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哲学支撑.doc
经济学的哲学支撑韩鸣鸣(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系)内容提要: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和支撑,不同的哲学方法对经济学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探讨经济学背后的哲学支撑、揭示经济学争论的实质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哲学支撑 经济学 财富什么是哲学西方哲学史将哲学的本质定义为:在各种各样的界说中,很难判定是否能找到某种共同的因素或为“哲学”找到某种中心含义,以它作为一种普遍的、全面的定义。不过,人们在这方面首先试图把“哲学”定义为“对各种人类经验的反思”或“对人类最为关注的那些问题的理性的、方法论的和系统的思考”。 我国的辞海则把“哲学”定义为: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体。这大概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虽然,哲学没有取得全世界统一的定义,但是哲学作为是一种方法论、世界观、思想是学术界一直的观点。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哲学作为方法论和一种思维视角,它为各门具体学科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几乎每门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哲学的支撑,经济学尤其如此。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的社会科学,它不同于研究物与物的关系的自然科学,它本身的研究范畴决定了与哲学与生俱来的关系。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问,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现实经济活动既属于经济学范畴,又属于哲学范畴。在许多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经济学思维与哲学思维交融在一起。哲学方法能够帮助经济学揭示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规律和机制,并创造出新的范畴和原理来丰富和推进经济学和哲学理论。事实上,从历史角度看,经济学脱胎于伦理学(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就是一本伦理学著作),这种历史源流关系使经济学的学科基因中带有哲学因素。正是因为如此,面对哈耶克梳理经济学学科谱系时列出的有创造性的经济学家名单,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论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经济学家要有突破性贡献,其哲学的修炼必须到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有道德情操论,马克思有政治经济学哲学手稿,他们的经济学思想著作之所以如此久传不衰,成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体系有着一套科学的哲学体系支撑着。从逻辑的角度看,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世界林林总总,千差万别。佩雷曼认为“经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马克斯·韦伯则把“经济”形容为广阔无垠的宇宙,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更是把罪犯作案、种族歧视和婚姻爱情纳入“经济”视野。究竟经济学的界限是什么,界限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不能得出一致的见解,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的经济学发展的前途和未来。而这些问题带有经济哲学本体论、经济哲学认识论、经济哲学价值观、经济哲学方法论等的性质,于是经济学学科发展客观上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同时也是研究经济事实背后哲学问题的哲学家。段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管经济学家自己如何表白,经济学背后潜藏特定的哲学底蕴是经济学在劫难逃的命运。在经济学上,矛盾最为激烈的当属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直接的争论了,然而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一个哲学问题的争论,他们围绕什么是价值各执一词,成为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两大体系,事实价值论的本质是财富观,即什么是财富,在回答财富是什么时就遇到了一个哲学上的世界观问题。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的分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实践论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正所谓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方法论。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代表人物由于不理解马克思经济学背后的哲学支撑而仅从经济学的范畴看待、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分析马克思经济学,结果都陷入了“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非但不能驳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反而暴露了自身浅薄与分析的不根本和不彻底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白暴力教授研究指出:经济学从价值范畴研究的三个内容出发,一个从最抽象本质到具体表面现象和运行机制的完整统一的价值理论,应该包含价格与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与价格最终基础、交换价值与自然价格、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运行、绝对价格与价格总水平、价格管理调控与制定等六个层次。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第2223页进而他指出,西方经济学是从第三个层次研究开始,没有深入到前两个层次,因而他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深刻、更彻底。 可参考白暴力著价值价格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合格现象是统一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仍和想象都是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使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因为本质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7页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商品经济表现出来的物与物的交换关系本质上是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着的。这样,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的拜物教之谜:商品的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宗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或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889页这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拜物教学说。而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追随者们不能正确地处理和领会马克思经济学哲学背后的哲学体系,而采用了静止的、表面上很逻辑的数学公式去推导,结果是抛开了马克思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石,事实上是站不住脚的。德国经济学家博特凯维茨、斯拉法、塞顿、斯蒂德曼等人都批判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战场上一败涂地。