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XXXX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 资源ID:50255050       资源大小:145.54K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XX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平安矿业有限公司XXXXXXXX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号:采【201X】X 号工作面名称: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总工程师:经理:批准日期:二 一 年月日执行日期:二 一 年月日目录会审意见第一章概况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第四节地质构造第五节水文地质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二节采煤工艺第三节设备配置第三章顶板控制顶板控制第一节支护设计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制第四节矿压观测第四章生产统第一节运输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第三节排水第四节供电.第五节通信照明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第二节作业循环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顶板管理第三节防治水第四节爆破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第六节运输第七节机电第八节其他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复查记录规规 程程 会会 审审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会会 审审 意意 见见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第一章概概况况第一节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xxxxxx 采煤工作面位于采区左(右)翼,为翼第 个工作面,该面运输巷标高为+m+m,回风巷标高为+m+m。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1水平名称采区名称地面标高井下标高地 面 相对 位 置描述工作面周边(含终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影响程度。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走向长度 m倾斜长度m面积 m2附图 1:xxxxxxx 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第 二 节第 二 节煤煤层层简述工作面所开采的煤层编号、赋存的稳定程度、煤层厚度、可采程度。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 2。煤层情况表表 2煤层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倾角(o)开采煤层硬度煤种稳定程度煤层情况描述1、煤层厚度: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2、煤层产状: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3、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咨询煤质科)。4、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咨询煤质科)。第三节第三节煤层煤层顶顶底板底板说明:1、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2、煤层底板(直接底、基本底):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3、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基本底以及不低于 8 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 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 3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特征描述基本顶直接顶伪顶直接底基本底附图 2: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四节第四节地质构地质构造造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见表 4。根据现有的巷道揭露资料和勘探孔资料分析,简述工作面、上巷、下巷、上山共揭露断层条数,落差多大,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断层 情 况 表表 4断层名称走向(o)倾向(o)倾角(o)性质落差m对回采的影响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根据现有巷道揭露资料和勘探钻孔资料分析,该面有无褶曲构造,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火成岩描述根据工作面实际揭露资料分析,本工作面内有无岩浆岩侵入体等,对工作面有无影响,影响程度。附图 3: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第五节第五节水文水文地地质质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咨询地测科)。二、其他水源的分析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三、涌水量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m3/h。第六节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见表 5。