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ppt
关于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5页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1.农业农业文明文明早期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有限,对,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崇拜,顺从顺从”。2.农业农业文明文明发达发达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改造”自然,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3.工业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文明时期,人类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征服”和和“改造改造”自然。自然。4.随之而来,人地关系紧张化,人类随之而来,人地关系紧张化,人类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自己的行为,寻求人地人地“协调协调”的发展道路。的发展道路。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5页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干预1、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人类的优势地位表现:人类的优势地位表现: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人人是唯一呈指数增长的物种是唯一呈指数增长的物种2)人类的)人类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人类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人类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都能生存,因为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中都能生存,因为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包括(包括生理生理和和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5页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1、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人类的优势地位表现:人类的优势地位表现:3)人类的)人类的意识和智力意识和智力人是唯一具有反射意识能力的物人是唯一具有反射意识能力的物种;又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地计划和控制自己行种;又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地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物种;还是唯一靠教育传授本领和技术的物种,因此能使为的物种;还是唯一靠教育传授本领和技术的物种,因此能使文明和技术不断发展文明和技术不断发展4)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当代人类在生态当代人类在生态圈中的优势地位的最重要方面,在于人类已经形成社会化的大规模生圈中的优势地位的最重要方面,在于人类已经形成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力,掌握了似乎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产力,掌握了似乎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但产物和人类毕竟是自然界的其中的一部分,是源于自然、依但产物和人类毕竟是自然界的其中的一部分,是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与自然资源系统其他要素有千丝赖自然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与自然资源系统其他要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质能量联系)万缕的联系(物质能量联系)第一节第一节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2、人类对生态系统、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能量转换的干预能量是联系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中介能量是联系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中介内在的能量内在的能量形式形式人力本身人力本身外在的能量外在的能量形式形式火、畜力、风力、水力、化石燃料、原子能、火、畜力、风力、水力、化石燃料、原子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太阳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人类利用能量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人类利用能量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整个经济不断向能源密集型发展整个经济不断向能源密集型发展按能量流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按能量流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1.无额外天然太阳能生态系统无额外天然太阳能生态系统;2.有额外天然太阳能生态系统有额外天然太阳能生态系统;3.额外人为太阳能辅助的生额外人为太阳能辅助的生态系统态系统;4.化石能源辅助的城市化石能源辅助的城市-工业系统工业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3、人类对生态系统、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物质循环的干预(1)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人造物质种类繁多、人造物质种类繁多、质量巨大。人类活动剧烈地冲击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质量巨大。人类活动剧烈地冲击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剧烈冲击物质循环:最明显的是改变温室气体成分;)剧烈冲击物质循环:最明显的是改变温室气体成分;其次,其次,人类利用矿物元素的总趋势一直在不断人类利用矿物元素的总趋势一直在不断加速自然界的加速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结果是地壳元素加速向海洋迁移,造成营养物质,结果是地壳元素加速向海洋迁移,造成营养物质向海洋迁移的向海洋迁移的“短路短路”。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5页 随随着着工工业业时时代代的的到到来来,人人类类的的活活动动使使大大气气的的组组成成成成分分发发生生了了变变化化。图图为为三三种种主主要要温温室室气气体体在在全全球球大大气气中中的的浓浓度度,从从上上到到下下依依次次为为二二氧氧化化碳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甲烷、一氧化二氮。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5页0亿吨/年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5页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径流量的大小,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建水库前和建成水库后的径流更加平稳,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干预4、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干扰干扰(1)干扰的定义)干扰的定义在经典生态学中,干扰被认为是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重要因素。在经典生态学中,干扰被认为是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重要因素。干扰干扰较普遍和典型的定义是:较普遍和典型的定义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常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就是干扰,它就是干扰,它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5页(2)干扰的类型按干扰动因划分为按干扰动因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自然干扰是指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包是指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包括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等等。