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精选PPT.ppt
关于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第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 2.1 紫外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13.6nm200nm380nm780nm 远紫外区远紫外区(真空紫外区)(真空紫外区)近紫外区近紫外区可见光区可见光区2.1.1 紫外紫外-可见(可见(UV-Vis)光谱)光谱 紫外光谱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是是吸收光谱吸收光谱.通常说的紫外光谱通常说的紫外光谱的波长范围是的波长范围是200-380200-380 nm,nm,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试范围可扩展到可见光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试范围可扩展到可见光区域区域,包括包括400-780 400-780 nmnm的波长区域的波长区域.低于低于200 nm200 nm的吸收光谱属真空紫外的吸收光谱属真空紫外光谱光谱,要用专门的真空紫外光谱仪测试要用专门的真空紫外光谱仪测试.第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当紫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受激发而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当紫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受激发而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由于分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只能吸收等于分子内两个另一个能级,由于分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只能吸收等于分子内两个能级差的光子。能级差的光子。E=EE=E2 2-E-E1 1=h=hc/=h=hc/(E E2 2,E,E1 1-始态和终态的能量始态和终态的能量 h-h-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 -频率频率 c c -光速光速 -波长)波长)紫外光的波长以紫外光的波长以300nm代入上式,求出紫外光的能量为:代入上式,求出紫外光的能量为:E=4(ev)分子的能量分子的能量电子能量电子能量 1-20 ev1-20 ev分子振动能量分子振动能量 0.05-1 ev0.05-1 ev转动能量转动能量 0.05-1 ev0.05-1 ev 形成较宽的谱带形成较宽的谱带第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2 2.1.2 紫外光谱图的组成紫外光谱图的组成 横横坐坐标标表表示示吸吸收收光光的的波长波长,用用nm nm 为单位。为单位。纵纵坐坐标标表表示示吸吸收收光光的的吸吸收收强强度度,可可以以用用A(A(吸吸光光度度),),T(T(透透射射比比或或透透光光率率或或透透过过率率),1-T(),1-T(吸吸收收率率)、(吸吸收收系系数数)中中的的任任何何一个来表示。一个来表示。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第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3 2.1.3 电子跃迁电子跃迁 有机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电子跃迁的方式一般有有机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电子跃迁的方式一般有:*,n*,*,n*饱和烃中的饱和烃中的C-CC-C键是键是键键.产生产生*跃迁所需能量大跃迁所需能量大,吸收吸收波长小于波长小于150 nm150 nm的光子的光子,即在真空紫外区有吸收即在真空紫外区有吸收.1)*第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n*含含 O,N,S O,N,S 和卤素等杂原子和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可发生此的饱和烃衍生物可发生此 类类 跃跃 迁迁 ,所需能量也较大所需能量也较大,吸收波长为吸收波长为150-250 nm 150-250 nm 的光的光子子.C-OH C-OH 和和 C-Cl C-Cl 等基团的等基团的 吸收吸收 在真空紫外区域内在真空紫外区域内.C-Br,C-I C-Br,C-I 和和 C-NHC-NH2 2等基团的吸收在紫外区域内,其吸收等基团的吸收在紫外区域内,其吸收峰的吸收系数峰的吸收系数较低,一般较低,一般300.300.第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3)(3)*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可发生此类跃迁可发生此类跃迁,吸收波吸收波长大多在紫外区长大多在紫外区(其中孤立双键的其中孤立双键的maxmax小于小于200 nm),200 nm),吸收峰的吸收系数吸收峰的吸收系数很高很高.(4)(4)n*n*在分子中含有在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和孤对电子的原子和键同时存在键同时存在时时,会发会发生生n*n*跃迁跃迁,所需能量小所需能量小,吸收波长吸收波长200 nm,200 nm,但吸收但吸收系数系数很小,一般为很小,一般为10-100.10-100.不同分子结构具有不同电子跃迁方式不同分子结构具有不同电子跃迁方式,有的基团可有有的基团可有几种跃迁方式。