(咨询通安部)1、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2、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3、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4、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表表 5瓦斯CO2煤层爆炸指数煤的自燃倾向性地温危害冲击地压危害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三、地质部门建议(咨询地测部门)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第七节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一)工作面地质储量:万吨;(二)工作面可采储量:设计采区回采率%,可采储量:万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个月=(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个月第二章第二章采煤方法采煤方法说明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第一节第一节巷巷道布置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概况、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三、硐室及其他巷道描述其他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四、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五、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在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六、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表表6巷 道 名 称断面形状断面积支护型式附图 4: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采煤工工艺艺一、采煤工艺叙述说明采煤工艺过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支、运、回到整个流程过程。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1、采煤工艺流程:(1)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工作面交接班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处理隐患打眼放炮挂梁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出前帮煤移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打柱工作面回到出始状态。支护工艺流程介绍如下;挂梁插水平楔背顶打紧水平楔清理和定柱位竖立支柱清洗注液阀煤粉供液升柱。(2)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面交接班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处理隐患打眼放炮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出前帮煤工作面移架放顶煤移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工作面回到出始状态。工作面移支架操作要求:(1)、移架工作采取两人一组,采取分段作业形式,分段长度为十个支架。移架前必须先处理掉前煤壁上的易掉活块及伞檐,伞檐最突出部位不得超过 200,以保证移架后支架成一条直线。(2)、移架时一人操作液压手把移架,一人观察并调整支架前移位置,移架后保证支架与工作面垂直。(3)、移端头架:移端头支架,要从第一架开始。移第一架时要将相邻另两架支架先打足初撑力(1545),然后再对要移的支架卸载,并要按照端头支架移架顺序前移支架。移架程序为:取下架前单体柱,支架前、后柱腿卸载,提起支架前、后柱腿,使支架顶梁落在托梁上。操作供液阀,使移架千斤顶活塞伸出推动顶梁带着支架前、后柱腿前移一个步距(0.8),到位后将顶梁调正;落下前、后柱腿,打起架前单体柱,将支架各支柱打足初撑力(1545),再移另一架。支架与支架必须保持平行,依次类推逐架推移。(4)、移中间架:移完端头架,并将其调正后开始逐架推移中间架。移中间架程序为:必须先检查相邻支架的支护质量;收回将前移支架的前伸梁;支架的前、后柱腿卸载,使顶梁落在托梁上;操作供液阀,使移架千斤顶活塞伸出推动顶梁带着支架前、后柱腿前移一个步距(0.8),相邻支架顶梁必须保持平行;落下前、后柱腿重新将支架的 4 根支柱打足初撑力(1545),支架移架完毕。(5)、移底托梁:移底托梁前,必须认真逐架检查每架支架的顶梁,不许有顶梁压在托梁上的现象存在,支架顶梁与底托梁之间必须保持有 1560的间隙,否则不许移托梁。附 5:工作面支架布置图二、采高和循环进度:工作面采高m;循环进度m。三、落煤叙述落煤、装煤、运煤、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方式。(一)落煤首先进行炮眼布置设计。描述炮眼具体的布置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面图);填写爆破说明书。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炮眼的名称、个数、位置、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工作面炮眼一次起爆 个 数、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1、爆破说明书:(1)、爆破材料:雷管选用煤矿许用毫秒雷管,13 段总延期量不许超过 130 ms。炸药选用煤矿需用 3 号乳化炸药,采用正向装药。(2)、爆破说明表爆破说明表表 7炮眼名称眼 深(m)炮眼角度(度)装药量(Kg)封泥长度(m)联线方式雷管段号备 注仰水平俯顶眼中眼底眼合 计每循环炸药消耗量:Kg;雷管消耗量:发。2、采煤工作面的爆破工作要求:采煤工作面爆破工作应满足“五不、两高、两少”的要求。“五不”:不崩坏顶板;不崩倒、崩坏支架;不崩翻刮板输送机;不留底煤,以减少工人起底煤的工作量;不出大块煤,以减少工人二次破碎的工作量。“两高”:爆破自装率高,爆破后要求煤体松动适度,使尽量多的煤落入刮板输送机,以减少人工攉煤量,同时防止把煤抛到采空区一侧,以提高煤炭采出率;炮眼利用率高,以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循环进度。“两少”:爆破消耗的时间少,应尽量增加每一次起爆的炮眼个数,以减少放炮次数,缩短放炮的辅助时间,提高出煤工效;爆破材料消耗量少,应根据工作面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炮眼和装药量,降低炸药、雷管消耗量,提高经济效益。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都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2)放炮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取得放炮合格证的专职放炮员担任。