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认识与战略调整设计.doc
-
资源ID:505695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认识与战略调整设计.doc
关于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认识与战略调整设计中国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国也有着自信。“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这是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权威判断。当然,他也指出,“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集思广益、真抓实干加以解决”。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集思广益、真抓实干加以解决。因此,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和需求升级要求,全面实施主动的供给结构调整,推进供给方式的商业革命,提升供给能力,有效满足现实需求并激活潜在需求,从供给端发力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将成为未来政策调控的着力点。一、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显示:需求总量约束并不成立。宏观经济上,总需求由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资本形成需求一般也称为投资需求。从三大需求要素支撑及货币扩张支付能力来看,我国并不存在需求约束这一命题。1、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迫切,消费需求旺盛。我国人口数量超过 13.5 亿,人均 GDP 于 2008 年越过 3000 美元后,2014 年突破 7500 美元,增长居全球前列。随着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快于 GDP 增长,居民收入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2004 年城镇最高收入户(10%)的人均收入为 27506 元,是最低收入户(10%,3084 元)的 8.9 倍,2014 年降到 7 倍以下。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高于高收入群体,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从高峰时期的近 0.5 下降到目前的不到 0.47,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扩大。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1781 元,2014 年增长到 2411 元,社会保障水平比 2010 年提高 0.12 个百分点。随着住房、医疗和养老的不确定性降低,居民储蓄倾向逐渐降低,消费需求倾向在增加。财富积累预期效应也对消费支出产生重要支撑。2010 年以来,股市市值、房产价格和理财余额都出现一定程度攀升,居民财富积累速度较快,尤其是城镇中高收入群体通过理财积累了较大的财富余额。截止 2014 年末,全国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已超过 15 万亿元,在过去的 10 年以平均每年 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2 年末,沪深股市总市值还在 23 万亿元左右,而到 2015 年上半年末超过62 万亿元。随着收入和财富以及财富增长预期效应的增加,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迫切,例如住房(扩大居住面积和提高品质的改善性住房、第二套住房等)、汽车(人均拥有量增长速度、轿车置换速度、家庭第二辆车等)、智能家电、绿色有机食品、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旅游、医疗、养老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求较大。因此,无论是从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还是从消费欲望角度,我国都不存在消费需求约束。2、投资需求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企业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欲望都很高,潜在的投资需求较大,尤其是一千多万的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城乡基础设施仍严重不足、工业 4.0战略和“互联网+”带来的技术改造升级需求等因素使投资需求总量也较大;政府改善民生、环境的需求还远没有达到社会期望,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投资和商品需求、中高收入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比较旺盛等,我国投资需求不是没有空间,缺的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技术改造类投资以及装备制造升级换代投资等。根据麦肯锡预计,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 18 年间要达到 57 万亿美元,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国。可见,投资需求也不构成约束。3、全球经济及贸易增长对我国出口需求未形成根本上的约束。从全球经济增长来看,虽然发展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但2012 年以来企稳态势不断确立,2012 年至 2014 年经济增长稳定在 3.4%左右,总体上呈现缓慢复苏上行之势。全球贸易逐步恢复,2007 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34.7 万亿美元,2009 年跌到 31.8 万亿美元,2011 年以来明显复苏,2014 年增长到 47.5 万亿美元以上。未来 10 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将突破 2.5 万亿美元,对出口需求更是形成有力支撑。4、以货币表现的支付能力扩张,不构成制约总需求的“天花板”效应。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增长,2012 年至 2015 年上半年末,M2 同比增速只回落 2 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回落。2015 年 6 月末,M2 达到133.34 万亿元,货币供应量扩张幅度远超同期 GDP 增幅。与此同时,作为现实货币支付的替代品,票据总额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超额货币供应。2014 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 22.1万亿元,同比增长 8.9%,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 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3%,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达 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48.9%。考虑到中国高达 92 万多亿元的不活跃货币,相当一部分处于睡眠待唤醒状态,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弹性较大,以货币表现的支付能力扩张,并未形成制约总需求的天花板效应。由于现实经济生活存在着广义货币过多和实际需求乏力的矛盾,宏观经济政策往往陷入两难选择困境。二、三大需求数据乏力的背后皆是由于供需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三大需求数据乏力的背后,存在着大量供给方面的因素,产能过剩、市场交易数据下滑只是表象,供需结构不匹配,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不适应需求的快速升级,成为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1、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抑制居民现实消费需求。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 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至 3040%之间。国际经验也表明,当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后,人们的消费开始由“小康型”向“享受型”转变,超过6000 美元后,将由“享受型”向“休闲型”转变。当前我国已跃升到由“享受型”向“休闲型”转变阶段,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与档次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年均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快速增长,资产 1000 万元的富人阶层不断涌现。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产品供应总量上处于过剩状态,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创新能力欠缺,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过剩产能,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进而导致现实消费需求被严重抑制。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结果是本来旺盛的现实消费,要么储币待购,要么通过境外购买来满足,结果导致需求外溢现象。以牛奶行业为例,一方面是国内生产过剩,但品质不高,安全问题频发,严重抑制现实消费需求,如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乳品行业出现严重信任危机,奶类制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高品质的国外奶制品进口量节节攀升,澳洲、新西兰、欧洲等地奶粉受中国购买需求影响供不应求,德国甚至限制中国人购买奶粉。2008 年至 2014 年,我国进口奶粉数量年均增长 45%。根据有关统计,2014 年,我国在境外包括购物、交通、旅游等消费在 5000亿美元左右,占到整个社会消费总额的 10%以上。2、供给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换为有效需求。