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常考数学知识点.pdf
初三常考数学知识点初三常考数学知识点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二、相似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三、相似三角形: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说明: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3.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初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一:反比例函数】形如 y=k/x(k 为常数且 k0,x0,y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 0 的一切实数。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 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当 K0 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即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K0 时,y=a(x-h)2 的图象可由抛物线 y=ax2 向右平行移动 h 个单位得到,当 h0,k0 时,将抛物线 y=ax2 向右平行移动 h 个单位,再向上移动 k 个单位,就可以得到 y=a(x-h)2+k 的图象;当 h0,k0 时,将抛物线 y=ax2 向右平行移动 h 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 y=a(x-h)2+k 的图象;当 h0 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 k 个单位可得到 y=a(x-h)2+k 的图象;当 h0,k0 时,开口向上,当 a0,当 x-b/2a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b/2a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若 a0,图象与 x 轴交于两点 A(x,0)和 B(x,0),其中的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AB=|x-x|当=0.图象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当0 时,图象落在 x 轴的上方,x 为任何实数时,都有 y0;当 a0 时,图象落在 x 轴的下方,x 为任何实数时,都有 y0(a0),则当 x=-b/2a 时,y 最小(大)值=(4ac-b2)/4a.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 x、y 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y=ax2+bx+c(a0).(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