放炮作业包括放炮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3)放炮作业时,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4)装药前和放炮前后,必须检查瓦斯。如果放炮地点 20m 以内瓦斯浓度达到 1%时,不准装药、放炮,同时附近 20m 以内,都必须进行洒水降尘。(5)炮眼封泥必须使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充填封实。严禁放糊炮和放炮出现“打筒”现象。(6)采煤工作面可以采用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严禁在一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两台放炮器同时进行放炮。(二)、装煤、运煤叙述工作面装运煤方式、运输巷的运煤方式、设备型号、安装地点等。(三)、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方式。叙述工作面的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及其规格型号,顶板控制方式、采空区处理方式等四、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W=LShc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L工作面长度,m;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m;h采高,m;煤的密度,t/m3;c工作面采出率,附图 6:机采时附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炮采时附炮眼布置图(正、平、剖视图)第三节第三节设备配置设备配置工作面设备(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及数量)此节参照本工作面供电设计报告编制。工作面机电设备配置表表 8使 用 地 点设 备 名 称规 格 型 号单位数量备注工作面运输巷附图 7: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第三章第三章顶顶板控制板控制第一节第一节支护设支护设计计一、单体液压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初步计算1、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Pt)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Pt=9.81khr=kN/m2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h采高,mr顶板岩石重力密度2)、可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填制本工作面矿压参数表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表 9序号项目单位同煤层实测本面选取或预计1顶底板条件直接顶厚度m基本顶厚度m直接低厚度m2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m3初次来压来压步距 mm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来压显现程度4周期来压来压步距m平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来压显现程度5平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6直接悬顶情况m7底板容许比压MPa8直接顶分类9基本顶级别10巷道超前影响范围m选取“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选取上述两项中最大值kN/m2,即为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公式Rt=kgkzkbkhkaR式中: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3、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n)n=R t/P t式中:n支柱密度,根/m2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为m,柱距为m。4、根据上述计算和工作面最大循环进度米,确定排距为m,柱距为米,最终确定本工作面采用“排”控顶,最大控顶距米、最小控顶距米;排距米柱距米。5、每排支柱数n1=LdL柱n为了确保保证安全生产,特加一根加强柱,工作面形成“排柱”。在初次放顶及悬顶面积超过规定时,必须排排挑顶,采取人工强制放顶。式中:n1每排支柱数;Ld最大控顶距,米;L柱柱距,米;n支护密度,根/米 2;(二)、验算校核实际支柱密度及支护安全系数1、顶板一次冒落高度计算H=1Kph式中:H顶板一次冒落高度;Kp岩石初始碎涨系数;h采高;2、直接顶压力计算;P=9.811.3HLLdr式中:P顶板压力,KNH顶板一次冒落高度,mL工作面倾斜长度,mLd工作面最大控顶距,mr岩石容重3、实际工作面支柱数量Z=(L/L柱+1)n1=根4、实际支护密度N=Z/LLd=根/5、每根支柱实际承受压力Ps=P/Z=KN6、安全系数校验K=Rt/Ps=2.0二、悬移支架工作面的支护设计1、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支架型号:工作面采用 ZH2000/16/24 型集中控制整体顶梁组合悬移炮采放顶煤液压支架。共布置 60 架,其中下端头架 3 架,工作面中间架 57架。工作面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长度 20m。2、工作面支架技术参数;支架高度-2400mm支架长度-3600mm支架中心距-1000mm支柱数量-4 根支架行程-800mm工作阻力-2000KN(40.8Mpa)初撑力-1545KN支护强度-0.526 0.625Mpa泵站压力-31.5 Mpa3、支护强度验算;q=(68)Mr106=(68)2.422000=0.3170.422MPa试中;q 支护强度;MPam-煤层最大采高 m;取 2.4mr-煤层顶板岩石容重。取 22000 牛/立方米(6-8)-上岩层厚度取 68 倍采高通过上述验算,选用支架的支护强度最小 0.526 Mpa,大于验算强度 0.422MPa,支架选型合理。三、乳化液泵站(一)泵站选型、数量工作面配备乳化液泵站一套,两泵一箱,型号为 BRW125/31.5 型。能满足二台泵并联交替使用的功能。选择确定供液管的型号、管径。