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社会问题讲义.ppt

    • 资源ID:50405393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问题讲义.ppt

    社会问题讲义社会问题讲义上篇:社会问题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社会问题概述n一、什么是社会问题n1、定义: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妨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n2、内涵:n(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一种超常的或失常的社会现象。n(2)社会问题是一种“公共问题”,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及对社会进步不利的或有害的社会现象。n(3)社会问题是一种“公共认定”,是引起社会大多数人关注、一致确认并希望改变和解决的社会现象。n(4)社会问题是一种借助社会力量、采取社会行动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n二、社会问题的类型n根据社会问题的根源和性质,社会问题可以分为:n1、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指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其在我国的影响和表现,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n2、变迁性社会问题: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城市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贫困和失业,交通和工业事故,青少年犯罪,离婚率增高,代沟等n3、转轨性社会问题:指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n三种问题互有交叉n三、社会问题的特点n1、普遍性:这是指社会问题所具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特性。n2、特殊性: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和性质是各不相同的。n3、复杂性:表现在社会问题的多因性、多果性和社会问题的之间的联系性。n4、反复性n5、潜伏性n6、破坏性n四、社会问题的成因n(一)各理论流派的解释n1、功能学派: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系统中的某一部分不能正常地发挥它的功能。(1)社会病态论:把社会问题归因为某些人道德的缺失n(2)文化堕距论:当文化各部分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或错位的时候,就形成了文化堕距n(3)社会失范论:当社会急剧变迁的时候,旧的行为规范受到人们的怀疑或者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或没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n(4)差异交往论:一个人是否成为越轨者,取决于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n2、冲突学派:认为社会问题是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冲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n(1)价值冲突论n(2)群体冲突论n(3)阶级冲突论n3、生物社会论n(1)体质论:19世纪中叶,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窿布罗索最早提出这种理论。他测量了一些罪犯的头骨后宣称,犯罪者的典型特征是有巨大的上下鄂、高耸的颧骨、眼眶倾斜、毛发卷曲丛生、大耳朵等。n(2)染色体论:现代医学发现,有一些男性的染色体是XYY,比正常男性多了一个Y染色体。n4、标签理论:主要代表人物H.S.贝克尔认为,社会问题中原本并不存在的所谓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同样的行为或事件,在一些社会中被视为正当的,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则被视为社会问题。很多社会标签是不公正的。贴上标签给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消极的作用。n5、社会心理学派n(1)人格理论:一些人之所以违反社会规范,是由于他们有着特殊的人格,犯罪违法的人具有“反社会人格”,他们不成熟、易冲动、好斗等。n(2)心理失调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失调n(二)一般成因n1、自然环境的变化:(1)自然灾害(2)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n2、人口增速的影响:(1)人口增长不当(太快或太慢)(2)人口质量下降n3、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如外来文化n4、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经济改革造成下岗、失业,市场经济造成拜金主义,贫富差距,腐败等。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动力社会动力n社会变迁的四个动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n一、工业化n1、定义:非生命动力的广泛应用以及制造业持续增长而导致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n2、工业化的特点n(1)无生命物质能量的运用(2)生产和其他经济过程的机械化;(3)制造业的普遍推广;(4)技术分工;(5)工厂与家庭的分离;(6)理性计算的扩张n3、工业化的后果n(1)经济的繁荣,财富的增长n(2)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型:A、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B、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C、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D、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E、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n(3)推动城市化发展n(3)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衰微、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劳资矛盾、社会安全感下降、贫困人口n二、城市化n1、定义:城市化是在人口、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社区集中的过程,有几层含义:(1)人口集中的过程;(2)城市生活方式扩展的过程;(3)城市人口在社会人口中所占比例提高的过程。n标志: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以上。