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docx

    • 资源ID:50243828       资源大小:31.55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 三班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乐观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沟通: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沟通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老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化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沟通阅读心得,并在沟通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沟通: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仔细,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仔细、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舞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沟通。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三班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复述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与同学沟通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 3.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语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沟通。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老师:“诵”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诵”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教案# 导语:同学们,通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以及“沟通平台”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语句”吗?(指名回答)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还要通过读这样的语句形成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进行这个练习,好吗? 1.板书课题:3_不懂就要问 2.齐读课题。 (二)认识略读课文,了解阅读基本要求 1.#教案# 导语:同学们,请看课题,发现与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指名回答。预设:序号右上角有朵小花。)对了。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会读到一种新的类型的课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要求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翻开课文P8,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读读第8页最下方的两个泡泡,想一想,它们告诉我们,学习略读课文有些什么基本要求?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学习略读课文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一是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也没关系。 3.小结:是的,学习略读课文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可以不像学习以前的课文那样,读得那么细,但要做到,如果是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弄清楚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过程进展的怎样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即第一个泡泡说的:“了解课文大意”。一是就是又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也不要紧,只要不阻碍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也就可以了。 (三)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 #教案# 导语:我们了解了学习略读课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再把书翻到P7,看看略读课文的构成,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预设:课文的正文前有一段话。)是的,略读课文跟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构成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在课文的正文前有一段话,叫做“阅读提示”,这段“阅读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出示任务: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几个主要教学目标?请用序号标示出来。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阅读提示”提示了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沟通。(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和同学沟通, 3.小结:第1个教学目标说的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默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课文大意”有两个要求。第1个要求是初读课文,要粗知课文大意;第二个要求是再读课文,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等学习,能复述课文大意。第2个教学目标是这个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就是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说说形成的画面,和怎样形成这个画面的。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吧(齐读课题)。 4.#教案# 导语:课题“不懂就要问”这话是谁说的呢?他怎样“不懂就要问”的?为什么要“不懂就要问”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大意,沟通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和多音字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和多音字的词语读准。 (3)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一些?主要是讲谁的故事?课文讲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诵”“楚”。 (3)多音字学习。 副板书出示多音字“背”“圈”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指名说出“背”“圈”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4)课文分成五部分分别指名朗读,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五部分分别是: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从“这一问”到“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从“先生收起戒尺”到“大家听得很仔细。”;从“后来”到结束。 (5)指名回答预习任务3的问题。 预设: 第一问:课文中的人物有孙中山、先生和一个同学、同学们。 第二问:主要讲的是孙中山的故事。(插话解释:也就是说,孙中山是课文故事的主要人物。简介孙中山。) 第三问:课文讲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时不懂就要问的故事。 3.小结:刚才回答预习任务3问题的答案,就是粗知课文大意了,同学们做的真好。同学们,刚才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和多音字,粗知了课文大意。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的?请在具体写这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2.反馈指导。 课文从“一天”到“大家听得很仔细。”具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的。(板书:不懂就要问。) 3.小结:我们可以把写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这些自然段都是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这个内容的,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根据这个原则,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4.出示任务:默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为一个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6.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叫做“梳理课文条理”,就是把写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所以,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三、学习了解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主题 (一)了解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 1.