如火灾、冰雹、括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等等。如火灾、冰雹、洪水冲积、雪压、异常的霜冻、酸雨、地震、泥石流、滑洪水冲积、雪压、异常的霜冻、酸雨、地震、泥石流、滑坡、病虫害侵袭和干旱等等。坡、病虫害侵袭和干旱等等。人为干扰人为干扰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5页冻雨冻雨雪灾雪灾冰雹冰雹旱灾旱灾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5页洪涝洪涝风暴潮风暴潮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5页地震地震滑坡滑坡泥石流泥石流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5页蝗灾蝗灾虫害虫害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5页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的作用力和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自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的作用力和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自然干扰。如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主要人为干扰是对森林植被的开垦和对土然干扰。如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主要人为干扰是对森林植被的开垦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草原区则是超载放牧和由此造成的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草原区则是超载放牧和由此造成的“三化三化”使生态环使生态环境出现恶性循环;林区是过量采伐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水域是过度捕捞境出现恶性循环;林区是过量采伐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水域是过度捕捞及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危害;环境污染如农药、杀虫剂和各种大气污染的区域及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危害;环境污染如农药、杀虫剂和各种大气污染的区域差异更大。差异更大。在这两种类型的干扰中,在这两种类型的干扰中,人为干扰无论从伤害强度、作用范围、持续时间还是发人为干扰无论从伤害强度、作用范围、持续时间还是发生频率、潜在危害、诱发性等方面,都常常高于自然干扰。因此,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生频率、潜在危害、诱发性等方面,都常常高于自然干扰。因此,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作用的方式、机理和变化规律等,意义重大,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统干扰作用的方式、机理和变化规律等,意义重大,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干扰的结果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功能,或者说影响生物多样性。干扰的结果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功能,或者说影响生物多样性。“中度干扰中度干扰假说假说”认为,中等程度的干扰认为,中等程度的干扰有利于增加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增加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缺口形成的频率影响物种多样性,据此缺口形成的频率影响物种多样性,据此Connell等提出了中度干扰假说(等提出了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disturbancehypothesis),即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其理由是:),即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其理由是:(1)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因而多样性较低;(2)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然而,迄今人类活动的总趋势是然而,迄今人类活动的总趋势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单一化的另一个后果是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单一化的另一个后果是物种灭绝(成分受损),(成分受损),同时系统同时系统结构、功能受损结构、功能受损。除此之外,人类还会取走大量资源或倾注除此之外,人类还会取走大量资源或倾注大量废弃物大量废弃物。这都将改变和影响。这都将改变和影响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调控1、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作用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作用1)天然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天然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本身受人类影响小,主要本身受人类影响小,主要通过控制旅游人数、控制区内过载通过控制旅游人数、控制区内过载物种和保护濒危物种进行调控。物种和保护濒危物种进行调控。2)水资源)水资源通过水利设施等调控。通过水利设施等调控。3)畜牧业和林业)畜牧业和林业人类调控强度人类调控强度较高较高,畜牧业,畜牧业现代林业现代林业农业农业4)农业)农业人类调控强度人类调控强度很高很高。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调控强度人类调控强度最高最高。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作用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2、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1)安全)安全通过生态系统的通过生态系统的供给供给功能、功能、调节调节功能、功能、文化文化功能影响人类安功能影响人类安全,如粮食及其他物品全,如粮食及其他物品减产减产;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灾灾害频发害频发;重要宗教礼仪或;重要宗教礼仪或精神品质丧失精神品质丧失。2)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要的物质供给功能。供给功能。3)健康)健康供给功能和调节功能供给功能和调节功能。4)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功能文化功能5)自由权与选择权)自由权与选择权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影响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适应一、人类的适应行为一、人类的适应行为1、关于适应的进化论生态学观点、关于适应的进化论生态学观点达尔文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生态适应生态适应物种对当前环境的适应机制物种对当前环境的适应机制=生态适应生态适应:生理适应生理适应个体做出的体质本能反应个体做出的体质本能反应行为适应行为适应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最重要形式,发展新的行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最重要形式,发展新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及其变化,而且新行为通过学习代代相传为来适应环境及其变化,而且新行为通过学习代代相传(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文化适应,其中技术作用很重(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文化适应,其中技术作用很重要)要)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一、人类的适应行为一、人类的适应行为1、关于适应的进化论生态学观点、关于适应的进化论生态学观点人类也必须适应环境人类也必须适应环境进化论生态学理论主要探讨:进化论生态学理论主要探讨:(1)特定人群在其特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特定人群在其特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2)这一群体的行为如何适应环境)这一群体的行为如何适应环境(3)这一群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多样性和变动性)这一群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多样性和变动性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适应是动态的。