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共选择理论.ppt
第第5章章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二、非市场决策针对市场决策而言。市场是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手段,其借助于价格这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在市场环境中,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获取的是最大效用。在非市场环境的民主社会中,民众对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意愿是通过投票方式来表达的。公众通过投票选举产生自己满意的政府,由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决策。政府将面临两个问题:(1)他必须弄清选民的意愿;(2)在不同的观点间进行权衡以做出最后的决定。非市场决策的分析思路:(1)作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的行为假设,即理性的和功利主义的个人;(2)通常把偏好显示过程描述为类似于市场,即选民从事交换活动,个人通过投票行为来显示他们的需求;(3)提出与传统价格理论相同的问题,即均衡存在吗?它们是否稳定?是否具有帕累托效率?它们是如何达成的?第二节、多数投票制的均衡偏好加总:投票n投票原则:全体一致、多数投票原则n肯尼斯阿罗假设:n(1)理性原则。即所有备选项之间均具有可比性和可逆性。也就是说,在每两项备选项中,必然是一个比另一个更加符合个人偏好。即如果X优于Y,Y优于Z,那么X肯定优于Z。n(2)帕累托改进原则。即选择的结果必须有利于对现有状态的改善。n(3)独立原则。在针对不同的备选项进行选择的时候,只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选项的偏好排序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n(4)非限制原则。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即不应对个人偏好的选择排列顺序作限制。n(5)非独裁原则。即排除某一个人偏好强加于全社会的可能性。一、简单多数投票制多数投票规则又称作表决制,是根据待表决的各备选方案的重要程度和对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分析,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决策者总数或其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一致同意规则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优点: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福利;缺点:决策时间太长,决策成本太高,缺乏决策效率,无法排除个别参与者利用一票否决权进行利己活动。简单多数投票制:每人一票,对提案进行赞成或反对的投票,若有一半以上的人投赞成票,则提案获得通过。绝大多数投票制:赞成票必须以高于半数以上的比例(如23、34等),提案才能获得通过。二、多数投票制下的政治均衡1、多数投票制下政治均衡的定义及决定因素政治均衡: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几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的协议。税收份额:是指为了使政府能够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公民所应承担的税收数额。为公民享受公共产品的成本。2、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1)公共选择规则。即采取的是全体一致规则还是多数投票制度。(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关系。(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的信息的难易程度。(4)投票者个人所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大小。(5)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均衡状态:选民从公共产品得到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3、政治均衡的条件投票者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恰好与该种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收益相等。即MBi=ti 三、多数规则下政治均衡的实证分析假定某小区就雇佣保安的数量进行投票。每一个保安的雇佣费用为350元,即AC=MC=350。该小区共有7人,每人的边际收益线分别为MBA、MBB、MBC、MBM、MBF、MBG、MBH。每个投票者为每一个保安的雇佣所承担的费用份额为t=50元。Figure 4.2 Political Equilibrium Under Majority Rule With Equal Tax Shares350 MC=AC 50 t SMB E Marginal Benefit,Cost,and Tax(Dollars)Security Guards0 1 2 3 4 5 6 7 MBA MBB MBCMBFMBGMBHMBM四、中间投票人中间投票人:指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中间状态。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第三节 投票悖论一、投票悖论假定有甲、乙、丙三个人,每个人都面临着对三种政策提案A、B、C的选择,其中A表示高的公共支出水平,B表示中等的公共支出水平,C表示低的公共支出水平。各人的偏好程度如下:VoterFirst ChoiceSecond ChoiceThird Choice甲甲ABC乙乙BCA丙丙CABFigure 4.3 Voter Rankings of Alternatives Fireworks Displays per Year Net Benefit for 甲甲 Single Peak 0 CBA 图图44 个人偏好结构一个人偏好结构一 Net Benefit for 丙丙Single Peak 0 C B A Net Benefit for 乙乙 Single Peak 0 C B A Net Benefit for 丙丙 Multiple Peaks 0 B AC Voting paradox 投票悖论投票悖论甲甲 ABC乙乙 BCA丙丙 CAB 程序一程序一 A VS BC VS A程序二B VS CA VS B程序三A VS CC VS B法国社会学家孔多塞(Condorcet,1713-1794)发现,因此也被称为“孔多塞效应”。唯一性唯一性甲甲 ABC乙乙 BCA丙丙 CBA 程序一程序一 B VS AC VS B程序二B VS CA VS B程序三A VS CC VS B多峰偏好是否一定会投票循环?多峰偏好是否一定会投票循环?甲甲 ABC乙乙 BCA丙丙 ACB 程序一程序一 B VS AC VS B程序二B VS CA VS B程序三A VS CC VS BFigure 4.4 The Median Peak as the Political Equilibrium under Majority RuleNet Benefit Medium Peak(Voter 乙)图图45 偏好结构二偏好结构二 0 Peak for Voter 甲 Peak for Voter 丙 C BA二、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对阿罗的假设条件进行修改,可以摆脱投票悖论。修改之一:不再遵循“无限制区域”,即在投票时要对选民的偏好进行限制。单峰值偏好就是一个限制。1、单峰值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单峰值偏好曲线。以各备选方案作为横轴,以喜爱次序作为纵轴,画出的图形只有一个峰尖。其推导见图45。2、多峰偏好以备选方案作为横轴,以偏爱程度作为纵轴,如果画出来的图形有两个峰尖,则叫双峰偏好。当方案很多,就会出现3个或更多的峰尖,则叫多峰偏好。第四节 投票交易一、互投赞成票如果投票者对不同方案的偏好程度不同,则他们会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提案进行投票交易,这种投票交易的过程被称为“互投赞成票”。二、投票交易与社会福利投票交易可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也可能使社会福利受损。经常是多数人结成一个联盟,对那些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项目投赞成票,其成本主要由少数派承担。第五节 政治行为的分析一、投票者的行为:投票与不投票取决于其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讨论:投票者的成本和收益有哪些?当MB-MC=0时,投票者才会乐于参加投票.二、政治家(政党)的行为:选票最大化政党要赢得选举,必须选票最大化。要想选票最大化,则要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三、政府部门(官僚)行为:公共权力最大化(预算规模最大化)(孔子网站、4000多亿基础设施的世博会、城管服装等问题、豆腐渣工程四、利益集团的行为:)(追求集团利益最大化,移动漫游费问题)1、利益集团:指一个力图对政府的公共选择活动施加压力的、由小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政治游说,力争使政府通过有利于该集团的立法或政策。2、寻租理论寻租就是指投票人或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努力,如游说或行贿等,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自己谋利的行为。租金(经济租):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减去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差。寻租成本A、寻求经济租所耗费的成本。主要包括搜集潜在经济租信息的成本、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的成本、贿赂有关人员的成本及维持垄断地位的成本等。该成本受不同制度的影响。B、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C、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机会及福利。(汽车合资:一些人认为是最优选择)思考题1.什么是外部效应?2.治理外部效应的方法有哪些?3.什么是科斯定理,如何理解该定理?4.什么是排污权交易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