几种跃迁方式。在紫外光谱中主要研究的跃迁是在紫外在紫外光谱中主要研究的跃迁是在紫外区域有吸收的区域有吸收的*和和n*n*两种两种。第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除上述除上述4 4种电子跃迁方式外,在紫外和可见光区还有种电子跃迁方式外,在紫外和可见光区还有两种较持殊的跃迁方式,即众两种较持殊的跃迁方式,即众d-d d-d 跃迁和电荷转移跃迁跃迁和电荷转移跃迁.(5)(5)d-dd-d 跃迁跃迁 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容易产生这种跃迁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容易产生这种跃迁,其吸收波长一其吸收波长一般在可见光区域般在可见光区域,有机物和高分子的过渡金属络合物有机物和高分子的过渡金属络合物都会都会发生这种跃迁。发生这种跃迁。(6)(6)电荷转移跃迁电荷转移跃迁 电电荷荷转转移移可可以以是是离离子子间间,离离子子与与分分子子间间,以以及及分分子子内内的的转转移移,条条件件是是同同时时具具备备电电子子给给体体(donor)(donor)和和电电子子受受体体(acceptor).(acceptor).电电荷荷转转移移吸吸收收谱谱带带的的强强度度大大,吸吸收系数一般大于收系数一般大于10,000.10,000.这种跃迁在聚合物的研究中相当重要。这种跃迁在聚合物的研究中相当重要。第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4 2.1.4 吸收带的分类:吸收带的分类:R R吸收带吸收带(n -n -*跃迁)由酮基、跃迁)由酮基、-NO-NO2 2、-NO-NO、-N=N-N=N等发等发色基团引起。特点是波长较长,但吸收较弱。测定这种吸收色基团引起。特点是波长较长,但吸收较弱。测定这种吸收带时需要浓溶液。带时需要浓溶液。K K吸收带吸收带(-*跃迁)由共轭烯烃和取代芳香化合物引起。跃迁)由共轭烯烃和取代芳香化合物引起。特点是波长较短但吸收较强(特点是波长较短但吸收较强(10000 10000)。)。值较大的原因值较大的原因:1 1)电子跃迁后有较大的偶极矩变化;)电子跃迁后有较大的偶极矩变化;2 2)电子在某个能级间跃迁几率较大。)电子在某个能级间跃迁几率较大。第1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B B吸收带吸收带(苯环振动加(苯环振动加 -*跃迁)该吸收带是芳环、芳杂跃迁)该吸收带是芳环、芳杂环的特征谱带,吸收强度中等(环的特征谱带,吸收强度中等(=1000=1000)。特点是在)。特点是在230270nm230270nm,谱带较宽且含多重峰或精细结构,谱带较宽且含多重峰或精细结构,精细结构精细结构是由于振动次能级的影响,当使用极性溶剂时,精细结构常常是由于振动次能级的影响,当使用极性溶剂时,精细结构常常看不到,只能看到一宽峰。看不到,只能看到一宽峰。E E吸收带吸收带(-*跃迁)与跃迁)与B B吸收带一样,是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带一样,是芳香族的特征谱带,吸收强度大(谱带,吸收强度大(=200014000=200014000,吸收波长偏向,吸收波长偏向紫外的低波长部分,有的在远紫外区。如苯的紫外的低波长部分,有的在远紫外区。如苯的E2 E2 和和E1E1分别分别在在184nm 184nm(=47000=47000)和)和204nm(=7000204nm(=7000),苯上有),苯上有助色团取代时,助色团取代时,E2E2移向近紫外区。移向近紫外区。第1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5 2.1.5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1)(1)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2)(2)只有部分饱和有机化合物只有部分饱和有机化合物(如(如C-BrC-Br、C-IC-I、C-NHC-NH2 2)的的n n*跃迁有跃迁有紫外紫外吸收吸收。(3)(3)(2)(2)不饱和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不饱和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4)(4)只有具有只有具有-共轭和共轭和p-p-共轭共轭的不饱和脂肪族有机化合物可以在的不饱和脂肪族有机化合物可以在近紫外近紫外区区出现吸收。吸收是由出现吸收。吸收是由*跃迁和跃迁和n n*跃迁引起的。跃迁引起的。(5)(5)(3)(3)芳香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族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芳香芳香族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环状的族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环状的共轭体系,一般来讲,它们都有三个共轭体系,一般来讲,它们都有三个吸吸收带。最重要的收带。最重要的芳香芳香化合物苯的吸收带为:化合物苯的吸收带为:maxmax=184 nm(=184 nm(=47000),=47000),maxmax=204 nm(=204 nm(69006900)maxmax=255 nm(=255 nm(230230)第1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6 2.1.6 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1)(1)紫外吸收曲线的形状及影响因素紫外吸收曲线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紫外吸收带通常是紫外吸收带通常是宽带宽带。