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15)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讨论对象社会心理学 概述 导论、方法论社会性思维 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 从众、社会态度、团体过程社会关系 偏见、攻击、利他、人际吸引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社会心理学是讨论个体和团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进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其母体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由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个体和团体心理活动它反映了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 对社会行为产生了导向作用,并对社会产生肯定的影响;社会心理师社会情境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体会以及个体的人格特点有亲密关系;(2)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社会行为: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简洁观看* 社会心理: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看3,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 1924)社会心理学是“ 讨论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 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明白和说明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4,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1)艾尔乌德 (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5,我国学者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吴江霖( 1982)社会心理学是讨论个体或如干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进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2)潘菽( 1983)社会心理学是讨论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科学(3)沙莲香( 1987)社会心理学是讨论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进展的条件和规律的详细科学(4)周晓虹( 1997)社会心理学是讨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特殊文化和完整的人格对各种简洁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6,两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学名师归纳总结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G奥尔波特第 1 页,共 18 页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心理学方法;个体心理变化与过程,影响个-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体行为的社会条件;制约个体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着重点 个体变量的重要性,个体行为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基本讨论方法 试验法(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库兹明代表思想 社会学方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着重点 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人们的社会互动主要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3)文化学的社会心理学特里安德斯等人: 社会心理学是讨论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剂作用的一门学科(4)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美)文化人类学家特雷安迪斯和郎伯特(1980)主要观点 通过比较文化的调查与拜访,或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系统观看,或对档案材料进行分析、使用等来讨论社会心理现象着重点 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主要理论 文化与人格理论基本讨论方法 跨文化的现场讨论法7,社会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3)社会心理学和普心的关系*对象、范畴普心讨论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的心理,也讨论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 普心留意讨论一般形成过程,条件,影响 *讨论方法过程及一般规律: 社会心理不仅讨论个体在社会中机制; 社会心理学留意社会环境中的位置、角色和一般心理学强调试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就依据详细情形使用多种讨论方法(4)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 *共同点 * 讨论对象是共同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讨论重点,讨论人的微观层面 * 在学科理论讨论上,有共同的理论假设 *差异点* 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内部功能以及个体间的差异,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讨论更关注社会名师归纳总结 * 在讨论方法上, 人格心理学强调观看法、测量法等的运用:社会心理学重视现场试验第 2 页,共 1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讨论,心理测量法,观看法等实证讨论方法的运用(5)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对象、范畴社会学讨论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极其本质,结构及个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部分事实*角度与侧重态度、 心情变化, 仅是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留意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讨论方法 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有多种讨论方法8,有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如干规律性认知(1)第一,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有其学科对象的争辩,焦点并不在是否讨论社会(人(2)行为上, 而是在怎样讨论社会行为上;在这一点上, 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因素格)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群体与互动),文化人类学家就强调文化因素其次,尽管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奥尔波特兄弟)使用的行为概念是狭义的,但是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行为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能够为我们直接 观看的外部大事,而且包括了诸如情感、态度、思维这类虽不能被直接观看但 却能够为现代科学间接测量的内因过程(3)尽管社会心理学家在早期曾经形成了对大群体讨论的爱好,但自 20 