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法学基础理论要义.ppt

    • 资源ID:50405201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法学基础理论要义.ppt

    法学基础理论要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2页一、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确认发展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工具。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2页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1、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是被奉为法律的国家意志3、其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2页三、法的特征(一)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行为关系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法律通过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法律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还是行为?是调整社会关系,但法律最终是通过调整人的行为来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 2、法律的规范性 规范:是指人们行为的标准、模式、尺度。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2页三、法的特征(二)法律是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和解释的社会规范 制定、认可、解释是法律创制的三种主要方式(1)制定(2)认可:赋予早已存在的习惯、道德、宗教、习俗等予以法律效力;加入国际条约等国际法规范;对具体判例赋予法律效力。(3)法律解释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2页三、法的特征(三)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 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内容(1)法律规范中和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是怎样行为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2页三、法的特征(四)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法律的实施是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那么法律在许多方面就变得毫无意义。违反法律的行为得不到惩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就得不到贯彻和保障。2.国家强制力: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机构。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2页四、法律要素(一)法律规则(二)法律原则(三)法律概念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2页四、法律要素(一)法律规则 1、它是法律中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明确法律效果的一般性规定。解释:所谓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明确法律效果,是指某些事件或行为发生之后,可能会导致某种权利或义务的产生、变化或消灭,也可能引起某种法律责任的出现。例如,杀人者死;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可以结婚。这些就是法律规则,在这里,“杀人、达到法定婚龄”就是一种事实状态,而“死、可以结婚”就是前述各种事实状态一法律上所引起的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2页四、法律要素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1)假定:适用该规则的条件 例:夫妻间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在这一法律规则中,其适用条件(假定)是配偶已死亡且有遗产。如配偶健在 自然不能主张遗产继承。(2)处理:是权利义务规定,即法律关于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表达方式:可以、有权、应当、必须、不得、禁止等。(3)后果:是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即法律后果。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2页五、法的形式(一)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外在表现形式(二)法的渊源的几种主要形式 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法 4、法理 5、国际协定和条约(三)中国法的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章 4、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 8、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 9、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2页六、法的一般分类法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本法和普通法 4、一般法与特别法 5、国内法和国际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2页七、法的效力(一)法的效力层级1、一般规则: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的效力。2、特殊规则:(1)特别法效力优于一般法。这是对同一制定主体制定的法而适用的规则,对于不同主体制定的法,其效力按层级规则确定。(2)新法优于旧法。也是对同等级法而言。(二)法的效力范围1、法的对象效力范围:即适用哪些人2、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即法在哪些地域、空间范围内发生效力。3、法的时间效力范围:即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及溯及力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2页八、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二)中国的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2、民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法与非诉讼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2页九、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如原始社会中的婚姻关系、亲属关系等因无法律规范调整,因而不属于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权利义务为纽带。如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因无权利义务内容,也不属于法律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权利和义务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活动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的人,通常以称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2页九、法律关系(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权利能力: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权利能力:(1)一般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2)特殊的权利能力: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依法成立,终于法人解散或撤销。2、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承认的由法律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自然人的 行力能力分类:(1)完全行为能力人。(2)限制行为能力人。(3)无行为能力人。法人的行为能力:自成立到终止,始终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故其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是一致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2页九、法律关系(四)法律关系客体1、概念: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又称权利客体和义务客体。例:一支笔的买卖:笔和价金是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2、法律关系客体的形态 (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4)人身利益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2页九、法律关系(五)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消灭1、法律关系的形成指的是在主体之间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变更指的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权利义务发生了变化,消灭指的是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终止。