影响吸收带形状的因素有:被测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的状态、测定的温影响吸收带形状的因素有:被测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的状态、测定的温度、溶剂的极性。度、溶剂的极性。(2)(2)吸收强度及影响因素吸收强度及影响因素 能差因素:能差因素:能差小,能差小,跃迁几率大跃迁几率大 空间位置空间位置因素因素:处在相同的空间区域处在相同的空间区域跃迁几率大跃迁几率大(3)(3)吸收位置及影响因素吸收位置及影响因素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生色基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色基。第1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助色基助色基: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共轭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共轭 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 电子的共轭电子的共轭 (p-p-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吸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吸 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种效应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种效应称为称为 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 为助色基。为助色基。红移现象红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长波: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长波 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蓝移现象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短波: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短波 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增色效应增色效应:使:使 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减色效应:使:使 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减色效应。第1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maxmax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与化学结构的关系该公式为:该公式为:maxmax=母体二烯烃(或母体二烯烃(或C=C-C=CC=C-C=C)+环内双烯环内双烯 +环外双键环外双键 +延伸延伸双键双键+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实例一实例一 maxmax=217nm=217nm(母体二烯烃)(母体二烯烃)+3+3 5 5nmnm(环外双键)环外双键)+30+30nmnm(延伸双键)(延伸双键)+5+5 5 5nm(nm(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287nm=287nm应用应用伍德沃德和费塞尔规则来估算化合物紫外吸收伍德沃德和费塞尔规则来估算化合物紫外吸收 maxmax的位置。的位置。第1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1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1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1.7 2.1.7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朗伯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比尔定律是紫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A=logIA=logI0 0/I=lc/I=lc (I I0 0、I I 入射光和透射光强;入射光和透射光强;-摩尔消光系数摩尔消光系数;l l-试样的光程长;试样的光程长;c c 溶质浓度)溶质浓度)参数参数maxmax 和和maxmax 很重要:很重要:(1 1)maxmax 表示吸收的最大波长,即表示吸收的最大波长,即最大的吸收峰位置最大的吸收峰位置。(2 2)maxmax表示表示最大吸收的摩尔消光系数最大吸收的摩尔消光系数。因为。因为 与与A A成正比,谱图成正比,谱图可以用可以用为纵坐标,因而为纵坐标,因而也可以表示吸收峰的强度。一般地,也可以表示吸收峰的强度。一般地,10104 4 为强吸收(为强吸收(不超过不超过10105 5)=10=103-3-10104 4为中等吸收为中等吸收 10 103 3 为弱吸为弱吸收,由于这种跃迁的几率很小,称为禁戒跃迁。收,由于这种跃迁的几率很小,称为禁戒跃迁。