世界平均50%,发达国家80%以上n2、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城市病):n(1)人口拥挤;n(2)环境恶化;n(3)住房紧张;n(4)犯罪率上升;n(5)交通堵塞n三、市场化n1、定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n1、市场化的后果:n(1)契约化过程的加速:从身份到契约(从群体到个体、从身份到契约、从他律到自律)n(2)国家与社会的分离n(3)利益群体的多元化n(4)单位社会的式微n(5)社会关系的解组与重组n(6)收入的两极化n(7)信任结构的崩溃n(8)道德伦理的缺位n(9)地方主义的勃兴n四、全球化n1、定义:国家、人民、货币、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表面流动的急剧加速,社会范围内的社会联系在流动中得以强化,全球整体意识的增强,是一个去地域化的过程。全球成为地球村,“一袋马铃薯”的状况已经结束。n2、全球化的表现n(1)经济领域: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张n(2)政治领域:国家之间政治联系更加紧密,某些政治价值观被普遍接受n(3)文化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全球的传播n3、全球化的影响n(1)经济一体化n(2)信息便捷化n(3)技术传播n(4)扩大全球不平等n(5)全球环境问题严峻n(6)全球安全危机:恐怖主义n(7)全球文化冲突激烈第三章第三章 人口人口n一、适度人口规模和人口转变理论n1、适度人口规模n1789年,英国马尔萨斯:n粮食为算术级数增长(2、3、4、5),人口为几何级数增长(2、4、6、8)n当人口增长超过粮食供给,饥饿、瘟疫、战争就会使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将人口调整到适度规模。禁欲、避孕、堕胎、晚婚都是控制人口的方法。n2、人口转变理论n法国学者郎德里是首创者n人口再生产类型:n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n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n 中间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n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n 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n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n第一次人口革命:n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中间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时期,导致人口爆炸n第二次人口革命:n中间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时期,导致人口增长率下降n二、我国庞大人口的形成及其带来的后果n1、庞大人口的形成:n2、消极后果:n(1)巨大生态压力和资源匮乏;n(2)经济压力转化为社会压力:交通、住房、犯罪、社会保障等;n(3)转化为政治压力:革命,农民起义等n三、人口逆淘汰现象n正淘汰(优胜劣汰),逆淘汰(劣胜优汰)n逆淘汰夸大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因素的作用n四、人口分布失衡和流动失当n胡焕庸:爱辉腾冲线,96%的人口集中在爱辉腾冲线以东以南地区,4%集中在西北地区n英国学者弗沃康克1874年,提出人口重心理论n美国18801970,人口重心平均西移4.8公里,体现一种有系统的持续的开发性n我国:1912年以来人口重心沿西北东北偏西东北西南方向打转转,其流动范围是一个面积只有159平方公里的直角三角形n五、“银潮”恐惧与“独苗”忧虑n老龄化带来的问题:n(1)养老负担沉重n(2)经济发展动力减弱(强制下岗,较高储蓄率,保守意识)n(3)老年生活带来困难n未富先老问题n独生子女问题第四章第四章 健康健康n一、理论传统n1、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界定为“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n2、三个概念的区分:n(1)疾病(disease,身体状态,生理失常,生理层面)n(2)患病(illness,主观状况,感觉有病,心理层面)n(3)病态(sickness,社会角色,削弱,社会层面)n3、健康社会学理论n(1)功能论(帕森斯)n健康定义:帕森斯将健康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n病人角色的四个特征:n第一,病人被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第二,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第三,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第四,病人应该寻求技术适当的帮助和与医生合作。n(2)标签论n认为患病是人为创造的,是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相一致的状态。跨文化的研究表明疾病的认定确实存在文化差异。n(3)社会的医学化n强调医学作为一种社会控制设置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生权力和地位的上升,其掌管的领域早已超出医学的专业范围。n二、精神健康不容忽视n15种精神疾病:抑郁症、药物依赖、酗酒、自杀等。n青少年n大学生n老年人n独生子女n三、健康保障体制的转型n1、主要挑战n(1)医疗费用贵n(2)医疗服务不公平n(3)医患关系不平等n(4)医疗保障滞后n2、健康保障体制转型n(1)强化公共卫生体制n(2)推动医疗改革:医药分开、强化政府职责、医疗保险改革n(3)加强大众健康建设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教育n一、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n1、结构功能论n强调教育在社会均衡和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的的决定性角色。n2、冲突论n强调教育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本身就蕴育着不平等、冲突的因素,教育往往为社会中上阶层所控制,教育只为强势群体服务。n3、符号互动论n从微观视角探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如标签理论。n二、教育问题的表现n(1)义务教育n(2)职业教育n(3)教育产业化n(4)大学合并n(5)教育公平问题n三、教育公平问题n(1)教育投入经费不足n(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结构失调、城乡差距、区域失衡)n(3)城乡学生在分享教育公共资源的差距拉大n四、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n(1)创造公平教育的社会环境n(2)改革教育投入体制n(3)改革招生考试制度n(3)师资力量分布要逐步均衡n(4)改革办学体制第六章第六章 性性n一、理论传统n1、性的本质论n(1)强调性的生物基础,是生物决定论。n(2)反对同性恋,认为只有异性恋、清教徒式的性爱方式是符合社会规范的。n2、性的建构论n(1)性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性的可塑性强。n(2)支持性的多元化,人有选择的自由。