'产业、盛洋电子海洋信息化、蓝洞科技智能路灯项目等企业项目个性化发展。跟踪推进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二期、世行智慧交通项目,加快智慧交通公交IC卡和公交自行车项目、人行市民卡落地,争取智慧水务系统的的NB-IOT技术率先得到应用,形成示范效应。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大数据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三是发展信息经济相关产业。深入推进"企业上云'行动,促使更多企业实现中、高阶上云,力争2022年实现上云企业820家。做好软件产业引进培育工作,力争软件产值同比增长20%。 5、以"服'为保障,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经验宣贯。进一步落实"三测合一'等市对县的体制机制试点示范任务,力争市级层面先进推广;全面借鉴其他县市区试点示范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先行推广土地要素配置改革、产业基金运营等供给侧改革重点,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抓紧制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企业上市等新增或者细化配套政策,重点加大对企业智能改造、发展上规模和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广度,优化政策项目兑现审核程序,实现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最大化。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配置。深化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在今年完成ABCD四类企业取数评价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价规则,评价对象对规模以下企业从用地面积5亩(含)范围扩大至用地面积3亩(含),对综合效益评价优胜企业给予财政奖励,优先保障用电、用水和新增用能需求,对于铸造业等行业和低效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水价等,通过"正面激励+反向倒逼',实现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促成一批"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的绩效示范类企业。深入推进落实降本减负,结合国家、省最新出台的政策要求,对"降成本'政策进行充实调整,深化研究制定天然气、电力等专项政策。 三是深入推进精准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放管服'、投资技改等改革事项。常态化召开工业强县例会,重点关注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科技创新与人才等工作。搭建"企情商办室',发挥8718服务平台、企服小分队作用,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三服务'活动,建立定期走访、动态跟踪、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强化企业融资担保、土地要素等保障,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