第1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1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P.Shen,S.T.Tan,et al,Macromolecules,2008,41,5716-5722第2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Y.Liu,.,S.T.Tan,Chem.Commun.2009,2499第2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H.Chen,.,S.Tan,Journal of Physics Chemistry C,2010,114,3280-3286第2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镀膜器件室镀膜器件室第2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光伏性能测试室光伏性能测试室第2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 2.2 荧光光谱荧光光谱2.2.1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 (1)荧光荧光(Fluoresence)(Fluoresence)和和磷光磷光(Phosphoresence)(Phosphoresence)荧光和磷光同属发光光谱法,它们与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紧荧光和磷光同属发光光谱法,它们与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紧密相关。分子在吸收辐射能而被激发到较高电子能级后,它们为密相关。分子在吸收辐射能而被激发到较高电子能级后,它们为了返回基态而释放出能量。了返回基态而释放出能量。荧光荧光是分子在吸收辐射之后立即是分子在吸收辐射之后立即(在在1010-8-8 s s数量级数量级)发射的光,而发射的光,而磷光磷光则是在吸收能量后延迟释放则是在吸收能量后延迟释放的光。两者间的区别是;的光。两者间的区别是;荧光是由单态荧光是由单态单态的跃迁产生的,单态的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所涉及的是三线态而磷光所涉及的是三线态单态跃迁。单态跃迁。荧光光谱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荧光光谱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样品中含有。样品中含有1100 ppm1100 ppm生生色团即可产生足够强的检测信号。采用多种不同的表征方法,色团即可产生足够强的检测信号。采用多种不同的表征方法,使荧光发光方法具有多功能性,并可获得分子水平的信息。使荧光发光方法具有多功能性,并可获得分子水平的信息。第2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大多数有机分子的电子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大多数有机分子的电子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单态单态和和三三重态重态。处于单态时,分子内所有电子的自旋是配对的;处在三。处于单态时,分子内所有电子的自旋是配对的;处在三重态时,一组电子自旋是不成对的。重态时,一组电子自旋是不成对的。第3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分子在吸收适当的辐射能时,它从基态内的一个振动能级分子在吸收适当的辐射能时,它从基态内的一个振动能级上升到某一受激电子能级上升到某一受激电子能级(通常是第一受激单态,通常是第一受激单态,S S1 1)中的某中的某一振动能级。吸收步骤发生在一振动能级。吸收步骤发生在1010-15-15S S以内。在紧接吸收之后处于以内。在紧接吸收之后处于受激单态较高振动能级中的分子,通过碰撞而把过多的能量转移受激单态较高振动能级中的分子,通过碰撞而把过多的能量转移给其它分子,以及将过多的能量分配给受激分子内振动或旋转的给其它分子,以及将过多的能量分配给受激分子内振动或旋转的其它可能模式,从而很快回到受激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其它可能模式,从而很快回到受激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当受激分子恢复到基态时,产生自发辐射,即当受激分子恢复到基态时,产生自发辐射,即荧光荧光现象。现象。这一辐射过程这一辐射过程(S(S1 1-S-S0 0)的寿命很短,约的寿命很短,约1010-8-8s s,所以在许多分子,所以在许多分子里它能有效地与其它转移激发能的过程相竞争。里它能有效地与其它转移激发能的过程相竞争。如果单态的势能曲线和三重态的势能曲线交叉,某些单态受如果单态的势能曲线和三重态的势能曲线交叉,某些单态受激分子可以通过系统间的交叉而转到最低三重态,再从这里回到激分子可以通过系统间的交叉而转到最低三重态,再从这里回到基态的某一振动级,便发射基态的某一振动级,便发射磷光磷光。磷光的发射必须改变自旋状。磷光的发射必须改变自旋状态,态,因因此这一发射过程的速度比荧光慢得多此这一发射过程的速度比荧光慢得多,可达,可达1010-2-2100 s100 s。荧光和磷光的发射波长长于激发波长,除了荧光和磷光的发射波长长于激发波长,除了X X射线荧光外,射线荧光外,大多荧光法的工作波长在大多荧光法的工作波长在200800nm200800nm之间。之间。第3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激发激发(Excitation,Ex)(Excitation,Ex)光谱光谱 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是指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是指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也就是,固定发射波长,改变激发波长,所得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也就是,固定发射波长,改变激发波长,所得的荧光强度与激发波长的关系曲线为激发光谱。