人类与资源关系的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适应是动态的。人类与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核心问题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如何获取食物人类在不同社会如何获取食物=获食模式(生获食模式(生活方式)活方式)获食模式获食模式/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狩猎狩猎-采集社会、粗耕农业社会、畜牧业社会、采集社会、粗耕农业社会、畜牧业社会、精耕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精耕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一、人类的适应行为一、人类的适应行为2、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1)对资源可得性的适应)对资源可得性的适应一定一定环境的承载力环境的承载力不仅受可得不仅受可得资源数量资源数量的影响,还受制与其的影响,还受制与其质量质量;影响承载力的另一个因素是影响承载力的另一个因素是人群对的资源的概念人群对的资源的概念;承载力还依赖于社会的组织、社会的承载力还依赖于社会的组织、社会的投入和群体间的关系投入和群体间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一、人类的适应行为一、人类的适应行为2、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2)对资源变动的适应)对资源变动的适应人类不仅要适应可得资源数量和质量,还要适应资源人类不仅要适应可得资源数量和质量,还要适应资源供供给的变动给的变动(3)对其他群体的适应)对其他群体的适应人类大量地与其他人类大量地与其他人群交流,也卷入了争夺资源的竞争,人群交流,也卷入了争夺资源的竞争,每个社会必须适应毗邻的民族及其活动;同一环境中每个社会必须适应毗邻的民族及其活动;同一环境中不不同群体间竞争同群体间竞争很普遍很普遍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一、人类的适应行为一、人类的适应行为3、适应的可持续性衡量、适应的可持续性衡量生态学家生态学家L.B.L.B.斯洛博德金:进化是斯洛博德金:进化是“生存的博弈生存的博弈”;其目的并非是;其目的并非是赢得大把钞票,而只能是继续玩下去。赢得大把钞票,而只能是继续玩下去。最成功的物种并不一定是一时成功地适应了其环境的物种,而是那最成功的物种并不一定是一时成功地适应了其环境的物种,而是那些能用广泛多样的方式适应资源和环境的物种些能用广泛多样的方式适应资源和环境的物种适应能力比适应状态更重要适应能力比适应状态更重要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1、精耕农业前社会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对自然资源的适应(1)低能源消费)低能源消费(2)人口控制)人口控制(3)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群体经常重组)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群体经常重组)(4)自然崇拜(很少破坏自然)自然崇拜(很少破坏自然)(5)自给自足、互惠平均。)自给自足、互惠平均。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1)不断的增加投入)不断的增加投入(肥料、畜力、农机动力、人力、(肥料、畜力、农机动力、人力、灌溉等基础设施)灌溉等基础设施)(2)高度有组织的社会)高度有组织的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都江堰)都江堰)(3)资源私有化)资源私有化(用完就没了,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用完就没了,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利用)(4)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5)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特征: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特征:(1)急速扩展的人均资源消费)急速扩展的人均资源消费(2)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3)社会组织更复杂)社会组织更复杂(4)财富集中)财富集中(5)人口变迁)人口变迁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适应机制: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适应机制:(1)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移)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移(全球化解决相对稀缺)(全球化解决相对稀缺)(2)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过剩(农村人口过剩-涌入城市)涌入城市)(3)人口稳定机制)人口稳定机制(养育孩子成本大、养儿防老意识转变)(养育孩子成本大、养儿防老意识转变)(4)市场响应机制)市场响应机制(一定程度上环节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环节供需矛盾)(5)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6)社会、文化、政策响应社会、文化、政策响应但是,工业化来得太快,以至于可能超出人类的适应能力,尤其在但是,工业化来得太快,以至于可能超出人类的适应能力,尤其在保护资源和生态系统方面。保护资源和生态系统方面。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和殖民运动的发起,是因为入侵者想占有更多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和殖民运动的发起,是因为入侵者想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1、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的衰落苏美尔文明的衰落公元前公元前3500年,年,苏美尔人在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苏美尔人在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流域的下游建立了城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的下游建立了城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社会。同时,苏美尔人在幼发拉底河流域早使用文字的社会。同时,苏美尔人在幼发拉底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修建了大量的灌溉工程灌溉工程,不仅浇灌了土地,而且防止了洪水。巨大的灌溉网提高了,不仅浇灌了土地,而且防止了洪水。巨大的灌溉网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使成百万的人从田间解放出来,去土地的生产力,使成百万的人从田间解放出来,去从事工业、贸易或从事工业、贸易或文化文化工作,他们工作,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5页古埃及古巴比伦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55页 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6 6世纪,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曾建造起了一座奇特的世纪,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曾建造起了一座奇特的世纪,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曾建造起了一座奇特的世纪,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曾建造起了一座奇特的“空中花空中花空中花空中花园园园园”,与埃及金字塔齐名。,与埃及金字塔齐名。,与埃及金字塔齐名。,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空中花园实际上是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将花园置于高高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是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将花园置于高高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是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将花园置于高高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是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将花园置于高高的平台上。