岁月以后整个讨论却基本局限于对个体(至多是小群体)的社会行为的探究之上,这在心 理学家的定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9,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1)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即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同样 也是一门理论性质极强的应用学科(2)怎样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上看,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 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说明人类行为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讨论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来看它是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虽然 是社会学、 心理学、 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 附属物, 又不是上述学科的简洁的拼凑和混合,形成后的社会心理学具有社会学、心理 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所不具备的全新的性质和特点 二,社会心理学的讨论对象 四个层面:个体、群体、社会、人际 社会心理学讨论原就:价值中立原就、系统性原就、伦理原就(一)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 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指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个体行为和团队行 为(反应系统)(1)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2)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2, 社会心理学的讨论范畴名师归纳总结 层面主要讨论内容第 3 页,共 18 页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人际层面 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 群体层面 群体凝结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做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 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点、国民特性等等3, 社会行为及其进展取决于个体心理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为此,勒温提出一个闻名公式BP,E*B行为、 P 个体、 E 个体所处环境、函数关系 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的函数,个体行为与其所处情形相互作用的结果4, 挑选讨论课题(1)20 世纪 40 岁月:偏见(2)50 岁月:听从(3)60 岁月:暴力(4)70 岁月:性别与性别鄙视(5)80 岁月:军备竞赛(6)90 岁月:文化多样性、种族多样性以及如何面对不同的性别取向(7)00 岁月:网络文化 5,讨论对象的四个层面:个体、群体、社会层面、人际层面(二)个体心理与团队心理1, 个体: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并单独活动的实体 2, 团体:是由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个体结成的集合体 3, 关系:个体是难以离开团体的;团体是个体存在的基本社会支持、影响着个体的行动和 思想;团体心理制约和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进展(三)社会交互作用与人际交往 1, 社会刺激 社会刺激(社会因素) :是社会个体对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社会个体包括:(1)社会情境:是对个体或群体直接发生联系的其他个体或群体(对人的作用直接、简 单)(2)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位置与经济状况、社会规范、风俗、时尚、信仰体系、舆论、民族与阶级群体、交往方式(对人的作用间接、复杂)2, 社会互动 攻击和利他、吸引与排斥、从众和听从、交换与影响、沟通方式、性别差异 三,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其次节,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进展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形成进展的“ 三阶段理论”:哲学的思辨 (孕育时期)、体会的描述(形成时期)(一)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孕育时期、试验的分析(确立时期)1,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哲学观 2,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体会主义哲学观 亚里士多德是在哲学学问内部建立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2,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理论来源名师归纳总结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第 4 页,共 18 页(2)19 世纪末的法国群众心理学-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成熟与独立进展阶段)¥ 190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奥尔波特和墨菲的著作标志着试验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进展简况(一)初步进展阶段(二)基本停滞阶段(三)复原与进展阶段(四)集体无意识:是指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体会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讨论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讨论方法论(一)哲学方法论(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三)心理学详细的方法和技术二,如何开展一项讨论三,¥社会心理学的常用讨论方法简介(一)观看法优点: 1,明白有深度、细腻,能准时发觉变化2 外显行为的观看,能防止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认为的紧急心情4 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点: 1 要等待现象自发显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二)试验法 1, 自然试验 2, 试验室试验:试验室试验、模拟试验2,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优点: 1,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更好的掌握无关变量对试验结果的干扰作用,从而使自变量 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明确(对试验条件严格掌握,对试验结果记录客观、精确)2,在时间和精力上比较经济 缺点:掌握严格保证了试验讨论的内部效度,却可能降低了外部效度 3, 现场试验试验法优点1, 对自变量高度掌握缺点1, 人为性试验室试验法2, 被试的报告效率较2, 被试者自己知道在高当被试, 因而表现可3, 无关变量受到较好能会与正常不同的掌握3, 被试人数受到限制4, 因测试者所做的事 征得本人同意, 所以 爱护了他们的权益 和安全现场试验法1, 现实性高, 能在正常情形1, 对自变量掌握程度下对社会行为进行讨论较低2, 能广泛的观看被试 (人数2, 无关因素的影响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可能性较大可以许多)(三)调查法3, 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当了3, 难以爱护被试者的被试,因而行为较为自然权益和安全1, 调查法概念:调查法是要对所要调查的心理现象,预先拟定一些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 