的荧光强度与激发波长的关系曲线为激发光谱。理论上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吸收波长是一致的,由激发光谐可选择最佳理论上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吸收波长是一致的,由激发光谐可选择最佳激发波长。激发波长。(3)(3)发射发射(Emission,Em)(Emission,Em)光谱光谱 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让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通过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让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后照射到检测器上,扫描发射单色器并检测各种波长下发射单色器后照射到检测器上,扫描发射单色器并检测各种波长下相应的荧光强度,然后记录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相应的荧光强度,然后记录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第3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2 2.2.2 荧光光谱的测量荧光光谱的测量 荧光光谱仪由光源、荧光光谱仪由光源、单色器、记录系统等组成。单色器、记录系统等组成。并具有两个单色器,一个并具有两个单色器,一个为为激发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另一个为,另一个为发射单色器发射单色器。下图为这。下图为这类仪器光学系统示意图。类仪器光学系统示意图。第3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PE LS55 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PE LS55 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第3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3 2.2.3 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1)(1)荧光的寿命荧光的寿命 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定义:当不存在进一步的激发时,处于激发定义:当不存在进一步的激发时,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衰减到初始值的态的分子数目衰减到初始值的1 1e e所经历的时间,用下式表示所经历的时间,用下式表示:式中,式中,k kf f为荧光发射的速率常数;为荧光发射的速率常数;为各种非辐射去活化过程的速率为各种非辐射去活化过程的速率常数总和。荧光强度的衰变一般遵从如下速率方程式常数总和。荧光强度的衰变一般遵从如下速率方程式:式中式中F F0 0 和和 F Ft t分别表示分别表示t=0t=0和和t=tt=t时的荧光强度。作时的荧光强度。作lnFlnFt t-t-t的关系曲线的关系曲线,从该曲从该曲线的斜率可求出荧光寿命线的斜率可求出荧光寿命 .没有非辐射去活化过程存在时的荧光寿命为内在的寿命没有非辐射去活化过程存在时的荧光寿命为内在的寿命,用用 表示表示:一个近似的经验规则是一个近似的经验规则是:式中式中 为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为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第3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二二)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的定义:荧光量子产率的定义: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的荧光的光子数与所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的荧光的光子数与所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值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值,即,即:现代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相对测量法得到现代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相对测量法得到相对荧光量子产率相对荧光量子产率。在同一设备和激发光强度下测定已知量子产率标准溶液在同一设备和激发光强度下测定已知量子产率标准溶液(以以s s脚注脚注),和另一未知量子产率溶液,和另一未知量子产率溶液(以以x x脚注脚注)的校正荧光发射光谱面积的校正荧光发射光谱面积D D时,时,有以下的关系:有以下的关系:式中,式中,A A为吸光度;为吸光度;n n为溶液折射率;为溶液折射率;D D为校正荧光发射光谱积分面积。荧光为校正荧光发射光谱积分面积。荧光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数值常处于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数值常处于0.110.11之间。之间。荧光量子产率与荧光寿命之间的关系为荧光量子产率与荧光寿命之间的关系为:第3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4 2.2.4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在荧光分析中,分析对象本身必须具有荧光特性,或者使其与相应的荧光在荧光分析中,分析对象本身必须具有荧光特性,或者使其与相应的荧光试剂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特征的物质。