假山每边长平台上。假山每边长平台上。假山每边长平台上。假山每边长120120多米,高多米,高多米,高多米,高2525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直达高空。远远看去,花园就象在天空中一样。直达高空。远远看去,花园就象在天空中一样。直达高空。远远看去,花园就象在天空中一样。直达高空。远远看去,花园就象在天空中一样。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55页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原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原因但是,但是,两河流域,特别是两河流域,特别是下游下游,严酷的自然条件给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酷的自然条件给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限制。首先是严重的限制。首先是降雨量的稀少,年内分配也不均降雨量的稀少,年内分配也不均,在作物最需要,在作物最需要水的水的810月正是枯季。其次是月正是枯季。其次是气温很高气温很高,夏季往往超过,夏季往往超过40,高,高温增大了土壤表面的蒸发,导致土壤的盐化。此外,当上游森林被温增大了土壤表面的蒸发,导致土壤的盐化。此外,当上游森林被破坏而导致洪水时,平坦的地形和低渗透性的土壤更破坏而导致洪水时,平坦的地形和低渗透性的土壤更加剧了土壤的加剧了土壤的涝化和盐化涝化和盐化。土壤盐化的直接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其表现。土壤盐化的直接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其表现是不耐盐的小麦(仅能容许土壤含盐量是不耐盐的小麦(仅能容许土壤含盐量0.5)为耐盐的大麦(能)为耐盐的大麦(能在含盐量为在含盐量为1.0的土壤中生长)所取代。在公元前的土壤中生长)所取代。在公元前3500年,整个苏美年,整个苏美尔地区全部种植小麦。尔地区全部种植小麦。随着土地垦殖史的延续,土壤中的盐分越来越随着土地垦殖史的延续,土壤中的盐分越来越多。多。公元前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地区小麦占了谷类生产的年,苏美尔地区小麦占了谷类生产的15;而到了;而到了公元前公元前2100年,小麦仅占年,小麦仅占2。小麦在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时间是公元。小麦在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时间是公元前前1700年。年。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55页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原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原因比大麦取代小麦更严重的另一个问题是耕地的减少。由于盐碱化的泛滥比大麦取代小麦更严重的另一个问题是耕地的减少。由于盐碱化的泛滥和人口的增长,苏美尔人每年都要花上大量的人力来开垦新的土地。但和人口的增长,苏美尔人每年都要花上大量的人力来开垦新的土地。但可开垦的土地毕竟有限,耕地在公元前可开垦的土地毕竟有限,耕地在公元前2400年达到最高数量后逐渐下降。年达到最高数量后逐渐下降。在公元前在公元前2400前前2100年间,新垦土地中有年间,新垦土地中有42%的部分出现盐化;的部分出现盐化;到公元前到公元前1700年,竟达到了年,竟达到了65。当时的文字记载是。当时的文字记载是“earthturnedwhite(土地泛白碱)(土地泛白碱)”。苏美尔地区的历次朝代更替,都没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改善苏美尔地区的历次朝代更替,都没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改善环境和资源的恶化状况。环境和资源的恶化状况。土地的恶化,使文明的土地的恶化,使文明的“生命支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濒于崩溃,并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濒于崩溃,并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该地区从一个灿烂的文明古该地区从一个灿烂的文明古国沦为穷乡僻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此一蹶不振。国沦为穷乡僻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此一蹶不振。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2、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地中海文明包括:地中海文明包括: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地中海孕育的海洋文明,是地中海孕育的海洋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之源,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罗马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世界罗马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世界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之一。罗马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之一。罗马文明对于欧洲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文明对于欧洲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罗马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一代农响。罗马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一代农耕文明的最后一个代表。耕文明的最后一个代表。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5页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腓尼基古罗马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2、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腓尼基文明的衰落腓尼基文明的衰落:单一资源单一资源(木材木材)的依赖的依赖,制海权的丧失制海权的丧失(公元前公元前480年年,希腊成为海上霸主希腊成为海上霸主)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人口的增长,聚居区的扩大,耕地的减少,土人口的增长,聚居区的扩大,耕地的减少,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地生产力的下降(公元前(公元前33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衰落)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衰落)古罗马文明的衰落:古罗马文明的衰落:人口增长引起植被消失,水土的流失和洪水人口增长引起植被消失,水土的流失和洪水的泛滥的泛滥,肥沃的表土被带入河流,在河口处沉积,繁荣的都市,肥沃的表土被带入河流,在河口处沉积,繁荣的都市一个接一个消失于沼泽和荒漠中,环境的恶化使强大的古罗马一个接一个消失于沼泽和荒漠中,环境的恶化使强大的古罗马文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文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55页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3、玛雅文明的消亡、玛雅文明的消亡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玛雅文明约形玛雅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第一次繁盛期,公元世纪为第一次繁盛期,公元900年左右,神秘地自行毁灭;第年左右,神秘地自行毁灭;第二个鼎盛时期出现于两个世纪后,二个鼎盛时期出现于两个世纪后,15,16前后又突然消失,此前后又突然消失,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5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55页是什么原因造成玛雅文化突然停止发展并消失的呢?一种说法是外敌的入侵和战争造成的。16 世纪,大批西班牙征服者就手持杀人武器踏上了古老的墨西哥、秘鲁、危地马拉的国土。玛雅文化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玛雅人在经历了这场灾难后也突然全部神 秘地失踪了。第二种说法是气候骤变造成的。气象专家几经努力,仍然拿不出公元8 世纪至9 世纪间,南美大陆有过灾难性气候骤变的证据。第三种说法是瘟疫流行造成的。