3、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4、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1)法律事实只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哪些事实。如签合同中墨水的颜色,没有法律意义,不是法律事实(2)法律事实只是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那些事实。5、法律事实的种类 事件和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2页十、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例:李四租张三的房子,李四未依租赁合同的约定交给租金。李四对张三负有法律责任(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主体2、过错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损害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损害结果。3、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而是以法律规定为构成条件。例如:无因管理应当返还原物4、损害事实5、因果关系 即一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另一现象的存在所引起的,则两现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2页十、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分类1、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2、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3、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4、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2页十、法律责任(四)归责与免责1、归责的法律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在确定责任之前,1.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3.应当首先区分这种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3)责任相称原则 责任性质与行为性质相适应责;任轻重和种类与行为损害相适应;责任轻重和种类与主观恶性相适应(4)责任自负原则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2页十、法律责任2、免责及其条件私法(1)权利主张超过时效 (2)有效补救 (3)自愿协议公法(1)超过时效 (2)自首或立功 (3)当事人不起诉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2页十一、法的运行(一)立法(二)法的实施1、守法2、执法3、司法4、法律监督(三)法律方法、法律程序、法律职业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2页十二、法的解释法律解释概念: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律的字义和目的进行的阐释。意义:第一,是克服制定法:抽象、遗漏和滞后等弊端。第二,法律解释是连接立法历史背景与司法现实条件的桥梁。第三,是连接立法意图与司法目的的纽带。第四,法律解释的实质还可以从立法者与法官的权力关系进行阐述。种类: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其他解释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2页十三、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是指法律对本人的行为起到导向、引导的作用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 3、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告估计人们相互间将臬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比如合同双方根据合同法可分别预测履行或不履行的后果。(二)法的社会作用1、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作用;2、公法、私法及社会法的作用(1)公法:保护国家利益、有组织的政治社会利益或政府利益(2)私法:侧重于保护个人或个体和利益(3)社会法:兼顾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2页十四、法与道德(一)法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条件不同:法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而产生的,而道德则是伴随人类社会形成而同步。2、表现形式不同:法以某种法律文件的形式而存在,而道德的内容存在于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之中。3、体系和结构不同:法具有有机的逻辑严谨的体系。而道德来自各阶层,形成不同的体系,且没有明确部门和效力等级。4、作用范围不同:在调整社会关系广度上,道德远超过法律。如不关心同事、不尊敬长者会受道德的谴责。总之法律上无过错不等于道德上无可指责,反之,不道德的行为也不一定构成违法行为。5、义务特点不同:法律义务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与法律规定一致则得到肯定评价而不问动机;而道德义务不仅要求外部行为与作为或不作为一致,还要求与动机一致。一个出于无奈不良动机的行为(如为谋财而收养无助老人),尽管在外部上符合道德义务要求,仍然会受到否定性评价。6、制裁方式不同:违反法律义务会受到国家强制力制裁(硬约束),而违反道德义务则会受到舆论谴责、公众蔑视(软约束)。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2页十四、法与道德(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1、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1)社会主义法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2)社会主义法通过奖励性手段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3)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对社会价值观进行道德整合的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2页十四、法与道德(三)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1)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具有重大指导作用(2)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空缺部分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2页十五、法与宗教(一)法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宗教是对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法与宗教的区别:1、产生的方式不同:法是制定或认可;宗教规范先于国家存在。2、实现的方式不同:法通过强制力实现;宗教通过教徒自愿或自我强制实现。3、制裁的程序不同:法通过司法机构制裁违法行为;宗教通过忏悔、奉献、施舍、苦修等方法来赎罪。4、作用范围不同:(1)法调整对社会稳定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宗教覆盖全部社会关系。(2)法规范有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包括人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3)法约束全体社会成员;宗教约束自己的教徒。5、规范的形式不同:法明确人的权利义务;宗教强调信徒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2页十五、法与宗教(二)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宗教的关系1、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国家事务2、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3、法律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4、宗教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2页十六、法与社会法与经济:法与政治:与公共权力、与党的政策、与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法与科学技术:法与文化:与传统、与道德、与宗教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2页宗教法律、法规、规章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 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 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 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广州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广州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32页

    注意事项

    本文(法学基础理论要义.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