试剂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特征的物质。分子的荧光性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分子的荧光性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能量状态,即该分子的化学结构能量状态,即该分子的化学结构。荧光强度与分于结构关系一般具有如。荧光强度与分于结构关系一般具有如下普遍规律。下普遍规律。1.1.具有共轭具有共轭 键的化合物键的化合物 化合物共轭体系越大,能量越低,离域化合物共轭体系越大,能量越低,离域 电子越容易激发,荧光越易产电子越容易激发,荧光越易产生。大部分物质具有芳环或杂环,芳环越大,其荧光峰越移向长波方生。大部分物质具有芳环或杂环,芳环越大,其荧光峰越移向长波方向,荧光强度也越强。向,荧光强度也越强。2.2.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化合物 荧光效率高的荧光体,其分子多是平面构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例如荧光效率高的荧光体,其分子多是平面构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例如偶氮苯不发荧光杂氮菲会发荧光。偶氮苯不发荧光杂氮菲会发荧光。有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组成配合构成取代基之间形成氢键,加强有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组成配合构成取代基之间形成氢键,加强了分子的刚性,使荧光强度增强。了分子的刚性,使荧光强度增强。第3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3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3 3取代基的影响取代基的影响 (1)(1)给电子取代基给电子取代基 当化合物中含有当化合物中含有-NH-NH 2 2、-NHR-NHR、-NR-NR2 2、-0H-0H、-OR-OR、-CNCN等给电子基团时,这些基团上的等给电子基团时,这些基团上的n n电子可通过电子可通过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十十E)E)向芳环离域,向芳环离域,使共轭体系中电子云密度增大,分子基态激发能降低,故能增强分子的荧光。使共轭体系中电子云密度增大,分子基态激发能降低,故能增强分子的荧光。(2)(2)吸电子取代基吸电子取代基 当化合物中含有当化合物中含有-CO-CO-、-CHO-CHO、-COOH-COOH、-NO-NO2 2和重氮和重氮类等基团时,由于吸电子基的类等基团时,由于吸电子基的诱导效应诱导效应(-I)(-I),使共扼体系中,使共扼体系中n n电子云的电子云的密度降低,削弱了分子的荧光密度降低,削弱了分子的荧光.(3)(3)取代基的位置取代基的位置 邻位及对位取代基对荧光影响较大,间位取代基影响不大,邻位及对位取代基对荧光影响较大,间位取代基影响不大,两种性质不同的取代基共存时,其中一个取代基起主导作用。两种性质不同的取代基共存时,其中一个取代基起主导作用。(4)(4)重原子效应重原子效应 芳烃取代上卤素芳烃取代上卤素(Cl(Cl、BrBr和和I)I)等其他的重原子之后。分子内等其他的重原子之后。分子内的共轭效应的共轭效应(十十E)E)小于诱导效应小于诱导效应(-I)(-I),使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下降。分子,使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下降。分子荧光强度随重原子的原子量增加而减弱,而磷光通常相应地增强,这种效应荧光强度随重原子的原子量增加而减弱,而磷光通常相应地增强,这种效应称为重原子效应。因为重原子的存在,使得荧光体中电子自旋轨道偶合作用称为重原子效应。因为重原子的存在,使得荧光体中电子自旋轨道偶合作用加强,加强,S1T1S1T1的系间交叉增加,导致荧光强度减弱,磷光强度增强。的系间交叉增加,导致荧光强度减弱,磷光强度增强。第3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4 4铀和稀土元素的盐类铀和稀土元素的盐类 参加吸光的是参加吸光的是4f4f和和5f5f内层电子内层电子,与外部没有能量交换与外部没有能量交换,无论固相无论固相还是液相还是液相,4f,4f和和5f5f电子跃迁所特有的荧光电子跃迁所特有的荧光.5 5配位化合物的荧光配位化合物的荧光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发光能力与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发光能力与金属离子以及有机配位体的结构有很大关系。以及有机配位体的结构有很大关系。(1)(1)二元配合物二元配合物 金属离子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金属离子的外电金属离子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金属离子的外电子层具有与惰性气体相同的结构,为子层具有与惰性气体相同的结构,为反磁性离子反磁性离子,这种金属这种金属离子与含有芳基的有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一般会发较强的离子与含有芳基的有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一般会发较强的荧光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金属离子的原子量增加而减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金属离子的原子量增加而减弱(也称重原子效应也称重原子效应),吸收峰和发射峰也相应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吸收峰和发射峰也相应向长波长方向移动。