(二)泵站设置位置说明泵站设置位置并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三)泵站使用规定1、乳化泵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位的机件情况:润滑油油位是否符合规定、各连接管路是否有渗漏现象、吸液管是否折叠、各部位的螺钉是否松动、泵箱是否带电;当所有问题排除后方可开泵。3、乳化泵使用时,应注意以下情况:各种仪表显示情况、机器声音是否正常、机器温度是否超限、乳化液箱中的液位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柱塞是否润滑,密封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工作面联系,停泵处理。4、停泵后要把各控制阀打到非工作位置,清擦开关、电动机、泵体和乳化液箱上的粉尘。5、乳化液泵在使用时必须保证乳化液浓度在 35范围间,泵站压力不低于 30MPa。6、在使用过程中,不得私自停泵,若必须停泵,需和工作面联系,待工作面允许后,方可停止;待乳化泵问题解决后,必须及时联系开机供液。7、乳化液泵必须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检修、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乳化液泵始终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第 二 节第 二 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工作面顶板控制根据顶板岩性及工作面地质构情况详细说明以下四项内容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1、工作面正常时期的控顶距离、放顶要求:工作面正常时期为“排”控顶,最大控顶距米、最小控顶距米;放顶要求是工作面支架见回。放顶步距为米。2、工作面支护要求:、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初撑力不得小于 24MPa。、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支好支架。、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分别架设在巷道的两侧,距巷道煤壁 300 mm,支护距离不少于 20m。、支柱纵横成线,偏差小于l00mm。、支柱应支到实底,并做到迎山有力(迎山角度为 20 左右)。、绞接顶梁之间要用圆柱销联好,并保持平直。、所有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注液孔方向一致,朝向老空方向。、两巷的支撑高度不得低于 1.6m,行人道宽度不得小于 0.7m,单体支柱活柱行程不得小于 150mm。、超前支护支架的架设及安全措施;单体柱打足初撑力后,顺着巷道的方向柱与柱之间要用防倒器或尼伦绳链好并绑牢,以免倒柱伤人。单体柱注液时,人员必须避开三用阀的方向,站在侧面操作,三用阀的方向应顺着巷道方向,注液口朝向采空区方向。上、下顺槽超前支护所用的所有单体液压支柱每天补液一次,已防支柱卸载。二、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方式上下端头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型长钢梁组成的迈步抬棚,梁的长度为m,每架棚子由两根梁组成,两根梁并排使用,前后相错一次推进度长度,梁端距煤壁 0.2m,两架棚子相距 0.8m,随工作面每次落煤,每架棚子中滞后的顶梁前移,这样两根顶梁交错前移型长钢梁。密集:切顶排两基本支柱之间打一棵密集支柱,与基本支柱角度保持一致。戗柱:切顶排每一基本支架下打一棵戗柱,斜撑在正规支柱接顶点前方。临时支柱:局部顶板破碎或压力集中地段在煤壁处支设临时支柱,柱距 2.0 m。三、回柱放顶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人工回柱放顶,使用回柱器回柱。回柱时采用由下而上依次分段作业,分段长度为 20m,回柱前必须沿放顶线打好切顶挡矸密集支柱,密集支柱间距m,每间隔m 留一个安全通道,宽度不小于 O.5m。坚持先支后回。运输巷、回风巷支架回撤,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每天回撤一次,仍采用,回柱器进行支架回撤。回柱放顶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因每个工作面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要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在规程中作出具体规定。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采用放顶煤工艺需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四、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1、初次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工作面初次来压征兆是:顶板有异常响动,顶板向下掉碎煤。煤壁有片帮现象出现,支架柱子的安全阀向外有滴液现象。当出现这些征兆时,工作面泵站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压力(不低于31.5Mpa),工作面所有支架及上、下顺槽超前支护的单体柱都必须打足初撑力(1545KN)。(打足初撑力的方法为:首先将泵站压力调到额定压力 31.5,向柱体注液时柱子升起,当柱体升起到一定高度不在上升时,在继续向柱体供液 23 秒钟这时柱子的初撑力就达到了。)工作面质量验收员每班用压力表对工作面支架柱子的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抽测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支架处于良好支撑状态。工作面初次来压时停止放煤,同时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根据现场顶板来压情况必要时在每架支架的两后柱间及支架的梁头加打戗柱,以增加工作面的支护密度和支架的稳定性。当工作面来压征兆剧烈时必须立即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等来压过后再进入工作面。进入工作面后要全面检查工作面支架质量,工作面所有支架全部补液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确认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工作面的正常作业。2、工作面每班开工前,必须先检查工作面端头支架的液压系统是否有漏液,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每班开工前必须向端头支架的所有支柱补液一次,保证支架的支护质量。3、周期来压;工作面周期来压时,爆破落煤后及时伸出翻转梁支护顶板,工作面支架及上、下顺槽超前支护的单体柱升起后要有足够的初撑力,保证支护质量良好。