n3、“酷儿”理论n挑战主流文化,颠覆传统性规范n二、性的社会变迁n1、性在西方社会的四大转变n(1)性与宗教分离n(2)性的自由化n(3)家庭危机n(4)爱滋病重构社会规范n2、性在中国社会的六大转变n(1)性与生殖分离n(2)无性到有性n(3)不可说到可说n(4)价值观的绝对到相对n(5)性行为从单一到多元n(6)同性恋从“病”到非病n三、性的商品化问题n两难选择第七章第七章 家庭家庭n一、家庭社会学理论n1、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强调家庭的功能,家庭是社会整合的基础n2、理性选择理论(加里贝克尔)n家庭可以使福利最大化n3、冲突论(马克思):家庭是社会冲突的场所n4、女性主义:家庭是反映男女不平等的舞台,家庭的历史就是男人统治女人的历史n二、中国城乡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n1、家庭生产功能外移n2、家庭生育功能减弱n3、家庭消费功能加强n4、家庭情感功能加强n5、家庭赡养功能的分化n三、离婚率的上升n四、家庭暴力第八章第八章 贫困贫困n一、贫困的社会学理论n1、贫困功能论(甘斯)n认为贫困是社会发展的功能必需,不应该仅仅将贫困看成是社会功能的失调。n2、贫困文化论(刘易斯)n认为穷人被整个社会区隔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一种与主流文化脱节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形成之后,具有代际相传的自我增强机制,从而贫困制造了贫困。n3、贫困冲突论(马克思)n认为贫困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果,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无权、受歧视、被忽视、被排斥的状况。n二、贫困的类型及测量n(一)贫困的类型(一)贫困的类型n从不同的视角,我们可以把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n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n(1)绝对贫困:是指在某一个时期,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状态。一般采用绝对(生存)贫困线作为其衡量标准。对绝对贫困的认识或者对绝对贫困的确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目前世界银行确定的绝对贫困线标准是,每人每天的食品提供为2150千卡热量,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农村为63%,城市为61%,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绝对贫困线标准是,每人每天的食品提供为2100千卡热量,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0%。n(2)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国家,由于某些人或者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如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低于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活状况或者贫困状态。确定相对贫困线的方法,是低于一般社会认定的某种生活水平的状况。许多发达国家把相对贫困线确定为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如50%或者60%,处于这个相对贫困线以下的生活状况被视为相对贫困。n2、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n如果说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主要是从最低生理需要与相对生理需要来区分,那么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主要是从是否包括精神文化生活这个视角来区别的。n(1)狭义贫困:是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在物质(或者经济)方面的一种困难状况,它并不包括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如何。n(2)广义贫困:是某一些人或者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贫困的一种生活状态。n3、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n(1)长期贫困:是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长时间地处于贫困的一种状态。n(2)暂时贫困:是指某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不是长期的而是暂时地处于一种贫困状态。暂时贫困往往是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n暂时贫困有可能会转变为长期贫困,要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暂时贫困转变为长期贫困,因为长期贫困对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要比暂时贫困严重得多。n另外,还有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等不同的划分类型。n2、贫困的测量n(1)恩格尔系数法n恩格尔系数是判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或贫富差距的指标。恩格尔系数是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即恩格尔系数(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消费性支出。n采用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富的标准是:nE0.60为贫困;n0.50E0.60为温饱;n0.40E0.50为小康;n0.20E0.40为富裕;nE0.20为最富有。n(2)国际贫困线标准法n是一种收入比例法,它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n(3)人头比例法n是将人口分成若干等分组,取其最低收入组的居民收入作为贫困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比例,如5%、8%、10%和20%等。n(4)市场菜篮法n首先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在这张清单中包括社会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获得这些必需品的现金,这个金额就是贫困线。