金属离子相当于一惰性原子,与有机配位体的不同部位形成一附金属离子相当于一惰性原子,与有机配位体的不同部位形成一附加环,同时加强配位体的刚性平面结构。这类配合物由配位体加环,同时加强配位体的刚性平面结构。这类配合物由配位体L L吸光和发光,称吸光和发光,称L L*一一L L发光。发光。第4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二类金属离子具有惰性气体的外层电子结构,其次外第二类金属离子具有惰性气体的外层电子结构,其次外层含有未充满电子的层含有未充满电子的f f层,金属离子会产生层,金属离子会产生f f*一一f f发光跃迁。发光跃迁。激发的有机配位体的能量可能转移给金属离子激发的有机配位体的能量可能转移给金属离子MM,产生金属,产生金属离子激发态离子激发态MM*,由激发态金属离子,由激发态金属离子MM*返回基态,发出特征的返回基态,发出特征的线状荧光,称线状荧光,称MM*一一MM发光。发光。其荧光强度比该金属纯无机离子其荧光强度比该金属纯无机离子的荧光强得多,金属离子得到敏化的荧光强得多,金属离子得到敏化,部分稀土元素属于这类。,部分稀土元素属于这类。(2)(2)三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 三元配合物的发光行为与上述的二元配合物相似,即可分三元配合物的发光行为与上述的二元配合物相似,即可分为为L L*-L-L型发光和型发光和MM*-M-M型发光。可是在某些情况下,三元配合型发光。可是在某些情况下,三元配合物可大大提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目前有很多元物可大大提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目前有很多元素采用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分折。素采用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分折。第4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5 5、环境因素对荧光光强度的影响、环境因素对荧光光强度的影响 虽然分子的荧光性取决于分子的化学结构,但溶液中环境因素对虽然分子的荧光性取决于分子的化学结构,但溶液中环境因素对分子荧光能产生强烈的影响。分子荧光能产生强烈的影响。(1)(1)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 有人认为溶剂对于荧光强度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溶剂的分子结构,而不在于有人认为溶剂对于荧光强度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溶剂的分子结构,而不在于溶剂的极性。溶质、溶剂分子问的相互作用,即偶极子向的静电作用、氢键、溶剂的极性。溶质、溶剂分子问的相互作用,即偶极子向的静电作用、氢键、电荷移动等因素改变了荧光的量子产率,要对溶剂的影响做出恰当解释是不电荷移动等因素改变了荧光的量子产率,要对溶剂的影响做出恰当解释是不容易的。容易的。(2)(2)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荧光物质温度的升高而荧光强度降低。其原在一般情况下,随着荧光物质温度的升高而荧光强度降低。其原因在于高温下分子碰撞失去能量以及易于发生内部转体和系间交叉,因在于高温下分子碰撞失去能量以及易于发生内部转体和系间交叉,可是也有例外。在荧光测定时需要使试样保持恒温。可是也有例外。在荧光测定时需要使试样保持恒温。(3)(3)pHpH值值 一般情况下度具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度具有很大影响,溶液的溶液的pHpH值对荧光性有机化合物和荧光性值对荧光性有机化合物和荧光性螯合物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最佳螯合物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最佳pHpH范围。范围。第4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6.6.溶液荧光猝灭溶液荧光猝灭 荧光猝灭荧光猝灭一般指任何可使某种给定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下降的作一般指任何可使某种给定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下降的作用。狭义地说,用。狭义地说,荧光猝灭指的是荧光物质分于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荧光猝灭指的是荧光物质分于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与荧光。与荧光物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强度下降的物质,称为荧光猝灭物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强度下降的物质,称为荧光猝灭剂。剂。荧光猝灭过程分为两种形式:荧光猝灭过程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基态荧光性分子第一种:基态荧光性分子P P与猝灭性分子与猝灭性分子QQ之间生成配位化合物之间生成配位化合物PQPQ,从而使,从而使荧光物质丧失荧光性。由这种机理引起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荧光物质丧失荧光性。