至于瘟疫流行问题,看来很有可能,然而,在玛雅人盘踞的上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内,要大规模地流行一场瘟疫,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第四种说法是从生态角度阐述的。最近,美国的考古学者认为玛雅人是自己毁灭了他们的文明。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系统;500万人口(现在几十万人口);热带雨林土壤侵蚀非常严重;森林破坏,土壤随之消失;农业用地,木材及燃料的需求,都是森林的消失不可避免,河流中泥沙含量增高,低地和沟渠淤塞,地下水面抬升;玛雅社会不饲养家畜,土壤有机肥补给不足,环境和资源的恶化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食物供给不足,营养不足导致人口锐减,战争频繁暴发,文明变成废墟。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5页三、适应失败的历史教训三、适应失败的历史教训4.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发达地区之一。所经楼兰、且末、发达地区之一。所经楼兰、且末、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5页想想象象中中的的楼楼兰兰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5页罗布泊小河墓地遗址罗布泊小河墓地遗址楼兰古城遗址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国由于地处丝绸要道楼兰古国由于地处丝绸要道,加加上水土肥美上水土肥美,曾经盛极一时。曾经盛极一时。楼兰古国的消亡之谜?楼兰古国的消亡之谜?冰川来水日趋减少,导致冰川来水日趋减少,导致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环境恶化。渔猎。渔猎、农业受阻,经济衰退,古农业受阻,经济衰退,古楼兰人楼兰人被迫被迫大批迁移。大批迁移。古楼兰人一旦失去赖以生存古楼兰人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环境依托、经济的资源基础、环境依托、经济动力,就无力调控,只能离开。动力,就无力调控,只能离开。顺从顺从古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古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力的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4、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丝绸之路沿线古文明的消失,固然与气候变干、降雨量减少、丝绸之路沿线古文明的消失,固然与气候变干、降雨量减少、冰川融水萎缩、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有关,冰川融水萎缩、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有关,但但土地的过度开垦、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天然植被土地的过度开垦、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天然植被的破坏以及频繁的战争等的破坏以及频繁的战争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地盐渍化、水资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地盐渍化、水资源的耗竭和环境退化,这是导致丝绸之路沿线古文明的消失源的耗竭和环境退化,这是导致丝绸之路沿线古文明的消失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5页上述几个古文明衰亡的上述几个古文明衰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就在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被破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被破坏了。了。这些古文明衰亡的教训表明这些古文明衰亡的教训表明,某一区域的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某一区域的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自然与功能的自然社会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文化复合生态系统。文明则是该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的时空状态。在该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通过文化对环文明则是该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的时空状态。在该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通过文化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地域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地域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生态环境发展变迁,应的全过程。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生态环境发展变迁,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的进步与更新,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的进步与更新,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随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明得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以延续与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5页反之,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并缺乏进步与更新的动力时,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并缺乏进步与更新的动力时,变化了的生态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区域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变化了的生态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区域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换言之,换言之,古文明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破坏了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古文明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破坏了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础。古文明消失的教训值得人类对长期以来沿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今天古文明消失的教训值得人类对长期以来沿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今天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看,人类只有彻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看,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人类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四、当代适应策略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四、当代适应策略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1、当代适应策略研究、当代适应策略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需要适应的)需要适应的资源性质和环境变化性质资源性质和环境变化性质(2)受资源环境变化干扰的)受资源环境变化干扰的人类社会系统自身特征人类社会系统自身特征(3)适应行为和策略适应行为和策略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四、当代适应策略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四、当代适应策略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1、当代适应策略研究、当代适应策略研究(1)资源性质与环境变化性质)资源性质与环境变化性质A资源资源可得性可得性(数量、质量、承载力、开发条件)(数量、质量、承载力、开发条件)B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大小或严重程度变化的大小或严重程度C频度频度(一定大小的资源与环境变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