平时发现有卸载、漏液的柱、阀要及时更换。工作面初次来压以后,工作面每推进 10m 左右(具体确切距离还有待于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观察掌握)出现一次周期来压,征兆是:煤壁有掉渣片帮现象,柱子安全阀滴液,严重时煤壁上方顶板出现裂缝,当出现以上征兆时工作面支架及上、下顺槽超前支护的单体柱必须及时全部补液,保证有足够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以增加支架的支护强度,必要时按照初次来压时的措施来加强工作面支架的质量管理。4、停采前顶板管理;(1)、当工作面煤壁采至距停采线 10m 时,工作面停止放顶煤,开始铺金属网,金属网 沿工作面走向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 100mm沿倾斜方向搭接不小于 200mm 两片网间用 12#铁丝连接,工作面铺网期间工作面停止放顶煤,以便支架拆卸、运输。(2)、工作面进、回风巷的超前支护,工作面端头支护要保证质量,以保证工作面支架安全撤出。(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时,往往出现顶板破碎、煤层变软、淋水增大等现象,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顶板事故,因此要采取措施预防顶板冒落。1、过断层前,应先摸清工作面与断层走向的交角,交角越小,工作面越危险,冒顶的可能性越大,断层落差小的可直接采过去,落差大的要采用挑顶卧底,工作面要加强支护。2、断层、破碎地段工作面煤壁局部片帮较深时,能超前挂梁(移支架)的必须超前挂梁(移支架)。3、断层、破碎地段的支架严禁超高。4、在断层破碎地点,要垂直断层面打带帽点柱,柱根要支在硬底上,在断层两侧都要打木垛或上其他特殊支护。5、挑顶过断层时要丢底煤,支柱要穿木鞋,防止下沉钻底,过断层时要丢顶煤,为防止顶煤落下造成空顶,留顶煤处要背严刹紧。6、当工作面顶板压力大,破碎时采用垂直工作面煤壁架棚护顶。(三)应力集中区的顶板控制因造成工作面出现应力集中区的情况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制定相应的顶板控制措施。第 三 节第 三 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一、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顶板控制(一)运输巷、回风巷的超前支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支护。超前支护架设自工作面煤壁起超前长度为 20m,一梁一柱,柱距 1.0m,排距m(沿巷道的两帮架设)。巷道超高部分用原木接顶背实。超前支护随着工作面前移而向前推移。(二)运输巷、回风巷的加强支护当两巷的压力较大时,自工作面煤壁起超前长度 10m 范围,在原有两排的基础上再加打一排支柱,形成三排的加强支护。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一)支护形式上下端头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型长钢梁组成的“四对八根”抬棚支护,梁的长度为m,每架棚子由两根梁组成一对儿,前后相错一次推进度长度,梁端距煤壁 0.2m。(二)质量要求“四对八根”抬棚要两两成对使用,每对的两根交错迈步前进。上下端的两对要对齐输送机机头的上下边,中间两对要均匀分布;钢梁要有足够长度,保证在 4 对长钢梁抬棚下完成机头移动;机头移完后,梁下及时补齐支柱,一梁不少于三柱,移机头时不少于 2 柱。(三)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四对八根”型长钢梁抬棚随工作面推进交替迈步前移。保证在 4 对长钢梁抬棚下完成机头移动;机头移完后,梁下及时补齐支柱,严禁不成对使用,以确保支护强度。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1、工作面所需支柱,顶梁数量 N:根;其计算公式如下:NLN(al1)根式中:LN 最大控顶距时支柱的排数;排;工作面的长度,m;在考虑工作面临时支护,加强支护与备用量的要求,工作面支柱须增加 10%15%,顶梁须增加 2%4%,顶梁数量按照工作面支架布置要求。2、支护支护材料使用规格型号及数量数量(1)、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分别为 20m,超前支护需要 40 根单体支柱,铰接顶梁 40 根,两巷合计:型单体液压支柱80 根,DJB1000/300 型铰接顶梁 80 根。(2)、工作面正常支护需要型单体液压支柱根,DJB1000/300 型铰接顶梁根。(3)、m钢梁根。3、存放管理说明完好的备用支柱、顶梁及损坏待修的支柱、顶梁的存放地点。附图 8:工作面、运输、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第 四 节第 四 节 矿压观测矿压观测一、矿压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为:工作面支柱压力动态变化量、顶板下沉量、顶板下沉速度,巷道变形离层量、两巷压力前移变化量、支柱所受的压力和支柱压缩量。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搞清顶板活动规律,更科学地指导安全生产。二、矿压观测方法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时段。第四章第四章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第 一 节第 一 节 运输运输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一)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叙述工作面及运煤系统所使用的运输设备,设备的型号、使用台数。安装位置、固定方式。(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叙述辅助运输系统所使用的运输设备,设备的型号、使用台数,及运输方式。设备安装位置、固定方式。二、移溜方式叙述工作面的移溜方式及所使用的移溜设备。三、运输路线分别叙述从工作面至地面的运煤路线和从地面至工作面的材料、设备的运输路线。附图 9:运输系统示意图。第 二 节第 二 节“一通三防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与安全监控一、通风系统(一)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采用开滦集团的计算公式)采煤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应该按工作面的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数、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1、按气象条件计算:式中:Q采6070%V采S采K采高K面长(m3/min)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的温度取 20度,从表 1 选取风速为 1.0m/s;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距有效平均值计算,采煤工作面采用 ZH1800/16/24Z 型集中控制整体顶梁组合悬移炮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采高m,最大控顶距m,最小控顶距m。