表达态度或看法的方法2, 调查法分类(1)依据被试取样方式: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2)依据调查方式分为:问卷法、访谈法 访谈法依据拜访方式不同:直接拜访、间接拜访 拜访规范程度不同:标准化拜访、非标准化拜访 拜访内容传递方式不同:小组座谈法、个别面访法、电话调查法、德尔菲法3,调查法留意的两个问题:1,留意讨论范畴2,留意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其次章,社会化 独处者非神即兽 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与途径 一,社会化的概念1, 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进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 受社会影响学习把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2, 懂得社会化: (1)个体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2)通过社会化才能使自二,然人变为社会人(3)社会掌握是个体转化的手段(4)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 社会教化 2, 个体内化 实现个体内化的途径: (1)观看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 3, 社会化的结果(1)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成为一个社会人,而对于个体自身来 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与适应的过程(2)而总结起来这种学习与适应的结果包括获得语言才能、获得认知才能等等 其次节,社会化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认知进展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说明理论 五,正常成熟理论 六,群体社会化理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三节,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二,社会化的文化环境因素1, 文化因素 2, 家庭因素 几种教养方式:宠爱、专制、放任、民主3, 学校因素 4, 朋辈团体 同辈群体的影响特点:无方案性、公平性、满意个人需求、开放性、区分性的价值观、满意 社会性的需要5, 职业背景 6, 大众传播媒体 第四节,社会化的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1, 概念: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确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 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2, 儿童的国家意识分为 3 个连续阶段:国家象征期、抽象国家象征期、国际组织系统期(二)不同阶段的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社会化(一)道德榜样的作用(二)道德实践的作用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五节,社会化的历程与结果 一,社会化的进展阶段1,社会化进展阶段: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进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结果(一)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二)社会角色1, 社会角色的概述(1)社会角色是由肯定的社会位置所打算的符合肯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符合社(2)角色概述的含义: *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是由人的社会位置和身份打算的会期望的2, 角色的分类(1)依据存在的形状不同:抱负角色、领会角色、实践角色 抱负角色:社会对社会某一角色设定的抱负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 领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行为模式的懂得 实践角色: 依据自己对角色的懂得而在执行角色规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属于客 观现实形状)(2)依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先赋角色(先天性的先赋性角色、制度性先 赋性角色)、自致角色(自获角色或者成就性角色)名师归纳总结 (3)依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制约程度的不同: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第 7 页,共 18 页(4)依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功利性角色、表现型角色(5)参加程度:依据角色的参加程度,把角色依参加程度的高低分为好类-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3, 角色的行为(1)形成角色观念,学习角色技能(2)角色行为组成: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领会(3)角色扮演阶段:角色期望、角色领会、角色实践 4, 角色失调(1)角色失调的表现:角色紧急、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2)角色失调的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3)角色冲突: *角色从(一个人多角色)* 角色从:角色是个人在社会位置上的打算的,而一个人的社会位置不止有一个,而是有许多, 每一个社会位置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也就有一个角色,所以一个人同时拥有许多个角色,我们将这一种现象叫做“ 角色从”(4)角色冲突: *角色丛 *角色间冲突 * 角色内冲突 *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从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 *详细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角色从,而该角色丛中与之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 对他都有肯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彼此显现冲突或个体对过多的角色期望难以应对时,就必定会造成同一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间发生的冲突(5)角色紧急 * 缓解角色紧急的方法:*角色规范化 * 角色和并法 *角色层次法(6)角色观念的内容:角色位置观念、角色义务观念、角色行为观念、角色形象观念(7)角色失调的改善:角色调适(自我调适、社会调试)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 第一节,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1, 需要:由于机体感到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不平稳感,是个体内部的不平稳感 2, 动机分为:生理动机、社会动机 3, 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他以人的社会文 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体会而获得的(人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体会而获得的动机)二,社会动机的功能1, 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护与调剂功能 2, 发动加强维护终止 3, 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内在缘由而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 在动机缘由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即当外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他可能对自己原先喜 欢的活动失去爱好 三,社会动机的分类 