n三、21世纪反贫困的特征n1、反贫困的长期性n2、反贫困的艰巨性n(1)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加大n(2)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极易返贫n(3)贫困人口素质较差n(4)反贫困的资金缺乏n3、发贫困的复杂性n(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n(2)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并存n4、反贫困的市场化n使贫困地区和人群适应市场经济难度比较大n5、反贫困的全球性n四、城市贫困n1、中国城市贫困的原因n(1)宏观背景(经济重构、社会转型)n(2)就业不足n(3)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n(4)不公平分配n(5)经济全球化n(6)个人能力缺乏n2、当前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特征n(1)结构性、区域性和阶层性贫困并存n(2)大部分居民属于相对贫困,但自救能力差,生活艰难n(3)剥夺感强烈,群体意识强,隐含着不安定因素n3、政策建设n(1)重新考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n(2)关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权与发展权n(3)建立综合性的城市扶贫救助体系第九章第九章 失业失业n一、失业的类型n1、根据失业原因,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n(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劳动者需要花费时间去搜寻职业而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就业的现象。n(2)结构性失业:是劳动供给结构与劳动需求结构之间的偏差n(3)周期性失业:是因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而导致的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失业现象n2、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n(1)显性失业:是指进入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无法就业的现象。n(2)隐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只有形式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或结合得不充分、不合理的现象。n3、根据失业者的意愿,失业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n二、失业的社会学视角n1、结构论视角:从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社会转型视角解释失业现象。n2、制度论视角:从制度结构的转轨来解释失业现象。例如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以前的单位福利制不断瓦解,铁饭碗被打破,导致大量工人下岗、失业。我国政府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失业和失业率概念。n三、我国失业的治理结构n1、建立失业预警系统,确定失业警戒线n2、主动失业治理政策n一般而言,最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n更具针对性的主动失业治理政策有:n(1)提高动态就业能力n(2)控制劳动力供给n(3)改进劳动力市场n(3)强化再就业服务n3、被动失业治理政策n(1)提高失业承受能力n(2)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第十章第十章 犯罪犯罪n一、犯罪的社会学视角n1、社会病理学视角n社会病理学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应归因于个人,个人由于社会化失败成为社会的“毒瘤”,这种“毒瘤”会引发更多的“毒瘤”,使得社会有机体处于一种病态,从而产生社会问题。n2、社会解组论视角n社会解组论认为,在一个解组的社会里,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裂变,部分组织与整体社会脱节,从而丧失正常功能,尤其随着社会变迁,传统的规则、价值和社会结构崩溃,社会处于途尔干意义上的“失范”状态。n3、亚文化论n亚文化论认为群体成员在密切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与主流文化有差别的文化特性,例如犯罪团伙形成犯罪亚文化,吸毒人员形成吸毒亚文化等。n4、差异交往论n5、标签理论n二、犯罪的预防和控制n1、犯罪的司法控制n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犯罪n2、犯罪的社会矫治n犯罪矫治是犯罪处理的最后一个过程,旨在帮助罪犯矫正和重建过程,感化并教育罪犯回归社会、回报社会。n(1)机构矫治:主要包括监狱、劳教所、工读学校、劳改农场等。n(2)社区矫治:主要包括假释、监外执行、中途家庭、监外就业等形式。n3、犯罪的社会预防n犯罪预防应从青少年做起、从学校做起、从社区做起。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腐败腐败n一、腐败社会根源n1、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n2、现代化滋生腐败n(1)价值标准的现代化导致许多行为被认定为腐败n(2)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增加了腐败机会n(3)现代化导致政府权力的扩大,从而加剧腐败。n3、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容易导致腐败的社会发展阶段n4、价值观念的转型无疑与腐败的普遍滋生联系在一起。n二、抑制腐败的措施n1、减少腐败机会n(1)改革政府机构,缩小政府规模n(2)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n(3)完善公务员制度n(4)确立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n2、严惩腐败行为n(1)改进独立反腐败机构的运作方式n(2)推动社会公众对反腐败的支持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环境n一、环境社会学理论n1、人类生态学视角n人类生态学(新生态范式)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例外范式),强调了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n2、政治经济学视角n政治经济学视角直接宣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对财富、权力和利润的追求是环境退化的罪魁祸首,并认为穷人为富人、穷国为富国承担环境污染的成本。n3、社会建构主义视角n社会建构主义视角认为环境问题从出现、滋生到被视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人为建构的过程。n4、生态女性主义视角n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性别问题,男性往往是环境破坏的始作俑者,是生态资源掠夺的的主要决策者,而女性是环境的同情者。n5、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n二、我国的环境政策选择n1、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n2、完善环境法规n3、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n4、加大环保投入n5、全社会的参与n6、引入社会核算体系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问题讲义.ppt)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