近年来,我国供给方式有了很大改善,电子商务、便民服务快速发展,但仍以传统商业模式主导,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传统商业模式不仅存在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等经济学困惑,而且完全依靠实体网点的零售模式存在经营时间与空间限制,即使是最大购物中心陈列商品也是有限的,消费者无法及时得到全部商品信息、无法比较同一类商品的质量、功能与价格,商家找不到顾客,消费者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心仪的商品,大量的潜在消费需求无法转变为现实消费需求。市场供给方式跟不上需求升级,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量的潜在消费需求处于睡眠状态。3、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也制约了消费需求增长。国际一般经验,人均 GDP 在 300010000 美元阶段,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支出占支出比重会显著上升,促进居民消费逐步从耐用品向服务消费升级,拉动消费快速增长。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有所改善,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不仅抑制了公共消费需求,也抑制了居民相关消费需求。实际上,在我国总供给结构中,政府提供的各类公共产品和服务一直处于短缺状态。例如,现阶段包括农田水利、电网、交通、网络建设、城市供水、排污等地下管道建设、环境治理等在内的城乡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缺口仍较大。尤其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对消费的抑制在农村更为明显。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家电、汽车、网络信息等相关消费需求未能完全释放。同时,制度类公共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欺诈、伪劣、侵权等不法市场行为频发,不仅导致居民消费心理发生变化,也强化了居民被动性储蓄行为,阻碍居民消费。4、净出口疲弱虽有西方市场需求减少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因素,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出口商品自身的竞争力低下。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总体上为负。一般认为是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所致。但深入分析以后发现,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并不足以导致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为负;汇率因素对进出口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如 2012 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贬值 50%,但 2014 年日本对外贸易逆差比 2012 年还扩大了近 1 倍;欧元对美元汇率贬值 7%,但对欧元区外贸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贡献;而美元指数上升了 25%,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反而从 2012 年到 2014 年下降了 6.5%。如果产品竞争力很强,即使价格高,也有市场,如果产品竞争力弱,价格水平低也不会有多大的市场。美国出口的饮料、手机、电影产品等,皆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因此,真正影响进出口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因素。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变动态势来看,当前出口疲弱,根本上还是供给因素造成的。一是低端产品出口被不断替代。劳动密集型、高耗能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供给的替代性很强。目前我国大量对外贸易生产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 20%以上,但利润微薄,仅 35%。近年来,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我国传统出口产业形成了激烈的同质竞争。二是高端产品出口总体上缺乏竞争实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迈进,但也只有少数高端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场,而且有些产品是不是居于全球制高点,也有很大的争议。即使是一些实现了出口到新兴市场甚至中欧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品,也有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三是中端产品出口面临着强烈的贸易保护摩擦,产品优势地位并不明显。近年来,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中,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中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占出口比重上升,成为我国出口的中坚力量。但是在中端产品的出口领域,针对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也主要是集中在中端产品出口领域。 5、资本形成需求疲弱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成套设备、精密机床、高档发电机等高端产品 50以上都需要进口,一些中间产品、重要原材料国内也没有形成有效供给能力。家电、轿车、移动通讯产品的关键部件芯片重要零部件仍主要依靠进口;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冷轧薄板、冷轧硅钢、冷轧带钢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用材严重短缺,每年进口都在 1400 万吨以上;虽跃居乙烯生产大国之列,但高档乙烯至今仍需依赖进口。资本形成需求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难以满足,面临着供给方面的硬性制约。三、提升供给能力,增加有效供给的宏观调控思路越来越清晰。基于对需求乏力的供给端因素分析,仅仅靠刺激需求,简单平衡过剩产能,并不能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必须从供给端着手,构建新的内在稳定增长机制。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1、国家越来越重视并积极着手从供给端施策经济管理。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增长目标,其核心在于提升供给能力。国家越来越开始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发力供给端,施策经济管理。新一届政府多次公开表示,“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中高发展目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引擎”。中国版工业 4.0 的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推出,正是从供给端着力,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有力途径。2、政府部门采取积极行动提升供给能力。各部委、各省区也将解决经济问题的视角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中把供给管理提升到同需求管理并举的位置,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条件。商务部、相关金融部门等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提升供给能力。工信部出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计划(20152025)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政策措施,推动传统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创新链、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和协作配套能力。3、数据显示经济运行愈来愈朝供给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2013 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比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2 个百分点,2014 年快 5.3 个百分点。当前,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 10%,比 2010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进出口中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2012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分别比整体出口增速高 1.68 个百分点,2013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比整体出口增速高 1.98 个百分点。2015 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 8.4 个百分点。2014 年,我国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共提交25539 件国际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 18.7%,占到全球申请总量的11.9%,在申请总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名列第三,是全球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国家,显示“中国智造”力度的加大。四、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点认识。从我国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给,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