平均 S采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取 1.1K面长采煤工作面面长整系数;取 0.960 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q采KCH4/(C-C0)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q采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由已知矿井相对涌出量为m3/t,日生产能力为t,计算绝对涌出量为:矿井相对涌出量日生产能力1440m3/min。K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炮采工作面取 1.2。C 回风流中瓦斯允许浓度,不超过 1%;C0进风流中瓦斯允许浓度,不超过 0.5%;3、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采q采Kco2/(C-C0)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q采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Kco2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系数;炮采工作面取 1.5。C 回风流中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不超过 1.5%;C0进风流中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不超过 0.5%;4、按炸药量计算:我公司井下爆破使用的是煤矿需用三级乳化炸药。采用计算公式为:Q采10A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10每千克二、三级煤矿需用炸药需风量,m3/min。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经上述计算,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确定取其最大值m3/min。5、风量验算1)、按采煤工作面同时最多作业人数验算:Q采4Nm3/min式中:4每人每分钟的风量,m3/min。N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按照劳动组织选取),人。2)、按风速进行验算,由上述计算取最大值 Q 采m3/min,按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为 0.25m/s,采煤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为 4m/s。15S最大Q采240S最小式中:S最大采煤工作面最大空顶有效断面积,;(S最大采煤工作面最大空顶距采煤工作面实际采高)。S最小采煤工作面最小空顶有效断面积,;(S最小采煤工作面最小空顶距采煤工作面实际采高)。15按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小风速 0.25m/s 的换算系数;240按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大风速 4m/s 的换算系数;由上述验算可知确定 Q采m3/min,可以满足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要求。如果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采用符 合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时,应按其中一个工作面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二)通风路线1、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2、描述新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乏风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二、瓦斯防治(一)瓦斯检查(设点、次数)1、瓦斯检查地点: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工作面风的流中、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电动机附近等固定地点。2、检查次数:在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 20 米内设有瓦斯牌板,分别用于记录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瓦斯浓度,每班检查不少于三次,放炮员躲炮地点、放炮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风流中、回柱放顶处要加强检查。瓦斯检查班报表必须有上班、本班、下班瓦斯检查签字。不得空班、漏检、假检。瓦斯浓度超过 1%时,立即停止生产,向调度室、总工程师汇报。按煤矿安全规程136-141 条规定处理。(二)瓦斯监测按照规定在工作面回风侧上偶角、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小于等于10m处、工作面回风巷距回风口1015m之间分别安装甲烷传感器,要求距巷道上帮不大于 200mm,距顶板不大于 300mm 处,并且要求顶板完好、无淋水;另在上、下隅角各悬挂 1 个甲烷便携仪进行监控。各传感器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相连,实现对本工作面的瓦斯实时监控,确保安全生产。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符合以下规定:1.采煤工作面 T1: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 T2: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0%;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1T2上隅角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示意图3、当甲烷传感器报警断电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汇报调度室、总工程师。