经典经济学著作哲学基础综述一、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哲学体系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哲学体系的体现在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关于这本书值得指出的是,多数人认为它是一本伦理学著作,事实上它也是一门哲学著作,有人干脆就把它称为伦理哲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道德人的思想。亚当 ·斯密认为 ,作为经济人 ,人当然具有自私自利的一面 ,但这种自私自利又不是纯粹的 ,人还有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即人除了自利的一面外 ,还有利他的一面。“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 ,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这样一些本性 ,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 ,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 ,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外 ,一无所得。”利他心 (或者同情心 )对市场经济非常重要。“经济自由没有道德是不能很好地存在下去的 ,特别是在其鼎盛时期。”“如果贪婪肆意猖獗 ,人们还会支持自由市场制度吗 ? 如果客观的逻辑和合理性成为每一个不公正结果的庇护所的话 ,人民还会支持自由市场制度吗 ?”也就是说,国富论的基石经济人的假设与道德人并不矛盾,相反道德人的思想使经济人的基础,斯密看来,经济人是在不违反道德的前提下的利己行为,即所谓的利己不损人。亚当.斯密的整个经济思想都是建立在他的哲学理论体系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自然地由六种动机所推动: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以物易物以及由此易彼的倾向。人类的禀性存在着如此永恒不变的事实:首先,每个人通过询问自己,是否以他们赞赏的感情作为别人行为的动机来形成道德判断的尺度;其次,人们通过询问自己,是否以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动机,来呈献给公正的旁观者并作为判断自己的行为尺度。人类行为的各种动机经过细致地平衡,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不发生冲突,每一个人在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时,都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促进并非属于他原来意图的目的。“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他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政府仅仅是守夜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下,人人都会对公共利益作出最大贡献。二、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背后也有一套系统的哲学体系支撑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该理论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实践论等四个部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宏伟了劳动价值论,建立了马克政治经济学大厦。白暴力教授把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基础阐释为人本位世界,这实质上是马克思实践论和唯物论的思想。三、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哲学体系 马歇尔在原著第一版序言中就指出:经济学的发展是而且一定是缓慢而又不间断的。在当代最好的的著作中,有些初看上去的确与前人的著作观点不相容;但是,当这种著作日久定型,粗糙的棱角被磨平时,人们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并没有违反经济学发展的连续性。新的学说补充了旧的学说,并且扩充、发展且有时修正旧的学说,甚至还因为重新设定侧重点而常常赋予旧学说不同的特点,不过很少推翻旧的学说。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华夏出版社,原著第一版序言这就是说,马歇尔是坚持发展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在该书第一篇第2章,他又对涉及到经济学根本性的哲学基础财富是什么作了8页的篇幅的介绍与阐释(4552页),为他的著作提供了哲学基础。四、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哲学体系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开篇就指出,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条件是不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效需求不足。它所依据的是三条基本的心理规律,在三条基本心理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了自己宏观经济学理论即所谓的挖坑理论。五、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哲学体系保罗.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派和集大成者,在经济研究上,他采取的是折衷主义的哲学方法,经历了从操作主义向描述主义的转化。在这种哲学方法的指导下,他兼收并蓄,把西方经济学家以总结综合,建立了经济学现代体系。尽管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著作不是自己的一套理论,它是对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学派理论的综合,但是他综合、整理得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创作的过程。在该书的绪言中,他介绍了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应该说这就是他的哲学依据。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中,提出:1其他条件相同2后此谬误3主观性4总体和局部:合成推理的谬误5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6可信性假说总之,经济学是一门与哲学密切联系着的科学,任何经济争论归根到底都是哲学问题的争论财富或价值是什么,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哲学的理论作支撑,只有这样,经济学理论才能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参考文献:1周中林,论亚当 ·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从国富论到道德情操论 ,长江大学学报 ,第2期2赵艳,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与启示,经济与税务,2004年第2期3亚当.斯密,国富论,华夏出版社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7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中国经济学出版社9李世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学 术 论 坛,2006年第 1 期 10李小蕙,浅论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1期11边名社,经济哲学简论,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第16卷第5期12宫敬才,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程恩富,充分认识哲学对经济行为分析的积极效应,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14鲁品越,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英文释文载于Social Science in China No.3,198415张雄,经济学的哲学传统论略,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16段毅,经济学的哲学底蕴17常思永,论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唐都学刊,第22卷第3期