由这种机理引起的猝灭是静态猝灭:第二种:激发态荧光性分子第二种:激发态荧光性分子P P*与猝灭性分子与猝灭性分子QQ碰撞而失去能量碰撞而失去能量,称为动态粹称为动态粹灭:灭:第4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1)(1)浓度猝灭浓度猝灭 对于气态或液态的纯荧光物质,其浓度达到某一程度之后荧光强对于气态或液态的纯荧光物质,其浓度达到某一程度之后荧光强度开始降低,这种现象叫浓度猝灭。浓度猝灭有两个原因度开始降低,这种现象叫浓度猝灭。浓度猝灭有两个原因:一是由激一是由激发态分子与基态分子碰撞造成的动态猝灭;另一原因是基态分子缔合造成的发态分子与基态分子碰撞造成的动态猝灭;另一原因是基态分子缔合造成的静态猝灭。也有负的浓度猝灭现象。静态猝灭。也有负的浓度猝灭现象。(2)(2)氧分子猝灭氧分子猝灭 很多的荧光物质,特别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荧光会被氧猝灭。在溶很多的荧光物质,特别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荧光会被氧猝灭。在溶液中氧分子的猝灭作用大小因荧光分子的结构及溶剂介电常数而异。液中氧分子的猝灭作用大小因荧光分子的结构及溶剂介电常数而异。没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氧分子的猝灭作用大;有取代基的芳香没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氧分子的猝灭作用大;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及杂环化合物,氧分子猝灭作用小。有机溶剂中猝灭作用大,水溶族及杂环化合物,氧分子猝灭作用小。有机溶剂中猝灭作用大,水溶液中猝灭作用小。对氧分子猝灭作用的一种解释为,液中猝灭作用小。对氧分子猝灭作用的一种解释为,三重态的氧分子和三重态的氧分子和激发单重态的荧光分子碰撞形成了激发单重态的氧分子和三重态的荧光分激发单重态的荧光分子碰撞形成了激发单重态的氧分子和三重态的荧光分子子。还有一种解释为顺磁性的氧分子增加了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解释为顺磁性的氧分子增加了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助长了系间交叉助长了系间交叉(S(S1 1-T-T1 1,T,T1 1-S-S0 0)的速度。的速度。第4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3)(3)顺磁性离子猝灭顺磁性离子猝灭 顺磁性金属离子,特别是顺磁性金属离子,特别是3d3d轨道未充满电子的过渡金轨道未充满电子的过渡金属离子,如属离子,如Fe(III)Fe(III),Ni(II)Ni(II),Cr(III)Cr(III),Cu(II)Cu(II),Co(II)Co(II)等对荧等对荧光性分子显示很大的猝灭作用。一般解释为:荧光性分子光性分子显示很大的猝灭作用。一般解释为:荧光性分子的的电子与顺磁性离子的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能级,电子与顺磁性离子的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能级,或者是由于顺磁性离子的有色吸收将荧光分子的能量转或者是由于顺磁性离子的有色吸收将荧光分子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增加了系统间交叉的速度。化为热能,增加了系统间交叉的速度。第4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6 2.2.6 荧光光谱分析及其应用荧光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1.1.荧光定量分析荧光定量分析 进行常规的进行常规的荧光定量分析荧光定量分析时,时,荧光强度必须与测定成份的荧光强度必须与测定成份的浓度成正比浓度成正比,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一般采用工作曲线法。首,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一般采用工作曲线法。首先用一稳定的荧光物质先用一稳定的荧光物质(荧光塑料板或某种荧光基准物质如荧光塑料板或某种荧光基准物质如硫酸硫酸奎宁奎宁的溶液的溶液),并设定仪器的工作条件即校正仪器读数,使不,并设定仪器的工作条件即校正仪器读数,使不同时间测得的工作曲线先后一致。然后测定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同时间测得的工作曲线先后一致。然后测定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系列的荧光强度,以荧光强度对标准溶液浓度绘制工作曲线。最系列的荧光强度,以荧光强度对标准溶液浓度绘制工作曲线。最后由测得的试样溶液的荧光强度对照后由测得的试样溶液的荧光强度对照工作曲线工作曲线,求出分析物质的,求出分析物质的浓度。定量分析中应使用工作曲线的直线部分。浓度。定量分析中应使用工作曲线的直线部分。荧光分析中,荧光强度必须真实地反映待测荧光物质的浓度,荧光分析中,荧光强度必须真实地反映待测荧光物质的浓度,应当扣除溶剂和其他荧光杂质的荧光强度,即扣除空白溶液的值。应当扣除溶剂和其他荧光杂质的荧光强度,即扣除空白溶液的值。根据样品实际情况,可根据溶剂空白、试剂空白或仅猝灭了分析根据样品实际情况,可根据溶剂空白、试剂空白或仅猝灭了分析物质荧光后的试样溶液空白。物质荧光后的试样溶液空白。第4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2.2.荧光探针荧光探针 以荧光标记物或荧光探针注入生物体内以荧光标记物或荧光探针注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