#教案# 导语: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想一想,它们分别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的时候,先生只要他们背书,从不讲解意思。(板书:只背书不讲解。) 第三部分: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孙中山回答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各层次意思。 1.#教案# 导语:现在,我们梳理了课文,也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了,是不是就可以说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呢?不是的,现在还不能说是了解了课文大意,因为,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仅仅用一句话来说,大家还是不清楚孙中山的怎样不懂就要问的,所以我们还得给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梳理条理,看看它说了哪几个意思,这样才能真的了解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两幅插图)朗读第二部分,结合插图想一想,第二部分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几层?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沟通。 2.反馈指导。 预设:(提示要求用“”标示层次。) 第1层:第2自然段。意思:一天上课,孙中山认为只背书而不懂意思没有用,就壮着胆请先生讲解背的书的意思。(板书:壮胆请讲解) 第2层:从“这一问”到“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意思:先生厉声问孙中山会背书了吗,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板书:厉声问一字不漏) 第三层:余下的部分。意思:先生给大家详细讲解书中的道理,大家仔细听。(板书:详细讲仔细听) (三)了解课文大意。 1.#教案# 导语:我们把重点部分划分了层次,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说说课文大意的阶段,达到真正了解课文大意的目标了。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把各部分内容和第二部分各层次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做到:(1)各部分内容和层次意思要说到,做到内容完整;(2)根据课文,加上适当的词语,使说的课文大意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个体操作,同桌互说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两到三人说,以上面的标准评议。然后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3.小结: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即复述叙事性课文大意,我们首先要读读课文,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即粗知课文大意;然后,梳理课文条理,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内容,重点内容又写了几层意思,把内容和意思概括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和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复述了课文大意,也就了解了课文大意了。 (四)感悟主题。 1.#教案# 导语: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那么你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什么启示,获得什么感受,想对孙中山说什么呢? 出示任务: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孙中山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2.反馈指导。 只要与“勤学好问”学习精神相关,语言规范,就应予以肯定。 3.小结:是的,“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时候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四、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沟通 (一)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案# 导语: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了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现在谁还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指名回答。预设: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是的,有些词句写得特别生动具体形象,让人一读就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篇课文也有这样的词句,然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二)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沟通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练习,同桌沟通。 2.反馈指导。 预设: 句子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你,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句子2: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室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分别形成什么样的画面,点出句子中让你形成画面的词语。 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4.反馈指导。 句子1画面:先生和学生像唱歌那样读书。词语:“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句子2画面:同学们呆在那里,一下子课堂十分宁静。词语:“霎时”“鸦雀无声”。 (三)小结: 句子1,通过词语“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把私塾先生和学生怎样读书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句子2,则通过词语“霎时”“鸦雀无声”,把同学们吓呆让课堂一下子宁静下来的状况生动表现了出来。我们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说话表达时,也可以学着用上“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别人获得生动鲜明具体形象的印象。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使用脱音节的字卡检查评价,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三班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沟通:“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仔细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沟通。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沟通。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班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观察的细致。 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沟通,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沟通,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沟通,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一)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绒球图和花朵图。让学生说说认识它吗,是怎么知道它都是蒲公英的,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蒲公英,学习“蒲”字。 (二)温习旧知。 回顾二班级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齐读课文片段: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二)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盛开玩耍哈欠钓鱼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 (1)学生开火车带读,正音。 (2)关注“钓”:与“钩”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分别口头组词。 (三)沟通初读感受: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个场景。 老师板书:快乐有趣 (四)学习第四段 课件出示第四段,读一读,初步感受快乐、有趣。 三、想象画面,感受快乐 (一)借助图片,感受花开之美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一片金色的画面,带着想象朗读。 2.出示蒲公英盛开的图片,看着图美美地读。 3.齐读,体会情感。 (二)抓关键词,感受草地游戏之乐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我快乐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反馈沟通。 3.想象说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再读第四段,感受快乐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蒲”、“察”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重温草地带来的快乐。 