其次节,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亲和动机(一)亲和的起源1, 亲和动机概念:又称为合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一集团的需 要;是个体可怕孤独,期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2, 形成基础:名师归纳总结 (1)亲和动机是一种本能,是自然挑选的结果第 8 页,共 1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结群是后天习得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仿照、强化而形成的(3)萨赫德、焦虑亲和假设,焦虑导致的惧怕是促使人们结群的缘由,经受担心的人亲和倾向更强3 人们结群的缘由:(1)惧怕和焦虑(2)相像性:同病相怜、人以群分(3)享受沟通的乐趣(4)找到自我评判的基准* 结群的负面成效:懈怠、屈从、团体集一思维等3, 亲和的作用:(1)满意个体某些社会性的需要(爱的交往、交往与敬重的需要)(2)获得信息人在孤独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和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进展有意义的信息(3)减轻心理压力兴奋时情愿与他人同享欢乐,痛楚时期望他人帮忙排忧解难无人陪伴,(4)亲和可以使个体防止窘迫的境地,如在明显需要亲和行为的情境中,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判(二)影响亲和的因素1, 情境因素(焦虑是非现实危急引起的心情体验;惧怕心情越剧烈,亲和倾向越明显)2, 心情因素3, 诞生次序(三)亲和动机的概念(四)亲和动机的心理基础二,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胜利的内在动力(一)成就动机的概念(二)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追求胜利的动机 防止失败的动机人们追求胜利和由胜利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 人们防止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向性(三)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1, 成就动机者分类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 低成就动机者的特点*有进取心, 也比较实际, 敢于冒肯定的风险,但是又不是盲目地进行赌博,是有节制的冒险家*目标明确, 有方案性,对之抱有胜利的期望,倾向于挑选风险较小的独立决策晓得人物或并且会全力以赴地猎取胜利 职业*精力充足,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挑选工作伙伴以高才能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四)成就动机的重要性1, 个体的进展,有赖于肯定水平的成就动机(利益和风险)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 社会高度进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行或缺,但是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西方社会的进展)3, 经济胜利的缘由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位置(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4, 训练中强调成就的倾向,是高水平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麦氏的 1920 年 1955 年的儿童读物测试)(五)培育成就动机应留意的问题1, 家庭教养方式(严格地自律训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育成就动机)2, 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社会氛围(六)德维克的目标取向理论1,目标取向分类: 学习目标 (追求胜利和自我成长)三,权益动机(一)权益的概念(二)权益动机的概念、表现目标 (想得到他人的好评和称赞)权益动机:是指个人所怀的一种剧烈的影响别人的或支配别人的欲望影响他人并且掌握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期望(喜爱承担责任,努力影响他人, 喜爱处于竞争性和重视位置的环境)1, 常常试图通过供应建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评判 2, 在集体活动中寻求领导者的位置 3, 具备较强的才能,说话流利健谈,能言善辩 4, 能制造良好的业绩,被认为有着良好的领导才能(三)权益动机分类 个人化权益动机(动由于己)社会化权益动机(动由于人)(四)引起权益动机的因素 1, 社会掌握的需求(个体对他人和环境的掌握水平越高,优势越大,优势使个体具有 安全感,易获得更多的生存和进展资源)2, 对无能的惧怕(无能使个体处于不利位置,会引起自卑感,自卑使个体设法获得补偿,补偿心理睬导致偏执、极端追求权力和位置;这就是出身卑微的人,有机会时,会疯狂追求权益的缘由)第三节,利他行为及其促进 一,利他行为的概述(一)利他行为的概念把帮忙他人当作唯独目的的,不期望日后任何筹赏和报答* 利他行为: 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而处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包括救济、救济、营救落水者、捐赠等(指不期望任何回 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忙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 助人行为:指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帮忙他人的行为(二)利他行为的特点1, 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2,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3, ¥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4, 具有自我牺牲的特点(三)利他行为的分类 紧急情形中的利他行为、一般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二,利他行为的理论(一)先天论(二)社会规范论1, 与利他有关的社会规范:相互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社会公正规范相互性规范: 也称为互惠规范,指的是我们应当帮忙哪些曾经帮忙过我们的人,并且不应当损害那些曾经帮忙过他们的人 社会责任规范:我们有责任帮忙那些依靠自己并需要帮忙的人 社会公正规范:帮忙值得帮忙的人(三)决策论1,利他决策模式:对紧急事态的留意、对紧急事态的判定、个人责任程度的打算、介入方 式的打算、介入的实行(四)社会学习理论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一)利他行为者的个人因素 1, 性别 2, 年龄 3, 人格特点 4, 心境(二)被帮忙者的特点1, 性别 2, 魅力和人品 3, 年龄(三)情境因素1, 他人在场旁观者效应(1)旁观者效应:因他人在场对人们的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讨论结果证明,在紧急情形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的利他行为就明显削减,而且在场者越多,利他行为较少程度越明显(2)说明缘由:个人顾虑增加、从众心理、责任扩散 2, 自然环境 3, 时间压力 4, 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四,利他行为的促进(一)培育利他情感倾向1, 培育移情才能 2, 提升利他动机(二)培育社会责任感(三)树立利他行为榜样(四)强化利他行为 第四节,侵害行为及掌握 一,侵害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一)什么是侵害行为 1, 定义:侵害行为是指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或者是一损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即侵害行 为必需有侵害意图和侵害动机,是有意使他人受到损害的行为2, 三要素:损害活动、损害意图、社会评判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侵害行为的类别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 从侵害方式上看:动作侵害、语言侵害2, 从侵害动机上看:敌意性侵害(损害他人是目的)是目的)二,侵害行为的理论(一)本能论 