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调查报告.doc
1.6亿关于华阴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紧缺,逼迫采取减产、停产甚至是关闭破产的方式来应对危局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中小企业从银行那里只获得了不到25%的贷款份额,但是它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60%。根据2008年上半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贷款份额只占银行总贷款的15%,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是2%而中小企业却达到了11.6%,贷款风险偏高时中小企业的明显特征;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小企业贷款占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8.5%;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反映出一个问题,政府融资占中长期贷款的70%,中小企业只获得贷款的10%15%左右。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份调查问卷中显示,包括浙江、广东两省的2000多家的中小企业把资金短缺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首位,绝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来自全国400多家的银行、公司、中小企业参加了2009 年 9 月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暨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联盟大会,共同研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营投资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信用度偏低,难以满足外部贷款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与大型企业相比,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风险高,权益资金比率较低,对贷款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急频率高额度少风险大成本高)的要求,加大了企业贷款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加之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易受经营环境影响,亦加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系统调查得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从经营业绩角度考虑,银行自然不愿意舍低就高。信用的缺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间接原因,个人信用极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向外发放贷款,资金可能收不回来,风险较大,而向上级行转存款,赚取存贷差安全而不带风险,何乐而不为,98年银行推行的抵押担保制度后,纯粹的信用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已不存在,原因系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中小企业因银抵押物品条件苛刻,真正能抵押的物品少之又少2、中小企业经营的盲目性较大。大多中小企业为私营企业,其经营的盲目性较大,在未做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盲目上项目,出产品,而且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有无可替代产品补充,研发能力有弱,产品容易受市场淘汰,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资金回笼难度大,受市场和资金回笼双重压力,随时会面临关闭破产的危险境界。3、信用担保机构不完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目前辖区信用担保机构不多,注册资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经营管理不完善,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另外中小企业本身资金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太规范,即使有技术、有市场,经营状况较好,但也由于缺乏有效担保转求担保机构担保,而担保机构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有限和基本承担100%风险的情况下,亦不敢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4、由于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信誉度较低, 主要表现在: ( 1) 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数据缺乏真实性、客观性,虚帐假帐普遍存在, 并且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2) 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 3) 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有待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每笔贷款要求的数额不大, 但是贷款的审批操作程序都与大型企业贷款步骤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客户数目增多, 必然会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的操作成本上升, 而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自然会选择对中小企业惜贷。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运作成本高, 因此金融机构对此类贷款利率定价较高是正常的。但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了基准利率及很小范围的浮动限制, 致使正式与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利差变大, 银行房贷积极性减弱, 间接上增加了融资成本。 3.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在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 依然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虽然农村信用社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但由于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 仅靠吸收当地存款放贷,多年来每年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不超过1000,根本无法满足辖区中小企业贷款需要。另外农村信用社是一个全国性金融组织,从成立开始,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 机构设置都带有国企的影子,削弱了其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功能。金融体制的改革是无法在一段时间迅速脱胎换骨的, 那些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答案, 形成现在的局面: 金融体制如果不改革, 那么问题就会持续的抑制中小银行、民营银行的发展。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 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配备精通财务的专业人员,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加强资金使用、周转和财务核算方面的管理。2.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 我国应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担保体系来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机会。 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主要依靠财政注入资金和向社会发行债券融资,由政府出面设立永久性机构。 二是建立地方性的信用担保机构。 可由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如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政策性机构,也可鼓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互助担保机构,还可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司投资,逐步形成由全国性、 区域性和社区性担保机构组合而成的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适应中小企业需要, 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 而政府调整商业银行战略, 应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放在首位, 使商业银行尽快真正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扭曲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 完善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 建立一套专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 针对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 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 简化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周期, 提高审批效率, 改进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调整商业银行战略的同时, 国家也要出台相应的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基准利率和利息率等。我国金融体系主体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其信贷份额占全部份额的 75%以上, 由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有限, 难以承担支持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任,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仍是关键环节。在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还要不断发展和壮大现有中小金融机构和不断发挥民间资本优势。政府可通过对现有运行良好的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公司制改造, 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重组、规范、转制, 对部分暂时出现支付困难的城市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清产核资, 出台允许并鼓励民营资本和国外金融资本参股中小金融机构等措施, 发展和壮大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实力, 通过立法来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另外,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4.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资本市场体系, 加快创业板的推出, 加快培育中小企业, 鼓励中小企业发行股票融资、进行集合债券融资等。第一,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于中小企业, 进行直接融资的创业板市场。2009年 5月 1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正式实施, 意味着在我国已酝酿 10年的创业板正式开启, 创业板融资渠道的开启无疑给广大无缘国内主板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 带来低成本直接融资的福音。第二, 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限制, 往往难以独立发现企业债券融资。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一种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一起申请发行的债券, 是企业债的一种, 也就是俗称的捆绑发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直接作用是以其特有的形式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第三, 推动建立以民间投资为主的风险投资体系, 完善风险投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鼓励组建民间投资公司和职工互助投资基金。第四, 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 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创业资助、技术创新支持以及出口补贴等。第五, 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采用的金融工具, 便利中小企业融通短期资金。 总之,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具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这次金融风暴影响下, 我国中小企业面对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下降的不良状况, 千方百计保生产、保就业, 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 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构建长效的机制,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