2.引入本课学习:这片草地还非常神奇,颜色会发生变化,一起到课文中寻找草地的变化。 二、了解草地变化,体会观察细致 (一)了解草地的变化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 2.生沟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前半部分,请多名学生说一说。 出示: 早上,草地,_ 中午,草地,_ 晚上,草地,_ 引导学生发现:草地在早、中、晚三个时间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成金色,再从金色变成绿色。 板书:颜色:绿色金色绿色 3.齐读草地变化的句子,感受神奇。 出示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4.引导学生关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并圈画出来,通过细读发现是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进行连续观察才发现草地的变化,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 板书:时间:早上中午晚上 5.再读草地变化的句子,读出当时的惊喜。 (二)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1.体会观察时的仔细思考。 (1)有了发现之后,是怎么做的呢?(去仔细观察) 出示: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2)引导学生关注问句: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如果没有这个思考,就不会再去仔细观察了,看来,在观察的时候,仔细思考特别重要。 2.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1)再读第3自然段,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 (2)生沟通,口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早上,草地_,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_,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_,因为蒲公英。 小结:原来草地会变色的原因是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变色,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姿态不一样就使草地的颜色不一样。 【板书】姿态:合拢张开合拢 (3)手势仿照:师生一起一边读课文,一边来仿照蒲公英花盛开、合拢的样子。通过动作的演示体验,让学生对蒲公英花瓣变化导致草地颜色变化有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张开时,五指张开;蒲公英合拢时,五指合拢握拳。) (4)看蒲公英花张开、合上的图片,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5)请学生动笔完成课本第2题练习题。(动笔练习时指导学生写字姿势。) (6)回顾第3自然段,分层朗读。 课件出示第3段,朗读感受草地变色的神奇,观察的细致。 藏去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地词语,引导学生记忆朗读。 3.品味语言 (1)替换原文:草地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课文第2小题中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明白了,把第3自然段替换掉读一读。 (2)比较朗读:你更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替换掉的写法。 小结: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原文的写法读起来更有趣一些,读着读着能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3)再读原文。 (三)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1.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的图片,引导:为什么发现这神奇的秘密? 板书:细致观察 2.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的细致观察体现在哪。 小结:正因为的细致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也让他更加喜爱这片草地。 3.齐读最后一段。 三、沟通观察所得,尝试片段描写 (一)沟通课外观察所得 1.搭船的鸟这节课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持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看看有没有发现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先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沟通。 2.全班沟通观察所得,重点评价是否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二)尝试进行片段描写 1.播放含羞草被触碰后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含羞草被轻轻触碰之后叶片慢慢合拢,3至5分钟后叶片慢慢张开,用力触碰含羞草,叶片快速合拢) 2.出示含羞草被触碰之后的变化原因:原来含羞草叶柄里充满了水分,当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边流去,叶柄就下垂,叶子就合拢了。不触碰它时,水分就会慢慢回到叶柄里,叶子就又张开了。 3.仿写 课件出示片段仿写的提示 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含羞草。用手轻轻触碰它时,含羞草_。过了3至5分钟,_。_时,含羞草_。真是_。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原来,含羞草的叶柄_,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_,叶子_。不触碰它时,水分-_,叶子_。 4.沟通分享仿写片段。 三班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5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小兴安岭春天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请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画出这些景物。(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1)“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只要是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 (2)你从“淙淙”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溪水欢快的歌声,生可自由回答) (3)老师引导: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兴奋) (4)你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呢?(欣赏) 二、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沿着的写作顺序,我们该走进夏天。(由学生答) 1、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夏天。(学生推荐) 2、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在夏天这个大花园里,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树木雾太阳野花) (1)树木这样茂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那些词?(密密麻麻/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2)生读“早晨,整个森林”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生读“太阳出草地上。”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宿舍的“舍”,读第4声,还有一个读_(让学生说“舍”第3声,组词等)。 师:这里把什么比着什么?(太阳金光比着利剑) (4)生读“草地上盛开着”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花儿正在比美)。 三、讲读第4-5自然段 师过渡: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下面的自然段,划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沟通沟通好吗? (1)师:这里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 师: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纷飞) (2)师:你知道吗,同一个“飞舞”在课文中还出现了呢?请读:“冬天 师: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沟通,师相机板书:雪花飞舞厚雪没膝) 四、总结全课,留下悬念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了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那里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那里的白雾、太阳、草地、野花,以及那落叶、雪花飞舞的样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人们会说这是(指课题,生齐读-美丽的小兴安岭)那么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到小兴安岭中寻宝,在寻宝中领略小兴安岭的另一种美丽。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搜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级语文书上册部编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