精神分析说明死本能产物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观点、洛伦茨的习性学观(二)生物学论 社会生物学观利于人类生存而遗传下来的(三)挫折侵害理论1, 最初的理论观点 米拉德:侵害永久是行为的一种后果 米勒:挫折也可以产生侵害以外的其他结果、工具性侵害(损害是一种手段、不(1)挫折:挫折是指正在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受阻,对有目的的行为进行干扰会唤起人们侵害的冲动,而种冲动又激发了人的侵害行为(2)挫折与侵害的关系(挫折引发侵害)(3)替代性侵害:侵害对象的替代、侵害类型的替代2, 理论的修正(1)侵害线索:是指常常相伴着引发挫折的对象和侵害行为显现的刺激物挫折消极心情侵害(2)武器效应(武器促使愤慨的被试做出侵害)(四)行为学习论通过仿照学习通过强化影响(挫折侵害假设)习性学本能与生俱来的社会学习的观点:侵害可以通过强化来培育、侵害可以通过观看学习来获得1, 强化2, 仿照(五)敌意归因偏差通常不会把他人的动即归由于是善意的,而是做出恶意的归因,继当我们的归因有偏差时,而可能做出报复性的侵害行为三,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1,高温、酒精、唤醒水平、去个性化、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去个性化: 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判和掌握水平降低的现象(个人行为少受个性支配、自认意识丢失、 倾向于合群状态,群体规模越大凝结力越强越易于引发去个性化现象)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媒体暴力、暴力嬉戏视频文化影响侵害,不是打算侵害行为是否发生,文化规范了侵害行为的表达方向3, 媒体暴力的影响(1)社会学习理论和侵害线索理论提出,目睹暴力行为并不是一种宣泄,而会导致更多的侵害行为(2)媒体暴力影响孩子对于暴力的认知(3)让孩子形成漠视的态度,减弱他们对于暴力行为的敏锐度,降低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引发孩子对暴力的仿照四,侵害行为的掌握 掌握方法:宣泄负性心情、惩处侵害行为、转移侵害、加强道德修养、学习社会规范、限制 暴力影视第四章,自我意识 当意识指向自身时便成为自我意识,当意识指向客观世界时便成为客体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1,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与他人的关系2, 自我意识的特点:能动性、意识性、特殊性、社会历史性3,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判包括:生理状况、 心理特点、(1)自我概念:属于自我意识的熟悉范畴,它只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熟悉以及对自己生理特点、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熟悉,对自己的总体的熟悉(2)自我评判: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确定与否定的判定;通常依靠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实现(3)社会比较:通常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猎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4)自我估价:通过完成能供应有关自我才能或品质的精确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5)区分自我熟悉和自我评判:自我熟悉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点的认知,自我评判是在这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定二,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知)三者之间的关系:、自我调控(意) 、自我体验(情)(1)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是自我掌握的基础1,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里自我2,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熟悉、自我体验、自我调控3,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抱负自我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与进展1, 进展理论:奥尔波特从人格进展的角度提出了自我意识的进展模式:生理自我(诞生3 岁)、社会自我( 313、14 岁):要求自己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致 10 年的时间):表现出来主动性与独立性,强调自我的价值观与自我理想2, 米德从是会人际互动的角度阐述自我意识的进展过程:名师归纳总结 (1)第一阶段:预备阶段第 13 页,共 18 页(2)其次阶段:嬉戏阶段(仿照阶段)(3)第三阶段:社会角色扮演阶段3, 埃里克森自我意识进展理论:婴儿期(01.5 信任不信任)儿童期(1.5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学龄初期(35 主动对内疚)学龄期(612 勤奋对自卑)青春期(12 18自我同一性和角色纷乱)成年早期(1825 亲热对孤独)成年期(2565 生育对自我-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专心)成熟期(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65 岁以上自我调整与失望期)假如前一时期的的问题没有解决,就会影响到下一阶段自我的进展,从而发生心理危机,出现心情障碍其次节,自我熟悉一,自我熟悉的形成途径(一)通过他人熟悉自己:社会比较(平行比较、上行比较、下行比较)、反射性评判1, 建立正确的比较观:纵向比较法(自己与自己比较)、横向比较法(自己与他人比较)(二)自我观看:态度的自我知觉、心情的自我知觉、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通过观 察自己的行为来熟悉自己)1,自我知觉理论:该理论主见当我们的态度、心情以及其它内在态度处于模糊不清或者摇 摆不定时, 我们就会站在外部观看者的位置上,通过观看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 来获得自我知觉(行为和背景推断出动机和态度)2,三种类型:态度的自我知觉、心情的自我知觉、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 3,过度合理化: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难以抗拒的外在缘由所引起的,从而使他们低估 了内在缘由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三)内省1,内省:是指个体往内心深处探究,直接检视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的过程 二,自我熟悉中的自我服务偏差1, 自我服务偏差(1)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自我价值爱护倾向,喜爱用好的眼光来观 察自己,倾向于把胜利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对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 服务偏差或者利己偏差(2)在利己偏差方面,人们倾向于用两种方式积极的看待自己,一种是认为自己是有益 的和有道德的,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是胜任的和有用的 第三节,自我意识的其他领域 一,自尊1, 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才能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有肯定的评 价意义,自尊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2, 自尊需要包含的内容:(1)对成就、优势、自信等的欲望(2)对名誉、支配位置、称赞的欲望3, 自尊需要是否获得的两种情形:(1)满意导致自信,个体就会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气、有位置(2)挫折就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至丢失自信心4, 自尊经典公式(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个体的意义)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