然后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初切断电源的电气设置,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 1%以下时,方可送电恢复生产。三、综合防尘系统(一)防尘管路系统矿井现有供水水源:在副井井口旁建有两个静压储水池,主水池容积为 200m3,付水池容积为 100 m3。供水管路铺设路线如下:地面 200m3蓄水池(108)副井井筒(108)井底车场(108)水平运输大巷(108)采区集中运输巷(108)采区下山(50)工作面及主要机房、硐室(50)。工作面上下巷布置专门的防尘水管、水幕、转载点喷雾,防尘管路每隔m 设置一个三通,并配备m 长的洒水胶管。(二)防尘措施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各安设一道防尘水幕,距工作面m 各安设一道防尘净化水幕,对工作面进、回风流实行净化,要求灵敏可靠,使用正常,并能封闭全断面。2、采区运输机上(下)山、轨道上(下)山供水管每隔m设 一 个 三 通 阀 门,并配备m 软管,以备冲刷消尘及消防用。3、工作面及运输巷、回风巷所有工作人员一律佩带防尘口罩进行个体防尘。4、各转载点均安设喷雾装置,随设备开停使用喷雾,检修班维修工负责每天对喷雾进行检查维修,有问题及时处理。5、工作面放炮后、出煤过程中必须进行洒水降尘。(工作面使用悬移支架时,支架顶梁下每架安装一个架间喷雾,迎风流安设,以便放炮、出煤过程中进行洒水降尘。6、检修班每天对工作面支架、运输巷、回风巷进行洒水冲刷洗尘,每天清理各设备及电缆管线上的煤尘。7、工作面两顺槽每天冲刷一次,采区上山每天冲刷一次,机头附近班班冲洗,有积尘的地方及时进行冲洗,并做好冲尘记录。(三)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1、工作面各处喷雾及水幕要有效地打开使用,且喷雾效果要良好。2、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各设一组隔爆水棚,水棚设置在直线段巷内,与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m,长度不得小于m,水量不得少于L/。两个水袋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m,水袋边与支架、顶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m。水袋棚安装方式的原则是:当受爆炸冲击力时,水袋中的水容易洒出。3、隔爆设施应指定专人负责,实行挂牌管理,水袋无丢失、损坏、脱勾或水量不足等现象。隔爆设施,要按规定及时移动,确保首列水棚距工作面距离始终在-m 范围内。4、指定专人每周检查一次隔爆水棚,水量不够要及时补水,发现水变混浊要及时换水。四、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一)监测系统在掘进工作面回风流、采煤工作面回风流安装一氧化碳和温度传感器各传感器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相连,实现对个作业地点风流中及总回风流中的一氧化碳和温度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某作业地点一旦一氧化碳浓度超限,首先撤出受威胁地区人员,立即汇报调度室、通安部、总工程师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煤层自燃等事故的发生。如果采用其他方式的监测系统时,应叙述所采用系统的名称、型号、传感器的设置地点、监测要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二)综合防灭火措施1、工作面消防供水系统与防尘共用一条管路系统,同时供消防供水用。如果选用(注浆、注氮、喷洒阻化剂、凝胶、均压等)防灭火方式时,要叙述相关的工艺和参数。2、严格杜绝火源,严禁携带烟火及点火用品入井。3、井下不得从事电气焊作业,如果必须在井下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4、防止电气火花引起火灾,机电设备选用合格的熔断丝(片),电气整定值要合适。正确使用好检漏继电器,在电流短路、过载或接地时能及时迅速切断电源;杜绝电气失爆现象的发生,严禁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连接螺丝必须上紧并有防松措施,以免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发热着火。5、采区变电所、皮带运输机头分别设置一个沙箱、个公斤的干粉灭火器、两把消防锨、两个消防桶、6 个以上的沙袋以备防灭火使用,沙箱容积不小于m 3。6、用过的棉纱等易燃物品严禁随意乱放,要集中收集存放在有盖的铁通内,定期有专人送往地面处理。7、运输巷、回风每隔 5 0 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并配备胶管m备消防灭尘用。8、凡首先发现火灾的人员都应采取措施快速、直接灭火,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发生地点、原因、性质、范围等情况。9、凡发生电气火灾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三)防灭火要求1、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灭火。2、当发生火灾时,每个人必须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决不能惊慌失措,盲目行动。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应根据火灾性质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尽力在火灾初期将其扑灭,控制火势,同时迅速向调度值班员汇报火情。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协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3、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势,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4、严密注视顶板变化,防止因燃烧造成顶板垮落伤人和造成风流风量变化。5、设专人检查瓦斯和风流变化,并控制煤尘飞扬,在有爆炸危险时立即撤出人员。7、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防止人员撤退和处理事故中人员触电和发生瓦

    注意事项

    本文(XXXX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