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3年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2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50317988
资源大小:55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2013年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2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新人教版.doc
-1-云南省新人教版生物云南省新人教版生物 20132013 高三单元测试高三单元测试 212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对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A从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 DNAB从结构上看,为真核生物,为原核生物C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为异养型,为自养型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是分解者,是生产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病毒结构与功能上的区别。题目难度中等。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 DNA,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病毒中有些只有 RNA,如烟草花叶病毒;有些只有 DNA,如噬菌体。生态系统中凡是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都是生产者,因此硝化细菌和蓝藻都属于生产者,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蓝藻通过光合作用自养。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解析】太阳光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属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病毒营细胞内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蚯蚓取食枯树败叶,属于分解者。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分析判断能力。本题难度:中等。丁占有 2,3,4 三个不同的营养级,A 错;戊接受的太阳能不一定全部被固定,所以要大于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错;大量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食物空间不足,而使生态系统遭破坏,D 错;乙和丁属于丙的上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 C 对。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 捕食生物 B 和 D 最为经济BG 和 E 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生物 H 占有三种不同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D生物 E 可能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认清箭头方向,A、B 均为生产者,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越充分;营养级越高,获取食物越困难【答案】D5图 1 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 2 为一定时间内其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 1 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B、C、D、E、F,图 2 中的乙相当于图 1 中的 EB种群丙在 a、b、c、d 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a 时期C图 1 中流人 D 的总能量小于 F 获得的总能量D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 E 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 的数量也都将减少【解析】通过图 l 可知:E 是生产者,A 是大气,F、D、B 是各级消费者,C 是分解者。图 2中的植物相当于图 1 中的 E。【答案】A6图中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A种群B生物群落C生物圈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图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且生产者、消费者构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都具备,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7若下图表示物种 A 与物种 B 的关系,则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3-A信息只能由 A 传递给 BB信息只能由 B 传递给 ACA 与 B 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DA 与 B 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从题图中看出,物种 A 与物种 B 是捕食关系,A 根据 B 发出的信息捕食 B,B 根据 A发出的信息逃避 A 的捕食。8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 1020【答案】A【解析】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鹰有充足的食物,种群密度也不断增大。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鹰和鹿在同一生态系统,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蛇量的 10%20。9.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 a 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 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传到 b【解析】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属于识记水平,试题中等难度。f 表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d、e 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从生产者传给分解者和消费者。【答案】B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图中 A 所固定的能量是 B、C 的能量之和B若 C 增加 l kJ,则需要消耗 A 约 42 kJCB 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 C 营养级的个体数量DB 的数量越多,则 C 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可知 A 选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多少,理论上并不影响相邻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还是相对稳定的。【答案】B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对比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中等。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也可以来自生物,如草的绿色可以给植食动物传递物理信息,A 错;植物也有物理信息的传递,B 错;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也可以调节同一生物的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C 错。【答案】D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属于识记水平,试题中等难度。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B13.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 3 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桔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答案】C14.有关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5-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细菌占有第 2、3、4、5 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BCD【解析】细菌充当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因此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15.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一绿比率)与群落的 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黄一绿比率有增高趋向B人工林的年平均黄一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C农作物栽培时选择 b 点比 a 点更适宜D在作物收获季节,群落的 PR 值可能在 a 点【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内容,解答本题时特别应该注意把握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一绿比率),叶绿素含量高,植物的光合作用程度应该比较大,说明植物生长比较旺盛,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往往预示着植物已接近衰老,其呼吸作用的程度就大于光合作用的程度了。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黄一绿比率应该是有降低趋向。农作物栽培时选择 a 点比 b 点更适宜,因为 a 点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作物收获季节,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群落的 PR 值可能在 b 点。二、非选择题(55 分)16.(10 分)下图表示某稳定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 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请据图回答:(1)上图中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2)若该系统中种群 c 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kJ,种群 d 含的能量 1.3108kJ,则种群 a至少约含_kJ。baP/R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绿素(黄(黄绿比率)绿比率)531-6-(3)在池塘中,种群 b 数量的增长将导致种群 a 的增长,而种群 a 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 b 数量的增加,这说明信息传递方向是_。(4)养殖户借鉴外地经验,改变了生产方式,在塘基上种桑树,用蚕沙喂鱼,塘泥肥桑。这么做的优点是_。(5)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该池塘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 c 死亡。导致 c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中缺少_。【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5.5107kJ(3)双向(4)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5)光照和氧气【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特征、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及保护生态系统。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种群 d 含的能量为 1.3108 最多消耗c 的能量为 1.310810=1.3109,流向 a 的能量至少为(6.8109-1.3109)(1/10)2=5.5107kJ。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时双向的。养殖户借鉴生态农业,其优点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爆发,水体溶氧量下降,透光能力下降,影响 c 光合作用,根部的细胞呼吸,导致死亡。17.(14分)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特征、能量流动及生态保护。考查学生利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准确表达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能力。分析食物链不难看出该食物网由三条食物链构成,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竞争浮游动物,又被太阳鱼所捕食。如果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食物链缩短,能量流向鲈鱼过程中消耗减少,鲈鱼数量增多,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下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四条趋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及未被利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600+900)/8100=0.1852。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水体透光性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氧气释放减少,水溶氧量下降。-7-【答案】(1)3捕食和竞争(2)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3)18.52%(4)增加下降(5)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18.(9 分)根据某生态系统的相关图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 1,则至少需要草_,至多需要草_。(2)在此食物网中,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的是_、_。(至少写出两组)(3)根据能量流动的图示可知,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箭头;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示中的箭头。(用图中的-来表示)(4)从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来看,图中的特点是_。【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图所示,从左向右数,在此食物网中共有 8 条食物链,根据猫头鹰占据的位置,可以得出猫头鹰占有 4个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 1,“至多”应该考虑传递率为 10%,“至少”则为20%。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那就是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分解者利用,由图可知,E 为分解者,那么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箭头就是,同理可知,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示中的箭头。能量流的特点就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从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来看,图中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8;4;25;105(100000)(2)蛇、猫头鹰;或蜘蛛、蟾蜍;或蜘蛛、食虫鸟(3);-8-(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9.(10 分)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GP 和 NP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49.5106NP/GP002003085R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99.7%(1)所代表的动物是,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 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解析】根据题干,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了食物链。分析数据得知,是生产者植物,是初级消费者田鼠,次级消费者鼬。(1)各个营养级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体温。(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即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0.3%,该数据不在 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未被利用的能量多。【答案】(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3)0.3%未被利用的能量多20.(12 分)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碳在图一中主要是以形式进行传递的。(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等过程。(3)参与图一过程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4)图二中 A 表示的能量,B 表示的能量。B 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在食物链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9-(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过程。(3)参与图一过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4)图二中 A 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 表示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B 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含碳有机物(2)光合(不能缺少)(3)异养型(4)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未利用(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